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二中 2011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媲(pi)美 风靡(mi)处(chu)暑(qiao)然作色 编纂(zuan)膻味(shan)无裨(bi)于事 C.场( chang)院殷(yan)红剽(biao)悍戎马倥偬(zng) D.炽(chi)热 笑靥ye) 蚊蚋(rui) 箪食(shi)壶浆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貌独角戏喧然大波知书达理 B.媒界超声波关怀备至如雷贯耳 C.青睐编者按画地为牢信笔涂鸭 D.宏论贷记卡 如既往旷世奇才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多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 长此以往,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B.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时间,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晨钟暮鼓,从沙漏、日晷到挂钟、手 表 C.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 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 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有 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 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C.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D.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协调派出交通部所属海事执法船海巡31轮”、专业救助船“南海 救113轮”和附近过往船舶赶赴现场搜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 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非诚勿扰2》在北美抢滩登陆,这样,北美华人不用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视频,而可以直 接走进电影院,与国内观众同步在大银幕上观看它。 C.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
江西上高二中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媲.(pì)美 风靡.(mí) 处.(chǔ)暑 愀.(qiǎo)然作色 B.鸩.(zhèn)毒 编纂.(zuǎn) 膻.味(shān) 无裨.(bì)于事 C.场.(cháng)院 殷.(yān)红 剽.(biāo)悍 戎马倥偬.(zǒng) D.炽.(chì)热 笑靥.(yè) 蚊蚋.(ruì) 箪食.(shí)壶浆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相貌 独角戏 喧然大波 知书达理 B.媒界 超声波 关怀备至 如雷贯耳 C.青睐 编者按 画地为牢 信笔涂鸭 D.宏论 贷记卡 一如既往 旷世奇才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多做题,尤其是要自己先做,此后再与答案对比,以此发现自己答题的缺陷所在。 长此以往 ....,现代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B.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时间,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晨钟暮鼓 ....,从沙漏、日晷到挂钟、手 表。 C.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 高屋建瓴,见仁见智 ....,写出极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D.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 ... 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讲话中,温总理说:“‘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世界上做一个负责任、有信誉、有 影响的国家,从不分国家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 B.京剧的生态环境,包括传统审美观念、表现手段等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京剧艺术 在多年探索、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新的活力。 C.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D.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协调派出交通部所属海事执法船“海巡 31 轮”、专业救助船“南海 救 113 轮”和附近过往船舶赶赴现场搜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 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非诚勿扰 2》在北美抢滩登陆,这样,北美华人不用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视频,而可以直 接走进电影院,与国内观众同步在大银幕上观看它。 C.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 120 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
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D.在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 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 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 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 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观点各 有差异,但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易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 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在今天,这些思想, 特别是“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传》主张天人和谐。要达到天人和谐,首先要解决“穷神知化”的问题。《系辞上》 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 之务。”深,指万物变化之神妙;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苗头。极深硏几,即“穷神知化"。 这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幽深不测,怎样的变化细微,都要穷硏而知之。唯此,方能通天下之 志,成天下之务。在当时就能提出“穷神知化”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 示大自然的奥秘,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 人既遵循自然法则,又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为此,《易传》 又提出“裁成辅相”说:“天地交泰。后(君)以财(同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民。”就是说应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 类的要求。“裁成辅相”的观点,既要求深刻地认识自然,又要求能动地协调自然,朴素地 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D.在人们研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 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关注天人关系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显著特点。从先秦时代到明清时期,我国大多数 思想家、哲学家都有自己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纵观中国传统 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 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虽观点各 有差异,但在他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 《易传》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朴素而精辟的思想,主要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 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在今天,这些思想, 特别是“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的思想依然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易传》主张天人和谐。要达到天人和谐,首先要解决“穷神知化”的问题。《系辞上》 说:“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 之务。”深,指万物变化之神妙;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苗头。极深研几,即“穷神知化”。 这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幽深不测,怎样的变化细微,都要穷研而知之。唯此,方能通天下之 志,成天下之务。在当时就能提出“穷神知化”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 示大自然的奥秘,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量。 人既遵循自然法则,又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以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为此,《易传》 又提出“裁成辅相”说:“天地交泰。后(君)以财(同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 民。”就是说应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加以辅助、节制或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 类的要求。“裁成辅相”的观点,既要求深刻地认识自然,又要求能动地协调自然,朴素地 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易传》认为人生的理想应当是与天地相合,达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主张人与自然 的关系“不违"、“不过”,讲究天人和谐,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传统的天人和谐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人的特殊性,将人与自然 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和谐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它肯定天道之创造力充塞宇宙 而人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并能够将仁的精神推广及于天下, 泽及草木禽兽有生之物,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人生要“顺天”,才能实现天人和谐的目标 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向来主张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重视自然 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是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 生存和生活直接间接地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资源包括一切具有现实价值和 潜在价值的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功 用价值。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外,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还决定了具有生态价值和 社会价值,如森林所提供的防护、救灾、净化、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以及自然景观、珍稀物 种、自然遗产等所体现的精神性价值等等。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又 要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还要通过开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改变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方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下列表述与原文有关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都有自己 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天人观”,都普遍认为天与人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虽 然它们的观点都有所不同。 C.只要想办法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存量,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改变原来的生 产和消费模式,就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D.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生存和生活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
《易传》认为人生的理想应当是与天地相合,达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主张人与自然 的关系“不违”、“不过”,讲究天人和谐,比较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传统的天人和谐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人的特殊性,将人与自然 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和谐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它肯定天道之创造力充塞宇宙, 而人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并能够将仁的精神推广及于天下, 泽及草木禽兽有生之物,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天、地、人合德并进,圆融无间。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人生要“顺天”,才能实现天人和谐的目标。 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向来主张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重视自然 资源的作用。自然资源是自然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自然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 生存和生活直接间接地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资源包括一切具有现实价值和 潜在价值的自然因素,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功 用价值。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外,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还决定了具有生态价值和 社会价值,如森林所提供的防护、救灾、净化、涵养水源等生态价值以及自然景观、珍稀物 种、自然遗产等所体现的精神性价值等等。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又 要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还要通过开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改变原来的生产和消费方 式。 (摘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6、下列表述与原文有关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都有关于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思考,都有自己 的“天人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B.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天人观”,都普遍认为天与人是相类相通的,是可以统一的,虽 然它们的观点都有所不同。 C.只要想办法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的存量,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改变原来的生 产和消费模式,就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 D.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格局、对人类生存和生活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
因素的总和 7、下列对《易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易传》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思想,其中的天人和谐的思想,对我们今人的为人处世依 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B.只有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奧、隐微之处,才能够通天下之志,才能够成天下 之务 C.《易传》中提出“穷神知化”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D.《易传》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违”、“不过”,讲究天人和谐,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 关系问题。 8、下列对《易传》中的“天人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人必须要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顺应自然。 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达到天人和谐。《逍 遥游》中的所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既不屈从于自然, 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人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 育万物的活动。 D.人道应该效法自然之道,然而,这种效法又不是被动的,而是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正 如《象传》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 五,为小史,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以 奋为中涓,受书谒。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夫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奋长子建 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干石。于是景帝日:“石君及四子皆二 干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 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史,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 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①必冠,申申如也。僮仆欣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 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 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因素的总和。 7、下列对《易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易传》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思想,其中的天人和谐的思想,对我们今人的为人处世依 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B.只有深入、细致地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才能够通天下之志,才能够成天下 之务。 C.《易传》中提出“穷神知化”的观点,对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D.《易传》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违”、“不过”,讲究天人和谐,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 关系问题。 8、下列对《易传》中的“天人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实现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人必须要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顺应自然。 B.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要服从普遍规律,达到天人和谐。《逍 遥游》中的所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人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改造自然;人既不屈从于自然, 又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人要参与大自然造化养 育万物的活动。 D.人道应该效法自然之道,然而,这种效法又不是被动的,而是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正 如《象传》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 五,为小史,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以 奋为中涓,受书谒。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夫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奋长子建, 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 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 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史,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 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①必冠,申申如也。僮仆欣欣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 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 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家不言而躬行, 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待者,取亲 中裙厕②窬③,身自浣涤,复与待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 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徒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 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日:“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从车 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日: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下严而治。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释:①谓闲燕之时。燕,安也。②厕,通“侧”,侧身。③窬,水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能从我乎?若:如果 B.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名:名字 C.万石君让曰让:退让 D.乃谢罢庆 谢:喝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建元二年,郎中令工臧以文学获罪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万石君自身“恭谨无比”和其子孙“驯行孝谨”的一组是 A.①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②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B.①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②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C.①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 ②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D.①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②取亲中裙厕窬,身自浣涤,复与待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奋原为河内小吏,高祖喜爱他的态度恭敬,后来他的官位越升越高,四个儿子也都因品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家不言而躬行, 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待者,取亲 中裙厕②窬③,身自浣涤,复与待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 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万石君徒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 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从车 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不严而治。可谓笃行君子矣! 注释:①谓闲燕之时。燕,安也。②厕,通“侧”,侧身。③窬,水穴。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若.能从我乎? 若:如果 B.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 名:名字 C.万石君让.曰 让:退让 D.乃谢.罢庆 谢:喝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建元二年,郎中令工臧以.文学获罪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现万石君自身“恭谨无比”和其子孙“驯行孝谨”的一组是 ( ) A.①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②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B.①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②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C.①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 ②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D.①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②取亲中裙厕窬,身自浣涤,复与待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奋原为河内小吏,高祖喜爱他的态度恭敬,后来他的官位越升越高,四个儿子也都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