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戏谑xue谮言zen差不多cha牵强附会qang B.召唤zhao场院 chang迫击炮pai呶呶不休nao C校场jao祛除q脊梁骨j味同嚼蜡jao D伶俜ping桑葚shen潭柘寺shi无色无臭xi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针砭时弊义气用事惫懒寒喧 B.畏葸不前粗制乱造秉赋颤栗 C共商国是声色俱厉宣泄颓圮 D急不暇择精兵减政喋血谛造 3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B.巴西女排教练说过,如果可以从中国女排“挖角”,他首先就想挖走冯坤。“作为二传, 冯坤太优秀了,她能让对手侧目而视 C.不法分子不断散布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 们脖子上的绞索 D.至上映以来,《失恋33天》由于观影人气十分火爆,成为了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 马”,其它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只能望其项背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明华的《美》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从思想内容上说,它感性形象极为丰满 形象、情节兼备,由自然美过渡到人生美:从写法上,它给人以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B.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做了标志,今后,农 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C.临近年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 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D在中国高铁受到国内外广泛质疑的敏感期,对重大的事故调查和召回事件采取更公 开、更坦诚的态度,才是立足高铁发展大局,营造正常发展环境的明智之举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祝福》中的“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 闻来展现的;“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 B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 三个里程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 罗斯文学家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 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朱自清在此篇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他用这种人生观劝告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 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9分,每小题3分)
湖北省宜昌一中 2012 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 语 文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戏谑 xuè 谮言 zèn 差不多 chā 牵强附会 qiáng B.召唤 zhāo 场院 cháng 迫击炮 pǎi 呶呶不休 náo C.校场 jiào 祛除 qū 脊梁骨 jǐ 味同嚼蜡 jiáo D.伶俜 pīng 桑葚 shèn 潭柘寺 shì 无色无臭 xi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针砭时弊 义气用事 惫懒 寒喧 B.畏葸不前 粗制乱造 秉赋 颤栗 C.共商国是 声色俱厉 宣泄 颓圮 D.急不暇择 精兵减政 喋血 谛造 3.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B.巴西女排教练说过,如果可以从中国女排“挖角”,他首先就想挖走冯坤。“作为二传, 冯坤太优秀了,她能让对手侧目而视。 ” C.不法分子不断散布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 们脖子上的绞索。 D.至上映以来,《失恋 33 天》由于观影人气十分火爆,成为了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 马”,其它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只能望其项背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曹明华的《美》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从思想内容上说,它感性形象极为丰满, 形象、情节兼备,由自然美过渡到人生美;从写法上,它给人以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B.目前,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调和油等均已做了标志,今后,农 业部门将借鉴国外标志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志管理制度。 C.临近年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纷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 剧不再发生,九部委联合发力,紧急部署,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 D.在中国高铁受到国内外广泛质疑的敏感期,对重大的事故调查和召回事件采取更公 开、更坦诚的态度,才是立足高铁发展大局,营造正常发展环境的明智之举。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祝福》中的“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 闻来展现的;“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 考。 B.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 三个里程碑。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 罗斯文学家。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 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朱自清在此篇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他用这种人生观劝告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 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国学”断想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具体地说,“国学”包含有三个 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 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它是一种 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作学问来学习,都是在 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 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 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国学”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否定。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学” 如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软肋,也有它的局限性。“国学”的不少内涵有的本身就是 落后腐朽的,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思想。有的本来是正面积极的 内容,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已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而成为了历史 的惰性与包袱。譬如《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原始民本观“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其诞生 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进步的,但进入近代后,却严重滞后于新型的民主要求了,而它本 身是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变“令民与上同意”为“令上与民同意”的 另外,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即说的不 是做的,做的不是说的。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视卒如婴儿”。但如 果你把它看作是孙子的真实想法,那就太天真了。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卒不过是牛羊而己 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不存丝毫怜悯之心,还美其名 曰“慈不掌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 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 我们今天弘扬国学,要超越经史子集的范畴。为什么后来国学变成大家觉得无用的了 因为后来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中。但是去看一下《汉书艺文志》,实用之学与理论之学是结 合在一起的,“七略¨实际上有“六略”。第一略通论,下面六艺略,就是理论指导:诸子略 就是中国的学术学派:诗赋略,就是文学创作;兵书略,就是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理论及其 相应的操作方法;术数略、方技略,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但经史子集里淡化 了这些操作、实践性的东西。要超越经史子集,而回归到《汉书艺文志》的学科传统中。 西周时期的“六艺”,是培养“全人”人格的,有精神思想的指导—“礼”“乐”,有自然科 学知识、文化技能的掌握—“书”数”,也有军事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射”“御”。 但孔子之后的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艺”却变成了纯粹的课本、 书本知识。“学习”一词本有两层意思:“学”,首先是从知识层面上学,是被动的、灌输性的 学;“习”,是练习,是在实践中练习它、升华它,然后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现在我们只有 学”,没了“习”的成分了。所以今天弘扬国学,要真正超越经史子集的传统,回归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实际上,经史子集是次生态,原生形态应该是六艺之学 就是从西周的六艺之学,一直延续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略之学。 (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不仅包括唐诗宋词等知识性内容,还包括受国学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思维智 慧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B.“国学”的内涵虽然包括三个层面,但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理论层 面的内容 C.一个中国人就算没有把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内容当作学问来学习,也并不说明就 没有受到国学的影响
“国学”断想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具体地说,“国学”包含有三个 层面:第一,它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有一种最起 码的亲近感与敬畏心,对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这些内容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它是一种 思维智慧,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不管中国人有没有正式地把国学当作学问来学习,都是在 国学的氛围里成长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面对同样的事情,中国人和西 方人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最后,“国学”就是它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天 人合一”,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才是国学最根本的。 “国学”是个好东西,这一点恐怕没有人能否定。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学” 如同世间其他事物一样,也有它的软肋,也有它的局限性。“国学”的不少内涵有的本身就是 落后腐朽的,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三纲思想。有的本来是正面积极的 内容,但随着时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已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而成为了历史 的惰性与包袱。譬如《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原始民本观“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其诞生 的春秋战国时代,无疑是进步的,但进入近代后,却严重滞后于新型的民主要求了,而它本 身是无法顺利完成转型,变“令民与上同意”为“令上与民同意”的。 另外,以“国学”为主要表现的传统文化理念,在许多情况下,是知行割裂的,即说的不 是做的,做的不是说的。如《孙子兵法》乍读之下,会觉得它很爱兵,“视卒如婴儿”。但如 果你把它看作是孙子的真实想法,那就太天真了。其实在孙子的眼里,士卒不过是牛羊而已, “若驱群羊,驱而来,驱而往”,所以,可以“上屋而抽其梯”,不存丝毫怜悯之心,还美其名 曰“慈不掌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绝对不是只有其美、没有其恶的纯粹事物,在它的 身上,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同样交织在一起。 我们今天弘扬国学,要超越经史子集的范畴。为什么后来国学变成大家觉得无用的了, 因为后来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中。但是去看一下《汉书·艺文志》,实用之学与理论之学是结 合在一起的,“七略”实际上有“六略”。第一略通论,下面六艺略,就是理论指导;诸子略, 就是中国的学术学派;诗赋略,就是文学创作;兵书略,就是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理论及其 相应的操作方法;术数略、方技略,这些都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东西。但经史子集里淡化 了这些操作、实践性的东西。要超越经史子集,而回归到《汉书·艺文志》的学科传统中。 西周时期的“六艺”,是培养“全人”人格的,有精神思想的指导——“礼”“乐”,有自然科 学知识、文化技能的掌握——“书”“数”,也有军事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射”“御”。 但孔子之后的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艺”却变成了纯粹的课本、 书本知识。“学习”一词本有两层意思:“学”,首先是从知识层面上学,是被动的、灌输性的 学;“习”,是练习,是在实践中练习它、升华它,然后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现在我们只有 “学”,没了“习”的成分了。所以今天弘扬国学,要真正超越经史子集的传统,回归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中国传统学术的原生态。实际上,经史子集是次生态,原生形态应该是六艺之学, 就是从西周的六艺之学,一直延续到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六略之学。 (选自《新华文摘》2010 年第 9 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不仅包括唐诗宋词等知识性内容,还包括受国学氛围的熏陶而形成的思维智 慧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B.“国学”的内涵虽然包括三个层面,但真正具有价值的还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理论层 面的内容。 C.一个中国人就算没有把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内容当作学问来学习,也并不说明就 没有受到国学的影响
D.“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国学中最根本的东西,至今仍然具有活 力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以及那些在产生时是正面积极的,但随着时 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的内容 B.我们对国学的继承,不仅要“学”,了解知识层面的“国学”;还要“习”,在实践中练习 升华 C.国学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无用,因为孔子之后的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等理论之学中 成为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 D.今天弘扬国学,不能停留在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 艺”的层面上,而要回归以“全人”培养为宗旨的礼、乐、书、数、射、御的“六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之中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承 认的是“国学”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 B.《孙子兵法》在其诞生的时代无疑是进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进入近现代后 已经是知行割裂,“说的”与“做的”不同了。 C.当今盛行的祭孔大典、少儿读经等活动都体现了对“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与 回归。 D.对于“国学”,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 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 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 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 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 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D.“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是国学中最根本的东西,至今仍然具有活 力。 7.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建“三纲”思想以及那些在产生时是正面积极的,但随着时 空变化,渐渐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的内容。 B.我们对国学的继承,不仅要“学”,了解知识层面的“国学”;还要“习”,在实践中练习、 升华。 C.国学之所以会让大家觉得无用,因为孔子之后的国学仅限于经史子集等理论之学中, 成为纯粹的课本、书本知识。 D.今天弘扬国学,不能停留在以经典传承为中心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 艺”的层面上,而要回归以“全人”培养为宗旨的礼、乐、书、数、射、御的“六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之中善与恶、真与伪、美与丑交织在一起,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承 认的是“国学”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内容有渐渐成为历史的惰性的趋势。 B.《孙子兵法》在其诞生的时代无疑是进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进入近现代后 已经是知行割裂,“说的”与“做的”不同了。 C.当今盛行的祭孔大典、少儿读经等活动都体现了对“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与 回归。 D.对于“国学”,我们既不能因它存有糟粕而一概抹煞它,也不能因它今天仍拥有合理 的内核而一味拔高它。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1 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宋】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 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 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 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 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 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 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 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 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 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 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 称:称道,赞扬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己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 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 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 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3分)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4分) 译 (3)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3分) 译 13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用“P在需标点处标明)(3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 之音 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分)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1)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4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 尾联作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2)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苏洵《六国论》) (4)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 称:称道,赞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 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可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 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 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四、(24 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3 分) 译: 。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4 分) 译: 。 (3)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3 分) 译: 。 13.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用“/”在需标点处标明)(3 分)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 之音。 1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8 分) 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1)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4 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 尾联作简要赏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 分) (1)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2)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3)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苏洵《六国论》) (4)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6)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7)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8)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五、(18分) 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 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 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 野发着楞 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蹑手蹑脚。 这下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 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 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指尖上沾着些土。 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 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是这 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你在守着什么呐?”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是守着钱,对吗?”那人 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 全是另外一样东西。”哦,那是什么呢?”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好,不说,那我 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哼,篮子里装的 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 个机灵鬼。多大了?九岁。啊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那 还用说,”于尔根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 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一点不错, 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你可以去瞧嘛,不少 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老这样?夜 里也这样?”那人问。“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 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 了总该吃吧。”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个面包,还有一个白铁盒。“你抽烟吧?” 那人问道,用烟斗吗?”于尔根抓紧棍子,畏缩地说:“我抽自己卷的烟,我不喜欢烟斗。” “多可惜,那人朝着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 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一多可惜。”他转过身去。 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 老鼠?¨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谁说的?我们老师。”那你就留神 起老鼠来了?”那人问。“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 就在这儿。”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 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肯定他还在这儿。他 比我小好多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就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要 睡觉吗?”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哟,如果他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6)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7)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8)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五、(18 分) 夜里老鼠是睡觉的 〔德国〕沃尔夫冈·波尔契特 在孤零零的墙上开着一个窗洞,那张开的大口像是在打呵欠,被夕阳的余晖照射,呈现 出一片又蓝又红的色彩。一团团尘云在东斜西歪的烟囱残臂之间闪闪发光。瓦砾片堆成的荒 野发着楞。 他闭着眼睛。突然眼前更暗了,他觉得有人走了过来,正站在他面前,黑,蹑手蹑脚。 这下他们发现我了!他想。 但是他眯起双眼只看到两条套着破旧裤子的腿,弯曲得相当厉害,以致于他的目光能从 它们中间穿过去。他壮着胆子顺着裤腿往上瞄了一眼,认出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手里 拿着一把小刀和一只篮子,指尖上沾着些土。 “你在这儿睡觉啊?”那人边问边俯视着他乱蓬蓬的头发。于尔根眯起眼睛,他的眼光从 这人的两腿当中穿过,瞧着太阳,说:“不,我没睡,我要守在这儿。”那人点点头:“是这 样,为了这个,你带着大棍子对吗?”“对。”于尔根勇敢地回答,同时握紧了棍子。 “你在守着什么呐?”“这我不能说。”他双手紧紧攥着那根棍子。“是守着钱,对吗?”那人 放下篮子,在裤子臀部上来回擦着小刀。“不,根本就不是为了钱,”于尔根轻蔑地说,“完 全是另外一样东西。”“哦,那是什么呢?”“我不能讲,反正是别的东西。”“好,不说,那我 也就不告诉你篮子里装的什么?”那人用脚踢了一下篮子,啪地合上小刀。“哼,篮子里装的 什么我会猜,”于尔根一脸鄙夷,“兔子草。”“好家伙,真准!”那人十分惊讶地说,“你真是 个机灵鬼。多大了?”“九岁。”“啊哈,瞧瞧,九岁了。那么你也知道三乘九等于几,是吧?”“那 还用说,”于尔根答着。为了争取时间,他还补了一句:“这很容易。”他的目光从那人的两 条腿中间穿过。“三乘九是吗?”他又问了一遍,“二十七,我一下就算出来了。”“一点不错, 我就有这么多兔子。”那人说。于尔根不由得张大嘴巴:“二十七只?”“你可以去瞧嘛,不少 还是仔兔呢,你不想去看看吗?”“我可不能,我得守在这儿。”于尔根犹豫着。“老这样?夜 里也这样?”那人问。“夜里也一样,天天这样,一直是这样。” 于尔根抬头看着罗圈腿。“打星期六起就这样了。”他悄声说。“你难道就没回过家?饿 了总该吃吧。”于尔根拿起一块石头。下面放着半个面包,还有一个白铁盒。“你抽烟吧?” 那人问道,“用烟斗吗?”于尔根抓紧棍子,畏缩地说:“我抽自己卷的烟,我不喜欢烟斗。” “多可惜,”那人朝着他的篮子弯下腰,“你满可以安安静静地瞧瞧那些兔子,特别是那 几只小的,或许你还能挑一只,可你却不能离开这里。”“不,”于尔根伤心地说,“不不。” 那人拿起篮子,直起身子。“那好吧,如果你非得呆在这儿的话——多可惜。”他转过身去。 “要是你能替我保密,”这时于尔根急忙说,“是因为那些老鼠。”罗圈腿缩回了一步:“因为 老鼠?”“是呀,它们吃死人,吃人,它们靠这活命。”“谁说的?”“我们老师。”“那你就留神 起老鼠来了?”那人问。“才不是呢!”接着他用很低的声音讲道,“我的弟弟,他就躺在下面, 就在这儿。”于尔根用棍子指着倒塌的墙垣:“我们的房子遭到了轰炸,地下室里的亮光一下 子没有了,他也不见了,我们还大声叫过他。他比我小好多,才四岁。肯定他还在这儿。他 比我小好多。” 那人俯看着他乱蓬蓬的头发,突然说道:“那,你们老师就没有告诉你们,夜里老鼠要 睡觉吗?”“没有,”于尔根轻声说,一下子显得很不耐烦,“这个他没有说过。”“哟,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