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1地槽名词系统 造山期前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桔系 地描 地背斜 中央地块 地向斜 造山期后 裙皱系 韬皱带 复背斜 复向斜 边缘坳路 山间盆地 山前坳陷 三、中国主要地槽褶皱系 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可以将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地槽裙皱系。每个地槽褶皱系由于 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环境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尽管各个地梧褶皱系有其自身 的特点,但互相之间在成因上、发展规律上等具有许多关联。 (一)祁连山地槽褶皱系 都连山地槽智皱系是我国西北较大的褶被山系之一。导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布,其东 北为阿拉善地块和贺兰一六盘台褶带,西南为柴达木盆地,西北与阿尔金山褶皱带相联,东 南与秦蛉地槽褶皱系相接。 根据祁连山地槽裙皱系内部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地构造特征差异性,可将其进一 步划分为四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如图93) 1,河西走廊边缘坳陷 位于龙首山、合黎山之南,走廊南山、冷龙岭之北的河西走廊地带。大地构造性质是 介于华北地台与祁连山地槽系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单元,两侧均被深断裂所限。坳陷的总体走 向为北西一南东向。河西走廊边缘坳陷系祁连山地槽系褶皱回返时期所形成
表 9-1 地槽名词系统 造山期前 一级 二级 三级 地槽系 地槽 中央地块 地背斜 地向斜 造山期后 褶皱系 褶皱带 复背斜 复向斜 边缘坳陷 山间盆地 山前坳陷 三、中国主要地槽褶皱系 根据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可以将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地槽褶皱系。每个地槽褶皱系由于 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环境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尽管各个地槽褶皱系有其自身 的特点,但互相之间在成因上、发展规律上等具有许多关联。 (一)祁连山地槽褶皱系 祁连山地槽褶皱系是我国西北较大的褶皱山系之一。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展布,其东 北为阿拉善地块和贺兰—六盘台褶带,西南为柴达木盆地,西北与阿尔金山褶皱带相联,东 南与秦岭地槽褶皱系相接。 根据祁连山地槽褶皱系内部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大地构造特征差异性,可将其进一 步划分为四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如图 9-3) 1.河西走廊边缘坳陷 位于龙首山、合黎山之南,走廊南山、冷龙岭之北的河西走廊地带。大地构造性质是 介于华北地台与祁连山地槽系之间的一个过渡性单元,两侧均被深断裂所限。坳陷的总体走 向为北西—南东向。河西走廊边缘坳陷系祁连山地槽系褶皱回返时期所形成
衫连山地糖搭然系 巴界林沙 大地鸭造略民 、黄) 中一酸 图9.3 祁连山地情裙皱系大地构造略图 2.北祁连优地槽稻皱带 包括走廊南山、冷龙岭及部分托来山一带,以走廊南山一冷龙岭复背斜为主体,延长 1000千米,宽约50一70千米。由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裙皱和冲断裂所组成,并见有倒转和巨 大的逆掩断层。在物质组成上,广泛发有一套碎屑岩、硅质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是典 型的地栢型建造。 3.祁连中间隆起带 包括托来南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及陇西地区。以托来南山一大通山复背斜为主体。是 震旦纪到石炭纪的长期隆起地带,为一比较稳定的呈线状伸展的古隆起带。从板块构造观点 来看,祁连中间隆起带是一个小陆块,介于北祁连优地槽和南祁连冒地槽之间。 4.南祁连冒地槽褶皱带 包括乌兰大坂山、疏勒南山、青海湖北缘及拉脊山以南的区域,以乌兰大坂一拉脊山复 向斜为主体。是一个早古生代坳陷,沉积了近万米的海相碎屑岩系,火山岩系缺乏,不及 北祁连优地槽发有。加里东运动地槽褶皱回返,形成褶皱带 (二)阿尔泰地槽褶皱系 位于西北地槽系的北部,包括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及其南面的山前平原,以及北塔山及 准葛尔盆地西北部的山地。阿尔泰地槽内部又可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北阿尔泰加里东 地向斜、斋桑海西地向斜和玛立齐尔海西地向斜。早在奥陶纪时,阿尔泰山区及玛立齐尔区 己处于地向斜发育阶段,而斋桑地区则是相对隆起。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是北阿尔泰地向斜 裙皱隆起。斋桑地区则由原来的隆起转化成强烈拗陷。这次运动使下古生界岩层普遍发生强 烈褶皱和区域变质,但岩浆活动是微弱的。晚古生代阶段,斋桑地区开始强烈拗陷,玛立齐 尔及阿尔泰山部分地区也再下路,接受地槽型沉积。整个海西旋回中火山活动强烈,伴随海 西运动有岩浆侵入活动,二叠纪末地槽完全封闭。中生代时大部分地区处于剥蚀状态,燕山
敦 煌 肃北 安西 桥湾 疏 冒 马勒 玉门 酒泉河 赛什 腾 山 乌 兰 达 坂 山 哈拉湖 河 托 来 南 山 疏 勒 南 Ⅳ Ⅲ 中 吾 农 山 德令哈 天峻 青 海 南山 青 海 湖 兴海 黄 贵德 拉 青 山 化隆 河 西宁 民和 临洮 兰州 皋 兰 永登 会 宁 靖远 黄 河 景 泰 天祝 冷 龙 岭 门源 水昌 腾格里沙漠 贺 兰 山 龙 首 山 祁连 走 廊 南 巴丹吉林 沙漠 祁连 山地槽褶皱系 高 台 西 走 山丹 张掖 廊 大 通 山 日 月 山 肃南河 柴 达 木 盆 地 大 地构造略图 图例 复 向斜带 中—酸性岩浆岩 Ⅱ 北祁连优地 槽褶皱带 Ⅳ 南祁连优地 槽褶皱带 Ⅰ走 廊边缘坳陷 Ⅲ 祁 连中间隆起带 复 背斜带 断 裂 基 —超基性 岩浆岩 1 04 0 1 02 0 100 0 9 8 0 9 6 0 36 0 3 8 0 40 0 9 6 0 9 8 0 1 00 0 1 02 0 1 04 0 4 0 0 3 8 0 3 6 0 图 9-3 祁连山地槽褶皱系大地构造略图 2.北祁连优地槽褶皱带 包括走廊南山、冷龙岭及部分托来山一带,以走廊南山—冷龙岭复背斜为主体,延长 1000 千米,宽约 50—70 千米。由一系列强烈挤压的褶皱和冲断裂所组成,并见有倒转和巨 大的逆掩断层。在物质组成上,广泛发育一套碎屑岩 、硅质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是典 型的地槽型建造。 3.祁连中间隆起带 包括托来南山、疏勒南山、大通山及陇西地区。以托来南山—大通山复背斜为主体。是 震旦纪到石炭纪的长期隆起地带,为一比较稳定的呈线状伸展的古隆起带。从板块构造观点 来看,祁连中间隆起带是一个小陆块,介于北祁连优地槽和南祁连冒地槽之间。 4.南祁连冒地槽褶皱带 包括乌兰大坂山、疏勒南山、青海湖北缘及拉脊山以南的区域,以乌兰大坂—拉脊山复 向斜为主体。是一个早古生代坳陷,沉积了近万米的海相碎屑岩 系,火山岩系缺乏,不及 北祁连优地槽发育。加里东运动地槽褶皱回返,形成褶皱带 (二)阿尔泰地槽褶皱系 位于西北地槽系的北部,包括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及其南面的山前平原,以及北塔山及 准葛尔盆地西北部的山地。阿尔泰地槽内部又可划分为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北阿尔泰加里东 地向斜、斋桑海西地向斜和玛立齐尔海西地向斜。早在奥陶纪时,阿尔泰山区及玛立齐尔区 已处于地向斜发育阶段,而斋桑地区则是相对隆起。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是北阿尔泰地向斜 褶皱隆起。斋桑地区则由原来的隆起转化成强烈拗陷。这次运动使下古生界岩层普遍发生强 烈褶皱和区域变质,但岩浆活动是微弱的。晚古生代阶段,斋桑地区开始强烈拗陷,玛立齐 尔及阿尔泰山部分地区也再下陷,接受地槽型沉积。整个海西旋回中火山活动强烈,伴随海 西运动有岩浆侵入活动,二叠纪末地槽完全封闭。中生代时大部分地区处于剥蚀状态,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