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 (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玉山一中、余干中学、天佑中学) 语文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主命题人:童柳明副命题人:周有忠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 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徳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 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基 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论 语·颜渊》)。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 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 “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 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 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 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 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 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 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 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 “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 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 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 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 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 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学 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 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 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上饶市重点中学 2019 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 (上饶市一中、上饶市二中、上饶县中、玉山一中、余干中学、天佑中学) 语 文 命题学校:玉山一中 主命题人:童柳明 副命题人:周有忠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 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 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 基 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 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 (《论 语•颜渊》) 。所谓“爱人”, 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 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 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 听说马厩失火, 马上急切地探询 “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 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 而 “仁民”, 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 家来说, 物虽不同于人, 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 与 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 如捕鱼、狩猎, 以 及砍伐树木等, 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 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 伐等活动, 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 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 意义。 由“仁民爱物”, 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 “民胞物与”, 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 即人和天地万物, 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 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 的同胞, 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 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 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 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 在天人关系 的演进中, 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 传统儒学 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 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种意识和广义上 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 “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 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 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一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 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 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 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 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4~6题 树料 嫦娥四号自2018年12月8日发射到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用了26天,为什么嫦娥 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28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 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 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 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 多约柬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 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 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 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 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月9日) 树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 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
(摘编自 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把关心的首要之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对人内在价值的肯 定。 B.“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作为“仁民爱物”的引申,“民胞物与”要求人要以其他人为同胞、以天地万物为朋友。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 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 “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B.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多处明引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 力。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 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传统儒家而言,物与人是相同的,人对待人与对待物都应该秉持仁道原则平等地对 待。 B.传统儒学认为人应当珍惜爱护天地万物,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是不能被人利用和征服的。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 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嫦娥四号自 2018 年 12 月 8 日发射到 2019 年 1 月 3 日着陆月球用了 26 天,为什么嫦娥 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 13 天呢? 一是嫦娥四号需要等待月昼充能量。月球自转的周期是 28 天,探测器只有在月球着陆区 的白天着陆,才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开展工作。而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 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着陆区的晚上,因此嫦娥四号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才能 赶在月背的白天实施着陆。 二是嫦娥四号发射窗口限制多。为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要考虑很 多约束条件,使其与日、地、月的相对关系满足任务需求。例如,奔月轨道需要调整近月点 经度和飞行时间,让环月轨道临近着月点上空,为登月创造条件;奔月飞行过程中,要考虑 太阳能帆板的受晒问题,要求太阳光入射方向与太阳帆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三是嫦娥四号的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要按需调整速 度和轨道机动参数,而且在接近月球的过程中,还会有相应的科研测试项目。嫦娥四号绕月 期间一些设备需要开机进行测试,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测试更完整,准备更充分。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 年 1 月 9 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任务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孙泽洲介绍说。虽然有嫦娥 三号的技术基础,但是嫦娥四号有许多新研设备,有些还需要全新研制,而且在月球背面实
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 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150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 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 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硏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 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 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 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 的大旗,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4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 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树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12月21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 知领域”。 自2007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 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 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 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对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 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夭局的徘徊者4号探测 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4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 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 最早将于2019年1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14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 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徳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 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等三个方面的 因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13天。 B.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 好地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 和轨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 面的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 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硏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 进行,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现软着陆,未知因素和各种风险非常高,设计难度非常大。同时,还需要新研制和发射一颗 中继卫星,在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位于日地连线上、地球外侧约 150 万公里处)上为月球背 面的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之间搭建一条通信的纽带,这将实现首次人类航天器的对地对月 中继通信。目前,他带领研制队伍已经进入最后决战决胜的时刻,即将迎来发射“大考”。 “我们希望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成果,在已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步子 迈得大一点儿,更高效地推动技术进步”。孙泽洲总设计师充满希望和自信地说。而他的这种 希望和自信正是源于他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二十余年的艰辛探索和悉心积累,从嫦娥一号发射 成功开创我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到嫦娥三号完美的落月之旅,再到接过中国火星探测任务 的大旗,从距离地球 38 万公里的月球拓展到 4 亿公里远的火星,孙泽洲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步 一个脚印,迈出中国深空探测一连串坚实的脚步。 (摘编自《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飞月探火”的故事》) 材料三: 《科学美国人》月刊 12 月 21 日报道: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将使中国进入“月球未 知领域”。 自 2007 年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三次探月任务,其中一次使用了该国首个机器人着陆器 和月球车。中国这一最新的月球探险始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一枚携带嫦娥四号探测器 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着陆器和 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目标是月对球背面,即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个半球。此前 还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实现过软着陆,不过 1962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徘徊者 4 号探测 器曾在月球背面坠毀。 在发射升空并朝着月球飞行了 4 天半之后、嫦娥四号进入了椭圆形的环月轨道,等待着 命运的降临。中国官员尚未公开宣布嫦娥四号将于何时尝试着陆,但大多数专家猜测,着陆 最早将于 2019 年 1 月初进行,因为从那时起,月球背面将有大约 14 天的时间沐浴在充足的 阳光下,为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充电。 美国布朗大学著名行星学家吉姆•黑德说,嫦娥四号任务进一步证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作支撑的中国不仅将月球视为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天体,而且将它视为成为新的全球超级大 国的漫长征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资产。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2 月 27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基于“等待月昼充能量”“发射窗口限制多”“在轨测试需要力求精细”等三个方面的 因素,嫦娥四号绕月时间比嫦娥三号多用了 13 天。 B.嫦娥四号“近月制动”之后,运行的轨道面到着陆区上方的时候正好是晚上,为了更 好地进行探测活动,嫦娥四号需要持续绕月飞行一段时间。 C.嫦娥四号的技术难度比嫦娥三号大,嫦娥四号在升空和着陆过程中,要按需调整速度 和轨道机动参数,在未到达月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测试项目。 D.带着“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任务的嫦娥四号是史上首次到达月球背 面的航天器,它使中国进入了“月球未知领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嫦娥四号的发射窗口限制较多,约束条件多,因而嫦娥四号着陆必须满足与太阳、地 球和月球的相对关系,才能获取最大的运载能力。 B.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事业,探月工程还在 进行,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更为遥远的火星
℃.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硏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 者之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从2007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 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6.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丰子恺 ①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 送回乡间,自己仍回到租寓独居。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与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 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虛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蠃得 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②朋友们说我是因为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 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 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 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 有那种加味了。 ③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 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 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 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 ④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晩,我领了四个孩子—一九岁的阿宝、 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一一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忽的发 中,羡阳的红味渐渐逍减,凉夜的意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 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 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 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 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 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釆:“四个 人吃四块西瓜。” ⑤于是我在心中评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 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 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 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 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 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 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⑥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布置着,不喜欢别人任意移 动。我—一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故枭上的布置每日依 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 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
C.为嫦娥四号任务而新研制发射的中继卫星,是连接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与地球三 者之间通信的中转站,它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从 2007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 2019 年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嫦娥系列探月工程表明我 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拥有较为卓越的技术能力。 6.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分析嫦娥四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成功的原因。(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儿 女 丰子恺 ①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 送回乡间,自己仍回到租寓独居。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与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 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 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②朋友们说我是因为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 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 子们,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 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 有那种加味了。 ③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 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 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 是变态的、病的、残疾的。 ④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 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 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 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 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 一种像花猫偷食时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 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 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 人吃四块西瓜。” ⑤于是我在心中评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 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 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 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 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 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 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⑥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布置着,不喜欢别人任意移 动。我——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 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 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
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 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 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 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我—一我们大人—一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 的緣故。孩子们尚保有夭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 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夭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 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疾者。残疾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⑦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完全是异世 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 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 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 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 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 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 的儿女 ⑧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 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有删改)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叙述自己本来是有“旨意与计划”地把一群儿女送回乡间,但最后都成为“虚 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苦闷。 B.作者在文中用简淡的笔墨描述四个天真的儿女坐在地上吃西瓜的场景,语言平易流畅, 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 C.“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作者用精雕细刻 的笔法描摹风景的色和味,颇富神韵。 D.本文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真诚的反思的人格,展现了一个正直、宽 厚的“仁者”形象,兼具情趣理趣 8.结合作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6分) 9.丰子恺散文的一大特征是“浅显中见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深意”。(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 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面刺王过,王至色变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s 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 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 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 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 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间遂对说瓷思选用贤良恩欲安之也送 只愿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
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 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 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 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 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 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 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疾者。残疾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⑦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完全是异世 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 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 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 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 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 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 的儿女! ⑧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 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先叙述自己本来是有“旨意与计划”地把一群儿女送回乡间,但最后都成为“虚 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苦闷。 B.作者在文中用简淡的笔墨描述四个天真的儿女坐在地上吃西瓜的场景,语言平易流畅, 给人以平凡生动、亲切温馨的感觉。 C.“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作者用精雕细刻 的笔法描摹风景的色和味,颇富神韵。 D.本文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率真的个性、真诚的反思的人格,展现了一个正直、宽 厚的“仁者”形象,兼具情趣理趣。 8.结合作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6 分) 9.丰子恺散文的一大特征是 “浅显中见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深意”。(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 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面刺王过,王至色变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 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不久,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 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谓遂曰:“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 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 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 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