2013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真山水登高跳远,大文章搏古通今。 2.根据语境,给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襄阳的山,气势磅()礴,“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的水,清澈()如练, 江碧水穿城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襄阳的孝子程威带母上学,打工救母,休学侍母的感人肺腑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 艰苦奋斗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7000米的记录,使我国宾至如归地跻身于世界深潜先进 国家行列 莫言成为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真正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卓越的 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H7N9禽流感已导致禽类产业重大损失,为此,国务院紧急下拨扶持专款,以解决禽 类养殖户经费短缺 D.法国PPR集团董事长亨利·皮诺先生,4月26日上午在北京代表皮诺家族宣布,将 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 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 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2013 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 分) 真山水登高跳远,大文章搏古通今。 2.根据语境,给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襄阳的山,气势磅.( )礴,“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的水,清澈.( )如练,“一 江碧水穿城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襄阳的孝子程威带母上学,打工救母,休学侍母的感人肺腑 ....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注。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 ....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 艰苦奋斗。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下潜 7000 米的记录,使我国宾至如归 ....地跻身于世界深潜先进 国家行列。 D.莫言成为举世瞩目 ....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真正原因,是他作为一名文学家的卓越的 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H7N9 禽流感已导致禽类产业重大损失,为此,国务院紧急下拨扶持专款,以解决禽 类养殖户经费短缺。 D.法国 PPR 集团董事长亨利·皮诺先生,4 月 26 日上午在北京代表皮诺家族宣布,将 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 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 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 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 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⑤④C.③②⑤④①D.③②④⑤① 6.名著阅读。(2分) 《格勒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勒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 及马国等地的经历。不过, 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 刻的 才是其灵魂所在。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4)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登临泰山, 领略杜甫“ 一览众山”的远大抱负;来到边塞,体会范仲淹“浊酒一杯家 万里 的矛盾心理;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豪情壮志:途经醉翁亭,品味欧阳修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旷达情怀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爸爸经常教育晓阳不要爱慕虚荣,不要和人攀比,要勤俭节约。可是有一天,他带晓 阳去餐馆陪客人吃饭,饭后却不打算将剩菜打包带走。晓阳发问,爸爸却说这多没面子 如果你是晓阳,此时,你会怎样委婉地说服爸爸?(2分) 9.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8分) 【拟写标语】芦山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我为灾区儿童献爱心”的捐助活动,同学们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并希望灾区儿童能感受到 心连心的温暖,微笑着迎接祖国美好的明天,以下是学生会主席为本次活动拟出的宣传标语 的上句,请你根据画线文字拟出下句。(2分) 上句:伸出援手,手拉手战胜困难; 下句: 【栏目设计】班级要办一期“奉献爱心,你我传递”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栏目示 例,再给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示例:爱的故事我来讲 栏目设计一 栏目设计二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襄阳区杨忠共从1979年开始用捡破烂、卖棉花糖攒下来的钱,持续捐助贫困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 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 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6.名著阅读。(2 分) 《格勒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勒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 及马国等地的经历。不过, 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 刻的 才是其灵魂所在。 7.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4)中华诗文,源远流长,漫步其间,含英咀华,一次洗礼,一次收获:登临泰山, 领略杜甫“ ,一览众山”的远大抱负;来到边塞,体会范仲淹“浊酒一杯家 万里, ”的矛盾心理;路过零丁洋,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 的豪情壮志;途经醉翁亭,品味欧阳修“ ,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旷达情怀……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 分) 8.爸爸经常教育晓阳不要爱慕虚荣,不要和人攀比,要勤俭节约。可是有一天,他带晓 阳去餐馆陪客人吃饭,饭后却不打算将剩菜打包带走。晓阳发问,爸爸却说这多没面子! 如果你是晓阳,此时,你会怎样委婉地说服爸爸?(2 分) 9.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8 分) 【拟写标语】芦山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我为灾区儿童献爱心”的捐助活动,同学们 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钱,有的捐物,都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并希望灾区儿童能感受到 心连心的温暖,微笑着迎接祖国美好的明天,以下是学生会主席为本次活动拟出的宣传标语 的上句,请你根据画线文字拟出下句。(2 分) 上句:伸出援手,手拉手战胜困难; 下句: 。 【栏目设计】班级要办一期“奉献爱心,你我传递”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栏目示 例,再给黑板报设计两个栏目。(2 分) 栏目示例:爱的故事我来讲; 栏目设计一: ; 栏目设计二: 。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 分) 材料一:襄阳区杨忠共从 1979 年开始用捡破烂、卖棉花糖攒下来的钱,持续捐助贫困
生。据当地教育部门粗略统计:34年来,受他捐助的学校有20多所,金额达10多万元。 杨忠共说,能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材料二:颜拥军是名爱心公益志愿者,他投资近300万元创办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学校, 接纳自闭症以及其他智障儿童。他说,尽管毎年都还贴钱,但看到有孩子顺利转入普通学校, 看到孩子们毎天都有进步,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奉献点爱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探究结果: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风正 (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据当地教育部门粗略统计:34 年来,受他捐助的学校有 20 多所,金额达 10 多万元。 杨忠共说,能把爱心奉献给孩子们,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材料二:颜拥军是名爱心公益志愿者,他投资近 300 万元创办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学校, 接纳自闭症以及其他智障儿童。他说,尽管每年都还贴钱,但看到有孩子顺利转入普通学校, 看到孩子们每天都有进步,自己能为这些孩子奉献点爱心,就觉得很满足,很快乐。 探究结果: 三、阅读与欣赏(40 分) (一)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 10—11 题。(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 ; “风正”, 。(2 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2—16 题。(10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其间干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 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 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 痕 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 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分) (三)阅读散文《转角遇到爱》,完成17-21题。(13分)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 十分热闹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 是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 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的手法,“一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 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2 分)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2 分) (三)阅读散文《转角遇到爱》,完成 17—21 题。(13 分) 转角遇到爱 孙道荣 ①黄昏,居民楼下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老人,一边摇着扇子纳凉,一边说说话唠唠嗑儿, 十分热闹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 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 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 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 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 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 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楼、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 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 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 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6楼的老人,现 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 的家貝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 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 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 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 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 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 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
②老人都是这里的住户。这是个老小区,楼房都是 6 层的,没电梯,住在上面的老人, 上下楼就很不方便。以前,经常能看到住在楼上的老人,手里拎着个小椅子下楼。椅子除了 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的功能还是上楼回家的时候用,爬一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喘口气, 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的住在楼上的老人嫌费事,干脆不下楼了,成了宅老。 ③不知道从哪天开始,3 楼的转角处,放了一把椅子,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 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显然,椅子是谁特地放那儿的。上下楼的老人,爬楼梯累了,走到 3 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3 楼转角处的椅子,成了楼上老人的中转站。 下楼的老人,慢慢多起来了。不久,5 楼、4 楼、2 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 有的是木椅子,有的是竹椅子,2 楼放的竟然是一张小型的旧沙发。没有人知道是谁放的, 也许是哪位住在楼上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家有老人的年轻后生。有什么关系呢。转角处的 这几把旧椅子,给上下楼的老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纵使是住在最高的 6 楼的老人,现 在也敢下楼来了。楼下有一小片开阔地,那是老人们聚集的地方。 ④楼梯转角处的椅子,成了这幢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可是,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手碍脚,特别是搬动大一点 的家具物什的时候。某天,一位住在 4 楼的中年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道从哪弄来了 一把可以折叠收起的椅子,然后,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个眼,将折叠椅安装了上去。 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 碍事。折叠椅受到了老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 费,又购置了 3 把这样的折叠椅,将 2 楼以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 ⑥老人们开心极了,上下楼再也不那么艰难了。除了可以每天下楼,和老伙伴们见见面, 聊聊天以外,最让他们开心的是,他们甚至可以邀请以前的老朋友,上自己的家里做做客了。 并且,他们在发出邀请的时候,不忘叮嘱老朋友一声,楼梯口都有一把折叠椅,可以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