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粟与稻。戴蒙德说, 中国人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是黍与稻,这是错将“粟”说成“黍”。混淆粟黍,由来已久, 波及中外。 粟与黍是不同属的植物,亲缘甚远。虽植物形态各异,但种子酷肖,故“小米”的称呼 一般来说是兼括二者的。且二者地理分布与栽培条件极其相似。乃至不仅国人常常混淆二者 在外国的产地和中外学术界都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我们的先祖最早驯化出的,且养育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是稷。古人说稷为“百谷之长” 稷就是粟。但恰恰在这里发生了分歧。从明代李时珍到当代何炳棣,这派观点认为稷是黍。 笔者简述“粟”派学者对此的匡正 自《孟子》以来,古籍中便出现“五谷”一词。五谷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稻、黍、稷、 麦、菽,其二是麻、黍、稷、麦、菽。两说法中均有黍与稷,故二者不该是一物。那么“百 谷之长”的稷是何物呢?先看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游修龄在其著作中列出了1949~1990 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黍与粟的情况。其中黍8处,粟36处,其中有两个出土地是黍 粟共存。以上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的压倒优势。并且,“粟不但在人类居住址的窖穴中出现 而且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对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是一个极有启示的 证据。…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出自随葬品的作物。”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 但于省吾指出,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原因何在?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 关。张光直说,远古人以为酒能通神。而甲骨是用于占卜的。早期作物中,能酿酒者当为尤 物,黍屡见于占卜文字似合乎情理。黍若毫无地位,在后人眼中也不会与粟混淆。黍是黄河 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仅次于粟的作物。 关于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黄其煦的研究表明,埃及之说无考古证据,而印度 发现的是龙爪稷,与粟根本不是同一种属。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遗址有过粟的发现,年代为 公元前4000年,玉米出现后粟被放弃。中欧的湖居文化中也发现过粟,年代为公元前3000 年。西亚只有黍,没有过粟的发现。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黍的起源有几家 意见。德堪多认为,原产于埃及一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再传至中国。赫尔拜克则认为 源于埃塞俄比亚。野生黍的存在是判断的关键一一考古遗址发现早期作物,若该地区没有其 野生物种,则前者系传入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存在野生黍。我国野生黍 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己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游修龄还指出,稷黍同物一派的成员主要是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而稷粟同物一派的成员多
- 1 -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即我们的祖先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粟与稻。戴蒙德说, 中国人最早驯化出的两种作物是黍与稻,这是错将“粟”说成“黍”。混淆粟黍,由来已久, 波及中外。 粟与黍是不同属的植物,亲缘甚远。虽植物形态各异,但种子酷肖,故“小米”的称呼 一般来说是兼括二者的。且二者地理分布与栽培条件极其相似。乃至不仅国人常常混淆二者, 在外国的产地和中外学术界都同样存在这一问题。 我们的先祖最早驯化出的,且养育了中国早期文明的是稷。古人说稷为“百谷之长”, 稷就是粟。但恰恰在这里发生了分歧。从明代李时珍到当代何炳棣,这派观点认为稷是黍。 笔者简述“粟”派学者对此的匡正。 自《孟子》以来,古籍中便出现“五谷”一词。五谷有两个说法,其一是稻、黍、稷、 麦、菽,其二是麻、黍、稷、麦、菽。两说法中均有黍与稷,故二者不该是一物。那么“百 谷之长”的稷是何物呢?先看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游修龄在其著作中列出了 1949~1990 年 49 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黍与粟的情况。其中黍 8 处,粟 36 处,其中有两个出土地是黍 粟共存。以上可见粟在新石器时代的压倒优势。并且,“粟不但在人类居住址的窖穴中出现, 而且出现在随葬品中。这对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是一个极有启示的 证据。……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出自随葬品的作物。”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 但于省吾指出,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原因何在?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 关。张光直说,远古人以为酒能通神。而甲骨是用于占卜的。早期作物中,能酿酒者当为尤 物,黍屡见于占卜文字似合乎情理。黍若毫无地位,在后人眼中也不会与粟混淆。黍是黄河 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仅次于粟的作物。 关于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黄其煦的研究表明,埃及之说无考古证据,而印度 发现的是龙爪稷,与粟根本不是同一种属。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遗址有过粟的发现,年代为 公元前 4000 年,玉米出现后粟被放弃。中欧的湖居文化中也发现过粟,年代为公元前 3000 年。西亚只有黍,没有过粟的发现。粟系中国人最早种植,是明显的事实。黍的起源有几家 意见。德堪多认为,原产于埃及—阿拉伯地区,传入印度,再传至中国。赫尔拜克则认为, 源于埃塞俄比亚。野生黍的存在是判断的关键一一考古遗址发现早期作物,若该地区没有其 野生物种,则前者系传入的可能性很大。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我国存在野生黍。我国野生黍 与栽培黍的亲缘关系是否已被实验证明,笔者尚不得知。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游修龄还指出,稷黍同物一派的成员主要是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而稷粟同物一派的成员多
为农学家,如贾思勰等人,后者更内行 (摘编自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粟与黍虽然植物形态不一样,但是种子类似,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它们又都称作小米。 B.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仍然存在争议。李时珍和何炳棣认为稷是黍,本文 作者认为稷为粟 C.在1949~1990年4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黍出现8处,,粟出现36处。可见粟在 新石器时代具有压倒优势 D.粟出现在随葬品中,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是黍在商代 特殊地位的反映 B.商代黍地位的提升,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黍能酿酒,因而成为尤物 C.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但经过黄其煦的研究,这个观点被否认了。 D.与粟类似,目前学界对黍种植的起源也有多种意见,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在于最早驯化了粟与稻,而不是戴蒙 德所说的黍与稻 B.在粟与黍的分辩讨论中,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普遍认为稷为黍,农学家普遍认为稷为 粟。农学家更内行,因而他们的观点也更可靠。 C.判断黍起源的关键是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黍。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是我国野生黍与栽 培黍的亲缘关系还没有被证实。 D.“五谷”一词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关于“五谷”的具 体所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多礼拜了,你们也不来看看我。我在这里受感化 教育,很受苦哩。感化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的意思,天天要念书,还要写读书心得。我离开 国民小学,就没有正经看过一本书,哪里会写什么读书心得?我们天天早上上国文、历史 民族精神教育,很莫意思,我常常想打瞌睡,又怕老师骂,只好猛掐大腿。今天早上我们的 民族精神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就是打金兵那个宋朝大将,你知道吗?老 师说,岳飞的老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字一一岳飞老母很厉害呢!一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精
- 2 - 为农学家,如贾思勰等人,后者更内行。 (摘编自郑也夫《文明是副产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粟与黍虽然植物形态不一样,但是种子类似,因此我们中国人把它们又都称作小米。 B.古人说的“百谷之长”是否为稷,仍然存在争议。李时珍和何炳棣认为稷是黍,本文 作者认为稷为粟。 C.在 1949~1990 年 49 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黍出现 8 处,,粟出现 36 处。可见粟在 新石器时代具有压倒优势。 D.粟出现在随葬品中,这一重大发现有利于我们考察粟在当时人们的意识观念中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史前遗址中黍的数量远逊于粟,但商代甲骨文中黍出现的次数特别多,这是黍在商代 特殊地位的反映。 B.商代黍地位的提升,有人判断与商代嗜酒之风相关。黍能酿酒,因而成为尤物。 C.粟的起源曾有埃及、印度之说,但经过黄其煦的研究,这个观点被否认了。 D.与粟类似,目前学界对黍种植的起源也有多种意见,但中国最早种植黍的可能性很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对人类农业起源的贡献在于最早驯化了粟与稻,而不是戴蒙 德所说的黍与稻。 B.在粟与黍的分辩讨论中,植物学家和草本专家普遍认为稷为黍,农学家普遍认为稷为 粟。农学家更内行,因而他们的观点也更可靠。 C.判断黍起源的关键是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黍。中国学者李瑶指出,是我国野生黍与栽 培黍的亲缘关系还没有被证实。 D.“五谷”一词大概产生于战国时期,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关于“五谷”的具 体所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多礼拜了,你们也不来看看我。我在这里受感化 教育,很受苦哩。感化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的意思,天天要念书,还要写读书心得。我离开 国民小学,就没有正经看过一本书,哪里会写什么读书心得?我们天天早上上国文、历史。 民族精神教育,很莫意思,我常常想打瞌睡,又怕老师骂,只好猛掐大腿。今天早上我们的 民族精神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就是打金兵那个宋朝大将,你知道吗?老 师说,岳飞的老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字一一岳飞老母很厉害呢!一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精
忠报国”四个字。有一个混小子问:“精忠”是什么意思?差劲!连“精忠报国”都没有 看过,火车站的牌子上不是常有这四个字吗?老师说中国家庭的母教很重要,岳飞有了那样 明大义的母亲,才会变成民族英雄,所以老师要我们以后听从母亲的教导。那个混小子又起 来捣蛋说道:“老师,我阿母是宝斗里的妓女,明什么大义呀!”老师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我们在下面挤眉眨眼,嗤嗤暗笑。下午的职业训练比较有意思,我选的是染织科,中坜大中 华染织厂一个老师傅来教我们。今天刚刚学过配色,很好玩,搅一下一个颜色。老师傅赞我 配色配得很准,我问他,日后我出去在染织厂找得到一份工么,他说没问题,只要我努力跟 着他学手艺就行了。 阿青,我们这里是个强盗窝哩!我不过在旅馆里拿了人家一点东西罢咧,算不了什么 这里的混混,做案比我精彩多了。他们真的持枪动杖到人家家里去打家劫舍呢。有一个竹联 帮的头头,因为跟三重的天地帮武斗,把天地帮一个老幺杀成了重伤。这个小子是个混世魔 王,在我们这里称老大,手下有一批喽哕,帮着他耀武扬威,专门欺负人。这个小子横得很, 动不动就竖起眼睛指到人头上说:老子要你好看!好哥哥,我整天混在这群强盗里头,怎不 教人提心吊胆哪!我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昨天还挨了那个头头一顿揍,打得我头冒 金星,我只好赖在地下装死狗。你们又不在这里,我一个人能还手么?有一个傻子不知厉害, 顶撞了那个混世魔王几句,晚上让他们捉了去,你猜干什么?灌了一嘴巴的尿! 在这里,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把我归成“惯窃类”你说难不难听?每个星期三, 有个师范大学社会系的研究生来找我谈话,他说他在研究台湾青少年的惯窃问题。他问东问 西,挖我的材料。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我说我看见人家的东西,喜欢就拿来玩玩。他 说拿人家东西就算偷窃,我说光拿东西不拿钱,算不算偷窃。那个研究生唔唔呃呃答不上来, 给我考倒了。我跟他说,我有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皮夹,里面有几十块美金,我看见没有别的 东西,那个皮夹也莫意思,便又放回那个人的口袋里去了。那个研究生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 来:他说我是个极有意思的特殊个案,他说我的啦理有问题,他要建议辅育院给我心理治疗。 去他娘的,我的心好好的,治疗个鸟 阿青,我的百宝箱呢?你千万要替我好好收藏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把我的宝贝偷走 了。你来看我的时候,拿枝钢笔来给我玩玩。不要拿那几枝好钢笔,拿那枝旧的蓝色犀飞利 就够了。这里的人很可怕,好东西不能露白。好哥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呢?你们再不来看 我,我要闷死啦 祝新春愉快 老鼠 月廿一日 又:聚宝盆的卢司务今天来看我,还带了一只熏鸡来给我打牙祭。卢司务这个人很讲情 义呢。我请他把这封信带出去寄给你。听说这里寄信要检査,讲这里的坏话不行的。前天有 两个小子想逃跑,给抓了回来戴上了脚镣。两个小子走路左一拐右一拐活像两只螃蟹
- 3 - 忠报国”四个字。有一个混小子问: “精忠”是什么意思?差劲!连“精忠报国”都没有 看过,火车站的牌子上不是常有这四个字吗?老师说中国家庭的母教很重要,岳飞有了那样 明大义的母亲,才会变成民族英雄,所以老师要我们以后听从母亲的教导。那个混小子又起 来捣蛋说道:“老师,我阿母是宝斗里的妓女,明什么大义呀!”老师一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我们在下面挤眉眨眼,嗤嗤暗笑。下午的职业训练比较有意思,我选的是染织科,中坜大中 华染织厂一个老师傅来教我们。今天刚刚学过配色,很好玩,搅一下一个颜色。老师傅赞我 配色配得很准,我问他,日后我出去在染织厂找得到一份工么,他说没问题,只要我努力跟 着他学手艺就行了。 阿青,我们这里是个强盗窝哩!我不过在旅馆里拿了人家一点东西罢咧,算不了什么。 这里的混混,做案比我精彩多了。他们真的持枪动杖到人家家里去打家劫舍呢。有一个竹联 帮的头头,因为跟三重的天地帮武斗,把天地帮一个老幺杀成了重伤。这个小子是个混世魔 王,在我们这里称老大,手下有一批喽哕,帮着他耀武扬威,专门欺负人。这个小子横得很, 动不动就竖起眼睛指到人头上说:老子要你好看!好哥哥,我整天混在这群强盗里头,怎不 教人提心吊胆哪!我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昨天还挨了那个头头一顿揍,打得我头冒 金星,我只好赖在地下装死狗。你们又不在这里,我一个人能还手么?有一个傻子不知厉害, 顶撞了那个混世魔王几句,晚上让他们捉了去,你猜干什么?灌了一嘴巴的尿! 在这里,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把我归成“惯窃类”;你说难不难听?每个星期三, 有个师范大学社会系的研究生来找我谈话,他说他在研究台湾青少年的惯窃问题。他问东问 西,挖我的材料。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我说我看见人家的东西,喜欢就拿来玩玩。他 说拿人家东西就算偷窃,我说光拿东西不拿钱,算不算偷窃。那个研究生唔唔呃呃答不上来, 给我考倒了。我跟他说,我有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皮夹,里面有几十块美金,我看见没有别的 东西,那个皮夹也莫意思,便又放回那个人的口袋里去了。那个研究生把我说的话都记了下 来;他说我是个极有意思的特殊个案,他说我的啦理有问题,他要建议辅育院给我心理治疗。 去他娘的,我的心好好的,治疗个鸟。 阿青,我的百宝箱呢?你千万要替我好好收藏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把我的宝贝偷走 了。你来看我的时候,拿枝钢笔来给我玩玩。不要拿那几枝好钢笔,拿那枝旧的蓝色犀飞利 就够了。这里的人很可怕,好东西不能露白。好哥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呢?你们再不来看 我,我要闷死啦。 祝新春愉快 老鼠 一月廿一日 又:聚宝盆的卢司务今天来看我,还带了一只熏鸡来给我打牙祭。卢司务这个人很讲情 义呢。我请他把这封信带出去寄给你。听说这里寄信要检查,讲这里的坏话不行的。前天有 两个小子想逃跑,给抓了回来戴上了脚镣。两个小子走路左一拐右一拐活像两只螃蟹
(节选自白先勇《孽子》)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封信是老鼠写给阿青的。老鼠此时在狱中,信始抱怨阿青和小敏不够意思,是朋友 之间的玩笑,不是真的指责。 B.本文为一篇书信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因而叙述更为真实、生动、客观 C.作者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展现老鼠的性格,如他对混小子、老师傅、竹联帮头头及研 究生等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很好地展现了他的个性 D.老鼠是一个问题青年,尽管身在狱中,仍然调皮捣蛋,欺软怕硬,戏弄老师,嘲笑狱 友,嘲笑社会系的研究生,对待混世魔王却只能装死狗,都是这种品性的表现。 E.小说借老鼠之口,侧面反映了当时台湾监狱的现实,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 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5.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4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老鼠”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恩师黄量院士 郭明 1949年,黄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像许多海外知识分子一样,黄 量和她的丈夫、同为康内尔大学博士的刘金旭一起,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1956 年,作为周总理邀请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11年的黄量夫妇,告别了优 越的生活和理想的科研环境,带上4岁的女儿刘觉,踏上回国之路。 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黄量博士和其他先后归国的第一代“海归”一起,用自己带 回来的简陋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中国的药学研究奉献着心血,成为共和 国科研领域的第一代拓荒者。在他们的拼搏和奋斗下,一个我们自己的药物研发及相关学科 体系建立起来,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198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报考了黄量教授的研究生。幸运地成为黄老师的 硕士生 成为黄老师的学生后,我马上被她无比充沛的精力所感染,每周7天从早到晚没见她有 闲下来的时候,我们总能在图书馆看到黄老师夫妇的身影。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一直在休 息日查阅文献材料、追踪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后来我才慢慢得知,其实黄老师身体并 不好。在1974年从事抗癌药三尖杉酯碱研究时,她被査出患了直肠癌。但在住院期间,她一 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继续指导实验室的工作,还抓紧时间编写了药学专著(癌的药物 治疗》的有关章节。大创面直肠切除及相关手术从中年开始就给黄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 多不便,位即使我们每天同她接触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她和健康人有什么不同。她一如既往
- 4 - (节选自白先勇《孽子》)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这封信是老鼠写给阿青的。老鼠此时在狱中,信始抱怨阿青和小敏不够意思,是朋友 之间的玩笑,不是真的指责。 B.本文为一篇书信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因而叙述更为真实、生动、客观。 C.作者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展现老鼠的性格,如他对混小子、老师傅、竹联帮头头及研 究生等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很好地展现了他的个性。 D.老鼠是一个问题青年,尽管身在狱中,仍然调皮捣蛋,欺软怕硬,戏弄老师,嘲笑狱 友,嘲笑社会系的研究生,对待混世魔王却只能装死狗,都是这种品性的表现。 E.小说借老鼠之口,侧面反映了当时台湾监狱的现实,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 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5.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4 分)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老鼠”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的恩师黄量院士 郭 明 1949 年,黄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取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像许多海外知识分子一样,黄 量和她的丈夫、同为康内尔大学博士的刘金旭一起,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1956 年,作为周总理邀请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 11 年的黄量夫妇,告别了优 越的生活和理想的科研环境,带上 4 岁的女儿刘觉,踏上回国之路。 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黄量博士和其他先后归国的第一代“海归”一起,用自己带 回来的简陋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中国的药学研究奉献着心血,成为共和 国科研领域的第一代拓荒者。在他们的拼搏和奋斗下,一个我们自己的药物研发及相关学科 体系建立起来,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 1982 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报考了黄量教授的研究生。幸运地成为黄老师的 硕士生。 成为黄老师的学生后,我马上被她无比充沛的精力所感染,每周 7 天从早到晚没见她有 闲下来的时候,我们总能在图书馆看到黄老师夫妇的身影。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一直在休 息日查阅文献材料、追踪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后来我才慢慢得知,其实黄老师身体并 不好。在 1974 年从事抗癌药三尖杉酯碱研究时,她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但在住院期间,她一 方面积极配合治疗,一方面继续指导实验室的工作,还抓紧时间编写了药学专著((癌的药物 治疗》的有关章节。大创面直肠切除及相关手术从中年开始就给黄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 多不便,位即使我们每天同她接触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她和健康人有什么不同。她一如既往
不知疲倦地忙碌在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国内国际所有需要她的地方。2008年,88岁的黄量院 士又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回家后,她又马上开始了工作。 入学不久的一天,黄老师要我到她家谈试验的事,那时她已几天高烧无法起床。当我敲 开老师的家门,迎接我的是无法忘怀的心灵震撼:一间十分拥挤的卧室,床上是靠着枕头咳 嗽的老师,旁边有一个书柜,房间里到处是书籍、杂志和文稿,一张应该是吃饭用的折叠桌 也堆放着各种资料……这就是老师的家吗?一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名望和她的真实生活环境 定格成一幅反差巨大的画面。我愣在那里,眼前的一幕深深定格在记忆深处,至今难以磨灭。 和对工作兢兢业业相反,黄老师对生活却要求不高。上世纪80年代初,黄老师曾代表中国科 学家去参加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而行前竟连一套像样的正装都没有,一位老师逼着她 去做了一套西服,调侃地说“不能有失国格”。 老师一生恪守科学标准,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包括代培和合作项目人员在内的一代年轻 科技人才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成为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把中国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世界水平一直是黄老师的心愿,“我们一流的科研成果都发到国 外的杂志上,中国自己的科学杂志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老师最为人知的是抗肿瘤和计划生 育方面的成就,其实她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在1956年到2010年的50多年里,黄教授 领导和参加的新药研究涉及抗肿瘤、心血管、抗病毒、甾类激素、计划生育、抗寄生虫、肿 瘤预防等众多领域,其中多项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获得了包括卫生部奖、国家科学大会 奖、国家科技奖等多种奖项。 老师一生沉浸于新药研发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枯燥乏味,寂寞清冷,但她自己 定觉得浪漫无比,极其满足。一她和同时代的老科学家们在以前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色地完 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为祖国奠定了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1)黄量(1920~2013),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30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 研究生。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均得到好评。 (2)黄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始终保持着和同事、学生的联系,直到最后一次病魔来时告诉 女儿:一个人要是一直都在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 (郭明《悼念恩师黄量院士》)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黄量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代“海归”,是共和国科研领域 的第一代拓荒者 B.黄量主要从事抗肿瘤、计划生育、抗病毒等新药硏究,在抗肿瘤和计划生育等领域的 科研成果惠及民生 C.黄量归国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体系以及科学杂志,并逐步步入
- 5 - 不知疲倦地忙碌在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国内国际所有需要她的地方。2008 年,88 岁的黄量院 士又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回家后,她又马上开始了工作。 入学不久的一天,黄老师要我到她家谈试验的事,那时她已几天高烧无法起床。当我敲 开老师的家门,迎接我的是无法忘怀的心灵震撼:一间十分拥挤的卧室,床上是靠着枕头咳 嗽的老师,旁边有一个书柜,房间里到处是书籍、杂志和文稿,一张应该是吃饭用的折叠桌 也堆放着各种资料……这就是老师的家吗?一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名望和她的真实生活环境 定格成一幅反差巨大的画面。我愣在那里,眼前的一幕深深定格在记忆深处,至今难以磨灭。 和对工作兢兢业业相反,黄老师对生活却要求不高。上世纪 80 年代初,黄老师曾代表中国科 学家去参加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而行前竟连一套像样的正装都没有,一位老师逼着她 去做了一套西服,调侃地说“不能有失国格”。 老师一生恪守科学标准,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包括代培和合作项目人员在内的一代年轻 科技人才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成为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 把中国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世界水平一直是黄老师的心愿,“我们一流的科研成果都发到国 外的杂志上,中国自己的科学杂志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老师最为人知的是抗肿瘤和计划生 育方面的成就,其实她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在 1956 年到 2010 年的 50 多年里,黄教授 领导和参加的新药研究涉及抗肿瘤、心血管、抗病毒、甾类激素、计划生育、抗寄生虫、肿 瘤预防等众多领域,其中多项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获得了包括卫生部奖、国家科学大会 奖、国家科技奖等多种奖项。 老师一生沉浸于新药研发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枯燥乏味,寂寞清冷,但她自己 一定觉得浪漫无比,极其满足。-她和同时代的老科学家们在以前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色地完 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为祖国奠定了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链接】 (1)黄量(1920~2013),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 30 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 研究生。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均得到好评。 (2)黄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始终保持着和同事、学生的联系,直到最后一次病魔来时告诉 女儿:一个人要是一直都在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 (郭明《悼念恩师黄量院士》)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黄量 1949 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代“海归”,是共和国科研领域 的第一代拓荒者。 B.黄量主要从事抗肿瘤、计划生育、抗病毒等新药研究,在抗肿瘤和计划生育等领域的 科研成果惠及民生。 C.黄量归国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体系以及科学杂志,并逐步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