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的分析,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与法律素质的意义 ll、主要内容 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 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4、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意义 Ⅲl教学重点: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 Ⅳ、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 V、教学时间:4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Ⅰ、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的分析,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理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与法律素质的意义。 Ⅱ、主要内容: 1、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 2、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4、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和意义 Ⅲ、教学重点: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特点 Ⅳ、关 键 词:思想道德教育 Ⅴ、教学时间:4 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考上大学是人生的重大喜事之一,是人生的幸福,也意味着人生一种新的生活就此开 始。那么通过大学教育,应该留给大学生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把大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呢? 或者说,通过大学的学习,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把自己造就成怎样的人呢?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 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 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应把具有和谐人格、 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目标,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律 观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活后,大学生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大学环境,认识自身 特点。 (一)了解大学环境 大学环境不同于中学的学习环境,具有许多中学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了解大学环 境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 1、大学环境的特点 大学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 (1)生活环境 1)生活方式:家居生活-集体生活(吃食堂、住集体宿舍),家庭:安全、温暖。 2)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卫生习惯、作息制度、气候条件等。 3)生活范围:中学:家门一校门,范围狭窄,课余时间少,生活单调,自由度小。 (2)学习环境 1)学习场所:家里(作业)、学校(课堂)--教室、图书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2)学习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学科前沿、完善知识结构、提髙实践能力 3)学习方式:灌输、讲授-启发教学、自我学习、融会贯通、形成独到的见解。 (3)人际关系 1)交往主体:以家庭为中心--以个人为中心。 2)交往对象:家人、亲戚、同学、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3)交往方式:被动地跟随式交往--主动地根据个人需要交往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2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考上大学是人生的重大喜事之一,是人生的幸福,也意味着人生一种新的生活就此开 始。那么通过大学教育,应该留给大学生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把大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呢? 或者说,通过大学的学习,大学生应该掌握一些什么东西,应该把自己造就成怎样的人呢?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使青年人在离开它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 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 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应把具有和谐人格、 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目标,应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法律 观。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进入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活后,大学生的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大学环境,认识自身 特点。 (一)了解大学环境 大学环境不同于中学的学习环境,具有许多中学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了解大学环 境是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 1、大学环境的特点 大学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 (1)生活环境 1)生活方式:家居生活----集体生活(吃食堂、住集体宿舍),家庭:安全、温暖。 2)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语言习惯、卫生习惯、作息制度、气候条件等。 3)生活范围:中学:家门—校门,范围狭窄,课余时间少,生活单调,自由度小。 (2)学习环境 1)学习场所:家里(作业)、学校(课堂)----教室、图书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2)学习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深入学科前沿、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 3)学习方式:灌输、讲授----启发教学、自我学习、融会贯通、形成独到的见解。 (3)人际关系 1)交往主体:以家庭为中心----以个人为中心。 2)交往对象:家人、亲戚、同学、老师----社会各行各业的人。 3)交往方式:被动地跟随式交往----主动地根据个人需要交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4)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全部必修课--必修选修相结合、学分制、双学位 2)生活管理:家庭管理--学院、学生处、后勤处相结合的社会化管理。 3)管理方法:班主任直接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个性化管理(不统一安排)。 4)管理系统:班级管理-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学籍、宿舍、课外活动管理等)。 2、适应大学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我地位的改变导致评价失调:骄子、尖子-平常、普通。 (2)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失望与迷惘:期望值过高-失落感、失望感。 (3)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和压抑:自卑、自傲、缺乏交往经验(不能引起对方共鸣)。 3、怎样适应大学环境 (1)尽快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衣、食、住、行 可以向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等)、高年级同学请教和咨询 (2)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1)课堂学习:教材、笔记 2)利用图书资料:网上图书、信息查询 3)课外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3)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 1)尊重、信任、理解:以提供帮助的方式结识新朋友,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2)大胆、大方、不卑不亢:敢于表现自己,但不过分张扬。 3)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留点余地,“事事逞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强者”。 4、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大学期间总体目标和每一个阶段(学年)的学习目标, 从而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 (二)认识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无论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社会角色方面,都与高中生有 明显的差别。 l、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1)身体形态日趋定型:骨骼已经长成、完善 (2)性机能日益成熟:由少年步入青年阶段。 (3)语言系统逐渐完善:已具备正常人的语言功能,不存在生理上的语言障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3 (4)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全部必修课----必修选修相结合、学分制、双学位。 2)生活管理:家庭管理----学院、学生处、后勤处相结合的社会化管理。 3)管理方法:班主任直接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个性化管理(不统一安排)。 4)管理系统:班级管理----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学籍、宿舍、课外活动管理等)。 2、适应大学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我地位的改变导致评价失调:骄子、尖子----平常、普通。 (2)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失望与迷惘:期望值过高----失落感、失望感。 (3)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和压抑:自卑、自傲、缺乏交往经验(不能引起对方共鸣)。 3、怎样适应大学环境 (1)尽快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衣、食、住、行 可以向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教师等)、高年级同学请教和咨询。 (2)摸索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 1)课堂学习:教材、笔记 2)利用图书资料:网上图书、信息查询 3)课外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 (3)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 1)尊重、信任、理解:以提供帮助的方式结识新朋友,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2)大胆、大方、不卑不亢:敢于表现自己,但不过分张扬。 3)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留点余地,“事事逞强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强者”。 4、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对大学生活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大学期间总体目标和每一个阶段(学年)的学习目标, 从而使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 (二)认识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无论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是社会角色方面,都与高中生有 明显的差别。 1、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1)身体形态日趋定型:骨骼已经长成、完善。 (2)性机能日益成熟:由少年步入青年阶段。 (3)语言系统逐渐完善:已具备正常人的语言功能,不存在生理上的语言障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1)多样化: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2)两极化:狂热、灰心 (3)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1)独立意识:自我认识由外向内 2)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够全面(过高或过低,但往往过高,主要是家庭原因) (4)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1)异性交往的渴望 2)异性爱慕的产生 3)揭示性神秘的冲动 3、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1)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社会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备独立人格,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2)社会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义务、社会责任、行为模式 (2)社会角色的转变与冲突 )新旧社会角色的冲突(中学生角色与大学生角色) 2)社会角色的转变(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模仿到个性化) (3)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 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 2)照顾好妻子,使她生活幸福。 3)教育好后代,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但这些都离不开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只有一定的事业和成就作基础,才能创造较好 的条件,完成基本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4、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 (1)学习成绩相对下降:自傲、自卑。 (2)文艺、体育、知识面的差异:害怕暴露弱点,被人瞧不起 (3)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与陌生人打交道难以把握分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4 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1)多样化: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2)两极化:狂热、灰心 (3)自我意识不断增强 1)独立意识:自我认识由外向内 2)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够全面(过高或过低,但往往过高,主要是家庭原因) (4)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1)异性交往的渴望 2)异性爱慕的产生 3)揭示性神秘的冲动 3、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1)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1)社会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备独立人格,成为合格社会成员。 2)社会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利、义务、社会责任、行为模式 (2)社会角色的转变与冲突 1)新旧社会角色的冲突(中学生角色与大学生角色) 2)社会角色的转变(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模仿到个性化) (3)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 1)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 2)照顾好妻子,使她生活幸福。 3)教育好后代,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但这些都离不开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只有一定的事业和成就作基础,才能创造较好 的条件,完成基本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4、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 (1)学习成绩相对下降:自傲、自卑。 (2)文艺、体育、知识面的差异:害怕暴露弱点,被人瞧不起。 (3)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与陌生人打交道难以把握分寸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学习专业知 识和培养综合素质。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学习,即怎样治学? (一)把握学习特点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有三: 、专业性 (1)中学:打基础,不分专业,注重广、博 (2)大学:分专业,围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专、精 2、独立性 (1)中学: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自主性小。 (2)大学: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自由度大,可自由选择和独立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等)、从中发现自己的 兴趣点,确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3、创造性 (1)中学:被动学习,接受知识 (2)大学:在教师(专家)的指引下,从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中寻找自己的兴 趣点、研究方向,并取得创造性的突破,这样就由接受知识走向创造知识(直接经验),由 学习者、接受者变成发现者、创造者。 (二)建立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而智能结构又包括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大学生 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1、知识结构 (1)纵向型(宝塔型):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主要专业知识 (2)横向型(蛛网型):专业核心知识、与专业相近的知识、与专业较远的知识 (3)动态型(生长型):结构中各门知识的比重不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 2、智力结构 (1)再现型:记忆力强,善于再现知识 (2)综合型:综合、归纳能力强,善于综合知识和信息 (3)推理型:善于逻辑推理,由已知东西推出未知东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5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学习专业知 识和培养综合素质。那么,大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学习,即怎样治学? (一)把握学习特点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有三: 1、专业性 (1)中学:打基础,不分专业,注重广、博。 (2)大学:分专业,围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专、精。 2、独立性 (1)中学: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自主性小。 (2)大学: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自由度大,可自由选择和独立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社会实践(各类社团活动等)、从中发现自己的 兴趣点,确立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3、创造性 (1)中学:被动学习,接受知识。 (2)大学:在教师(专家)的指引下,从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中寻找自己的兴 趣点、研究方向,并取得创造性的突破,这样就由接受知识走向创造知识(直接经验),由 学习者、接受者变成发现者、创造者。 (二)建立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而智能结构又包括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大学生 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1、知识结构 (1)纵向型(宝塔型):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主要专业知识 (2)横向型(蛛网型):专业核心知识、与专业相近的知识、与专业较远的知识 (3)动态型(生长型):结构中各门知识的比重不同,且处于动态变化中。 2、智力结构 (1)再现型:记忆力强,善于再现知识 (2)综合型:综合、归纳能力强,善于综合知识和信息 (3)推理型:善于逻辑推理,由已知东西推出未知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