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7月联合考试 命题学校:安陆一中 考试时间:2017年7月2日下午2:30-5:00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气象上说,“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因此,谷雨节气 的第一件事是赏牡丹。就民俗而言,谷雨祭仓颉的传统千年不辍。今年在陕西白 水县仓颉庙,还将举行“字说中国·节传文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系列活 动。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魂,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归何处去。 在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里,仓颉被尊奉为“文字始祖”,世受敬 仰。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他随黄帝南巡时到了洛南保安阳虚山下,“仰观奎 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这一伟大创造惊得“天 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其实,中国人之于汉字,有太多附会的神话传说与 情感故事。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得好:即使有仓颉,仓颉也不止一个。 但无论怎样,文字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一部文字史,其实 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 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国靠文字来统一,中 国文化是以文字为领导的。作为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一个个方块字,如 块块神奇的“砖”,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日月为“明”,止戈为 武”,“秦”是集体事禾的农人,“愁”字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 的心情……如此等等,熔铸在汉字里的东方思维方式一一象形、指事、会意,积 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数千年来,中华文字始终以其 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着中华 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站在互联网时代回望历史,百年前“汉字拉丁化”的文化喧嚣早已灰飞烟灭,上 世纪80年代关于“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也被扔进了爪哇国。 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汉字的影响力早 已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我们对汉字,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增强 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方块字为文化自信作了最美的注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需要我们站在新的 高度、广度与深度上理解文字在当代中国所承担的任务与使命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文化自身也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近年 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一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 艺节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唤醒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固然,这几档综艺节目找回了“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文 化”,增强了人们对汉字的敬畏感。然而,弘扬汉字文化是一项深具基础性、事 关全局性、涉及全社会的重要工作,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湖北省孝感市八所重点高中教学协作体 2016-2017 学年高一 7 月联合考试 命题学校:安陆一中 考试时间:2017 年 7 月 2 日下午 2:30—5:00 试卷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气象上说,“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因此,谷雨节气 的第一件事是赏牡丹。就民俗而言,谷雨祭仓颉的传统千年不辍。今年在陕西白 水县仓颉庙,还将举行“字说中国·节传文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系列活 动。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魂,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归何处去。 在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里,仓颉被尊奉为“文字始祖”,世受敬 仰。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他随黄帝南巡时到了洛南保安阳虚山下,“仰观奎 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这一伟大创造惊得“天 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其实,中国人之于汉字,有太多附会的神话传说与 情感故事。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得好:即使有仓颉,仓颉也不止一个。 但无论怎样,文字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一部文字史,其实 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 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国靠文字来统一,中 国文化是以文字为领导的。作为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一个个方块字,如 一块块神奇的“砖”,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日月为“明”,止戈为 “武”,“秦”是集体事禾的农人,“愁”字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 的心情……如此等等,熔铸在汉字里的东方思维方式——象形、指事、会意,积 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数千年来,中华文字始终以其 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着中华 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站在互联网时代回望历史,百年前“汉字拉丁化”的文化喧嚣早已灰飞烟灭,上 世纪 80 年代关于“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也被扔进了爪哇国。 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汉字的影响力早 已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我们对汉字,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增强 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方块字为文化自信作了最美的注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需要我们站在新的 高度、广度与深度上理解文字在当代中国所承担的任务与使命。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文化自身也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近年 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一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 艺节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唤醒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固然,这几档综艺节目找回了“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文 化”,增强了人们对汉字的敬畏感。然而,弘扬汉字文化是一项深具基础性、事 关全局性、涉及全社会的重要工作,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过完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吹尽,“花落春归又一年”。而流传几千年的 汉字文化依然走在春天的路上。字里乾坤大,了解汉字,传承汉字,发扬汉字文 化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杨逸淇《从仓颉的 灵感中凝聚文化自 信》)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既是赏牡丹的时节,也与世代祭祀仓颉 的民俗传统相关。 B.被尊奉为“文字始祖”的仓颉通过观察自然万象而创造了文字,受到了世代 的敬仰 C.“即使有仓颉,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先生认为汉字的创造并非哪一个人 的功劳,而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D.一部文字史反映着一个民族多方面的发展史。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华文字记 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领导着中国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化之魂的汉字,其创造与流传虽有太多的附会成分,但它时刻提 醒着炎黄子孙从哪里来、归何处去。 B.一个个方块字是中华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熔铸了东方思维方式,积 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 C.许慎深刻阐述了文字的价值,他认为文字是经史百家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 基础,是前人记述经验传示后人的载体,后人认识前人的工具 D.虽然“汉字拉丁化”的文化喧嚣、“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 都已成为过去,但汉字的传承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汉字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流传了 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依然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B.近年来,一批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这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也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C.今天“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是因为汉字有 强烈的凝聚力,其影响力早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 D.仅靠几档综艺节目找回“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弘扬汉 字文化事关国运,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过完谷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吹尽,“花落春归又一年”。而流传几千年的 汉字文化依然走在春天的路上。字里乾坤大,了解汉字,传承汉字,发扬汉字文 化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杨逸淇《从仓颉的 灵感中凝聚文化自 信》)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既是赏牡丹的时节,也与世代祭祀仓颉 的民俗 传统相关。 B. 被尊奉为“文字始祖”的仓颉通过观察自然万象而创造了文字,受到了世代 的敬仰。 C. “即使有仓颉,仓颉也不止一个”,鲁迅先生认为汉字的创造并非哪一个人 的功劳,而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D. 一部文字史反映着一个民族多方面的发展史。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华文字记 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领导着中国文化。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作为中华文化之魂的汉字,其创造与流传虽有太多的附会成分,但它时刻提 醒着炎黄子孙从哪里来、归何处去。 B. 一个个方块字是中华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熔铸了东方思维方式,积 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 C. 许慎深刻阐述了文字的价值,他认为文字是经史百家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 基础,是前人记述经验传示后人的载体,后人认识前人的工具。 D. 虽然“汉字拉丁化”的文化喧嚣、“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 都已成为过去, 但汉字的传承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汉字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流传了 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依然走在发展的道路上。 B. 近年来,一批批传播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这有助于唤醒人们对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也表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C. 今天“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是因为汉字有 强烈的凝聚力,其影响力早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 D. 仅靠几档综艺节目找回“失落在键盘中的汉字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弘扬汉 字文化事关国运,需要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温儒敏,他的青春时光,同自然灾害与各种运动正面相逢。年少的他千方百计地 搜罗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战争与和平》……享受着“漫羡而无所归心”的杂 览一一在一个果腹都困难重重的年月。 正是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大学时代的温儒敏嚼透了《第三帝国的灭亡》《二十四 史》等书与艰深晦涩的政治经济学。 温儒敏始终记得50年前的那堂现代汉语写作课。彼时,他还是人大语文系的新 生。一个睡意阑珊的午后,众人耷拉着昏沉的脑袋,心不在焉地看老师将一篇文 章抄在黑板上逐句剖析。温儒敏猛地凝神,发现那竟是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地 被批得体无完肤。那堂课上,他发誓要将文章写得最好,于是,突围回书丛,细 细揣摩佳作。后来,果真成了班上第一个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文章的同学。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一边在山东大学授课,一边指导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既 要主持语文教育研究所工作,还要负责国家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拒绝应酬,不理 切嘈杂。遴选研究生时,他总要先问:每天上网能不超过一小时吗?能,再选 我 镜春园82号,是温儒敏曾经的居所。小院离学生公寓不远,学生若想登门拜访 无须走“电话预约”之程序,直接叩响门环便是。年轻身影的频繁造访,他丝毫 不觉得厌烦,倒常倾上香茗招待。师生围坐在东厢房,青砖屋顶上飘荡着热切的 谈议。学生若是生着病来的,总能在这里吃到一碗热汤面。那时,温儒敏的月薪 不过五六百元,除去日常开支并不宽裕。一碗面条,已是最好的招待。 张颐武、戴锦华等年轻教师,才华横溢,发表的作品甚多。但在正统严肃的老前 辈看来,过高的产量会影响学术质量,每逢职称提升必受阻。温儒敏如同老父亲 替孩子求情般,挨个叩响评审委员的门:“这些孩子是作家型的学者,能活跃中 文系的文气,咱们是得要厚重的底蕴,可也得有活跃的思维不是?郁达夫当年还 被许多大人物视为下流堕落,但咱们依然能从他笔底咀嚼岀人性真味呀! 温儒敏说,做学问是绕不过笨功夫的。每读到颇具启发的观点、字句,便要求自 己尽数抄在卡片上,以备后用。机械的誊写,实在太容易厌烦。但他觉得,这是 磨性子的过程。心性,就是靠笔尖一点点剔去了浮躁,磨砺得沉静。当年,温老 为写一篇文章而抄写的卡片,竟有五百张之巨一一叠摞起来,相当于五部英汉词 典的厚度。它们所浓缩的,又该是多少文献? 这份严苛,摆脱不了王瑶先生的影子。有一回师生讨论会,温儒敏谈自己关于左 翼文学的思考,王先生突然岔开话题,“节外生枝”地问:《子夜》写于哪一年? 温儒敏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地说大约是30年代初。王先生一眼看穿了他的躲闪 与犹豫,毫不留情地批评:“基本的史实是不可模糊的,这直接关系到对作品内 容的理解!”几乎没有一个细微的疏漏,能从王先生凌厉的目光中逃脱。从硕 士到博士,温儒敏被这严厉的烟丝味熏了7年。 他宁在枯燥中泅渡,也不满足于被浅易的讲解喂饱,永远警惕速成求知 带来的“阅读”幻觉。在他看来,速成的潦草敷衍,足以轻易抹去求索过程的魅 力。不亲自读过沈从文,只从后人的转述中草草记了几条生平事迹,将其“融写 实、象征于一体,语言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文章风格背得滚 瓜烂熟,好像也懂很多,却永远不懂翠翠眼底那份澄澈的纯情,不懂湘西边陲繁 密的虫声与银白的月色,无法在泥土味十足的描述中品悟世态人心。 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温儒敏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召开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 会议,助力基础教育。彼时的温儒敏,一没经费,二没立项,三没任务,全凭 腔回馈社会的诚意。十余年间,他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担任教
温儒敏,他的青春时光,同自然灾害与各种运动正面相逢。年少的他千方百计地 搜罗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战争与和平》……享受着“漫羡而无所归心”的杂 览——在一个果腹都困难重重的年月。 正是在那个动荡的年月,大学时代的温儒敏嚼透了《第三帝国的灭亡》《二十四 史》等书与艰深晦涩的政治经济学。 温儒敏始终记得 50 年前的那堂现代汉语写作课。彼时,他还是人大语文系的新 生。一个睡意阑珊的午后,众人耷拉着昏沉的脑袋,心不在焉地看老师将一篇文 章抄在黑板上逐句剖析。温儒敏猛地凝神,发现那竟是自己的文章,一字一句地 被批得体无完肤。那堂课上,他发誓要将文章写得最好,于是,突围回书丛,细 细揣摩佳作。后来,果真成了班上第一个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文章的同学。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他一边在山东大学授课,一边指导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既 要主持语文教育研究所工作,还要负责国家语文教材的编写。他拒绝应酬,不理 一切嘈杂。遴选研究生时,他总要先问:每天上网能不超过一小时吗?能,再选 我。 镜春园 82 号,是温儒敏曾经的居所。小院离学生公寓不远,学生若想登门拜访, 无须走“电话预约”之程序,直接叩响门环便是。年轻身影的频繁造访,他丝毫 不觉得厌烦,倒常倾上香茗招待。师生围坐在东厢房,青砖屋顶上飘荡着热切的 谈议。学生若是生着病来的,总能在这里吃到一碗热汤面。那时,温儒敏的月薪 不过五六百元,除去日常开支并不宽裕。一碗面条,已是最好的招待。 张颐武、戴锦华等年轻教师,才华横溢,发表的作品甚多。但在正统严肃的老前 辈看来,过高的产量会影响学术质量,每逢职称提升必受阻。温儒敏如同老父亲 替孩子求情般,挨个叩响评审委员的门:“这些孩子是作家型的学者,能活跃中 文系的文气,咱们是得要厚重的底蕴,可也得有活跃的思维不是?郁达夫当年还 被许多大人物视为下流堕落,但咱们依然能从他笔底咀嚼出人性真味呀!” 温儒敏说,做学问是绕不过笨功夫的。每读到颇具启发的观点、字句,便要求自 己尽数抄在卡片上,以备后用。机械的誊写,实在太容易厌烦。但他觉得,这是 磨性子的过程。心性,就是靠笔尖一点点剔去了浮躁,磨砺得沉静。当年,温老 为写一篇文章而抄写的卡片,竟有五百张之巨——叠摞起来,相当于五部英汉词 典的厚度。它们所浓缩的,又该是多少文献? 这份严苛,摆脱不了王瑶先生的影子。有一回师生讨论会,温儒敏谈自己关于左 翼文学的思考,王先生突然岔开话题,“节外生枝”地问:《子夜》写于哪一年? 温儒敏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地说大约是 30 年代初。王先生一眼看穿了他的躲闪 与犹豫,毫不留情地批评:“基本的史实是不可模糊的,这直接关系到对作品内 容的理解!” 几乎没有一个细微的疏漏,能从王先生凌厉的目光中逃脱。从硕 士到博士,温儒敏被这严厉的烟丝味熏了 7 年。 他宁在枯燥中泅渡,也不满足于被浅易的讲解喂饱,永远警惕速成求知 带来的“阅读”幻觉。在他看来,速成的潦草敷衍,足以轻易抹去求索过程的魅 力。不亲自读过沈从文,只从后人的转述中草草记了几条生平事迹,将其“融写 实、象征于一体,语言单纯而又厚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文章风格背得滚 瓜烂熟,好像也懂很多,却永远不懂翠翠眼底那份澄澈的纯情,不懂湘西边陲繁 密的虫声与银白的月色,无法在泥土味十足的描述中品悟世态人心。 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温儒敏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召开北京市中学骨干教师 会议,助力基础教育。彼时的温儒敏,一没经费,二没立项,三没任务,全凭一 腔回馈社会的诚意。十余年间,他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担任教
育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还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培”计划,专门培训全 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至今已有20余万人从中获益。 从课标的理论阐释,到教材编写的设计意图,从儿童文学的生态危机,到中小学 教师如何备课……温儒敏博客中,几乎全部文章都为聚焦教育而作。 摘编自2016年4月26日《北京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儒敏热爱读书。无论是在肚子都难以填饱的艰苦年代,还是在动荡的大学 求学期间,他都能投入到读书中去。 B.温儒敏肯下笨功。他亲手抄写,做卡片,储存文献精华。能够这样做学问与 他老师曾经严格的要求分不开。 C.温儒敏内心沉静。他剔去了浮躁,拒绝应酬,不理嘈杂。每天上网不超过一 个小时的研究生才能选他做导师。 D.温儒敏上进有为。在人大学习时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断揣摩优秀作品,成为 班上第一个在大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 了对温儒敏先生的敬仰之情。 B.温儒敏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就开始助力基础教育。他做了很多工作,如承 担国培计划,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使许多人从中获益 C.温儒敏远离喧嚣和浮华,沉下心来读书、教书、写作,因而能够有精力身兼 数职,取得丰硕成果,著作等身。 D.如何阅读,温儒敏给我们以启迪:要亲自读原著去感受品悟,别人的转述代 替不了自己的阅读,不能满足于浅易的讲解。 6.有人说,温儒敏先生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温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墙 万吉星 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 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 外,大多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 子里,父母从乡下老家带了几百个土鸡蛋给儿媳补身体,直吃得小王 媳妇看见鸡蛋就想吐。看着几大箱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也着急,天气 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远亲还不如近邻呢,我 们刚搬来,以后少不了要麻烦人家的。” 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 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一一笃一一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 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一一咣—一咣”山响。 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他听到门后传来一阵窸窸
育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总主编,还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培”计划,专门培训全 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至今已有 20 余万人从中获益。 从课标的理论阐释,到教材编写的设计意图,从儿童文学的生态危机,到中小学 教师如何备课……温儒敏博客中,几乎全部文章都为聚焦教育而作。 (摘编自 2016 年 4 月 26 日《北京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温儒敏热爱读书。无论是在肚子都难以填饱的艰苦年代,还是在动荡的大学 求学期间,他都能投入到读书中去。 B.温儒敏肯下笨功。他亲手抄写,做卡片,储存文献精华。能够这样做学问与 他老师曾经严格的要求分不开。 C.温儒敏内心沉静。他剔去了浮躁,拒绝应酬,不理嘈杂。每天上网不超过一 个小时的研究生才能选他做导师。 D.温儒敏上进有为。在人大学习时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断揣摩优秀作品,成为 班上第一个在大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不同角度表达 了对温儒敏先生的敬仰之情。 B.温儒敏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后就开始助力基础教育。他做了很多工作,如承 担国培计划,培训全国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使许多人从中获益。 C.温儒敏远离喧嚣和浮华,沉下心来读书、教书、写作,因而能够有精力身兼 数职,取得丰硕成果,著作等身。 D.如何阅读,温儒敏给我们以启迪:要亲自读原著去感受品悟,别人的转述代 替不了自己的阅读,不能满足于浅易的讲解。 6.有人说,温儒敏先生是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温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简要概括。(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墙 万吉星 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 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除了偶尔有几张水电费催缴通知 外,大多贴满了代办信用卡、疏通下水道的牛皮癣广告。 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 月子里,父母从乡下老家带了几百个土鸡蛋给儿媳补身体,直吃得小王 媳妇看见鸡蛋就想吐。看着几大箱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也着急,天气 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远亲还不如近邻呢,我 们刚搬来,以后少不了要麻烦人家的。” 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 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 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他听到门后传来一阵窸窸
窣窣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城里人都兴这一套。 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 们送几个过来 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 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 但只虚掩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 “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 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又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依然冷 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 上了门 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搅得楼上楼下都 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 了,要不你再去给大家说一声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 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小王一想到前次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最后两口子一合计,想到楼下单元门前不是有一块贴小广告的空墙吗? 商量,决定写张小纸条贴在那儿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 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 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 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 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这张小 纸条在那些广告传单中间显得十分的温暖。 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 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 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 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第五天、第六天· 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 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 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 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 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悠闲地赏月了,真美 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搬进来几年了, 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 气沉沉。 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进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这个 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 这个小区出名了!这面墙出名了!居委会主任来了,办事处主任来了, 区长来了,最后连市长也来 了
窣窣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城里人都兴这一套。 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 们送几个过来。” 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 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 但只虚掩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 “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 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又看了看篮子里的鸡蛋,依然冷 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 上了门。 小王站在阴冷的楼道里,感觉心里很冷。 没过几天,孩子变得不安生了,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搅得楼上楼下都 睡不好觉。小王媳妇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 了,要不你再去给大家说一声道个歉,伸手不打笑脸人,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 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小王一想到前次吃的闭门羹,心里就一万个不愿意。 最后两口子一合计,想到楼下单元门前不是有一块贴小广告的空墙吗? 一商量,决定写张小纸条贴在那儿统一给大家表示一下歉意。 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 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 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 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这张小 纸条在那些广告传单中间显得十分的温暖。 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 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 不舒服,我家用的 是 XX 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 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第五天、第六天…… 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 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 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 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一轮明月慈祥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 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好长时间没有这么悠闲地赏月了,真美 啊!”“哦,原来那张纸条是你写的啊!”“你就住在我对面?搬进来几年了, 愣不知道我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打破了小区原来的死 气沉沉。 夜深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临进家门,还不忘回头叮嘱一声:“这个 周末每家出两个拿手菜,在院子里搞长街宴哦,不要忘了!” 这个小区出名了!这面墙出名了!居委会主任来了,办事处主任来了, 区长来了,最后连市长也来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