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同引申 ·词义的演变往往会受到词义系统自身规律的影 响或制约。当某词发生词义引申后,由于语言 类推机制的作用,可能会带动与之存在同义 (包括近义)或反义(包括相对义)关系的词 发生方向一致的词义引申,这种引申可称之为 类同引申”(参见江蓝生《相关词语的类同引 申》,载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第309-319 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2月)。“类同引申” 又叫“同步引申”、“平行引申
二、类同引申 • 词义的演变往往会受到词义系统自身规律的影 响或制约。当某词发生词义引申后,由于语言 类推机制的作用,可能会带动与之存在同义 (包括近义)或反义(包括相对义)关系的词 发生方向一致的词义引申,这种引申可称之为 “类同引申”(参见江蓝生《相关词语的类同引 申》,载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第309-319 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2月)。“类同引申” 又叫“同步引申” 、 “平行引申”
类同引申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人们对 组相联系的事物、现象或概念能够产生 相同或类似的联想
• 类同引申之所以能够产生,是由于人们对 一组相联系的事物、现象或概念能够产生 相同或类似的联想
“类同引申”不同于“词义沾染”。前者 是甲乙二词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各自引申 出来的,后者是乙词的新义不是从它原有 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是从与它相 邻接的甲词直接沾染过来的
• “类同引申”不同于“词义沾染”。前者 是甲乙二词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各自引申 出来的,后者是乙词的新义不是从它原有 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而是从与它相 邻接的甲词直接沾染过来的
21回词,近义词的类同引中 在上古汉语中谁”则由“唯性”文引申出 “女”由“女性”义引申出 柔柔 义 ”义 蚕月条桑,取彼斧新,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诗经·豳风·七月》)条,选取、挑选。 远扬,长得长而高的桑枝。猗,借为“掎”, 摘取。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帛书《老子甲 本》,第二十八章〕雄,雄强。雌,雌柔
• 2.1 同义词、近义词的类同引申 • 【女—雌】 • 在上古汉语中,“女”由“女性”义引申出 “柔弱”义,“雌”则由“雌性”义引申出 “柔弱”义。 •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诗经·豳风·七月》)条,选取、挑选。 远扬,长得长而高的桑枝。猗,借为“掎”, 摘取。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帛书《老子甲 本》,第二十八章)雄,雄强。雌,雌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