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 (一)总论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酪肌。 2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3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4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随、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5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躯干骨 1躯于骨的组成: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2对肋骨。 2推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间孔、棘突、横突及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3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骶骨的形态:骶角、即、骶管裂孔。 5胞骨的分部及形态: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 6助的形态: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 (三)颅 1倾的位置、组成、分部: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 2各颜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3颅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4颅后面观:枕外隆凸。 5顺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内孔裂。 6颅底外面观。 7倾侧面观:颜弓、翼点、颢下窝、翼腭窝, 8眼眶的组成:底、尖、四壁。 9骨性凫腔的构成、泉旁蜜的位置和开口:额窦、筛窦、螺窦、上领窦。 10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额囟、枕囟。 (四)上肢骨 1上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2锁骨、启胛骨、肱登、格骨、尽骨的形态结构
三 教学内容 (一)总论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2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3 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4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5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躯干骨 1 躯干骨的组成: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胸骨、12 对肋骨。 2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间孔、棘突、横突及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 3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 骶骨的形态:骶角、岬、骶管裂孔。 5 胸骨的分部及形态: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 6 肋的形态: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 (三)颅 1 颅的位置、组成、分部:脑颅骨 8 块,面颅骨 15 块。 2 各颅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3 颅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4 颅后面观:枕外隆凸。 5 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内孔裂。 6 颅底外面观。 7 颅侧面观:颧弓、翼点、颞下窝、翼腭窝。 8 眼眶的组成:底、尖、四壁。 9 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10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额囟、枕囟。 (四)上肢骨 1 上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2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3手骨的组成: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 (五)下肢骨 1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骨、股骨、胫骨、雕骨的形态结检。 3足骨的组成: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 第二章关节学 一教学目的 学习骨连结的形式,关节的结构、运动和分类,躯干骨、颅骨及四肢骨的连结。 二教学要求 (一)总论 1熟悉骨连结的概念、分类。 2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4掌握关节的运动。 5了解关节的分类。 (二)躯干骨连结 1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熟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4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掌握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5熟悉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6掌握胸廓的组成、功能及其上、下口的形态和构成。 7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三)颅骨的连结 1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掌握颞下领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四)上肢骨的连结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2熟悉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 手骨的组成:腕骨 8 块、掌骨 5 块、指骨 14 块。 (五)下肢骨 1 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 3 足骨的组成:跗骨 7 块、跖骨 5 块、趾骨 14 块。 第二章 关节学 一 教学目的 学习骨连结的形式,关节的结构、运动和分类,躯干骨、颅骨及四肢骨的连结。 二 教学要求 (一)总论 1 熟悉骨连结的概念、分类。 2 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4 掌握关节的运动。 5 了解关节的分类。 (二)躯干骨连结 1 掌握脊柱的组成、分部和功能。 2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熟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4 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掌握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5 熟悉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 6 掌握胸廓的组成、功能及其上、下口的形态和构成。 7 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三)颅骨的连结 1 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四)上肢骨的连结 1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2 熟悉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五)下肢骨的连结 1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熟悉骶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4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5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和作用。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足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六)熟悉重要基本概念的英文名称: Articulation 关节 Intervertebral disc 惟间盘 Shoulder joint 肩关节 三教学内容 (一)总论 1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2直接连结的形式及特点: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3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关节的辅助结检: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 5关节的运动:移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6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二)躯干骨连结 1椎体的连结:推回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椎弓间的连结:黄韧莹、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脊柱的整体观:四个生理件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4脊柱的运边: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5胸密的组成及上、下口的围成: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 6胸廓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胸肋关节。 7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三)颅骨的连结
3 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五)下肢骨的连结 1 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2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 熟悉骶髂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4 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5 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和作用。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足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六)熟悉重要基本概念的英文名称: 三 教学内容 (一)总论 1 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2 直接连结的形式及特点: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3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 5 关节的运动:移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6 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二)躯干骨连结 1 椎体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2 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3 脊柱的整体观: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4 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5 胸廓的组成及上、下口的围成:12 块胸椎、12 对肋、1 块胸骨。 6 胸廓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胸肋关节。 7 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三)颅骨的连结 Articulation 关节 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Shoulder joint 肩关节
1颅的一般连结形式:缝、软骨连结及骨性结合。 2题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下领头、下领窝、关节结节:下领骨上提、下降、 前进、后退、侧方运动。 (四)上肢骨连结 1启关节、时送节、格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2胸锁关节、桡尺近、远侧去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 3上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肩锁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五)下肢骨连结 1骨盆的组成、分部:左右髋骨、骶骨、尾骨:界线、大骨盆、小骨盆。 思政元素:骨性标志的触摸准确,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髂前上棘和酷结节的辨认对手 术切口位置的指导:骨盆上的骨性标志对产前检查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必 须努力学习基本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 2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骶髂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4下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5足。 第三章肌学 一教学目的 学习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结构,全身各部肌的组成、分群、分层排列, 各部主要肌的形态、位置和功能。通过讲述遗体捐献者的事迹,让同学们学习他们无私奉献自己 最后的光和热的精神,同时培养同学们感恩、尊重及敏畏生命的情怀。 二教学要求 (一)总论 1熟悉骨酪肌的构造、形态分类、起止和作用 2了解肌的运动、配布规律和命名原则。 3了解肌的辅助装置。 (二)头肌
1 颅的一般连结形式:缝、软骨连结及骨性结合。 2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骨上提、下降、 前进、后退、侧方运动。 (四)上肢骨连结 1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2 胸锁关节、桡尺近、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 3 上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肩锁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五)下肢骨连结 1 骨盆的组成、分部:左右髋骨、骶骨、尾骨;界线、大骨盆、小骨盆。 思政元素:骨性标志的触摸准确,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髂前上棘和髂结节的辨认对手 术切口位置的指导;骨盆上的骨性标志对产前检查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必 须努力学习基本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 2 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3 骶髂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 4 下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5 足弓。 第三章 肌 学 一 教学目的 学习肌的形态、构造、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结构,全身各部肌的组成、分群、分层排列, 各部主要肌的形态、位置和功能。通过讲述遗体捐献者的事迹,让同学们学习他们无私奉献自己 最后的光和热的精神,同时培养同学们感恩、尊重及敬畏生命的情怀。 二 教学要求 (一)总论 1 熟悉骨骼肌的构造、形态分类、起止和作用。 2 了解肌的运动、配布规律和命名原则。 3 了解肌的辅助装置。 (二)头肌
1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2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颗肌的位置和作用。 3掌握头肌的肌性标志:咬肌、灏肌。 (三)颈肌 1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 2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掌握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通过的结构。 4掌握颈肌的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 (四)躯干肌 1了解背浅、深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 2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熟悉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 4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掌握隔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6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7掌握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 8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9熟悉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 10熟悉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内通过的结构。 11熟悉腹股沟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12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五)上肢肌 1熟悉上肢肌的分布、分群、分层和挂列情况。 2了解上肢带肌的位置、组成。 3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熟悉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和作用, 5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6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组成、排列顺序和作用
1 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2 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 3 掌握头肌的肌性标志:咬肌、颞肌。 (三)颈肌 1 了解颈肌的位置、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 掌握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通过的结构。 4 掌握颈肌的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 (四)躯干肌 1 了解背浅、深肌的位置、组成和作用。 2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3 熟悉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位置和组成。 4 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5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6 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7 掌握腹前外侧肌群的位置、分层和组成。 8 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 9 熟悉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 10 熟悉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其内通过的结构。 11 熟悉腹股沟三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12 掌握躯干肌的肌性标志: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五)上肢肌 1 熟悉上肢肌的分布、分群、分层和排列情况。 2 了解上肢带肌的位置、组成。 3 掌握三角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 熟悉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和作用。 5 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6 了解前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组成、排列顺序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