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变体的全面系统研究,这还是第一次,也就是说属于草 创。举步维艰,犹如十月胎儿坠地,带有毛腥,作为新生儿,它会受 到大家的欢迎,得到阿护,也希望得到包容,当然更希望指正。初生 之物,其形必丑,有关“变译”的研究还需大家来支持和参与。 区
目录 水书导读. 前齿 I 第·章醐译变体概说. 第二章 采撷精华 摘译 18 第章 再现精华一编译 4 58 第四章 转述精华 译述ai 0 第h章 浓缩精华 缩译. 112 第六章 综述精华 综述. 17 第七章 综述评论 述评. 226 第八章 译结合评 译评. 252 第九章 改头换面 攻译. 271 第章译阚释 阐荆译. 289 第卜·章译结合写 译可. 308 第补二章 引译作据· 参译 337 参考书月. 351 后 记 358 W
第一章 翻译变体概说 第一节一种被忽视的翻译现象 讨论之前,先请看几个事实和几种观点: 1?世纪后期的英国诗人,翻译家德莱登译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的《变形记5,000行,译罗马诗人维占尔《伊尼德》10,000余行, 都有删节增补。他认为自已删掉的是枝节,增补的则是从维吉尔 的原意中椎子出米的其后.英国诗人蒲柏译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两 大史诗比德菜登更为“自”,为了使译文有诗意,有气势,将原作 缩短与伸长,或改变其意境,另外,经英国学者希隆·艾伦考证.英 译本《鲁拜集】01首诗中,仅19首是据莪默·伽亚谟的原诗忠实 而优关意译的.44首是据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原诗意译归并而成 的.两首是费兹杰拉从其诗中得到暗示译写的,两首是从古波斯诗 人哈菲兹的诗句中意译出来的,还有两句是他从其他被斯诗人的 诗中摭拾来的,另有两首是他世顾莪默·伽亚谟的全诗总的精神 自已创作出来的。(刘以焕,1990:193-195) 」:佐良(1989:4)在一次专题翻译讨论会上发言,论及新时期 的翻译观时指出,翻译要“为读者着想”,“过去的翻译原则似乎都 是提给译者遵守的,何换个角度,看看读者关心的又是什么”。 复康农1992年译完《茶花女》后.在《茶花女·赘语》中写道: “敏后、我须得声明,在本书第二节未尾,最末段的前面,我删去了 三段文字.不曾译出。那里作者简直是翻开了《经》的卷册,十脆 1
就布起道来。这二段之前已经有五段文学开始了这正而的说教,我 译到这甲一时大胆,删去」了作者创明提出基督教义米说法的二段。 现在回想起来,固然自觉行安.但一想到小仲马晚期作品屮艺术的 深到,极以能避去对于社会的正面指摘博得赞扬,那么、·一时大胆 的删节或许不致太唐突了作者吧” 者名作家刘湛秋曾认为,像“小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H 收,者皆可抛”,不能完全算翻译,而是~种新的创作,或者说 取原总收。他觉得,神韵的移植已经是种再创造,完全没必要 译者进行新构思或创造不同的意境。(见王寿兰编,1989:219) 有些演讲者演讲技术不高,或是讲稿写得不好,或是·开头就 没讲清楚,以致不断重复,以期把问题讲消,把问题说得更准确,使 语意虹明确。遇此情况,译员应尽可能删掉重复内容,争取次表 达清楚、并且注意把所要明确表达的内容放在译文中最适当的地 方、这样做,连演讲人也会感到满意。(见让·艾赫贝尔,1982: 35) 周出良说,译书总要考虑效果,考虑到读者,细究起来,要效果 好也不那么简单,因为读者的要求不同,众口难调,给翻译带来了 困稚。譬如说,多数译文读者是不懂外文的,所以他们要求译文读 起米要流畅,要有味道,至于少有不准确之处,他们不一定很在意。 而另种读者的要求就很不问、他们懂外文,又对翻译有兴趣,所 以读译义时既有欣赏,也有估价。他们会注意到译文是否准确,是 否传神,也能休会译者的甘,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还有儿种情况, 此处不列。要解决林林总总的类似情况,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针 对有不同要求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译本,重要的作品不妨有几个 译本,特别是诗。.现在还有许多人喜欢旧体诗,翻译外国诗似 可尝试用一下古体,会别行风味的。用白话译诗也可有不同的办 法,一首诗可以译成格作诗,也译成自由诗,甚至有时也不妨 译成散义,特别是故事诗,英国中诗人乔叟的长诗《坎特伯宙战 2
事集》在英文里就有现代英文诗和散文的译文,效果不同,但都很 有味道。此外,还有可称为“创造性”的译法,如美国现代诗人庞德 不懂中文,译中国古诗其实就等于他在再创造。他所译李白的《长 于行是脍炙人【之作,经常被选人现代英美诗选里,就如同是他 自己的创作一样。我国译外闲诗好像还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其实 大可一试,会开辟新尺地的.(见王寿兰编,1989:586587)周先生 的主要意思是译文学作品,特别是诗,以对不同作品用不同的方 法,也可以对同一作品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再创剑造”的方法、总之 “百花齐放”就是了。 198时年林以亮在《文学作品译法举隅》(见周兆详,1996:49) 中指出:“这种浓缩的译法在前儿十牛相当流行,林琴南所翻译的 狄更斯作品就足如此.卡理月已把《西游记》缩短成一册薄薄的 Mky.英语读者读得津津有味。可是二者都不能算是翻译,只 以称为节译或重述,”这反映两个事实:照一般人理解、翻译等于 “逐句逐段全文不加不减不改动地传达出来”,才算正宗;实际上往 往是不按此本办争,甚至是最著名的翻译家也不例外,且十分成 功。 我不厌其烦,开列药单,无非足摆一些事例,让读者看了·知 道世上还有大量不需全译的地方和不需全译的时候。 其实,纵观翻译史·对原文信息总体上(局部不敢说)不增不减 的翻译,应该说是世界翻译运作的主流,但也不乏对原作有增有 删、加人己见、有评有写、甚至是偷梁换柱之作。细读王个世纪之交 严林译作,不难发现主流之下淌着的暗流。(黄忠廉,】998b)严复 100年前的译述方法之·是摘译.他采用的是书中删章节译、章中 删段译、段中删句译和判中删词详等方法。仪以书的摘详为例,《 演论是赫胥黎!2册《进化论与伦理学:》第9册中的序论与本论: 《原富》1901年摘译出版2篇.1902年译全5篇出版,《群学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