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 教学目的:通过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继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 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ll、主要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Ⅲl教学重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 会主义道德品质 Ⅳ、关键词:道德、道德修养、道德品质 V、教学时间:4学时
1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Ⅰ、教学目的:通过对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分析,继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 养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Ⅱ、主要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Ⅲ、教学重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社 会主义道德品质 Ⅳ、关 键 词:道德、道德修养、道德品质 Ⅴ、教学时间:4 学时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即“得道”,它比伦理更宽泛,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关于“道”的知识、规范和原 则:二是指“得道”的状态和境界 1本质规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作用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良心) 作用方式:善恶评价 4存在形式: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 (二)道德的起源 关于道德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 1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1)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2)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3)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4)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 (5)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 (3)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a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b劳动创造道德需要 c劳动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道德的本质 2
2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 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即“得道”,它比伦理更宽泛,包括二层含义:一是关于“道”的知识、规范和原 则;二是指“得道”的状态和境界。 1.本质规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作用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良心) 3.作用方式:善恶评价 4.存在形式: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 (二)道德的起源 关于道德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 1.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1)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2)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 (3)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4)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 (5)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2.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 (3)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a 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b 劳动创造道德需要 c 劳动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三)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道德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 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它是 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它主要 表现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有助于人们正确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 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 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和道德评价赖以发挥作用的力 量 此外,道德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饿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道德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 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它是 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它主要 表现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有助于人们正确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 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 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 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 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和道德评价赖以发挥作用的力 量。 此外,道德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发挥饿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实际效果。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 的道德。 1.原始社会的道德 (1)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2)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毅。 (3)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2)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3)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4)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封建社会道德 (1)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2)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3)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三纲”、“五常”的含义(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3)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二)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4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 的道德。 1.原始社会的道德 (1)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2)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勇敢刚毅。 (3)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2.奴隶社会的道德 (1)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2)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3)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4)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3.封建社会道德 (1)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2)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3)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三纲”、“五常”的含义(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3)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二)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挥着越 来越突出的作用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 进步的。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 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中华民族优良道 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前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因为继承和弘扬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够使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 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 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它像是一块永不磨灭的 “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
5 1.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 (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挥着越 来越突出的作用。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 进步的。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否保持自 己的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中华民族优良道 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前进。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因为继承和弘扬中 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够使社会 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人际 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 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根。它像是一块永不磨灭的 “胎记”,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