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具有民族优越感。它基本上只是对西方国家体系的研究,仙且 在现有的理论著作中,相当大一部分研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以来的发展情况。因而,这个职业也就成了研究特定的国家体 系内部的最新进展的职业。尽管其中也有一些例外,但是,这一 学科的从事者并没有被迫向这个特定的或任何其他的国家体系的 动态理论作出要协。①·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非西方体 系可靠的辅助性研究所造成的。但这种情况本身无疑是发展国际 政治变革理论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忽视政治变革的理论问题的第四个原因,是由于人们普遍确 信,从事这项研究是徒芳无益的。这种观点在历史学学者中间煞 是盛行,许多社会科学学者也持此见。由于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和 夏杂性,人们认为探索“变革规律”的努力会毫无价值。这样,对 人类事务进行总结概括、归纳各种类型方式的探索工作,也被看 成一项没有希望的事业。如果视其表面价值而接受这种主张,就 会否定一种科学或社会历史的极大发展的可能性。然而,人们也 应该注意持此观点者所提出的以下忠告:绝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 变革规律;尽管可能存在些反复出现的棋式,社会变革最终还 是由一系列独特的历史事件决定的。 最后,发展政治变革理论的汇作还受到意识形态和情感方面 的限制。其部分原因在于西方杜会科学中存在的保守主义偏见。大 多数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偏爱稳定,至少是偏爱有秩序的变革。那 些威胁到通常公认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的激进变革思想对他们没有 感召力。这个问题对国际政治变革问题的理论工作者来说尤为尖 锐,因为他]恰恰必须正视国际关系的最基本问题一战争。约 ①最近的儿个例外是卢亚德1976年的回际礼会的类型(Types of Internationa Sociery),韦森i978年的《国家体制:l国际多元论,吹治与文化》(State Systems:Interna- tonal Pluralism,Politics and Culture)。 6
今国家行为的指导意义,并不亚于成书时的公元前5世纪。但是, 世道本身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本书的次议题之一,实际上就是 想说明,现代治国谋酪在~些重要方面同以前迥然不同。这种情 况首先是由孟德斯鸠(Montesquieu)、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 bcn)以及其他-一些研究这些问题的早期学者所认识到的。尽管如 此,我们仍然认为,国际关系的根本性质并没有改变。正因为如 此,我们认为,早期学者的见识和历史的经验,对于理解当今时 代国际体系发挥作用和产生变革的方式方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看来,尽管那种认为当代经济和技术的新发展收变了国 家间关系的观点显然包含着重大的真理成分,本世纪70年代和 80年代初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发生:的事件却迫使我们再次承认战 争这··直米得到解决的问题,承认战争在国际政治变革进程中 的作用。在20世纪这最后儿十年里,我]将比过去更需要好好地 认识国际体系中战争与变革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望改革 创新,找出一种更为和平的变革替代方法。正如E.H.卡尔(E.H Carr)提醒的那样;“创立.和平的变革的方法是国际道义和国际政 治的基本问题”,而这点义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任务。画然而, 只有在和平作为治国谋略的终极目标的情况下,才容易找出解决 和平变革问题的办法。向侵略者投降的国家,往往是可以获得和 平的,但对于寻求和平的国家来说,其真正的任务在于寻求“一种 确保其根本利益和国际道义观念不受损害的和平。 了·坚持这种观点的理由见本第六章 2E.H.卡尔:年伧机(19l9i939):到除关系研究好论:(The Twenty Yers'Crsi,]9l9·1939,An Introduct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麦 克米伦出版公可1951年版. 8
第一章 国际政治变革的性质 本书所要论证的是:建立国际体系与建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 或政治制度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行为者进入社会关系并创立杜 会结构,都是为了更多地谋取各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其他 各种类型的利益。由于-一些行为者的利益有可能与其他行为者的 利益相冲突,被那种社会安排所极力维护的那些特殊利益有助于 反映出这个社会结构中各种行为者所具有的相应权力的状况。也 就是说,尽管社会制度给所有行为者的行为设定了各种约束,但 是,为这个社会制度所奖罚的各个行为者却只符合该社会制度中 权力最大的那部分成员的利益,至少在该杜会制度建立之初情况 是如此。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经济、技术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变化,各个行为者的利益以及行为者之间权力的平衡状况也必然 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那些从这个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得益最多的个 体行为者和那些获得权力来影响这种变化的个体行为者,就会设 法以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改变这种制度。改变后的新制度将反映 出新的权力分配状况以及这个制度新的统治成员的利益。由此可 见,政治变革的前提,存在于现存社会制度与那些在该社会制度变 革中受益最大的行为者之中的权力再分配之间的断层处。 这种政治变革的概念是以下列观点为依据的,即任何社会制 度(包括国际体系在内)的目的或社会功能,都可以用“其不问 成员从这种社会制度或园际体系的运作中获取的利益”这个定义 来表达。①如同国内社会一样,国际体系的性质决定了该制度为谁 ①素尔绍比:理性选择模式、载《世界政治》1969年第21期,第532英。 9
的利益服务的功能问题。这个制度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由这个制 度所给予单个成员的利益同它所强加于这些成员的损失的分配的 变化。 因此,研究国际政治的变革,必须重点研究国际体系,尤其 要把重点放在政治行为者为了谋取更多的自身利益而作出的改变 国际体系的努力这个问题上。无论所追逐的这些利益是否是安全 利益、经济利益或意识形态目标利益,国家目标的实现,都取决 于国际体系的性质(即该体系的统治方式,该体系的规章制度以 及对各种权利的认可等等)。同任何社会或政治制度一样,国际政 治变革的进程最终反映的是个人或各种群体为谋取更多的利益而 改变各种制度或体系的努力。由于群体(或国家)利益以及权力 的变化,反映这些在利益和权力方面根本变化的政治体系也将相 应地发生变革。本书下面的文字就是旨在阐述理解国际政治变革 问题的方法。 1.1理解国际政治变革问题的基本框架 本书所提出的国际政治变革这个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与国 家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假定之上的: 1.如果没有哪一个国家相信力图改变-种国际体系是有利可 图的话,这种体系就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2.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一 种可获取纯收益的可能性),一个国家就将力图去改变这种国际体 系。 3.一个国家将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法来谋求国际 体系的变革,这种努力要到为进步的变革所付出的边际成本等 于或大了边际收益的时候才会停止.。 4.-旦达到了为进一步变革和扩张所付出的成本和所得到的 ]0
利益之间的平衡之后,为维持现状所付出的经济成本的增长就会 趋向快于为维持现状所具备的经济能力的增长。 5.如果-…个国际体系中的失衡状况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个体 系就会发生变革,并建立··种反映权力重新分配的新的平衡。 显然,上述假定只是高度错综复杂的政治现实的抽象,并没 有叙述出歧治家们实际的决策过程。可是,就像经济理论一样,政 治为者的行为也假定受成本与利益核算的一套准则所左右。此 外,上述各种假定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重叠。第二条假定同 第四条假定犹如镜子内外的同一物体。前者指的是修正现状的情 况·后者指的是维持现状的情况。为了便于分析,下面章节里将 分别讨论上述各种假定。 根据上述假定,本书所提出的国际政治变革概念的形成,力 图包括一个连续的历史进程。历史既没有起点,也无终点,人 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某个特定时刻进入它的川流。所以,我们下 面对政治变革的分析,也将从研究处于平衡状态的国际体系开始 (如图1所示)。如果一种国际体系中权力比较大的国家对现有的 领土、政治和经济安排满意的活,这种体系便处于平衡状态。尽 管有可能发生一些微小的变化和调整,但是,只要存在这样一个 条件,即没有哪个强大的国家或群体相信其国际体系中的这种变 革,会使其丧失同进行变革所需付出的预期成本相应的额外利益, 那么平衡就仍可维持。虽然处于这种体系中的每一个国家或群体 能够从某些特殊类型的变革中获益,但其中所要付出的成本,却 会打消那些寻求体系变革的企图。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只 要不存在以征服相报的变化,权力的均衡就意味着稳定的政治结 构”.·在这些前提条件下,只要没有国家怀有改变其体系的企图, 1·特劳特·f德:。封建卡义铃济多(Economics of Feudalism),纠约l97】版i, 第50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