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清代文学概况 清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 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 初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实行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 视政策,采取高压手段镇压具有反清意识的文人,曾经屡兴文字狱,以消除汉人 的民族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笼络汉族士人,除继续沿袭明制以 八股取士外,康、乾两朝均特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天下名士;还组织编纂各种大 型图书,作为优容文人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顾炎武 等启蒙思想家对明末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加以系统清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于有清一代学者影响深远。上述种种,在清初的文学创作中均有所反映。清代中 期,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尤其是 嘉庆和道光时期,政治经济已呈现出全面衰颓的没落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 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日薄西山的末世阶段,濒临崩溃的边缘,以致道光二十年以 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竟毫无抵御能力,自那时起,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 清代中期学术思潮的一大变化是乾嘉学派的兴起。乾嘉学派重视训诂、考据,反 对空想臆说,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有卓越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专制的产 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与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 现实的倾向。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 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 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 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下面就按不同文体对清前期至中期文学的发展变化作一简 单的概述。 清代诗人有惩于元诗的绮靡纤弱、明诗的或拟古或轻浅,提倡兼学唐宋诗歌 的长处,转益多师,取径较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 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元轶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 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诗史。另外一些诗人 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钱谦益主盟虞山诗派,开创有清一代新诗风;吴伟业领 袖娄东诗派,其“梅村体”开拓岀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禛标榜神韵,以冲和淡 远为尚:凡此诸人,各自名家,共同促成清初诗坛万紫千红的局面。清代中期
1 第一章 清代文学概况 一、清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 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 初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清朝统治者实行极其严酷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 视政策,采取高压手段镇压具有反清意识的文人,曾经屡兴文字狱,以消除汉人 的民族对抗情绪。另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笼络汉族士人,除继续沿袭明制以 八股取士外,康、乾两朝均特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天下名士;还组织编纂各种大 型图书,作为优容文人的象征。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顾炎武 等启蒙思想家对明末空谈心性的虚浮学风加以系统清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 于有清一代学者影响深远。上述种种,在清初的文学创作中均有所反映。清代中 期,民族矛盾渐趋缓和,经济一度出现繁荣局面,但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尤其是 嘉庆和道光时期,政治经济已呈现出全面衰颓的没落趋势,种种迹象表明,中国 的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日薄西山的末世阶段,濒临崩溃的边缘,以致道光二十年以 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竟毫无抵御能力,自那时起,中国历史进入近代发展时期。 清代中期学术思潮的一大变化是乾嘉学派的兴起。乾嘉学派重视训诂、考据,反 对空想臆说,对古代文献的整理有卓越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专制的产 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儒学传统与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 现实的倾向。乾嘉学风多方面地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 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 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 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 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下面就按不同文体对清前期至中期文学的发展变化作一简 单的概述。 清代诗人有惩于元诗的绮靡纤弱、明诗的或拟古或轻浅,提倡兼学唐宋诗歌 的长处,转益多师,取径较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 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元轶明,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清初的遗民诗人, 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诗史。另外一些诗人 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钱谦益主盟虞山诗派,开创有清一代新诗风;吴伟业领 袖娄东诗派,其“梅村体”开拓出叙事诗的新境界;王士禛标榜神韵,以冲和淡 远为尚;凡此诸人,各自名家,共同促成清初诗坛万紫千红的局面。清代中期
沈德潜力主格调,效仿汉魏、盛唐;翁方纲倡导肌理,注重义理、考据:袁枚标 举性灵,追求诗歌解放;厉鹗宗祢宋诗,壮大浙派门户;各派之间相互争胜,皆 有所成就。经历元明两代的萎靡消沉之后,词至清代又出现了振颓起衰的中兴气 象,词人云集,词派纷呈,髙潮迭现,流光溢彩,远超元明,直追两宋。清代初 年,陈维崧取法苏、辛,雄放恣肆,为阳羡词派之宗主;朱彝尊圭臬姜、张,清 空醇雅,执浙西词派之牛耳;纳兰性德推崇南唐二主,纯任性灵,卓然自成一家。 清代中期,张惠言、周济提倡词的比兴、寄托,强调词的社会作用,开创了常州 词派,代表了词风的转变,其影响直至清末。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清初散文可分两类:一类是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学人之文,以学术修养为根柢,以政论、史论见长,无 不风骨遒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为代表的文 人之文,以唐宋古文为取资,以传记文学为优,文风各具特色,表现出较高的艺 术价值。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一一桐城派,代表人物 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 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桐城派从康熙年间创立,直到晚清还非常活跃, 几乎与清朝国运相始终。嘉庆年间,恽敬、张惠言自立门户,开创阳湖派,他们 既承认桐城派的正宗地位,又不满其束缚过严而欲有所突破,文风以博雅放纵取 胜,是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但影响远不及桐城深广。骈文经过唐末古文运动 的打击与明代复古思潮的排斥,在文坛上虽并未绝迹,但已呈衰弱之势。直到清 代,骈文的创作才再度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传诵一时的作品。清代初 年,陈维崧、毛奇龄等以骈文寄托才情,渊博雄肆,追踪魏晋,揭开了骈文复兴 的序幕。清代中期,雍、乾之际的胡天游推波助澜,其骈文沉博瑰伟,“直掩徐 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尔后有汪中、洪亮吉、袁枚等“骈文八大家”出 现,一时间佳构连篇,云蒸霞蔚,呈现中兴气象,形成与桐城古文尖锐对立的格 局。其中汪中的骈文“钩贯经史,熔铸汉唐”,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在清 代骈文中成就最高。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 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 大大拓展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与表现功能,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 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清代中期,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聊斋》相抗 衡,尚质黜华,追踪晋宋,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袁枚的《子不语》记述简略,行文洒脱,表现出向六朝志怪回归的趋势。自此以
2 沈德潜力主格调,效仿汉魏、盛唐;翁方纲倡导肌理,注重义理、考据;袁枚标 举性灵,追求诗歌解放;厉鹗宗祢宋诗,壮大浙派门户;各派之间相互争胜,皆 有所成就。经历元明两代的萎靡消沉之后,词至清代又出现了振颓起衰的中兴气 象,词人云集,词派纷呈,高潮迭现,流光溢彩,远超元明,直追两宋。清代初 年,陈维崧取法苏、辛,雄放恣肆,为阳羡词派之宗主;朱彝尊圭臬姜、张,清 空醇雅,执浙西词派之牛耳;纳兰性德推崇南唐二主,纯任性灵,卓然自成一家。 清代中期,张惠言、周济提倡词的比兴、寄托,强调词的社会作用,开创了常州 词派,代表了词风的转变,其影响直至清末。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清初散文可分两类:一类是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学人之文,以学术修养为根柢,以政论、史论见长,无 不风骨遒上,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一类是侯方域、魏禧、汪琬等为代表的文 人之文,以唐宋古文为取资,以传记文学为优,文风各具特色,表现出较高的艺 术价值。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 是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 化,在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桐城派从康熙年间创立,直到晚清还非常活跃, 几乎与清朝国运相始终。嘉庆年间,恽敬、张惠言自立门户,开创阳湖派,他们 既承认桐城派的正宗地位,又不满其束缚过严而欲有所突破,文风以博雅放纵取 胜,是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但影响远不及桐城深广。骈文经过唐宋古文运动 的打击与明代复古思潮的排斥,在文坛上虽并未绝迹,但已呈衰弱之势。直到清 代,骈文的创作才再度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传诵一时的作品。清代初 年,陈维崧、毛奇龄等以骈文寄托才情,渊博雄肆,追踪魏晋,揭开了骈文复兴 的序幕。清代中期,雍、乾之际的胡天游推波助澜,其骈文沉博瑰伟,“直掩徐 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尔后有汪中、洪亮吉、袁枚等“骈文八大家”出 现,一时间佳构连篇,云蒸霞蔚,呈现中兴气象,形成与桐城古文尖锐对立的格 局。其中汪中的骈文“钩贯经史,熔铸汉唐”,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在清 代骈文中成就最高。 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 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 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花妖狐魅人格化,幽冥世界现实化, 大大拓展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与表现功能,成为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 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清代中期,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有意与《聊斋》相抗 衡,尚质黜华,追踪晋宋,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袁枚的《子不语》记述简略,行文洒脱,表现出向六朝志怪回归的趋势。自此以
后的文言小说便以摹仿为能事而渐趋没落。清代白话短篇小说虽不能与明代的三 言二拍相匹敌,但在局部方面亦有所创新。清代初年,拟话本小说由改编转向独 创,自主性大大增强,《醉醒石》、《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各展风姿,争 奇斗艳,其中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最具特色。清代中叶,拟话本的创 作已开始衰落,说教色彩日益浓厚,较有影响的只有杜纲的《娱目醒心篇》。至 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更是清代文学的骄傲。清代初年,英雄传奇小说有新的收获 产生了《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寄托民族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 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好逑传》、《平山冷燕》等超越世俗情欲,抒写落魄文 人婚恋梦想的作品不断问世;在学步《金瓶梅》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醒世姻缘 传》、《林兰香》等以家庭及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人生的世情小说。清代 中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儒林外史》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又是讽刺 小说的典范,“慼而能谐,婉而多讽”,将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红 楼梦》的出现,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仅 是古代小说的最高艺术典范,而且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镜花缘》、 《歧路灯》等长篇小说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清代戏剧是在明代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清初剧 坛,承晚明戏剧高度繁荣之余波,戏曲创作的高潮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吴伟业、 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往往是借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 苦闷,寄寓国破家亡的哀思,他们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案头化倾向严重。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关注社会政治,紧贴现实生活,注重舞台的表演 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戏剧艺术家李渔重视戏剧的本体价值和 娱乐作用,专演才子佳人故事,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煕年 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传奇杰作,它们“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清代中期,是 戏剧创作从元明以来的兴盛繁荣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阶段。传奇、杂剧的创作皆 转入低潮,只有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饶有情趣,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清 丽可读,方成培的《雷锋塔》盛演不衰,算是此期剧坛上不多的几个亮点。就戏 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杂剧、传奇已经走完了它们的历史行程,代之而起的是 植根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花部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和京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戏曲 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 后的文言小说便以摹仿为能事而渐趋没落。清代白话短篇小说虽不能与明代的三 言二拍相匹敌,但在局部方面亦有所创新。清代初年,拟话本小说由改编转向独 创,自主性大大增强,《醉醒石》、《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各展风姿,争 奇斗艳,其中李渔的《无声戏》、《十二楼》最具特色。清代中叶,拟话本的创 作已开始衰落,说教色彩日益浓厚,较有影响的只有杜纲的《娱目醒心篇》。至 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更是清代文学的骄傲。清代初年,英雄传奇小说有新的收获, 产生了《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寄托民族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才 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好逑传》、《平山冷燕》等超越世俗情欲,抒写落魄文 人婚恋梦想的作品不断问世;在学步《金瓶梅》的基础上,还产生了《醒世姻缘 传》、《林兰香》等以家庭及社会生活为题材,描写现实人生的世情小说。清代 中叶,《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到了顶峰。 《儒林外史》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又是讽刺 小说的典范,“慼而能谐,婉而多讽”,将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红 楼梦》的出现,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不仅 是古代小说的最高艺术典范,而且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镜花缘》、 《歧路灯》等长篇小说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清代戏剧是在明代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获得了重大的成就。清初剧 坛,承晚明戏剧高度繁荣之余波,戏曲创作的高潮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以吴伟业、 尤侗为代表的文人化剧作家,往往是借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 苦闷,寄寓国破家亡的哀思,他们以文字为剧,以才学为剧,案头化倾向严重。 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关注社会政治,紧贴现实生活,注重舞台的表演 性和戏剧性,开创了戏曲创作的新局面。戏剧艺术家李渔重视戏剧的本体价值和 娱乐作用,专演才子佳人故事,对我国喜剧艺术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康熙年 间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两部传奇杰作,它们“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清代中期,是 戏剧创作从元明以来的兴盛繁荣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阶段。传奇、杂剧的创作皆 转入低潮,只有蒋士铨的《藏园九种曲》饶有情趣,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清 丽可读,方成培的《雷锋塔》盛演不衰,算是此期剧坛上不多的几个亮点。就戏 剧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杂剧、传奇已经走完了它们的历史行程,代之而起的是 植根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花部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和京剧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戏曲 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被称为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才华出众却一生穷愁潦倒,热衷科举 而始终蹭蹬失意。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与应考,其生平大致 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初应童子试时的风 光,成年分家时的困窘,与朋友结“郢中社”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 创作的影响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屡试不第的经 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 、蒲松龄的创作 1.蒲松龄一生徜徉于传统的精英文化与现实的通俗文化之间,他的著作也基 本上分属于两大类:即雅文学与俗文学。收有其诗词文章的《聊斋文集》、文言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归于前者;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的聊斋 俚曲、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所撰写的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斋杂著可归于 后者。另外,有人认为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出自蒲松龄之手。 2.《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1)手稿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 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2)铸雪斋抄本,1751年张希杰根据 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十二卷,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3)青柯亭 刻本,1766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 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4)三会本,1962年中华书局 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 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4 第二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 一、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被称为是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才华出众却一生穷愁潦倒,热衷科举 而始终蹭蹬失意。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与应考,其生平大致 可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40――1670):为家居读书、应考时期。初应童子试时的风 光,成年分家时的困窘,与朋友结“郢中社”。 2.第二时期(1670――1671):为南游作幕时期。短暂的幕宾生涯对其小说 创作的影响。 3.第三时期(1671――1715):为设帐教学、多次应考时期。屡试不第的经 历,长达四十年的塾师生涯,与馆东毕际有的宾主相得。 二、蒲松龄的创作 1. 蒲松龄一生徜徉于传统的精英文化与现实的通俗文化之间,他的著作也基 本上分属于两大类:即雅文学与俗文学。收有其诗词文章的《聊斋文集》、文言 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可归于前者;用当地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出的聊斋 俚曲、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所撰写的一系列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聊斋杂著可归于 后者。另外,有人认为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亦出自蒲松龄之手。 2.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1)手稿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东北发 现,仅存半部,凡四卷,二百三十七篇。(2)铸雪斋抄本,1751 年张希杰根据 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而成,共十二卷,实存作品四百七十四篇。(3)青柯亭 刻本,1766 年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刊刻而成,共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是 目前所存最早刻本,并成为此后通行本之底本。(4)三会本,1962 年中华书局 出版了由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十二卷,收作品四 百九十一篇,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乃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他自觉地将记述怪异与现实批 判、抒情言志结合在一起,以小说创作作为抨击时政窳败、揭露社会痼疾、表现 美好理想的工具。因此,与以往的文言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大大增强了对现 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力地拓展了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 《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 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 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代表作 品有《席方平》、《促织》、《梦狼》、《续黄粱》等。 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 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如《司文郎》 《贾奉雉》。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 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髙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 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 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一些小说突出强调了两情相契的 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一些小说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 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 花妖狐魅幻化而成,她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 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 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代表作品有《婴宁》、《青 凤》、《香玉》、《连城》、《阿宝》等。 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 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 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善美的人性, 如《乔女》、《娇娜》;更多的作品则是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恶,如《局 诈》、《劳山道士》;还有一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 也可看出作者回归传统道德的良苦用心,如《张诚》、《曾友于》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5 《聊斋志异》乃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他自觉地将记述怪异与现实批 判、抒情言志结合在一起,以小说创作作为抨击时政窳败、揭露社会痼疾、表现 美好理想的工具。因此,与以往的文言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大大增强了对现 实生活的干预意识和批判意识,有力地拓展了文言小说的社会功能。 一、《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意义、最具思想价值的作品是官绅批判小说。 此类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鞭挞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 势豪劣绅肆虐乡里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现出下层民众不屈不挠的反抗。代表作 品有《席方平》、《促织》、《梦狼》、《续黄粱》等。 二、科举批判小说最能体现《聊斋志异》作为“孤愤”之书的特色。作者对 科举的愤懑不平,首先发泄在科场的是非颠倒与考官的衡文不公上,如《司文郎》、 《贾奉雉》。作者还饱含辛酸,深入揭示出八股取士、功名利禄对封建士子灵魂 的摧残、腐蚀与扭曲,如《叶生》、《王子安》。 三、《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写男女情事的爱情小说。此 类小说往往通过非现实的幻想世界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 神,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理想、人性理想。一些小说突出强调了两情相契的 知己之爱,已突破郎才女貌式的传统爱情观;一些小说充分描绘出封建势力对青 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压抑,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其中的女主角大多是由 花妖狐魅幻化而成,她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美好品格,不虚伪,不矫情,不受羁 绊,不被约束;在追求婚姻幸福生活的过程中,热烈大胆,富有主动的精神,坚 贞专一,具有执着的信念,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代表作品有《婴宁》、《青 凤》、《香玉》、《连城》、《阿宝》等。 四、描绘家庭伦理的矛盾纠葛,揭示各种病态社会现象的世情小说,在《聊 斋志异》中包罗最广泛、思想倾向也最复杂。此类作品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观念作 为美刺的原则,立意在于劝善惩恶。部分作品歌颂了世间的真情,善美的人性, 如《乔女》、《娇娜》;更多的作品则是表现世态的庸俗,人心的险恶,如《局 诈》、《劳山道士》;还有一些作品写日常家庭生活的情态,展现了世风的浇薄, 也可看出作者回归传统道德的良苦用心,如《张诚》、《曾友于》。 第三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