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四校联考(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德兴一中祝桂忠 审题人:德兴一中张国梁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工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其中第I卷第三(11)、四(12)两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刘克勤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 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 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 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 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 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 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 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 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 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 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 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 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 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 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 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 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 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 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 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 夹岸,泉涌石洑,潺湲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
2015—2016 学年上学期四校联考(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德兴一中 祝桂忠 审题人:德兴一中 张国梁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其中第Ⅰ卷第三(11)、四(12)两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刘克勤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 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 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 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 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 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 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 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 等共 41 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 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 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 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 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 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 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 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 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 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 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 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 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
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 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 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 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 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 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 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 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2013年2月2日《楚天都市报·文艺版》,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 的 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 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 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 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 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 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 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 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 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 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 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 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 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 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 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 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 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 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 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 2013 年 2 月 2 日《楚天都市报·文艺版》,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 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 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 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 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 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 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 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 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 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却成为了主 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 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 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 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 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 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 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 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 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④,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 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 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⑤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 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 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毗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 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 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中訾:谓 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⑤驩:喜悦欢欣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姊子负解之势 倚仗、凭借 B.解使人微知贼处 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敬重 D.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既然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郭解深受人们肯定的一组( ①箕踞者乃肉袒谢罪②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③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 ④诸公送者出千余万⑤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⑥然天下无贤与不肖, 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 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 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 去。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 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 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 益慕解之行。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 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 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④,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 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 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⑤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 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 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 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 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 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 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 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④中訾:谓 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⑤驩:喜悦欢欣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姊子负.解之势 倚仗、凭借 B. 解使人微.知贼处 暗 中 C.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敬重 D. 人貌荣名,岂 有既.乎 既然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郭解深受人们肯定的一组( ) ①箕踞者乃肉袒谢罪②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③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 ④诸公送者出千余万⑤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 ⑥然天下无贤与不肖, 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③④⑥ D. 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解个子矮小,为人精明强悍,不喝酒。从小喜欢行侠,以德报怨,深受人们的敬重。 B.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收尸安葬 C.卫青将军为郭解求情,但皇帝因一个百姓能使将军替他说话为名坚持让他搬迁到茂陵去, D.轵县一个儒生批判郭解,郭解的门客就杀了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郭解不知情。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5分) (2)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8、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5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中见到心上人时高兴心理的诗句是 (2)《离骚》一文中表明作者志向永不改变的两句是:“ (3)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我们要拥有“ ”的良好心态 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 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遇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个子矮小,为人精明强悍,不喝酒。从小喜欢行侠,以德报怨,深受人们的敬重。 B.别人杀了他姐姐的儿子,他查明真相后,放走了贼人,归罪于姐姐的儿子,收尸安葬。 C.卫青将军为郭解求情,但皇帝因一个百姓能使将军替他说话为名坚持让他搬迁到茂陵去。 D.轵县一个儒生批判郭解,郭解的门客就杀了儒生并割断他的舌头,郭解不知情。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 分) (1)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5 分) (2)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5 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8、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5 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卫风 • 氓 》 中 描 写 女 主 人 公 热 恋 中 见 到 心 上 人 时 高 兴 心 理 的 诗 句 是 “ , ”。 (2)《离骚》一文中表明作者志向永不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3)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我们要拥有“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 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 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
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字宙浪漫的想象 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弈官归隐的陶潜“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 土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褛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 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干金散尽还复来”。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 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 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 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毎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 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鷹、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 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 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喚浪漫的情怀。 个有豐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 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 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岀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 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干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 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 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 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舂天的屋檐…一并装λ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 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 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夸父、精卫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
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 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 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 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 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 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 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 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 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 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 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 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 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 静以致远” 。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 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 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 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⑴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 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夸父、精卫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 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