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译的全球性 变译说是】,000多牛来国内外翻译实践的总结。据笔者对中 英、中和俄、H、中德、中法文化交流史的考察,全球文化交流翻泽 史中的变译现象随处可见·与全译交相辉映,甚至是早全译。同 其他译论一一样,变译理论也是一笔价值连城的精神遗产,这笔遗产 国外没有或者尚未充分开发,我可以率先开发出来,为译学发展 做.点实在事。 (五)贵的起步 从有限的文献来看,我国在变译研究上曾有过萌芽(唐代),有 过发展.(张中岳,1950;许国璋,1991;王克非,1996)在严复翻译实 践总结中也曾达到巅峰。(黄忠廉、1998b;1998c)在《中国翻译》 《中国科技翻泽》和《搿科技翻译》以及其他外语类期刊上也零星 刊发过有关变译方面的文章,这些研究,尽管缺乏系统性,鳞半 爪的,却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起点;虽然缺乏深度,却为我们奠过 了基础;虽然多为感性,却奏响了理性升华的前奏。有的说法虽然 模糊,却是明晰的开始:有的虽说片面,却是全面的先导。从上.述 16个乃而(远不止于此)可以导出: 1)人类的变译需要止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2)变译手段需要充分发挥和大力推“; 3)变译操作需要理论阐释和指导; 4)实践唤着变译理论的产生; 5)变译实践需要操作规范。 第五节“翻译变体”研究什么 变译的研究是操作层面的研究,它主要研究变译实践中常采 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些实践性的指导原则。 14
一、概念的厘定 任何一项理论研究首先有必要明确研究对象的内涵,通过概 念以反映各变体的量和质的规定性,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各种 变译之间的差异。否则,变译的内涵不清,外延不定,在泽品标注与 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杂乱现象,还会导致理论研究的混乱与不 严谨。如《科技英语学习》1996年10期就批评了某些译者将编译 等同于翻译(指全译)的行为, 当然,本书所提出的·系列概念,都是尝试性的,不作定论,可 供大家讨论和商榷。 二、基本原则 变译的原则是运用变译的依据,是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南,是实 用的理论法则.变译所指的变,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变,取什么·舍 什么,都行·定的原则可依,要考虑到原作与读者等诸多因素。例 如摘译至少要遵循下列原则:结构的整体性原测、摘选的针对性原 则、内容的简要性原则、内容的重要性原则、内容的选择性原则和 翻译的客观性原则等。(黄忠廉、熊礼贵,1997) 各种变译在整个变译体系中所处层次有别,它所遵循的原则 自然有所不同,变译的原则之间前后相继,呈梯级发展譬如说,编 译的原则以摘译的原则为基础,为前提,在后者的基础上至少增 加四条原则:材料的集中性原则、结构的调整性原,主题的明确 性原则、译前的编辑性原则等, 三,基本方法 方法论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变译拥有了原则,具体的操作方 法便有“法“可依了。每种变译具体如何操作是变泽研究之重心所 在,也是其实用价值的体现,因为它的可操作性最强,能直接指导 15
翻泽实践。变译的运作是否E确.是使用变译成败的关键,方法对 头.事半功倍,方法有误,欲速不达。 变译操作的基本方法离不开变体单位。每种变译自身的方法 有层次,有体系。变译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原作的形式相 关。如摘译所面对的原作形式由小到大就有词、词组、句、句群、段、 章(节),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摘译的基本方法就有句中删词(词组) 译、段中删(句群)译、篇中删段译和书中删章(节)译。(黄忠廉、 熊礼贵,1997)各种变译之间的方法也有层次。受变译的层次性制 约,上级变体必须以下级变体的方法为基础,重心则有所变化,有 所侧重。下级的某种基本方法可融人上级某种方法。如编译的最 低方法层次就从摘译的词层位升至句层位,甚至是句群层位。编译 工作大量是在句群、段落和章节之间展开的。编译所涉及的原作数 量也发生变化,编译的对象以是一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篇文章, 具体以几篇为限,需调查研究。据此,编译的方法除了某篇文章的 段内编详、段际编译外,还存在篇际编译、书际编译。 四、适用范围 变译的提出正是源于翻译的实际,每种变译都是应运而生的, 都具有各月的适用范围。变译的适用范围按语体分,可粗分为文学 作品、社科作品(含新闻语体和应用语体)和科技作品。“科技”的内 涵限定为自然科技与工程技术。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求,研究 每一~种变译的适用范围是很有价值的,臂如,摘译最适子科技文献 的翻译,较适F补科文献的开发,不太适合文学作品的译介。再 以前把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的诗歌译为散文体,把科学专著译做 科普作品,可行与否,又在什么范围内可行,都从中找到答案。 五、注意事项 每一种变体都有自己应注意的地方。正因为是“变”,要注明变 16
在何处.以使人明白“通”在何处。译给白已看.问题不天,若是译给 他人读,这“他人”义是有时要查对原文的人,则有必要加些标 识。如摘译在必要时注上与摘泽文相对应的原文版面位置;适当增 加连结纽带.可用括弧加以区分:连结纽带不多时,可隐去括弧,如 果是给出版部门的需要校对的译稿,还必须对所删部分打上标记, 否则,会影响审读和核校。 第六节“翻译变体”研究的意义 我们不想申明,却又不得不申明:提出变译,并不反对全译,不 否定全译的价值。变译与全译不是对立关系,不是“值逻辑的关 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对应关系,互补关系,二者共同构成 一对新的翻译范畴,可以和平共处,并行不悖.有时必须全译,还得 照此办理。变译与全译不矛盾,反而是相得益彰,为人类信息的 传播共同做出各自的贡献。 变译研究的意义在于多快好省地、有的放矢地吸收国外信息。 多· 单位信息量大;快·传播速度高:好 信息最有效:省 省文本篇幅,省译者和读者的时间;有的放矢是指以最允分最 直接地满足(持定)读者对象为目的。 变译的提出标志着翻译观念的系列嬗变:从翻译量的积累到 翻译质的积累;从既善于“取”到又善于“舍”:从重战术到重战略; 从翻译语篇的“身在此山中”到“一览众山小”:从翻译读者对象的 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从译文形式的一花独放到百花争艳:从翻译 译的全盘性到变译的摄取性. 17
第二章 采颛精华一- 摘译 人们看书读报、总有个挑选取舍,报刊载出文章,也分个此 彼轻,作者写文章还有个主次之分,天底下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全 球范围内,面对如潮的信息,读者可以而且有时必须挑肥拣瘦,译 者也要随之改变习以惯之的全译策略,首先要学会摄取和舍弃,只 有善于舍,才会善了取,这就是变译要过的首座驿站·摘译。 顺名思义,摘译的通俗说法就是摘取原作之精华加以翻译。第 一章的翻译变体结构图显示出摘译的地位,它是整个翻译变体活 动的基础:.其他变体形式均行可能,有的是必须以之为前提,因此, 这·章写得详细,也为后面各章省去-些笔墨。 第一节 摘译例析 作文章,大概是要以质取胜,宁短勿长。文章的质量与其长短 并不总是成正比,有时恰好相反。译文章,只要是给报刊发表的,总 要受版面的限制吧:真正为读者着想的译者,也会考虑读者的真正 所需,除文学作品外,大部分其他的作品,长话短说,长文短写、远 远胜过以长取胜。请看下例是如何截长为短见真功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