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影响政治衰落的外部因素…(167) 4.3结论…(183) 第五章霸权战争与国际政治变革… (184) 第六章世界政治中的变革与持续性…… (208) 6.1当代战争中的核革命… (210) 6.2民族经济的相瓦依存性…… (215) 6.3全球社会的出现… (219) 6.4结论…… (224) 结束语当代世界中的变革与战争… (227) ①
导 言 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所发生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 件,标志着国际关系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剧变。长期建立起 来的似乎稳定的关系和理解的格局顷刻间被抛弃。政治领袖、学 术评论家以及寻欢作乐的“普通人”,突然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能源危机、中东的戏剧性事件以及共产主义世界内部的紧张关系 等现象,都是在性质上不同于前十年的新秩序的发展,这些事态 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众多新情况表明,权力的国 际分配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新的社会政治力量脱颖而出,外交关 系进行着全球性的重新组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件及其进展 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们所了解的这个相对稳定 的国际体系,正在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政治变革时期。 目前这些突如其来的戏剧性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军事力量、经 济利益和政治组合方面的基本变动、并非历史上的头一遭。本世 纪第·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里,都发生过 类似的重大变动车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政治上急剧功荡 的不稳定时期所具有的内在危险,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与恐 惧,担心事态的发展难以控制,以至世界可能再次陷入全球战火 之中。学者、新闻界人士和其他人上却纷纷求教于历史,期望知 道眼下这些件与1914年或1939年的那些事件是否同属一个类 型。i ①返尔斯·卡铸:《战争的传闻:191A年的类比》(Rrmors of War:The1914 Anslogy),载外交¥季刊1979·80年第58期,第374…396页, 1
当代这些事态的发展及其潜在危险,提出了涉及国际关系和 战争与变革的一系列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国际关系会发生变革?这 种变革是怎样发生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在引起国际体系 变革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经济和政治急制变化时期,究 竟什么地方存在激烈车事冲突的危险?还有,这也是其中最重要 的:那些从过去的历史考察分析中得出的答案对当代世界是否仍 然有效?换言之,诸如国家间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大,核武器的 出现这样一些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 在国际政治变革进程中的作用?我们是否有理由期望,未来的政 治变革会比过去所发生的变革来得温和些呢? 本书的宗旨就是要努力探索上述问题,并力求提出一种对国 际政治变革的认识,这种认识将比现有的理解更加系统化。我们 并不企图创造一种能提供包罗万象答案的一般国际关系学说,而 是想为人们思索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这 种理论框架的作用,不是对政治变革作出十分精确的科学解释,而 是充当帮助大家整理和解释人类经验的分析工具。本文所提出的 有关国际政治变革的思想,也不是以一系列业已受到历史事实科 学验证的假说为基础,而是根据对历史经验的规察作出的归纳和 总结。所有这些思想,都是作为对国际政治变革的发生方式的一 种似乎有理的解释而提出的。① 为达到以上目的,我们把同国际体系变革有关的、表现比较 明显的规律性情况与形态分门别类,然后再进行分析研究。尽管 如此,我们决不是在声称;我们已纪发现了“变革的规律”,这种 规律决定政治变革将在什么时间发生,以及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心尽管如此、这些思棋大体上都可以转化成可以检验的特殊假说。至少可以说, 它们中相当一部分具有这种转化的可能性。要完成这方面的E务,或者完成其中的- 帘分,需要另本书的篇幅扩能如感。 2
发生。①相反,我们认为、重大政治变革是由一系列独特的、无法 预的事态发展的综合因素引起的。但是我们也认为,在世界历 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刻,人们有可能识别那些反复出现的形式,具 有共性的要素和总的发展趋势。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 (Arthur Lewis)所指出的:“今天的社会变革进程同两千年前相 比,几乎完全·一样。…如果发生变革,我们可以说出它将如何 如何发生,可我们却不能预见到将要发生的是何种变革。”四 本书所提出的政治变革概念,像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概念一 样,都不是预言性的,连经济学的预育性都只限制在非常有限的 一些问题上。③:政治科学领域中以及国际关系这一政治学分支中 的大多数称之为理论的东西,事实上是都是某种分析性和描述性 的结构体;它们最多能为人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和一系列的问题, 从而帮助我们分析和解释某类现象。正是由于这样,肯尼思·沃 尔兹《人,国家与战争》(Man,the State and War)这本顿有蛊惑 力的著作,并没有为人们提供预言任何特定战争的方法,而只是 对笼统的战争作了解释。同样,本书也力求笼统地解释国际政治 变革的性质。 威尔伯特·穆尔(Wilbert Moore)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 书》(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最新版中,曾 恰当地提出过更好地理解政治变革、尤其是国际政治的社会变革 了:本书多次使用了“规律”这·术语。在:书中这些情况下,它都可以解释为· 种可能要受到来白其他事态发展的抓消作用影响的总趋势。这种规律低念来自贝奇尔 1971出版的专贷本t柱义起源》({.es(Drigines du capitalisme)…书。 2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纽约19?0 年版,第1718页。 宝F.S.C.诺斯褚:科学与人类逻相(The Logie of Sociences International Rela- tios).纽约1947年版、第243-245(。 ④斯划利·霍夫晚:意当代国际关系理i论》(Coutenporary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新泽听1960年版,第40页。 3
论”的簑落。汉斯·摩根索(Hans Morgenthau)的政治现实主 义、莫顿·卡普兰(Morton Kaplan)的系统理论、厄恩斯特·哈 斯(Ernst Hass)?的新功能主义,以及其他众多的“大理论”,都 有一个共同点,即追求一·种国际政治的总体理论。这些“大理 论”都力求以自己的方式“把各种经验事实仅仅变成其总命题中 的特定例子”。尽管他们的探素各有建树,可是,他们为认识这 些问题(战争、帝国主义和政治变革)所作的任何-一种雄心勃勃 的尝试,都未能得到普遍的承认。相反、“在过去十年里,理论家 们一直全神贯注于探索具体问题,为解释有限范围的若于现象提 出假设或进行归纳总结,尤其侧重于搜集数据来考证这些假 设”。 总而言之,近来理论家们所强调的所谓中型理论,尽管本身 有价值,却产生了不幸的后果,它转移了人们对那些带有普遍性 的理论问题的注意力。 忽视政治变革研究的第三个原内,是西方学者在国际关系研 究方面的偏见。对于一种以认识社会间相互作用为其义不容辞的 理论义务的职业来说,国际关系这门学科的范围是椋人的狭窄,而 ①K.J.霍尔斯落:g成弃乌托邦:国际关系理论多(Retreat from Uropia:Interna- tional Relations Theory),钱《加拿大政治科学杂怎多I971年第4期,第165-177页, 必时上,第167页。 ③同上,第171页。 金有几本重要的著作反陕出理论家们最近恢复了对般理论的兴趣。例如:新 克里和诺斯:4神突的图家:{国求的发展与母际暴力?(Nations in Conflict:National (Growth and International V1 olence),:金山l975年版,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 世界玫治的铁序研究》(The Anarchical Suciety:A Study of(rder in World Politics),哥 伦比亚大学出版衬19?7年版,桔欧翰和奈:权打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多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ulitics in"ransition),波上缬19?7年版:斯坦利, 骸夫曼:《权势还是世界秩序:冷战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Primacy or World Ord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the Cold War),组约l978年版;佩特量:《国家与阶级: 国际事务的社会学》(State and Class:AS<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Aifairs),伦敦l979 年版;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多,当然,马克思主义者从未失去对“大理论”的兴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