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2016-2017学年高二(上)入学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 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 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 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 的快乐。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 的表示。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 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 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 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 动。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 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所以在前者 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 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 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 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久而久 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另外一方面,人 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 动的快感。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 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 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 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人就不同了 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 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 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 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 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于是在装饰 方面,第一步先让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 灵上的缺陷。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 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 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 化和结合。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制,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 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 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 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湖北省宜昌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入学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1 小题,每小题 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 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 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 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 的快乐。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 的表示。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 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 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 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 动。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 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所以在前者, 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 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 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 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久而久 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另外一方面,人 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 动的快感。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 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我们晓得,虎和鹰,也能用爪抓东西撕东西,猿和熊,也能用足拥 抱、推拒、攀援、攻击,但是它们的动作,仅止于此。不能有意识地,按照美的 法则,加以变形或结合,更不能自主地去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人就不同了, 除了生存之外,还要求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下去。因为狩猎和日常操作的训练, 从劳动中感到力的均衡和肌肉的有节奏的运动,所以在工作停止之后,假使身体 中蓄积的力量无处发散的时候,就想要摇动身体,手舞足蹈起来,以求满足均衡 和节奏的快感。 单是手舞足蹈,还不够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 目的形色,悦耳的声音,伴衬起来,方可在自然界中显出人的伟大。于是在装饰 方面,第一步先让自己的身体满足这个要求。最初以动物的皮毛之类,来补缀心 灵上的缺陷。然而人的自尊心,使他发觉了这样的装饰,至多是与禽兽为伍,而 不够表现主宰者气魄的时候,智慧的艺术家们,发明了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 虽然还是模拟着禽兽的羽毛、斑纹、色彩,但已非完全模仿,而是将原形加以变 化和结合。人类狂热的理想,超出自然之限制,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 上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这种惊人的装饰方法,表示出人类的克服 自然的坚强意志和有意识的创作的力量。这种为了装饰而愿意忍受痛苦的欲求, 可以说是人类向自然环境示威的一种自大心的透露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是人类的缺点。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 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 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 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 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 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 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 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 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 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 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人们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 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 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 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 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 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 言:“承宪怀祸藏奷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 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 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
人没有禽兽般美丽的羽和皮毛,是人类的缺点。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缺点,才会 激起装饰的欲求,而发展为最高的理想。假使我们人类没有这种理想,那我们的 生活方式,到现在依然在阴暗的壁洞中,茹毛饮血做万世的野人,所以说人类之 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 (选自雷圭元《图案与人生》,有删节) (1)下列和“装饰”相关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是最原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大多数原始民 族中各民族都有装饰的行为上得到证明。 B.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于可以如同做一种游 戏般扮演一个角色,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C.装饰具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 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 D.最初的艺术表现是一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于名誉金钱的愉快之情。当 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了艺术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猿会使用“挂布披荆”的办法,来增加自身的快乐,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 同一目的,也就是表示对装饰发生兴趣。 B.艺术运动分成动和静两种形式,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属于后者,借着静物 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C.虎和鹰,猿和熊等动物能完成人类的一些动作,但不能按照美的法则有意识 地变形或结合,因此,也就不能自主地产生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D.为了满足均衡和节奏的快感,在工作停止之后,人们假如身体中蓄积的力量 无法发散,就会想要手舞足蹈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家们并不是完全模仿禽兽的羽毛、斑纹、和色彩,而是将原形加以变化 和结合,但是用这种裸体上涂绘色彩的手法,还不够表现主宰者的气魄。 B.单纯的手舞足蹈无法满足“自我扩张”的心理欲求,必须要有悦目的形色等 来伴衬,在装饰方面,首先就是让身体满足这个要求。 C.为了向自然环境示威,人类甘愿忍受痛苦,用燧石贝壳等尖锐之物在肌肤上 割划,形成了点子和曲直线的浮像。 D.人类拥有装饰是人类进化的表象,只有人类对装饰的最高理想,才能让人类 完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 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 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 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
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 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 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 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 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 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 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 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 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 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 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 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 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 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 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 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②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 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 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 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 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 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 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 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 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 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 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 /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 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 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 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 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 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 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 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 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②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 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 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 备过程。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实用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 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 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 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 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 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 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 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 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 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 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 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 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 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 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 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 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 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 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 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 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 法。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 备过程。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 (3)《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在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书之人范用 2010 年 9 月 14 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 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 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 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 70 年,有人说,三 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 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 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 本读书杂志。 1979 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 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 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 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 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 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 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 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 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 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 道,直至 1990 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 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 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 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 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 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 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 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 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 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 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 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 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 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 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 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 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 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 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 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 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 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 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 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 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 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 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 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 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 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 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 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 出版事业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 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 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 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 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做出版不是“政治 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 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 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 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 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 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 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 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 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 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 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 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 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 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范用 1985 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 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 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 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 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 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 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 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 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 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 A.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 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 出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