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分子的氧化分 解即细胞呼吸过程 捕获能量; ➢ 物质分子的分解又 为生物大分子的合 成和细胞、组织和 生物体的组成提供 原料 分解与合成
➢ 物质分子的氧化分 解即细胞呼吸过程 捕获能量; ➢ 物质分子的分解又 为生物大分子的合 成和细胞、组织和 生物体的组成提供 原料 分解与合成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在温和条件和酶的参与调控下,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储藏在葡 萄糖等中的化学能释放,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藏在ATP分子中。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包括3个阶段。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将1分 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Krebs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 丙酮酸形成二氧化碳、NADH和FADH2。通过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储存 于NADH和FADH2的高能电子沿分布于线粒体膜上的呼吸链传递,最后达 到分子氧,高能电子逐步释放的能量合成了更多的ATP。 生物细胞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与电子传递系统偶联的磷酸化2种 途径合成ATP。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共形成36或38个ATP。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脂肪中的脂肪酸氧化是先转变为某种中间产物, 然后进入糖酵解或三羧酸循环。食物分子的氧化分解捕获能量,分解产 物又为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细胞、组织和生物体的组成提供原料。 概述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在温和条件和酶的参与调控下,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将储藏在葡 萄糖等中的化学能释放,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藏在ATP分子中。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包括3个阶段。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将1分 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Krebs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 丙酮酸形成二氧化碳、NADH和FADH2。通过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储存 于NADH和FADH2的高能电子沿分布于线粒体膜上的呼吸链传递,最后达 到分子氧,高能电子逐步释放的能量合成了更多的ATP。 生物细胞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与电子传递系统偶联的磷酸化2种 途径合成ATP。1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呼吸共形成36或38个ATP。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与脂肪中的脂肪酸氧化是先转变为某种中间产物, 然后进入糖酵解或三羧酸循环。食物分子的氧化分解捕获能量,分解产 物又为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细胞、组织和生物体的组成提供原料。 概述
(二)机制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为生物反应过程,是指由微生物在 生长繁殖过程中所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 (1)好氧性发酵(aerobic fermentation):在发酵过程 中需要不断地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 行柠檬酸的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的发酵、利 用黄单孢菌进行多糖的发酵等等。 (2) 厌氧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发酵 过程中不需要供给无菌空气,如利用乳酸杆菌引起的乳 酸发酵、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等。 (3)兼性发酵 (facultative fermentation) :酵母菌是 兼性厌氧微生物 (facultative aerobe) ,它在缺氧条件下 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好氧 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二)机制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为生物反应过程,是指由微生物在 生长繁殖过程中所引起的生化反应过程。 (1)好氧性发酵(aerobic fermentation):在发酵过程 中需要不断地通入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 行柠檬酸的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谷氨酸的发酵、利 用黄单孢菌进行多糖的发酵等等。 (2) 厌氧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发酵 过程中不需要供给无菌空气,如利用乳酸杆菌引起的乳 酸发酵、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等。 (3)兼性发酵 (facultative fermentation) :酵母菌是 兼性厌氧微生物 (facultative aerobe) ,它在缺氧条件下 进行厌气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条件下则进行好氧 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
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共同 分解途径) 三羧酸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 糖酵解(glycolysis)是生物细胞所 分泌的酶将G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 生成ATP的过程,简称EMP途径,总反 应式为: C6H12O6+2NAD+2H3PO4+2ADP → 2CH3COCOOH+2NADH2+2ATP
糖的分解代谢包括糖酵解(糖的共同 分解途径) 三羧酸环(糖的最后氧化途径) 糖酵解(glycolysis)是生物细胞所 分泌的酶将G降解成丙酮酸,并伴随着 生成ATP的过程,简称EMP途径,总反 应式为: C6H12O6+2NAD+2H3PO4+2ADP → 2CH3COCOOH+2NADH2+2ATP
糖酵解途径及特点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分解 产生能量的共同途径 EMP途径大致可分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两个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转化为丙酮酸; 供应ATP能量和还原力。 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反应提供前体物质 通过逆反应进行多糖合成
糖酵解途径及特点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分解 产生能量的共同途径 EMP途径大致可分 1,6-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两个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转化为丙酮酸; 供应ATP能量和还原力。 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反应提供前体物质 通过逆反应进行多糖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