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六校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主命题:刘金华副命题:曾重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发生、变化、消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自由流动的时空。 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演孙悟空的演员翻一个筋 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它首先体现为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人 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不同于西方写实戏剧的分幕和分场结构。戏曲舞台的前台 和后台不是全然断开的,它有联有隔,联者如川流不息,隔者不计时日和远近。 个上场一个下场,空间上可以相隔三步、五步或千里万里,时间上可以瞬息之 内也可以是十年八载。南戏《幽闺记》演兵荒马乱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 冲散的场景,连续用了七次人物上下场来完成,其间的时间、地点一直在变,既 渲染了慌乱的情形,又交代了人物处境。戏曲时空的流动性,还体现为同一场戏 中时空的流动,它采用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的虚拟表演,塑造出舞台上流动 的画面。南戏《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人就到了相 距数千里之遥的五鸡山,时间也度过了一年半载 戏曲演员用身段动作创造空间结构和时间流程,就对舞台时空采取了一种超脱的 态度,既不考虑舞台的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也不追究剧情的时间转移是 否符合常理,戏曲因而拥有了时空伸缩的自由。《长坂坡》里曹操立在桌子上表 示在山顶观战,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现实空间就被缩小 戏曲空间就被扩大了。戏曲经常运用唱腔揭示人物心理,时间往往就被拖延。豫 剧《三上轿》里崔氏被仇人逼娶,怀揣利刃准备为夫报仇,但她不舍丈夫灵位, 挂念年迈的公婆,惦记襁褓中的娇儿,一次次上了轿又下来,声泪俱下地唱出自 己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矛盾。现实中的片时犹豫,被人物拖腔和表演拉长到十几分 钟不止,其效果却是唤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京剧《乌龙院》里“坐楼杀惜” 场则是时间压缩的例证。宋江、阎惜姣被阎婆倒扣在卧房里过了一夜,实际所用 舞台时间约十五分钟,所表达的剧情却经过了四个更次八个小时,相差三十余倍。 戏曲还可以采用类似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把不同时空的事物在舞台上共同表 现,造成场景的时空交错。《张古董借妻》里,张古董把妻子“借”给李天龙, 让妻子冒充李天龙新娶的妻子,到李天龙的前岳父家赚取盘缠,张古董后悔又追 去,被关在了瓮城里。于是,舞台上一边表现张古董在瓮城猜疑自己老婆和李天 龙同居一室而心急如焚,另一边表现他妻子和李天龙被强留住宿碰到的种种难 堪。两边一递一轮对照表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 空交叉法是“追过场”手法:前面一个人逃,后面的人追,二者同在一个舞台上 跑圆场,路线还互相穿叉交织,不仅使不同空间的画面得到同时呈现,而且极大 地渲染了环境气氛,收到了奇特的现场效果 (选自《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戏曲时空的流动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的时空是自由流动的,其中,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 人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一个上场下场既可表示距离很近或很远,也可表示时间 很短或很长
江西省上饶市六校重点中学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 主命题:刘金华 副命题:曾重标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戏曲随着演员的表演而发生、变化、消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自由流动的时空。 一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演孙悟空的演员翻一个筋 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它首先体现为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人 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不同于西方写实戏剧的分幕和分场结构。戏曲舞台的前台 和后台不是全然断开的,它有联有隔,联者如川流不息,隔者不计时日和远近。 一个上场一个下场,空间上可以相隔三步、五步或千里万里,时间上可以瞬息之 内也可以是十年八载。南戏《幽闺记》演兵荒马乱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 冲散的场景,连续用了七次人物上下场来完成,其间的时间、地点一直在变,既 渲染了慌乱的情形,又交代了人物处境。戏曲时空的流动性,还体现为同一场戏 中时空的流动,它采用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的虚拟表演,塑造出舞台上流动 的画面。南戏《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人就到了相 距数千里之遥的五鸡山,时间也度过了一年半载。 戏曲演员用身段动作创造空间结构和时间流程,就对舞台时空采取了一种超脱的 态度,既不考虑舞台的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也不追究剧情的时间转移是 否符合常理,戏曲因而拥有了时空伸缩的自由。《长坂坡》里曹操立在桌子上表 示在山顶观战,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现实空间就被缩小, 戏曲空间就被扩大了。戏曲经常运用唱腔揭示人物心理,时间往往就被拖延。豫 剧《三上轿》里崔氏被仇人逼娶,怀揣利刃准备为夫报仇,但她不舍丈夫灵位, 挂念年迈的公婆,惦记襁褓中的娇儿,一次次上了轿又下来,声泪俱下地唱出自 己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矛盾。现实中的片时犹豫,被人物拖腔和表演拉长到十几分 钟不止,其效果却是唤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京剧《乌龙院》里“坐楼杀惜”一 场则是时间压缩的例证。宋江、阎惜姣被阎婆倒扣在卧房里过了一夜,实际所用 舞台时间约十五分钟,所表达的剧情却经过了四个更次八个小时,相差三十余倍。 戏曲还可以采用类似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把不同时空的事物在舞台上共同表 现,造成场景的时空交错。《张古董借妻》里,张古董把妻子“借”给李天龙, 让妻子冒充李天龙新娶的妻子,到李天龙的前岳父家赚取盘缠,张古董后悔又追 去,被关在了瓮城里。于是,舞台上一边表现张古董在瓮城猜疑自己老婆和李天 龙同居一室而心急如焚,另一边表现他妻子和李天龙被强留住宿碰到的种种难 堪。两边一递一轮对照表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 空交叉法是“追过场”手法:前面一个人逃,后面的人追,二者同在一个舞台上 跑圆场,路线还互相穿叉交织,不仅使不同空间的画面得到同时呈现,而且极大 地渲染了环境气氛,收到了奇特的现场效果。 (选自《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戏曲时空的流动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的时空是自由流动的,其中,场与场之间时空的流动主要采用连续性的 人物上下场手法来体现,一个上场下场既可表示距离很近或很远,也可表示时间 很短或很长
B.一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 八千里,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等等,都是戏曲时空流动性 的体现。 C.戏曲时空的流动性可通过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等虚拟表演来体现,如《幽 闺记》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冲散”的片断、《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 D.戏曲时空的流动性使人们不必考虑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时间转移是 否符合常理,如“坐楼杀惜”一场所用舞台时间和所表达的剧情所需时间相差三 十余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中,既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拉长,也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压缩。 B.我国戏曲《张协状元》《长坂坡》《三上轿》运用了相同的时空流动法 C.《张古董借妻》通过张古董和李天龙的对照表演,营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D.“追过场”是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空交叉法,能收到奇特的现场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写实戏剧场与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通过分幕和分场来完成的,这 和我国戏曲是不同的 B.在戏曲舞台上,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 的方式来完成。 C.观看戏曲表演时,要求舞台时间等同于实际生活时间是荒谬的,这样的观众 根本不了解戏曲时空的特点 D.艺术是相通的,我国戏曲家就从我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中受到了启发,创造 了独具特色的时空交错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 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 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 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 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 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 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 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 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 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煕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 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 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 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 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盜罢职卒于家。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B.一个圆场就是人行千里路,一个趟马就是马过万重山,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 八千里,赵子龙在桌子前趟马表现七进七出救取阿斗等等,都是戏曲时空流动性 的体现。 C.戏曲时空的流动性可通过圆场、转场、唱念、歌舞等虚拟表演来体现,如《幽 闺记》中“王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被冲散”的片断、《张协状元》里张协赴任 等。 D.戏曲时空的流动性使人们不必考虑空间利用是否合乎生活法度、时间转移是 否符合常理,如“坐楼杀惜”一场所用舞台时间和所表达的剧情所需时间相差三 十余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戏曲中,既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拉长,也可以把现实中的时间压缩。 B.我国戏曲《张协状元》《长坂坡》《三上轿》运用了相同的时空流动法。 C.《张古董借妻》通过张古董和李天龙的对照表演,营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D.“追过场”是戏曲舞台上运用最多的时空交叉法,能收到奇特的现场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写实戏剧场与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是通过分幕和分场来完成的,这 和我国戏曲是不同的。 B.在戏曲舞台上,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转一个圆场、唱几支曲牌 的方式来完成。 C.观看戏曲表演时,要求舞台时间等同于实际生活时间是荒谬的,这样的观众 根本不了解戏曲时空的特点。 D.艺术是相通的,我国戏曲家就从我国绘画的散点透视法中受到了启发,创造 了独具特色的时空交错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 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 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 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 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 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 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 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 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 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 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 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 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 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大旱,祷雨未应值:遇到 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隙:隔阂 C.徒坐月及为首者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期年:一整年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 侵盗/罢职/卒于家 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贞麟疾恶如仇。在任安徽凤阳推官时,严惩了为非作歹的讼师,使州郡风 气纯正。后来又惩治了诬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谏。 B.黄贞麟善于断案。在吴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钱财不得而诬陷百姓为吴月同 党,黄贞麟査得实情,惩治了捕快,释放了被诬陷的人 C.黄贞麟爱护百姓。任直隶盐山知县时,因发生旱灾而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 永远革除不合理的摊派,并请求减免山西闻喜邑的徭役 D.黄贞麟处理政事有方。盐山多盜贼,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 有警报,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5分) 译文 (2)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此时,作者已被罢相隐居在金陵,心境渐渐平淡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隐居的环境。从词中看,作者隐居的环境有哪些具 体特点?请根据词中内容简要概括。(5分) 答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6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值大旱,祷雨未应 值:遇到 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 隙:隔阂 C.徒坐月及为首者 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 期年:一整年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 侵盗/罢职/卒于家 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 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贞麟疾恶如仇。在任安徽凤阳推官时,严惩了为非作歹的讼师,使州郡风 气纯正。后来又惩治了诬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谏。 B.黄贞麟善于断案。在吴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钱财不得而诬陷百姓为吴月同 党,黄贞麟查得实情,惩治了捕快,释放了被诬陷的人。 C.黄贞麟爱护百姓。任直隶盐山知县时,因发生旱灾而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 永远革除不合理的摊派,并请求减免山西闻喜邑的徭役。 D.黄贞麟处理政事有方。盐山多盗贼,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 有警报,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5 分) 译文: (2)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此时,作者已被罢相隐居在金陵,心境渐渐平淡。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隐居的环境。从词中看,作者隐居的环境有哪些具 体特点?请根据词中内容简要概括。(5 分) 答: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6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宇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已感情的名 句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国家形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名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佝偻的背影 白小良 天刚透亮,老奶奶起身坐炕上很久了,对着窗户 霜花斑斓,凑近哈出口气,就融出了小洞。可是望不远,外头雪花弥漫,连屋旁 的树都朦胧了。不消说,镇上通往这里的那条小路,也会被大雪封闭了。想到这 儿,老奶奶反倒有了些轻松。 她不愿见生人。 只见她慢腾腾下地,一挪腿,瞧见了墙根的那袋大米。政府的人昨个送来的。 送粮好哇,可干嘛要领记者来呢?又拍照,又问话的 老奶奶,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呀? 老奶奶,你老家在哪?真想不起来了吗?说出来,可以送你回去呵, 可是,老奶奶不愿意回老家 一起出来了那么多姐妹,还有自己的亲妹子……一想到这些,老奶奶的胸口就憋 屈,鼻子塞得很。解决这个心情郁闷的问题,几十年了,老奶奶早就有了她自己 的办法 每天,她得到房子后面的那条河边去。 不管家里有水没水,她都习惯地拎着木桶去河边。河不远,才四五十米吧 出了屋,往北面的桦树林子那边走。那里不全是桦树,还有枫树、松树。老奶奶 来了,就站在松树下往河对面瞅半晌,每次都这样。你们知道吗?河对面的石砬 子上,有一朵金达莱花呢,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 回头,就瞧见了身边这棵老松树,它差不多老是一个样子,仿佛时间就不会改 变似的。哪能呵,一晃儿,梦一般的六七十年不就这样过去了嘛。 你们说,这条桦树里的小河,咋和老家的河那么像呢? 禁不住,老奶奶又想起了年轻时候。那时,她和妹妹一起,成天在老家的河边玩 耍……那阵子不愿哭,就愿意笑。可是,可是有一天……想到这里,老奶奶树皮 一样的脸上,纵横的纹路便扭了扭,她又要哭了。 她想起了遥远年代的声音:满州国,好极了。办工厂,招工人。你们去,赚钱大 大的 占领军到河边来了,押着她的父母一起来的。她于是和妹妹还有许多姐妹一起, 远离了半岛,被送到这个寒冷的地方来了。来了才知道,这地方除了要塞便是兵 营,哪有什么工厂呵?要这些女孩子做的是什么呢……那帮畜生! 这天上午,老奶奶到河边来得晚了一些。一夜雪,把房门和小路全封上了。冬天, 这是常事。老奶奶费劲地推开了门,院落里的一切全“胖”了起来,四周的田地 片青素白
(1)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杜宇悲啼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 句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 ,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国家形势危急、个人身世坎坷的名句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 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佝偻的背影 白小良 天刚透亮,老奶奶起身坐炕上很久了,对着窗户。 霜花斑斓,凑近哈出口气,就融出了小洞。可是望不远,外头雪花弥漫,连屋旁 的树都朦胧了。不消说,镇上通往这里的那条小路,也会被大雪封闭了。想到这 儿,老奶奶反倒有了些轻松。 她不愿见生人。 只见她慢腾腾下地,一挪腿,瞧见了墙根的那袋大米。政府的人昨个送来的。 送粮好哇,可干嘛要领记者来呢?又拍照,又问话的。 老奶奶,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呀? 老奶奶,你老家在哪?真想不起来了吗?说出来,可以送你回去呵。 可是,老奶奶不愿意回老家。 一起出来了那么多姐妹,还有自己的亲妹子……一想到这些,老奶奶的胸口就憋 屈,鼻子塞得很。解决这个心情郁闷的问题,几十年了,老奶奶早就有了她自己 的办法。 每天,她得到房子后面的那条河边去。 不管家里有水没水,她都习惯地拎着木桶去河边。河不远,才四五十米吧。 出了屋,往北面的桦树林子那边走。那里不全是桦树,还有枫树、松树。老奶奶 来了,就站在松树下往河对面瞅半晌,每次都这样。你们知道吗?河对面的石砬 子上,有一朵金达莱花①呢,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 一回头,就瞧见了身边这棵老松树,它差不多老是一个样子,仿佛时间就不会改 变似的。哪能呵,一晃儿,梦一般的六七十年不就这样过去了嘛。 你们说,这条桦树里的小河,咋和老家的河那么像呢? 禁不住,老奶奶又想起了年轻时候。那时,她和妹妹一起,成天在老家的河边玩 耍……那阵子不愿哭,就愿意笑。可是,可是有一天……想到这里,老奶奶树皮 一样的脸上,纵横的纹路便扭了扭,她又要哭了。 她想起了遥远年代的声音:满州国,好极了。办工厂,招工人。你们去,赚钱大 大的…… 占领军到河边来了,押着她的父母一起来的。她于是和妹妹还有许多姐妹一起, 远离了半岛,被送到这个寒冷的地方来了。来了才知道,这地方除了要塞便是兵 营,哪有什么工厂呵?要这些女孩子做的是什么呢……那帮畜生! 这天上午,老奶奶到河边来得晚了一些。一夜雪,把房门和小路全封上了。冬天, 这是常事。老奶奶费劲地推开了门,院落里的一切全“胖”了起来,四周的田地 一片青素白
她抽出一把木锹,一点点清出了通往河边的那条小道。然后回屋,拄上拐杖,拎 了只木桶挪到河边,快到中午了。 寒冷只冻住了半条河,另一半仍然哗啦啦地淌。 雾气腾腾的,河边灌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柱。先瞅对面的砬子,再对着河水 出神 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落枫树上,交头接耳。它们是从家乡那边飞过来的吗? 老奶奶扬起一双浊眼,试图穿透重重叠叠的森林 慢慢地,她的眼里泛出了暖色。瞧呵,这样冷的天气,有一片枫树叶子仍然坚持 在树枝上呢,托了冰激,压了厚雪,但它到底没有屈服呢。 不留神,老奶奶就动了不顾一切回家去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就像一个水泡 冒出来,随即又冒出了更多的水泡,也就是说,她的想法很快被其他更多的理由 否决了 这会儿,太阳自树隙缝漏过来光了。 老奶奶的心情好了一点儿 于是她想破一次例,这一天不跟往常一样,不在河边哭了。 谁知不行,等到像往常一样打了水,临往回走,忽然觉得胸口又像往常一样憋屈 难受。可怜的老人知道,几十年的习惯了,以后怕是改不掉了。她就跟多少年来 样,蹲在河边,似乎无缘无由地恸哭起来 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呢?无法形诸笔墨,因为声音的高低起伏蕴藏了那么多东西, 声调的涵义完全代替了语言的涵义。声音极其尖锐,极具穿透力。全神听去,这 冬日凝滞的空气里,仿佛起了一串碎玻璃的声音。原本在枫树枝上嬉戏的鸟儿, 全都静默下来了。没有风,老松树上的雪,竟然簌簌地抖起了一阵儿雾。 重叠的森林里,谁能听到老奶奶的声音呢? 数十年来,这位固执的老人一次次拒绝了政府的好意,坚守着,自己住在这样 个僻静地方,除了不愿意见人的原因外,还有就是为了这个,在能看见金达莱的 这条河边恸哭,不影响别人。 自从被骗过来,成了慰安妇以后,她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多少年了,来河边恸哭已经成了老奶奶每天的必需。哭过了,胸口才舒坦一些, 鼻子也好多了。好像只有这样哭上一场,这一天才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力量。 这时,天飘清雪了。瞧这位形单影只的老奶奶,在完成了一天中这样一种重要的 事情之后,沿了雪路,朝小屋挪去。 柱杖拎桶的背影,佝偻于风雪中,久久不曾消失。 (选自《60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①金达莱:朝鲜的国花,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 花,是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政府的人带着记者送米又是拍照又是问话,老奶奶对此非常反感,有抵触心 理,这是因为她觉得政府不是真正关心她,而是作秀。 B.“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的意思是,虽然花已 凋谢,但花所象征的精神仍在,仍寄寓着老奶奶的乡思。 C.文中运用比喻、衬托、夸张等手法写出了老奶奶的哭泣声“极其尖锐,极具 穿透力”的特点,并通过哭泣声写出了老奶奶回家不得的无奈 D.小说之所以以“佝偻的背影”为题,是因为:“佝偻的背影”是小说的线索; “佝偻的背影”以形写神,形象概括了老奶奶的凄惨经历
她抽出一把木锹,一点点清出了通往河边的那条小道。然后回屋,拄上拐杖,拎 了只木桶挪到河边,快到中午了。 寒冷只冻住了半条河,另一半仍然哗啦啦地淌。 雾气腾腾的,河边灌丛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柱。先瞅对面的砬子,再对着河水 出神。 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落枫树上,交头接耳。它们是从家乡那边飞过来的吗? 老奶奶扬起一双浊眼,试图穿透重重叠叠的森林。 慢慢地,她的眼里泛出了暖色。瞧呵,这样冷的天气,有一片枫树叶子仍然坚持 在树枝上呢,托了冰激,压了厚雪,但它到底没有屈服呢。 一不留神,老奶奶就动了不顾一切回家去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就像一个水泡 冒出来,随即又冒出了更多的水泡,也就是说,她的想法很快被其他更多的理由 否决了。 这会儿,太阳自树隙缝漏过来光了。 老奶奶的心情好了一点儿。 于是她想破一次例,这一天不跟往常一样,不在河边哭了。 谁知不行,等到像往常一样打了水,临往回走,忽然觉得胸口又像往常一样憋屈 难受。可怜的老人知道,几十年的习惯了,以后怕是改不掉了。她就跟多少年来 一样,蹲在河边,似乎无缘无由地恸哭起来…… 这是什么样的声音呢?无法形诸笔墨,因为声音的高低起伏蕴藏了那么多东西, 声调的涵义完全代替了语言的涵义。声音极其尖锐,极具穿透力。全神听去,这 冬日凝滞的空气里,仿佛起了一串碎玻璃的声音。原本在枫树枝上嬉戏的鸟儿, 全都静默下来了。没有风,老松树上的雪,竟然簌簌地抖起了一阵儿雾。 重叠的森林里,谁能听到老奶奶的声音呢? 数十年来,这位固执的老人一次次拒绝了政府的好意,坚守着,自己住在这样一 个僻静地方,除了不愿意见人的原因外,还有就是为了这个,在能看见金达莱的 这条河边恸哭,不影响别人。 自从被骗过来,成了慰安妇以后,她的眼泪就忍不住了。 多少年了,来河边恸哭已经成了老奶奶每天的必需。哭过了,胸口才舒坦一些, 鼻子也好多了。好像只有这样哭上一场,这一天才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力量。 这时,天飘清雪了。瞧这位形单影只的老奶奶,在完成了一天中这样一种重要的 事情之后,沿了雪路,朝小屋挪去。 柱杖拎桶的背影,佝偻于风雪中,久久不曾消失。 (选自《60 年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①金达莱:朝鲜的国花,也是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 花,是坚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政府的人带着记者送米又是拍照又是问话,老奶奶对此非常反感,有抵触心 理,这是因为她觉得政府不是真正关心她,而是作秀。 B.“这个季节已经看不见花朵了,但花的味道似乎还在”的意思是,虽然花已 凋谢,但花所象征的精神仍在,仍寄寓着老奶奶的乡思。 C.文中运用比喻、衬托、夸张等手法写出了老奶奶的哭泣声“极其尖锐,极具 穿透力”的特点,并通过哭泣声写出了老奶奶回家不得的无奈。 D.小说之所以以“佝偻的背影”为题,是因为:“佝偻的背影”是小说的线索; “佝偻的背影”以形写神,形象概括了老奶奶的凄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