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不说,知于颜色。(《吕氏春秋·自 知》〕文侯,魏文侯。说,同“悦”。知, 显露。颜色,脸色。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之十二)颜,颜色、色彩
• 文侯不说,知于颜色。(《吕氏春秋·自 知》)文侯,魏文侯。说,同“悦”。知, 显露。颜色,脸色。 •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之十二)颜,颜色、色彩
涟漪】 在上古汉语中,“漪”本作“猗”,是个 位于句子末尾的语气词。 ·河水清且涟猗 o·●·●● 河水清且直猗。 ●●。●●● 河水清且沦猗。(《诗经·魏风·伐檀》) 涟、直、沦:“涟”、“沦”指微波; 直”指直波。朱熹注:““猗’与“分’ 同,语词也
• 【涟漪】 • 在上古汉语中,“漪”本作“猗”,是个 位于句子末尾的语气词。 •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且沦猗。(《诗经·魏风·伐檀》) 涟、直、沦:“涟”、“沦”指微波; “直”指直波。朱熹注:“‘猗’与‘兮’ 同,语词也
·在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在字形和意义上受前面 “涟”字的“沾染”,“猗”或写作“漪”, 与“涟”、“沦”构成双音词“涟漪”、“沦 漪”,共同表示“徼波”之义。 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西晋·左思 《吴都赋》)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 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 在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在字形和意义上受前面 “涟”字的“沾染”,“猗”或写作“漪”, 与“涟”、“沦”构成双音词“涟漪”、“沦 漪”,共同表示“微波”之义。 • 剖巨蚌于回渊,濯明月于涟漪。(西晋·左思 《吴都赋》) •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 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在与其他词构成双音词时,“漪”还可以 充当前一语素。 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 (《晋书·卫恒传》) ·雕啄蔓藻,刷荡漪澜。(西晋·左思《吴 都赋》)
• 在与其他词构成双音词时,“漪”还可以 充当前一语素。 • 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 (《晋书·卫恒传》) • 雕啄蔓藻,刷荡漪澜。(西晋·左思《吴 都赋》)
·甚至单用“漪”字也可以表示“微波”之 义 ·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 残萼暗参差。(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 词·四月》)
• 甚至单用“漪”字也可以表示“微波”之 义。 • 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 • 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 残萼暗参差。(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 词·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