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12008年6月未我国国债余额及品种结构 项目 余额(亿元) 比重(%) 主权外债 606.79 1.16 储蓄国债 7088.97 13.53 其中:凭证式 6809.59 13.00 电子式 279.38 0.53 记账式国债 44690.10 85.31 其中:普通国债 26487.82 50.56 特别▣债 18202.28 34.75 合计 52385.86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a部网站hp:/.o.g.en/guokusi/heng/gongodngti/208I0/208I0I3_ 81645.hld
100.00 98.00 96.00 94.00 ◆一国内债务占总债务比重 92.00 90.00 88.00 86.00 84.00 夏算食夏育身有真育员有美月 年度 图7一】我国中央财政国内债务占总债务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及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注:从206年起实行回债余额管埋。本表同债余额包括国债,回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 府贷数。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需要政府偿还的债务,主要是偿付金融机构债务,以及部 分政府部门及所属单位举借的债务等,这部分债务在规范管理后纳入回债余额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债务和税收等价:国债是 延迟的税收 2.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的实质 主要反对意见: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 政府借债没有违约风险 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征收总量税
一、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之争 1.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 2.李嘉图等价定理争论的实质 主要反对意见: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假设就是理性预期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人们总是遗留给后代一定规模的遗产 政府借债没有违约风险 李嘉图等价定理隐含个人具有完全的预见能力和充分信息 李嘉图等价定理假设所有的税都是一次性征收总量税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债务和税收等价:国债是 延迟的税收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期债 期国债 (三)》 国债的经济效应 1,国债的资产效应 5 国债 ◆ 2. 国债的需求效应 ■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 ■3 国偾的供给效应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1.国债的资产效应 2.国债的需求效应 (1)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2)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 3.国债的供给效应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公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偾的方式征集2000 万锈,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000万镑。每 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100万镑,只不过是由 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 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偾偾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 是那2000万镑,而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 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 税的方式一次性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 每年课征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 性质。 三个含义??
公债的宏观经济效应 ——李嘉图等价定理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式征集2000 万镑,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中取去了2000万镑。每 年为偿付这种公债利息而课征的100万镑,只不过是由 付这100万镑的人手中转移到收这100万镑的人手中,也 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实际的开支 是那2000万镑,而不是为那2000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 付不付利息都不会使国家增富或变穷。政府可以通过赋 税的方式一次性征收2000万镑;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 每年课征100万镑。但这样做,并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 性质。 三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