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9-2020学期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0年1月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 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 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夭际的树 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 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 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 “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 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 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 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 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 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冇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 家追叙真人真事,毎须遙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 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虛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 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 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 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 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徳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冋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 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 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 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 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 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 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 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 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有助于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 B.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并无不同。 C.胡适的“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不尽相同。 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宜昌市 2019-2020 学期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试题 考试时间:2020 年 1 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 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 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 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 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 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 “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 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 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 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 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 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 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 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 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 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 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 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 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 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 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 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 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 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 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 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有助于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 B. 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并无不同。 C. 胡适的“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将历史和社会相结合观察人间之法不尽相同。 D. 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B.文章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逻辑清晰。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再分两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 D.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它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天马行 空”,更无拘无束 B.“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 的具体的“存在”了 C.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 学者牢记的“信条”。 D.学术研究需要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如果不进行“想象”,我们就无法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 在“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 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 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偾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 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虛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 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債”,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 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酲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費”。全国学生资助管 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貸欯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 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 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 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 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 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 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 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 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 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 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財商教 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 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虛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 B. 文章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逻辑清晰。 C.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再分两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 D. 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它不像曹雪芹的艺术想象力那样“天马行 空”,更无拘无束。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 的具体的“存在”了。 C. 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 学者牢记的“信条”。 D. 学术研究需要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如果不进行“想象”,我们就无法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 在“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 “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 11 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 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 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 6000 元累积到 10 余万元,翻了近 20 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 1.3 万欠 100 余万》,《法制日报》2018 年 5 月 2 日)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 “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 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 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 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 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 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 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 年 5 月 2 日) 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 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 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 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 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 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 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 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 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
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 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 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 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夭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 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増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 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年9月8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 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 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年12月25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 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騙的原因之 C.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 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 强防范意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 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騙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 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 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 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6.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戏王 曹洪蔚 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 听不厌。 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 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 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尤善“噙腔” 绝技,让人大呼过瘾 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
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 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 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 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 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人民日报》2017 年 9 月 8 日)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 2018 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 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 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人民公安报》2018 年 12 月 25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 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 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 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D.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 强防范意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 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宜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 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 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 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6. 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戏 王 曹洪蔚 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 听不厌。 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 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 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尤善“噙腔” 绝技,让人大呼过瘾。 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
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 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唱功尤为奇绝。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 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的 拿手好戏 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 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铁锅大 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 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昋莱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 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 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这是汴梁堿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按说,这腔,这汤, 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 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深秋的时候,黑妮 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噚白家羊汤。黑妮儿去了一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 不下。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 神清气爽。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 冬天就到了。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白孩儿正忙着 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夭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 去喝。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 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 隔了几日,黑妮儿又来喝汤,脸就有些红,关公一样。临走,对白孩儿说:“戏有戏路, 行有行规,祖上的規矩就是不能破。白师傅,黑妮儿佩服您。”说罢,躬身一拜,走了 白孩儿依旧爱听黑妮儿的戏,还是一场不落 有一阵儿,黑妮儿没来喝汤,也没了演出。白孩儿一打听,说是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 了。上面让他唱样板戏,黑妮儿不从,谎说自己除了演关公,其他演不了。 白孩儿听了,对黑妮儿心生佩服:好,有骨气,关公气派。他决定去乡下看看黑妮儿。 见到黑妮儿后,白孩儿的眼泪就下来了:才几天工夫,黑妮儿就成了另一个人,黑瘦,眼窝 塌陷,一说话,嗓子像漏气风箱。活关公,不能这样毀掉啊 拉着黑妮儿的手,白孩儿说:“你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呀,你要相信,老百姓爱听关公戏 早晚有你登台亮嗓的那一天。” 白孩儿趁夭黑,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堿,毎夭给他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不到半个 月,黑妮儿面色红润,嗓音通透,又找回了一个活关公。白孩儿毎天五更起床,陪黑妮儿到 城北的黄河滩去吊嗓,听黑妮儿咿咿、呀呀、啊啊,一脸的惬意, ˉ晃过去了十多年,古装戏又重返戏剧舞台。活关公黑妮儿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二春 羊汤的滋润,不间断的吊嗓练功,使他的唱功日臻成熟。他扮演的关公,端庄肃穆而不失凛 然神威,一登台,便赢得满堂彩。黑妮儿又尝试演新的角色,公演后,再次轰动汴梁。黑妮 儿获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人称“豫东红脸王”。 领奖回来,黑妮儿直接去了白家汤馆,把奖杯证书往白孩儿的怀里一塞,说:“从明儿 个开始,我每天早上在你汤馆门前唱一个小时戏,权当练嗓儿。不过,赏我一碗羊汤喝。 如今,在汴梁城,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依然是百姓喜欢的“两大好”。虽说唱戏 的不再是黑妮儿,盛汤的也不再是白孩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汴梁人爱听梆子戏并介绍了梆子戏的腔调特点,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 背景,又为下文黑妮儿的出场做了铺垫。 B.白孩儿喜欢听戏,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用“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
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 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唱功尤为奇绝。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 一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的 拿手好戏。 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的 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铁锅大 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 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香菜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 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 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这是汴梁城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按说,这腔,这汤, 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 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深秋的时候,黑妮 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喝白家羊汤。黑妮儿去了一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 不下。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 神清气爽。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 冬天就到了。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白孩儿正忙着 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天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 去喝。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 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 隔了几日,黑妮儿又来喝汤,脸就有些红,关公一样。临走,对白孩儿说:“戏有戏路, 行有行规,祖上的规矩就是不能破。白师傅,黑妮儿佩服您。”说罢,躬身一拜,走了。 白孩儿依旧爱听黑妮儿的戏,还是一场不落。 有一阵儿,黑妮儿没来喝汤,也没了演出。白孩儿一打听,说是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 了。上面让他唱样板戏,黑妮儿不从,谎说自己除了演关公,其他演不了。 白孩儿听了,对黑妮儿心生佩服:好,有骨气,关公气派。他决定去乡下看看黑妮儿。 见到黑妮儿后,白孩儿的眼泪就下来了:才几天工夫,黑妮儿就成了另一个人,黑瘦,眼窝 塌陷,一说话,嗓子像漏气风箱。活关公,不能这样毁掉啊! 拉着黑妮儿的手,白孩儿说:“你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呀,你要相信,老百姓爱听关公戏, 早晚有你登台亮嗓的那一天。” 白孩儿趁天黑,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每天给他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不到半个 月,黑妮儿面色红润,嗓音通透,又找回了一个活关公。白孩儿每天五更起床,陪黑妮儿到 城北的黄河滩去吊嗓,听黑妮儿咿咿、呀呀、啊啊,一脸的惬意。 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古装戏又重返戏剧舞台。活关公黑妮儿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二春。 羊汤的滋润,不间断的吊嗓练功,使他的唱功日臻成熟。他扮演的关公,端庄肃穆而不失凛 然神威,一登台,便赢得满堂彩。黑妮儿又尝试演新的角色,公演后,再次轰动汴梁。黑妮 儿获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人称“豫东红脸王”。 领奖回来,黑妮儿直接去了白家汤馆,把奖杯证书往白孩儿的怀里一塞,说:“从明儿 个开始,我每天早上在你汤馆门前唱一个小时戏,权当练嗓儿。不过,赏我一碗羊汤喝。” 如今,在汴梁城,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依然是百姓喜欢的“两大好”。虽说唱戏 的不再是黑妮儿,盛汤的也不再是白孩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写汴梁人爱听梆子戏并介绍了梆子戏的腔调特点,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 背景,又为下文黑妮儿的出场做了铺垫。 B.白孩儿喜欢听戏,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用“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
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做了个借口。 C.小说中的人名很有特色,富有地域风味,“黑”“白”两姓相对立,黑妮儿虽名为“妮儿” 却是男的,十分吸引读者。 D.末尾写唱戏的不是黑妮儿,做汤的不是白孩儿,但汴梁百姓仍喜欢,突出了两者的技艺、 品德都得到了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孩儿的形象特征。(6分) 9.“羊汤”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乎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种归县,再迁 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 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給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 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 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 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緣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 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綜 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柬乖 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威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 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 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杰官未几丁肉艰起复充年兵十天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 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厅内艰/起复庠卒/年五十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内艰/起复庠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床未几/内艰/起复庠卒/年五十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床几/内艰/起复庠/年五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 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
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做了个借口。 C.小说中的人名很有特色,富有地域风味,“黑”“白”两姓相对立,黑妮儿虽名为“妮儿” 却是男的,十分吸引读者。 D.末尾写唱戏的不是黑妮儿,做汤的不是白孩儿,但汴梁百姓仍喜欢,突出了两者的技艺、 品德都得到了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8.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孩儿的形象特征。(6 分) 9.“羊汤”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 ....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 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 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 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 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 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 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 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 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 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 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 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 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