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 本试卷共10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 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 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 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 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 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 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 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 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 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 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 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 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 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 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 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 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 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 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 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 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 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 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 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 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 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 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 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 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 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上潇洒不群、飘逸自得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 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湖北省荆州市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 本试卷共 10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 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 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 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 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 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 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 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 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 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 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 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 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 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 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 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 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 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 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 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 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 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 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 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 “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 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 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 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 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 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 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面上潇洒不群、飘逸自得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 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B.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 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C.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 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一道随波逐流,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 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隐士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是注定的,因为他们 强烈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 B.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 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中国古代隐士也有不少人曾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因在真理的追求上坚持独 立判断,在政治的参与中坚持独立自主,导致他们在专制时代只好无奈地选择归 隐 D.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人格,既不依 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 性,如王羲之就追求这种品性,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B.中国古代隐土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 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D.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潼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 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 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 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 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 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 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 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 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 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 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 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 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 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 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
B.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 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C.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 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一道随波逐流,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 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隐士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是注定的,因为他们 强烈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 B.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 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中国古代隐士也有不少人曾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因在真理的追求上坚持独 立判断,在政治的参与中坚持独立自主,导致他们在专制时代只好无奈地选择归 隐。 D.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人格,既不依 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 性,如王羲之就追求这种品性,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B.中国古代隐士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 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D.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裴胄,字胤叔,其先河东闻喜人,今代葬河南。胄明经及第,解褐补太仆寺主簿。 属二京陷覆,沦避他州。贼平,授秘书省正字,累转秘书郎。陈少游陈郑节度留 后,奏胄试大理司直。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 宣歙观察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浙西观察使李栖筠有重望,虚心下士, 幕府盛选才彦。观察判官许鸿谦有学识,栖筠常异席,事多咨之;崔造辈皆所荐 引,一见胄,深重之,荐于栖筠,奏授大理评事、观察支度使。代宗以元载隳紊 朝纲,征筠入朝,内制授御史大夫,方将大用,载怙权,栖筠居顾问刺举之职, 与不平。及栖筠卒,胄护栖筠丧归洛阳,众论危之,胄坦然行心,无所顾望。寻 为行军司马,迁宣州刺史。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适会 胄部人积胄官时服杂俸钱为赃者,炎命酷吏员宇深按其事,贬汀州司马。寻征为 少府少监,除京兆少尹,以父名不拜,换国子司业。迁湖南观察都团练使,移江 南西道。前江西观察使李兼罢省南昌军千余人,收其资粮,分为月进,胄至,奏 其本末,罢之。会荆南节度樊泽移镇襄阳,宰相方议其人,上首命胄代泽。胄简 俭恒一,时诸道节度观察使竞剥下厚敛,制奇锦异绫,以进奉为名。又贵人宣命, 必竭公藏以买其欢。胄待之有节,皆不盈数金,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
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 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 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 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年—779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 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 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 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 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 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岳① 杜甫
未尝酣乐。时武臣多厮养畜宾介,微失则奏流死。胄以书生始,奏贬书记梁易从, 君子薄其进退宾客不以礼,物议薄之。贞元十九年十月卒,时年七十五,赠右仆 射,谥曰成。 (节选自《旧唐书•裴胄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B.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C.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D.少游罢/陇右节度李抱玉奏授监察御史/不得意归/免陈少游为宣歙观察/ 复辟在幕府/抱玉怒奏/贬桐庐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明经:通明经术。汉始以明经射策取士;唐代成为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与 进士科并列,同为士流所重。 B.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服,指开始进入仕途。 C.代宗:是中国古代皇帝谥号的一种。这里指唐代宗李豫,762 年—779 年在位。 D.司马:古代官职,马在古代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司马即专门管马匹的官, 后指掌管军政的官职。唐代时司马只是州刺史的属官,无实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胄重情重义。李栖筠对裴胄有知遇之恩,又与权臣元载不和,备受排挤; 他去世后,裴胄不顾众人的劝阻,冒着得罪元载的风险,护送其灵柩回洛阳。 B.裴胄守正奉公。江西观察使李兼擅自裁减南昌军一千多人,将省下的军费, 逐月献给朝廷,以邀功买宠;裴胄到任后,奏明原委,拨乱反正,取消了月进。 C.裴胄体恤下属。当时的权贵对自家的宾客非常严苛,宾客微有过失就被流放 或处死。裴胄将犯错的宾客梁易从仅处以贬退,而受到所谓君子的鄙视与攻讦。 D.裴胄深受赏识。陈少游、李栖筠、许鸿谦、崔造等都对裴胄给予过举荐或提 携;在荆南节度使人选上,皇上甚至首先提出由裴胄来接替樊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杨炎初作相,锐意为元载报仇,凡其枝党无漏。 (2)常赋之外无横敛,宴劳礼止三爵,未尝酣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望岳① 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② 【注】①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这一首是咏西岳华山,当时作者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便辞官携家 迁徙。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以地名 巧妙入诗为本诗一大特色。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 方之神。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8.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9.这首诗与《望岳》(岱宗夫如何)同为咏山之作,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是进亦忧,退亦忧”,“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无常师”,并用孔子从师的事实 ”和孔子的言论“ ”来论 证,很有说服力。 (3)赤壁之战,事关东吴存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战在即,作者 却插入“ ”这一温馨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不仅刻画 了周瑜的“雄姿英发”,也预示了东吴终将获胜,因为周瑜正是战役胜利的关键 人物。如果东吴战败就会出现杜牧《赤壁》中所写的 ”的严重后果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神树 申平 老刘带我去看传说中的那棵神树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②。 【注】①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这一首是咏西岳华山,当时作者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不久便辞官携家 迁徙。诗中的玉女洗头盆、车箱谷、箭栝峰、通天门皆为华山著名景点,以地名 巧妙入诗为本诗一大特色。②白帝:即少昊,古代汉族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 方之神。真源:本源,这里指仙道。 8.诗的首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9.这首诗与《望岳》(岱宗夫如何)同为咏山之作,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是进亦忧,退亦忧”,“进亦忧”指的是 “ ”,“退亦忧”指的是“ ”。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无常师”,并用孔子从师的事实 “ ”和孔子的言论“ ”来论 证,很有说服力。 (3)赤壁之战,事关东吴存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战在即,作者 却插入“ ”这一温馨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不仅刻画 了周瑜的“雄姿英发”,也预示了东吴终将获胜,因为周瑜正是战役胜利的关键 人物。如果东吴战败就会出现杜牧《赤壁》中所写的 “ ”的严重后果。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 分) 神 树 申平 老刘带我去看传说中的那棵神树
老远就看见了一片绿荫。除了那棵大树格外惹眼,旁边还有一片杂树和一片绿草 地。杂树里面有一棵凤凰树正在开花,火红一片。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在这寸土 寸金的地方,竟然能有这么一片绿洲,简直就是个奇迹。 老刘说:“这片绿地能保留下来,全靠了这棵神树。” 我们走到树下,仰头观看:真的是好大一棵树!这是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榕树,主 干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根须毕现,盘根错节;上面分出四根大杈,枝叶浓密, 阴翳蔽日。目测一下,它的占地面积最少有一亩地。这时我又看到,贴近地面的 树丫上全都挂满了红布条,树底下还有一个香案,上面的香炉里插满香烛,有的 正在冒着袅袅烟雾。看来,前来拜祭的人不少,香火鼎盛。 老刘就给我讲起树神的故事来。原来曾经不止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打过这片地的主 意,而且他们都千方百计地取得了使用资格。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就是这棵大树。 如果不挖走或者不砍掉这棵树,他们就无法在这里破土建楼 第一个开发商雄心勃勃地动手了,他想把树移走,但挖树这天,两台挖掘机刚刚 开到树下,原本晴朗的天空却忽然阴云密布,接着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更绝的 是暴雨过后,两台挖掘机不知为什么同时打不着火,司机怎么鼓捣都不行。而且 就在这时,老板也在家里闹起病来,头痛发烧,上吐下泻。有人向他报告了挖树 的情况,他顿觉悚然,马上改弦更张,放弃了开发计划。 几年以后,又一个老板前来试火。他的办法是砍树。“刀斧手”来到树下,开动 电锯上前锯树,却也奇怪,刚挨树身,那电锯竟然反弹回来,把那人的腿锯伤了。 现场登时一片大乱。等把人送去医院,老板不信邪,亲自操起电锯上前锯树。但 是锯了几下之后,他马上停了下来,随即命令人员撤退,项目取消。原来他亲眼 看见,大树伤口里汩汩流出来的,竟然是类似人血的黏液。 时间,有关神树的故事不胫而走 在南方,这样的榕树本来并不鲜见,过去人们也并没有怎么注意这棵树。现在好 了,一传十,十传百,一批又一批人跑到树下来看稀奇。接着,一张张嘴巴就添 油加醋把神树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终于,开始有人把神树当神顶礼膜拜了 但是这片地的开发价值实在是太大了。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展,它已经成为黄金地 段。在这里建楼,每平方米至少要卖到几万元。于是,又有一个老板经不住诱惑, 再次铤而走险。他首先要过的,当然还是神树这一关。 这个老板认为人多就不怕邪,开工这天他组织了十台挖掘机,外加一百个手持铁 锹镐头的民工,趁着夜色蜂拥而至,意欲一举拔除大榕树。但是到了树下,他们 所有的人都傻了。只见神树四周,夜幕里一片火光闪烁。近前细瞧,原来里三层 外三层跪满了男女老少,每人手里举一炷香,在那里静静祭拜,佛乐大作。这时, 有人看见,树冠之上,隐约有佛光闪动,镇得那些人不敢再近前半步。 两支队伍就在平静的气氛中对峙着,最后败阵的是老板。他叹息着说:“天意难 测,民意难违。这种情况下我若强行开发,就算能挣100个亿,今后我还能活得 好吗?罢了,撤退吧! 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敢打这片地的主意了 听着老刘的讲述,我对神树充满敬意。当然我也明白,这些故事包含着许多人们 想象加工的成分,是不能全信的。我在周边观察,发现树下是人们的休闲锻炼之 所。绿荫之下,打太极拳的,舞扇子的,下棋的,悠然自得。再往前走,却赫然 发现还有一排摆摊算命的;杂树林那儿,还有穿着暴露的女人在探头探脑·
老远就看见了一片绿荫。除了那棵大树格外惹眼,旁边还有一片杂树和一片绿草 地。杂树里面有一棵凤凰树正在开花,火红一片。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在这寸土 寸金的地方,竟然能有这么一片绿洲,简直就是个奇迹。 老刘说:“这片绿地能保留下来,全靠了这棵神树。” 我们走到树下,仰头观看:真的是好大一棵树!这是一棵百年以上的老榕树,主 干两三个人都抱不过来,根须毕现,盘根错节;上面分出四根大杈,枝叶浓密, 阴翳蔽日。目测一下,它的占地面积最少有一亩地。这时我又看到,贴近地面的 树丫上全都挂满了红布条,树底下还有一个香案,上面的香炉里插满香烛,有的 正在冒着袅袅烟雾。看来,前来拜祭的人不少,香火鼎盛。 老刘就给我讲起树神的故事来。原来曾经不止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打过这片地的主 意,而且他们都千方百计地取得了使用资格。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就是这棵大树。 如果不挖走或者不砍掉这棵树,他们就无法在这里破土建楼。 第一个开发商雄心勃勃地动手了,他想把树移走,但挖树这天,两台挖掘机刚刚 开到树下,原本晴朗的天空却忽然阴云密布,接着雷声大作,暴雨倾盆。更绝的 是暴雨过后,两台挖掘机不知为什么同时打不着火,司机怎么鼓捣都不行。而且 就在这时,老板也在家里闹起病来,头痛发烧,上吐下泻。有人向他报告了挖树 的情况,他顿觉悚然,马上改弦更张,放弃了开发计划。 几年以后,又一个老板前来试火。他的办法是砍树。“刀斧手”来到树下,开动 电锯上前锯树,却也奇怪,刚挨树身,那电锯竟然反弹回来,把那人的腿锯伤了。 现场登时一片大乱。等把人送去医院,老板不信邪,亲自操起电锯上前锯树。但 是锯了几下之后,他马上停了下来,随即命令人员撤退,项目取消。原来他亲眼 看见,大树伤口里汩汩流出来的,竟然是类似人血的黏液。 一时间,有关神树的故事不胫而走。 在南方,这样的榕树本来并不鲜见,过去人们也并没有怎么注意这棵树。现在好 了,一传十,十传百,一批又一批人跑到树下来看稀奇。接着,一张张嘴巴就添 油加醋把神树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终于,开始有人把神树当神顶礼膜拜了。 但是这片地的开发价值实在是太大了。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展,它已经成为黄金地 段。在这里建楼,每平方米至少要卖到几万元。于是,又有一个老板经不住诱惑, 再次铤而走险。他首先要过的,当然还是神树这一关。 这个老板认为人多就不怕邪,开工这天他组织了十台挖掘机,外加一百个手持铁 锹镐头的民工,趁着夜色蜂拥而至,意欲一举拔除大榕树。但是到了树下,他们 所有的人都傻了。只见神树四周,夜幕里一片火光闪烁。近前细瞧,原来里三层 外三层跪满了男女老少,每人手里举一炷香,在那里静静祭拜,佛乐大作。这时, 有人看见,树冠之上,隐约有佛光闪动,镇得那些人不敢再近前半步。 两支队伍就在平静的气氛中对峙着,最后败阵的是老板。他叹息着说:“天意难 测,民意难违。这种情况下我若强行开发,就算能挣 100 个亿,今后我还能活得 好吗?罢了,撤退吧!” 从此,就再也没有人敢打这片地的主意了。 听着老刘的讲述,我对神树充满敬意。当然我也明白,这些故事包含着许多人们 想象加工的成分,是不能全信的。我在周边观察,发现树下是人们的休闲锻炼之 所。绿荫之下,打太极拳的,舞扇子的,下棋的,悠然自得。再往前走,却赫然 发现还有一排摆摊算命的;杂树林那儿,还有穿着暴露的女人在探头探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