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理解法律体系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通过对法律的概念和历史、社会主义法 律精神和法律体系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Ⅲl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 的良好行为习惯。 Ⅳ、关键词:法律法律精神法律体系 V、教学时间:4学时
1 第五章 理解法律体系 维护法律权威 Ⅰ、教学目的:通过对法律的概念和历史、社会主义法 律精神和法律体系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Ⅱ、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2.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Ⅲ、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 的良好行为习惯。 Ⅳ、关 键 词:法律 法律精神 法律体系 Ⅴ、教学时间:4 学时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我国法律体系的 始终。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了解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尊严。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与人类进入阶 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 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 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 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 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 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2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于我国法律体系的 始终。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了解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尊严。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与人类进入阶 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相一致,法律有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 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一是制定;二是认可。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 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 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其 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 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将法律定义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 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 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发生的影响,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按照法作用于 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将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一)从法的规范作用来看,社会主义法律具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 作用和教育作用。 1.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 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2.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 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 为的趋向与后果。 3.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 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法律 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 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5.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 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二)从法的社会作用来看,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1.在经济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在政治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 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在文化建设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促进和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事 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构建 5在对外方面,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 境
3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发生的影响,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按照法作用于 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可以将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一)从法的规范作用来看,社会主义法律具有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 作用和教育作用。 1.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 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2.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 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 为的趋向与后果。 3.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 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这里所说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法律 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4.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 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5.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 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二)从法的社会作用来看,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1.在经济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在政治建设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 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在文化建设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促进和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事 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构建。 5.在对外方面,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 境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 责和义务的活动。 (三)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 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 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第二节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再到形成、然后经过 不断完善趋于更加成熟的过程。 1982年通过了现行宪法,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 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 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4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 责和义务的活动。 (三)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 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 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 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第二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实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再到形成、然后经过 不断完善趋于更加成熟的过程。 1982 年通过了现行宪法,2010 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 236 件、行政法规 690 多件、地方性法规 8600 多件。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 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 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 分鲜明的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 1.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 2.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 3.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3.行政法 4.经济法 5.社会法 6.刑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社会发 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 分鲜明的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