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本科检验技术、预防、临药、影技等专业使用) I前言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院校中,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 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及其功能意义,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 实打下必要的基独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 本大纲确定有关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大纲的 要求,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联系、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 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 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 来培养学 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 最新科学进展。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剂学术语,并攀握适量的常用解剂学外文词汇,为阅读外文 书刊创造条件。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医学检验、预防等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 于学生重点学习 :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32:28。即理论32学时,实验28学时。 四教材:《系统解剖学》,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2版,蔡昌平、张潜主编。 Ⅱ正文 实验一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全身骨及其连结(杨方玖) 教学目的 学习骨的分类和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运动形式。驱干骨的组成,脊柱的组 成和连结,胸廓的组成和形态。颅的组成、分部,颞下颌关节。四肢骨的组成和各骨的名称。肩 关节、时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婴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 分部和性别差异。主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二教学要求 (一)骨学概述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及骨骼的概念。 2熟悉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3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1
1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本科检验技术、预防、临药、影技等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在医学院校中,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 的要求,阐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及其功能意义,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临床 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 本大纲确定有关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大纲的 要求,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联系、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 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的过程中, 进一步培养和树立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按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 最新科学进展。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并掌握适量的常用解剖学外文词汇,为阅读外文 书刊创造条件。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医学检验、预防等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 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 60 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 32:28。即理论 32 学时,实验 28 学时。 四 教材:《系统解剖学》,科学出版社 2019 年 1 月第 2 版,蔡昌平、张潜主编。 Ⅱ 正 文 实验一 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全身骨及其连结(杨方玖) 一 教学目的 学习骨的分类和构造。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及运动形式。躯干骨的组成,脊柱的组 成和连结,胸廓的组成和形态。颅的组成、分部,颞下颌关节。四肢骨的组成和各骨的名称。肩 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 分部和性别差异。主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二 教学要求 (一)骨学概述 1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及骨骼的概念。 2 熟悉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3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晋连结总论 1熟悉骨连结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2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节的辅助结构 4熟悉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 (三)躯干骨及其连结 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熟悉推骨的一般形态特点,了解各部推骨的主要特征 3熟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分部及胸骨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4熟悉肋的 般形态和分类 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 5掌握脊柱的组成。 6熟悉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7了解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概况 理性弯曲及运动 07解情生的案的整体、运动及年龄变和性别差 态和构成 (三)顷骨及其连结 1堂挥顿的位置、组成和分部,脑频与面顿诸骨的名称、位置 2了解顿盖外面观。 3了解蜜占的位置及修床音义 4了解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及孔裂 5了解顿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6了解骨性鼻腔的构成,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7了解眶和骨性▣腔的构成 8了解顿骨连结的主费形式 9了解颅囟的概念、位置形态和临床意义 10掌握颗下领关节的组成,了解其结构特点,熟悉下领关节的运动。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熟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 4掌握肩关节、肘关节 桡腕关节的组成,熟悉其运动 了解其结构特点 5了解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 6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五)下肢悟及过连结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热悉酸骨、股骨、胫骨和雕骨的形态结构 3了解足骨的组成及跗骨的排列顺序。 4熟悉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5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熟悉其运动,了解其结构特点。 6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7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三教学内容 (一)骨学概述
2 (二)骨连结总论 1 熟悉骨连结的概念,了解其分类。 2 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熟悉关节的辅助结构。 4 熟悉关节的运动;了解关节的分类。 (三)躯干骨及其连结 1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2 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特点,了解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3 熟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分部及胸骨角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4 熟悉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 1 肋、第 11~12 肋的形态特征。 5 掌握脊柱的组成。 6 熟悉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7 了解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概况。 8 了解脊柱的整体观。熟悉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形式。 9 掌握胸廓的组成,了解胸廓的功能及其上、下口的形态和构成。 10 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 (三)颅骨及其连结 1 掌握颅的位置、组成和分部,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位置。 2 了解颅盖外面观。 3 了解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 了解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及孔裂。 5 了解颅底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6 了解骨性鼻腔的构成,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 7 了解眶和骨性口腔的构成。 8 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9 了解颅囟的概念、位置形态和临床意义。 10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了解其结构特点,熟悉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 1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 熟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 3 了解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 4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熟悉其运动,了解其结构特点。 5 了解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 6 了解上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五)下肢骨及其连结 1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 2 熟悉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 3 了解足骨的组成及跗骨的排列顺序。 4 熟悉骨盆的组成、分部。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5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熟悉其运动,了解其结构特点。 6 了解下肢其它关节的基本概况。 7 了解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三 教学内容 (一)骨学概述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2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3骨的分举:长骨、短骨、启骨、不规骨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和物理特性 (二)骨连结总论 1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2直接连结的形式及特点: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3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童、关节腔 4关节的辅助结 :韧带 关节唇 滑膜襞、滑膜囊。 5关节的运动:移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6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一)躯干骨及其连结 1躯于骨的组成: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12对肋骨。 2推贷的二般形态:椎体、椎弓、椎间孔、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 3各部惟骨的主要特征 4胸骨的分部及形态: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 5助的形态: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 6脊柱的组成 7椎体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8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 ,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9脊柱的整体观:四个生理性弯典:孤曲、胸曲、题曲、.骶典。 10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11胸院的组成: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院上、下口的用成 12胸廊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胸肋关节。 13胸廓的整 体观及运动 (三)颅及其连绘 1颅的位置、组成、分部:脑顷骨8块,面顿骨15块」 2各颇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3顿盖外面观:冠状条、矢状缝、人字缝」 4翼点。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内孔裂。颅底外面观结构 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实、筛窦、蝶窦、上实 6眶、骨性口腔 7颅囟:前肉(额囟)、后囟(枕囟)。 8题下颌送节的组成、结构和运动: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 退、训方运动。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2锁骨、启胆骨、胧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3手骨的组成: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 4肩关节、时关节、格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5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 6上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肩锁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五)下肢骨及其连结 3
3 1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2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3 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4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5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二)骨连结总论 1 骨连结的概念及分类:直接连结、间接连结。 2 直接连结的形式及特点: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 3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4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膜襞、滑膜囊。 5 关节的运动:移动、屈和伸、收和展、旋转、环转。 6 关节的分类: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 (二)躯干骨及其连结 1 躯干骨的组成: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块尾骨、1 块胸骨、12 对肋骨。 2 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椎间孔、棘突、横突、上下关节突。 3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 胸骨的分部及形态: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角。 5 肋的形态: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 6 脊柱的组成 7 椎体的连结: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8 椎弓间的连结: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9 脊柱的整体观: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10 脊柱的运动: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 11 胸廓的组成:12 块胸椎、12 对肋、1 块胸骨。胸廓上、下口的围成。 12 胸廓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胸肋关节。 13 胸廓的整体观及运动。 (三)颅及其连结 1 颅的位置、组成、分部:脑颅骨 8 块,面颅骨 15 块。 2 各颅骨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3 颅盖外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4 翼点。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内孔裂。颅底外面观结构。 5 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 眶、骨性口腔。 7 颅囟:前囟(额囟)、后囟(枕囟)。 8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和运动: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骨上提、下降、前进、后 退、侧方运动。 (四)上肢骨及其连结 1 上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2 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3 手骨的组成:腕骨 8 块、掌骨 5 块、指骨 14 块。 4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5 胸锁关节、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拇指腕掌关节的组成、结构。 6 上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肩锁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五)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 3是丹的组成.附骨7块、跖母5块、卧丹14块 4骨盆的组成 分部: 左右腕骨、 ,骶骨、尾骨: 界线、大骨盆、小骨盆。 5脑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6下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实验二骨骼肌(杨胜波) 一教学目的 学习人体骨路肌的分部、组成、位置和作用:学习部分骨酪肌的肌性标志。 二教学要求 (一)头肌 1了解面肌的组成、特点。 2熟悉咀蹬肌的组成和作用。 (一1五n 1了解颈肌的分群 2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三)驱干肌 1了解背浅、深肌的位置、组成。 2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3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组成 4掌握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熟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小肌、前锯肌的位 5掌握膈的位置、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6熟悉腹前外侧壁肌的位置和作用。 (四)上肢肌 1了解上肢肌的分布、分群 2了解上肢带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3了解臂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4了解前臂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 5了解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五)下贴 1了解下肢肌的组成、分群 2了解髋肌的的位置和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3熟悉大腿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4熟悉小腿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5了解足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六)肌的表面解剖学熟悉主要肌性标志的位置 三教学内容
4 1 下肢骨的分部和组成: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形态结构。 3 足骨的组成:跗骨 7 块、跖骨 5 块、趾骨 14 块。 4 骨盆的组成、分部:左右髋骨、骶骨、尾骨;界线、大骨盆、小骨盆。 5 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6 下肢骨的其它连结形式: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 实验二 骨骼肌 (杨胜波) 一 教学目的 学习人体骨骼肌的分部、组成、位置和作用;学习部分骨骼肌的肌性标志。 二 教学要求 (一)头肌 1 了解面肌的组成、特点。 2 熟悉咀嚼肌的组成和作用。 (二)颈肌 1 了解颈肌的分群。 2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 (三)躯干肌 1 了解背浅、深肌的位置、组成。 2 熟悉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 3 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组成。 4 掌握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熟悉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小肌、前锯肌的位 置。 5 掌握膈的位置、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 6 熟悉腹前外侧壁肌的位置和作用。 (四)上肢肌 1 了解上肢肌的分布、分群。 2 了解上肢带肌的组成位置和作用。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3 了解臂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4 了解前臂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 5 了解手肌的分群和作用。 (五)下肢肌 1 了解下肢肌的组成、分群。 2 了解髋肌的的位置和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和作用。 3 熟悉大腿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股四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4 熟悉小腿肌的组成、分群和作用。掌握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作用。 5 了解足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 (六)肌的表面解剖学 熟悉主要肌性标志的位置。 三 教学内容
(一)头肌 1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眼轮匝肌、口周围肌。 2咀嚼肌的组成和作用:咬肌、灏肌、翼内肌、翼外肌, 肌 1须浅肌与颈外侧肌: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 2颈前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3颈深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三)区干肌 1背肌.斜方肌、普国肌、竖脊肌 2胸肌的分部:胸上肢肌、胸固有肌。 3胸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助间外肌、肋间内肌。 4肠: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及其通过结构。 5腹肌:腹外斜肌、腹内魁肌、腹横肌、腹直肌。 (四)上肢肌 1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排列: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2上肢带肌: 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3臂肌的分群排列:前群、后群。 4臂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 5前臂肌:前群9块,后群10块。 6手肌:内侧群、外侧群、中间群 (五) 下肢 1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排列: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2髋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置大肌、臀中肌、梨状肌。 3大腿肌的分群排列:前群、内侧群、后群。 4大腿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5小與肌的分群排列:前群 外侧群 ”后群 6小腿肌:胫骨前肌、趾长仲肌、围长伸肌、胖骨长肌、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 长屈肌、爵长屈肌。 7足肌的分群排列:内侧群、外侧群、中间群。 (六)肌表面解剖学(全身肌性标志) 全身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竖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塑三头肌 实验三内脏学总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潘丽)(吕芳) 教学目的 学习内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要求 (一)内脏总论 1掌握内脏的概念、熟悉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内脏组成、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2熟悉胸部的标志线(4条)和腹部分区。 (二)呼吸系统 5
5 (一)头肌 1 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眼轮匝肌、口周围肌。 2 咀嚼肌的组成和作用: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肌 1 颈浅肌与颈外侧肌:胸锁乳突肌、颈阔肌。 2 颈前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3 颈深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1 背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2 胸肌的分部:胸上肢肌、胸固有肌。 3 胸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4 膈: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及其通过结构。 5 腹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四)上肢肌 1 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排列: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2 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3 臂肌的分群排列:前群、后群。 4 臂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肱三头肌。 5 前臂肌:前群 9 块,后群 10 块。 6 手肌:内侧群、外侧群、中间群。 (五)下肢肌 1 下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排列:髋肌、大腿肌、小腿肌、足肌。 2 髋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 3 大腿肌的分群排列:前群、内侧群、后群。 4 大腿肌:缝匠肌、股四头肌、长收肌、股薄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5 小腿肌的分群排列:前群、外侧群、后群。 6 小腿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 长屈肌、�长屈肌。 7 足肌的分群排列:内侧群、外侧群、中间群。 (六)肌表面解剖学(全身肌性标志) 全身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竖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 实验三 内脏学总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潘丽)(吕芳) 一 教学目的 学习内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内脏总论 1 掌握内脏的概念、熟悉内脏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内脏组成、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2 熟悉胸部的标志线(4 条)和腹部分区。 (二)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