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充满了豪壮的乐观气息和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薤露行》等。同时 也有表现他贵公子生活的诗篇,如《名都篇》、《公宴》、《斗鸡》等。后期诗 歌则大多是反映他内心痛苦,多为慷慨悲愤、哀怨惆怅之音。有抒发自己和朋友 遭迫害的愤懑的,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有抒写自己被压抑而 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如《杂诗》(仆夫早严驾、飞观百尺余)等;有借思妇或弃 妇题材来寓托自己的身世遭际,以抒发内心悲苦的,如《七哀诗》、《杂诗》(南 国有佳人)、《美女篇》等;有借游仙题材幻想解脱的,如《游仙诗》、《仙人 篇》、《远游篇》等。 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影响。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曹植的 诗歌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远绍《风》、《骚》,近取汉乐府和《古 诗十九首》,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既有慷 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委婉含蓄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钟嵘《诗品》 评价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可以说是 对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总的概括。(2)曹植诗歌加强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 琢磨。善用比兴、象征、寄托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丰富,感情的抒发 更加深婉。讲究词采的华美和对偶的工整,努力锤炼字句,以増强诗歌的形式美 和语言的表现力,并锻炼出不少的警句。注意声韵的和谐,富于韵律美。注意结 构布局和层次的按排,尤其注重开头、结尾的布置。(3)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 出的诗人,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诗品》)。诗歌贡献最大的是他的五言 诗,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六十 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 展 6、建安七子诗作的内容与艺术。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 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祯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 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 治集团,都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1)孔融:孔融在七子中年齿最高, 因政治上与曹操不合,屡屡抨击和讥讽曹操,被曹操冠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理” 的罪名而杀戮。曹丕称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 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孔融以散文见 长,气盛于理,情感激越,豪气奔放;语言华美整饬,气势夺人。其代表作有《荐 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2)王粲:王粲诗赋兼善,是七子之中成就 最髙的作家。刘勰曾评论说:“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 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钟嵘《诗品》称其诗“方
负,充满了豪壮的乐观气息和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薤露行》等。同时 也有表现他贵公子生活的诗篇,如《名都篇》、《公宴》、《斗鸡》等。后期诗 歌则大多是反映他内心痛苦,多为慷慨悲愤、哀怨惆怅之音。有抒发自己和朋友 遭迫害的愤懑的,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有抒写自己被压抑而 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如《杂诗》(仆夫早严驾、飞观百尺余)等;有借思妇或弃 妇题材来寓托自己的身世遭际,以抒发内心悲苦的,如《七哀诗》、《杂诗》(南 国有佳人)、《美女篇》等;有借游仙题材幻想解脱的,如《游仙诗》、《仙人 篇》、《远游篇》等。 5、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影响。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曹植的 诗歌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远绍《风》、《骚》,近取汉乐府和《古 诗十九首》,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既有慷 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委婉含蓄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钟嵘《诗品》 评价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可以说是 对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总的概括。(2)曹植诗歌加强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 琢磨。善用比兴、象征、寄托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丰富,感情的抒发 更加深婉。讲究词采的华美和对偶的工整,努力锤炼字句,以增强诗歌的形式美 和语言的表现力,并锻炼出不少的警句。注意声韵的和谐,富于韵律美。注意结 构布局和层次的按排,尤其注重开头、结尾的布置。(3)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 出的诗人,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诗品》)。诗歌贡献最大的是他的五言 诗,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六十 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 展。 6、建安七子诗作的内容与艺术。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 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祯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 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 治集团,都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1)孔融:孔融在七子中年齿最高, 因政治上与曹操不合,屡屡抨击和讥讽曹操,被曹操冠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理” 的罪名而杀戮。曹丕称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 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孔融以散文见 长,气盛于理,情感激越,豪气奔放;语言华美整饬,气势夺人。其代表作有《荐 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2)王粲:王粲诗赋兼善,是七子之中成就 最高的作家。刘勰曾评论说:“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 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文心雕龙·才略》),钟嵘《诗品》称其诗“方
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将其诗列为上品。其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方 东树《昭昧詹言》),又“长于辞赋”(曹丕《典论·论文》)。诗作以《七哀 诗》为代表,赋以《登楼赋》最著名。3)刘祯:刘桢在六朝时诗名甚髙,钟嵘 《诗品》将其与曹植并称“曹刘”,列为上品,并论曰:“其诗源于古诗。仗气 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 祯称独步。”元好问《论诗绝句》亦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刘祯性情傲岸不羁,诗格真骨凌霜,不尚雕饰,刚劲遒健。其诗代表作有《赠徐 干》、《赠从弟》三首。4)其它诸子:陈琳、阮瑀擅长章表书记体散文,曹丕 《典论·论文》称:“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 阮瑀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们的名篇。陈琳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都是反映社会离乱的杰作。徐干擅长诗赋,诗的代表 作是《室思》,赋作未有整篇流传,又有学术著作《中论》。应玚诗以《别诗》 较有名。 7、蔡琰与《悲愤诗》。蔡琰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是具有自 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关于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 拍》,今人多认为是后人所伪托 8、“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9、“竹林七贤”与魏晋名士风度;“正始之音”和“建安风骨”的传承关系。 司马氏掌权,司马氏与曹魏集团的斗争,拥曹派大批名臣遭到迫害,社会恐怖。 玄学思想兴起,影响到学术风气和文学创作。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文人的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有很大的变化。建安文学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积极入世,慷慨悲歌的特点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个人心灵的书写与情感的抒发。 “竹林七贤”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流派,阮籍、嵇康是最重要的作家 10、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内容与风格: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阮籍的生平与思想:阮籍少“有济世志”,因“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遂酣饮佯狂,全身避祸,在痛苦与矛盾中度过一生。阮籍崇尚老庄,蔑视名教礼 法,但又“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八十二首,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还有《通易论》、《达庄论》等。 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阮籍的诗歌成就较高,其代 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 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也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 败,同时表现了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情绪。(2)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
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将其诗列为上品。其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方 东树《昭昧詹言》),又“长于辞赋”(曹丕《典论·论文》)。诗作以《七哀 诗》为代表,赋以《登楼赋》最著名。3)刘祯:刘桢在六朝时诗名甚高,钟嵘 《诗品》将其与曹植并称“曹刘”,列为上品,并论曰:“其诗源于古诗。仗气 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已下, 祯称独步。”元好问《论诗绝句》亦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刘祯性情傲岸不羁,诗格真骨凌霜,不尚雕饰,刚劲遒健。其诗代表作有《赠徐 干》、《赠从弟》三首。4)其它诸子:陈琳、阮瑀擅长章表书记体散文,曹丕 《典论·论文》称:“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 阮瑀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们的名篇。陈琳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 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都是反映社会离乱的杰作。徐干擅长诗赋,诗的代表 作是《室思》,赋作未有整篇流传,又有学术著作《中论》。应玚诗以《别诗》 较有名。 7、蔡琰与《悲愤诗》。蔡琰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是具有自 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关于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 拍》,今人多认为是后人所伪托。 8、“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 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9、“竹林七贤”与魏晋名士风度;“正始之音”和“建安风骨”的传承关系。 司马氏掌权,司马氏与曹魏集团的斗争,拥曹派大批名臣遭到迫害,社会恐怖。 玄学思想兴起,影响到学术风气和文学创作。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文人的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有很大的变化。建安文学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积极入世,慷慨悲歌的特点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个人心灵的书写与情感的抒发。 “竹林七贤”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流派,阮籍、嵇康是最重要的作家。 10、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内容与风格: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阮籍的生平与思想:阮籍少“有济世志”,因“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遂酣饮佯狂,全身避祸,在痛苦与矛盾中度过一生。阮籍崇尚老庄,蔑视名教礼 法,但又“口不臧否人物”,“喜怒不形于色”。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咏怀诗》 八十二首,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还有《通易论》、《达庄论》等。 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阮籍的诗歌成就较高,其代 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 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也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 败,同时表现了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情绪。(2)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
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来抒 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钟嵘说他“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李善说他“虽志在刺 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3)阮籍的《咏 怀诗》对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 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地得到其艺术的沾溉 11、嵇康及其四言诗创作 嵇康的生平与思想:嵇康才华横溢,愤世嫉俗,蔑视礼法,谈玄服食,崇尚 老庄,爱好“自然”,反对“名教”。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最终被司马氏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而杀害 嵇康的文学成就:嵇康诗文兼擅,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 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意丰,意象鲜 明,意境髙远。其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成功之作。嵇康的散文成就也很髙,其 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还着有《养生论》、《释私论》、《太师论》、《管蔡 论》等。嵇康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辨难,风格清峻豪壮,具有很强的 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2“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2、曹操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3、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影响。 4、诵读名篇佳作。 第二章两晋诗坛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太康时期诗坛的主流倾向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着重把握左思及其咏史诗 的成就,对此期诗体的多样化发展应有充分的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太康诗风的界定及其代表人物: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 西晋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来抒 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钟嵘说他“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李善说他“虽志在刺 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文选》李善注)。(3)阮籍的《咏 怀诗》对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 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地得到其艺术的沾溉。 11、嵇康及其四言诗创作。 嵇康的生平与思想:嵇康才华横溢,愤世嫉俗,蔑视礼法,谈玄服食,崇尚 老庄,爱好“自然”,反对“名教”。他“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 最终被司马氏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的罪名而杀害。 嵇康的文学成就:嵇康诗文兼擅,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 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意丰,意象鲜 明,意境高远。其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成功之作。嵇康的散文成就也很高,其 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还着有《养生论》、《释私论》、《太师论》、《管蔡 论》等。嵇康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辨难,风格清峻豪壮,具有很强的 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2 “建安风骨”美学范畴的内涵。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2、曹操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3、曹植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及其影响。 4、诵读名篇佳作。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太康时期诗坛的主流倾向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着重把握左思及其咏史诗 的成就,对此期诗体的多样化发展应有充分的认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太康诗风的界定及其代表人物: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 西晋诗风;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两晋时期战乱频仍,门阀士族享有特权,文学的士族化倾向比较突出。两晋 诗歌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过渡的状态。西晋诗歌形式主义和模拟 风气严重。西晋初期的重要作家有张华、傅玄。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学的鼎盛时期, 诗坛上出现了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 尼)、一左(左思)。陆机和潘岳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西晋 末年有爱国诗人刘琨。两晋之交有郭璞的游仙诗。东晋诗歌被玄风笼罩,玄言诗 统治诗坛。玄言诗以阐发老庄哲理为基本内容,“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皆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代表作家有许询、孙绰等。 2、太康诗人努力的方向: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 繁缛的诗风。 3、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具体表现: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 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 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 4、建安风骨的再现一一左思风力与其咏史诗、刘琨诗作。左思是建安风骨 的继承者,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寒微,在门阀士族制度的重压下,壮志 难酬,诗歌充满了寒士的愤懑和反抗之音。《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表现了诗 人的理想抱负,抨击了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抑和摧残,以及对高门权贵的蔑视 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髙拔,辞采壮丽,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范例。左思的辞赋也颇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三 都赋》。 刘琨是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扶风歌》、《重赠卢谌》。诗歌感情 真挚,清峻刚建,苍凉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5、潘岳与悼亡诗。 6、郭璞与游仙诗。郭璞诗歌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借 游仙诗的形式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作品多形象鲜明,有所寄 托,与当的游仙诗、玄言诗有所不同 7、王羲之与《兰亭诗》,对山水诗、玄言诗的影响。 8、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9、陶渊明与田园诗。 课堂讨论选题 l、名词: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咏史诗、悼亡诗、游仙诗、兰亭诗、玄言诗。 2、左思风力与其咏史诗。 四、课外作业选题
两晋时期战乱频仍,门阀士族享有特权,文学的士族化倾向比较突出。两晋 诗歌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过渡的状态。西晋诗歌形式主义和模拟 风气严重。西晋初期的重要作家有张华、傅玄。太康时期是西晋文学的鼎盛时期, 诗坛上出现了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 尼)、一左(左思)。陆机和潘岳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唯有左思能独树一帜。西晋 末年有爱国诗人刘琨。两晋之交有郭璞的游仙诗。东晋诗歌被玄风笼罩,玄言诗 统治诗坛。玄言诗以阐发老庄哲理为基本内容,“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皆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代表作家有许询、孙绰等。 2、太康诗人努力的方向: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 繁缛的诗风。 3、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具体表现: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 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 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质朴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的趋势。 4、建安风骨的再现——左思风力与其咏史诗、刘琨诗作。左思是建安风骨 的继承者,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他出身寒微,在门阀士族制度的重压下,壮志 难酬,诗歌充满了寒士的愤懑和反抗之音。《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表现了诗 人的理想抱负,抨击了门阀制度对寒士的压抑和摧残,以及对高门权贵的蔑视。 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范例。左思的辞赋也颇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三 都赋》。 刘琨是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扶风歌》、《重赠卢谌》。诗歌感情 真挚,清峻刚建,苍凉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5、潘岳与悼亡诗。 6、郭璞与游仙诗。郭璞诗歌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借 游仙诗的形式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作品多形象鲜明,有所寄 托,与当的游仙诗、玄言诗有所不同。 7、王羲之与《兰亭诗》,对山水诗、玄言诗的影响。 8、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9、陶渊明与田园诗。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名词: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咏史诗、悼亡诗、游仙诗、兰亭诗、玄言诗。 2、左思风力与其咏史诗。 四、课外作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