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时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经典论述: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 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 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 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 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一佛教的大师,也 是生在这个时代。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罗曼司的一个时期,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 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 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 《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个动乱与分裂的时代: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 世,也许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 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 的作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的斗争,南方宋、齐、 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再加上东晋、南朝的 北伐,北朝的南攻,在三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时候。战乱和分裂,成 为这个时期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 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二)、这是一个门阀森严的时代: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 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 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力在曹操 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 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 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 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 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时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经典论述: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 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 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 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 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 是生在这个时代。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罗曼司的一个时期,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 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 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 ——《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个动乱与分裂的时代: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 世,也许并不过分。汉末的战乱,三国的纷争,西晋统一不久发生的“八王之乱”, 西晋的灭亡与晋室的东迁,接下来北方十六国的混战,南方东晋王敦、桓玄等人 的作乱,北方北齐、北魏、北周等朝代的一次次更迭带来的斗争,南方宋、齐、 梁、陈几个朝代的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梁末的侯景之乱,再加上东晋、南朝的 北伐,北朝的南攻,在三百多年里,几乎没有多少安宁的时候。战乱和分裂,成 为这个时期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 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二)、这是一个门阀森严的时代:早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 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专攻一经,门生、故吏遍天下,在察举、征辟中得到 优先,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占据了特殊地位的阶层。士族的势力在曹操 掌权时一度受到抑制,到了魏和西晋重新兴起。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因 为中正官把持在士族手中而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 的局面。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 去了入仕的机会。进入东晋,士族门阀的势力更加强盛,特别是一些高级士族控 制了中央政权,形成“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的局面。这种门阀 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到了南
朝,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权政治 三)、这是一个品评风气浓厚的时代: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 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髙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 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 “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 才性之学。(宋)浏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 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 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人物审美的兴盛, 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 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划 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 就是明证。 (四)、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 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 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 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 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 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 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文学成就概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领域,都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继承、变革与创新使文坛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 次大丰收。五言古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四言诗也有异响,七言诗初创并有所发 展,从乐府、古体到齐梁新体,众多作家、不同流派、各种风格,形成了异彩纷 呈的诗歌艺术世界。 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 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诗又独具一格,慷慨悲凉,气韵 沉雄。曹丕有“文士气”,“便娟婉约”(沈德潜《古诗源》),且七言诗首发 嚆矢。曹植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骨 气奇髙,词采华茂,情兼雅怨”(钟嵘《诗品》)。七子驰骛诗坛,骋才使气, 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
朝,士族势力衰微,遂又回到皇权政治。 (三)、这是一个品评风气浓厚的时代: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 经流行着乡党评议的风气,如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 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此外,郭太也以关于鉴人而名闻天下。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魏)刘卲(或作“劭”、 “邵”)的《人物志》总结了鉴察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特别重视人的材质,形成 才性之学。(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识鉴》、《赏誉》、《品藻》、《容止》等门, 记载了许多品评人物的生动事例。人物品评在汉末多带有预言成败的意味,偏重 在识鉴人才、拔擢俊彦,所以品评的重点在政治、道德方面。人物审美的兴盛, 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有的文学审美范畴来自人物审美,如“风骨”、“骨 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而人物流品的划 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锺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 就是明证。 (四)、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 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 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 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 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 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 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二、文学成就概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领域,都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继承、变革与创新使文坛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诗歌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 次大丰收。五言古诗的创作达到了鼎盛,四言诗也有异响,七言诗初创并有所发 展,从乐府、古体到齐梁新体,众多作家、不同流派、各种风格,形成了异彩纷 呈的诗歌艺术世界。 建安诗坛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 响了时代的乐章。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四言诗又独具一格,慷慨悲凉,气韵 沉雄。曹丕有“文士气”,“便娟婉约”(沈德潜《古诗源》),且七言诗首发 嚆矢。曹植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骨 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钟嵘《诗品》)。七子驰骛诗坛,骋才使气, 使五言之作蔚然走向高潮
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为代表。正始诗歌变建安诗歌忧患民生、 抒写政治理想为抒写个人的苦闷忧愤的情怀,变建安风骨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 格调为正始之音的隐晦曲折、远旨遥深的风格。阮籍《咏怀诗》、嵇康《幽愤诗》 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西晋诗歌,太康前后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这 时期的杰出诗人。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代表着西晋诗歌的主流诗风,讲究形式, 趋向骈偶,描写细腻繁富,辞藻华丽。左思以寒士愤懑不平的心态唱出了愤世之 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左思风力”。西晋末东晋初,刘琨英雄末路的悲歌和郭 璞游仙咏怀,亦能自成一格。 东晋诗坛,玄言诗歌兴盛,许询、孙绰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其诗“皆平典 似道德论”(《诗品》)。谢混、殷仲文初涉山水,稍变玄言。惟独大诗人陶渊明, 以平淡自然的诗风,一洗玄言风气,开田园诗之先河,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 南北朝诗坛,“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元嘉诗坛“颜 谢”齐名,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若铺锦列绣,雕缋满眼。谢灵运开 山水诗派,颜延之启文人雕饰之习。鲍照诗歌承汉魏风骨,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尤其擅长乐府诗,还使七言歌行体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颜、谢、鲍,世称“元 嘉三大家。”齐梁时代采丽竞繁,诗体渐变,永明体形成。周颙发现四声,沈约 创“四声八病”之说,永明诗人始用格律。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是“竟陵八友” 其中以沈约、谢朓成就最髙。谢朓又以山水清音凌越群友之上,写得婉转自然, 清新流丽。永明体为唐代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梁陈宫体诗以永明新体写闺闱 叙艳情。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下,庾信父子、徐陵父子和刘孝绰等一大批宫廷 诗人应声附和,陈后主陈叔宝、江总等踵武尾随,一时靡声柔曲充斥诗坛。但他 们讲究词采、声律、对仗的写作方法和新颖独到的言情主张,在诗歌史上亦有 定的意义。北朝诗坛有“北地三才”,即温子升,邢邵、魏收,亦擅名一时。庾 信、王褒人北后一变宫体,凌云健笔,萧瑟苍凉 南北朝民歌风格迥异。南歌柔媚婉转,北曲质朴刚健。南有《西洲曲》,北 有《木兰诗》,双璧辉映,代表着南北民歌的最髙成就。一曲《敕勒歌》,亦成 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2.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创作,虽无汉大赋的恢宏气度及雄霸文坛的地位,但 叙事、咏物、抒情小赋亦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魏晋时期,王粲《登楼 赋》、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潘岳《闲情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均为传世名篇。此时,模拟汉大赋的余波尚存,左思、潘岳、谢灵运等均 有篇制。而左思《三都赋》更是引起“洛阳纸贵”的轰动。南北朝时期,鲍照《芜
正始诗歌以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为代表。正始诗歌变建安诗歌忧患民生、 抒写政治理想为抒写个人的苦闷忧愤的情怀,变建安风骨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 格调为正始之音的隐晦曲折、远旨遥深的风格。阮籍《咏怀诗》、嵇康《幽愤诗》 体现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 西晋诗歌,太康前后是诗歌的繁荣时期。“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这 一时期的杰出诗人。陆机和潘岳的诗歌代表着西晋诗歌的主流诗风,讲究形式, 趋向骈偶,描写细腻繁富,辞藻华丽。左思以寒士愤懑不平的心态唱出了愤世之 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左思风力”。西晋末东晋初,刘琨英雄末路的悲歌和郭 璞游仙咏怀,亦能自成一格。 东晋诗坛,玄言诗歌兴盛,许询、孙绰是玄言诗的代表人物,其诗“皆平典 似道德论”(《诗品》)。谢混、殷仲文初涉山水,稍变玄言。惟独大诗人陶渊明, 以平淡自然的诗风,一洗玄言风气,开田园诗之先河,使五言创作别开生面。 南北朝诗坛,“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元嘉诗坛“颜 谢”齐名,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颜诗若铺锦列绣,雕缋满眼。谢灵运开 山水诗派,颜延之启文人雕饰之习。鲍照诗歌承汉魏风骨,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尤其擅长乐府诗,还使七言歌行体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颜、谢、鲍,世称“元 嘉三大家。”齐梁时代采丽竞繁,诗体渐变,永明体形成。周颙发现四声,沈约 创“四声八病”之说,永明诗人始用格律。永明体诗歌的代表作家是“竟陵八友”, 其中以沈约、谢朓成就最高。谢朓又以山水清音凌越群友之上,写得婉转自然, 清新流丽。永明体为唐代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梁陈宫体诗以永明新体写闺闱, 叙艳情。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下,庾信父子、徐陵父子和刘孝绰等一大批宫廷 诗人应声附和,陈后主陈叔宝、江总等踵武尾随,一时靡声柔曲充斥诗坛。但他 们讲究词采、声律、对仗的写作方法和新颖独到的言情主张,在诗歌史上亦有一 定的意义。北朝诗坛有“北地三才”,即温子升,邢邵、魏收,亦擅名一时。庾 信、王褒人北后一变宫体,凌云健笔,萧瑟苍凉。 南北朝民歌风格迥异。南歌柔媚婉转,北曲质朴刚健。南有《西洲曲》,北 有《木兰诗》,双璧辉映,代表着南北民歌的最高成就。一曲《敕勒歌》,亦成 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2.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创作,虽无汉大赋的恢宏气度及雄霸文坛的地位,但 叙事、咏物、抒情小赋亦别见情趣,名篇巧制不绝于时。魏晋时期,王粲《登楼 赋》、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潘岳《闲情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均为传世名篇。此时,模拟汉大赋的余波尚存,左思、潘岳、谢灵运等均 有篇制。而左思《三都赋》更是引起“洛阳纸贵”的轰动。南北朝时期,鲍照《芜
城赋》、谢惠连《雪赋》、庾信《哀江南赋》、江淹《别赋》等,也是上乘的作 品 3.魏晋南北朝散文,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政沦、史传、 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繁多体式,广泛地叙写着生活中各类题材,或谈玄论 理,或叙人传事,或写山描水,或寓志抒怀。但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并终 至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文体式 三国时期的散文具有形式自由的特征。曹操的书信表令语言简练,清俊通脱。 曹丕、曹植的书表体散文流丽酣畅,情采多姿,情味隽永。“七子”中孔融体气 髙妙,阮瑀书记翩翩,陈琳章表殊健,各具风采。诸葛亮《岀师表》质朴深邃, 感人至深。阮籍《大人先生传》辛辣幽默,独出机杼。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讽刺挖苦,极尽能事 两晋时期骈散兼俱。李密《陈情表》情深意切,陈寿《三国志》简明严整 陆机、潘岳文尚骈俪,辞采飞扬。葛洪《抱朴子》立论宏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发清幽玄妙之想,稚趣髙情令人神往。陶渊明《桃花源记》以轻笔淡墨,亦真亦 幻地描绘一方“乐土” 南北朝散文的特点是:南朝骈体文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追求骈偶、 词采、声律等形式美,也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留下许多令人赏心悦 目的佳作。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 元思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篇章。北朝散文也受到骈体文的影响,但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和杨伭之《洛 阳伽蓝记》那样的散体名作,亦是状物、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语言骈散兼行, 行文流畅,风格清新优美。 4.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品繁多,内容庞杂, 大致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二类。志人小说以宋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志 怪小说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为人们展示了 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 5.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显着标志就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 繁荣。在汉末以来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繁荣的基础,形成了品评诗文的风气 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文学理论专着。曹丕《典论·论文》首开批评之风,陆 机《文赋》接踵而至,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则集其大成,成为批评 史上的两座髙峰。此外,挚虞《文章流别论》、萧统《文选序》,颜之推《颜氏 家训·文章篇》等亦各有所论,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文学的自觉与进步。 课外作业选题:1、文学自觉的标志
城赋》、谢惠连《雪赋》、庾信《哀江南赋》、江淹《别赋》等,也是上乘的作 品。 3.魏晋南北朝散文,在形式与题材上都走向了更广阔的境界。政沦、史传、 记游、书信、章表、志铭等繁多体式,广泛地叙写着生活中各类题材,或谈玄论 理,或叙人传事,或写山描水,或寓志抒怀。但总体潮流是散文的骈俪化,并终 至推出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骈文体式。 三国时期的散文具有形式自由的特征。曹操的书信表令语言简练,清俊通脱。 曹丕、曹植的书表体散文流丽酣畅,情采多姿,情味隽永。“七子”中孔融体气 高妙,阮瑀书记翩翩,陈琳章表殊健,各具风采。诸葛亮《出师表》质朴深邃, 感人至深。阮籍《大人先生传》辛辣幽默,独出机杼。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讽刺挖苦,极尽能事。 两晋时期骈散兼俱。李密《陈情表》情深意切,陈寿《三国志》简明严整。 陆机、潘岳文尚骈俪,辞采飞扬。葛洪《抱朴子》立论宏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发清幽玄妙之想,稚趣高情令人神往。陶渊明《桃花源记》以轻笔淡墨,亦真亦 幻地描绘一方“乐土”。 南北朝散文的特点是:南朝骈体文广泛流行,并辐射到各种体式,追求骈偶、 词采、声律等形式美,也使散文艺术登上了纯艺术的殿堂,留下许多令人赏心悦 目的佳作。如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 元思书》、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弘景的《答谢中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篇章。北朝散文也受到骈体文的影响,但也出现了郦道元《水经注》和杨衒之《洛 阳伽蓝记》那样的散体名作,亦是状物、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语言骈散兼行, 行文流畅,风格清新优美。 4.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品繁多,内容庞杂, 大致可分为志人和志怪二类。志人小说以宋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志 怪小说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为人们展示了 正史不能给予的深厚文化意蕴。 5.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显着标志就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的 繁荣。在汉末以来人物品评和文学创作繁荣的基础,形成了品评诗文的风气, 出现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文学理论专着。曹丕《典论·论文》首开批评之风,陆 机《文赋》接踵而至,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则集其大成,成为批评 史上的两座高峰。此外,挚虞《文章流别论》、萧统《文选序》,颜之推《颜氏 家训·文章篇》等亦各有所论,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文学的自觉与进步。 课外作业选题:1、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建安时期、正始时期诗坛概况,重点把握曹操、曹植、阮籍等人诗作的 艺术成就和“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诵读一些名篇佳作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 2、曹操乐府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1)反映时代的 乱离和人民的疾苦,如《薤露行》、《嵩里行》、《却东西门行》、《苦寒行》 等。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被明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 史也”(《古诗归》)。(2)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 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善哉行》等。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 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3)此外还有一些幻想游仙的作品。如《气出唱》、《陌 上桑》等。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1)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 (2)曹诗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诗人的气质中流露 着王者的雄霸之气。前人评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宋敖器之《诗评》)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沈德潜《古诗源》);“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胡应麟《诗薮》),都恰当 地概括了这一艺术风格。(3)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 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其诗有四言、五言、杂言,四言诗在曹操的笔下又重放 异彩,也带动了五言诗的创作 3、曹丕诗作的分类:第一类为宴游诗,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第三类写 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诗歌的情感 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 中所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操的王霸之气、曹丕的文人之气,正是人格在诗歌风格上的显现。曹丕诗歌的 基本风格清丽柔和、深婉细腻、低徊哀怨,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雄奇壮大。如《饮 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不过,曹丕的诗歌仍有建安诗歌悲凉的特征,只是 曹操是悲而壮,曹丕是悲而婉而已。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燕 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4、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的不同。前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他的理想和抱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建安时期、正始时期诗坛概况,重点把握曹操、曹植、阮籍等人诗作的 艺术成就和“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诵读一些名篇佳作。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 2、曹操乐府诗的内容与艺术成就。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1)反映时代的 乱离和人民的疾苦,如《薤露行》、《嵩里行》、《却东西门行》、《苦寒行》 等。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被明钟惺誉为“汉末实录,真诗 史也”(《古诗归》)。(2)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 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善哉行》等。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 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3)此外还有一些幻想游仙的作品。如《气出唱》、《陌 上桑》等。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1)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 (2)曹诗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诗人的气质中流露 着王者的雄霸之气。前人评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宋敖器之《诗评》); “沉雄俊爽,时露霸气”(沈德潜《古诗源》);“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胡应麟《诗薮》),都恰当 地概括了这一艺术风格。(3)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 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其诗有四言、五言、杂言,四言诗在曹操的笔下又重放 异彩,也带动了五言诗的创作。 3、曹丕诗作的分类:第一类为宴游诗,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第三类写 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 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诗歌的情感 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 中所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曹操的王霸之气、曹丕的文人之气,正是人格在诗歌风格上的显现。曹丕诗歌的 基本风格清丽柔和、深婉细腻、低徊哀怨,但也有少数诗歌写得雄奇壮大。如《饮 马长城窟行》、《董逃行》。不过,曹丕的诗歌仍有建安诗歌悲凉的特征,只是 曹操是悲而壮,曹丕是悲而婉而已。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燕 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4、曹植前后期诗歌内容的不同。前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他的理想和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