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 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 涕。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 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属去看 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 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 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 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 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盛此公埋 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1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8处)(4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 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 于苌弘。 12.(4分)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节选自《孔 子家语·观周》) (2处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需先通读几遍,读懂大意后,再借助标志词 辅助断句。此题中的“曰”“也”“矣”后需断开;“吾”“则”前需断开。对 举的句子如“通……明……”和“问…访……”需断开。 参考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 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和孔子 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三)【2014年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 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 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 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 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 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 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 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 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 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 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 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 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 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神恍惚, 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流 涕。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拜 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属去看 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他的妻子 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几间破房 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我拿出自 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帮衬盛家 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盛此公埋 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1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 8 处)(4 分) 孔 子 谓 南 宫 敬 叔 曰 吾 闻 老 聃 博 学 知 古 通 礼 乐 之 原 明 道 德 之 归则 吾 师 也 今 将 往矣 敬 叔 与 俱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12.(4 分)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节选自《孔 子家语·观周》) (2 处 1 分;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需先通读几遍,读懂大意后,再借助标志词 辅助断句。此题中的“曰”“也”“矣”后需断开;“吾”“则”前需断开。对 举的句子如“通……明……”和“问……访……”需断开。 参考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 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和孔子一 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三)【2014 年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 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 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 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 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 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 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 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 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 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 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徙 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故 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 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 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 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 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 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 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 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诃长安,约结上左右。 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 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 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 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擅国权, 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徙:谪戍,流放 B.王乃属相兵 属:交付 C.乃逆王霸上 逆:迎接 D.为中诃长安 诃(音 XIong):侦察,刺 探 答案:A.徙:调动官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刘安有谋反之心的一项是( (3分) ①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②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③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④诸辨士为方略 者,妄作妖言 ⑤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⑥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答案:B解析:④是诸辩士为获得金钱而故意编造荒诞的邪说;⑤太子刘迁娶修 成君女为妃并不是为了方便谋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失国早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被孝文 帝封为侯,其中三个儿子后来又被封为王 B.“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乱军,但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 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所以这两人后来都得到了褒奖。 C.淮南王刘安为人儒雅,喜欢读书弹琴,不喜欢骑马放狗打猎:还暗地里做了 许多好事安抚百姓,因而“仁义”的美名传播于天下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 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 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 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 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 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 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方略者, 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 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 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 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子终 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擅国权, 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 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徙:谪戍,流放 B.王乃属相兵 属:交付 C.乃逆王霸上 逆:迎接 D.为中诇长安 诇(音 xiòng):侦察,刺 探 答案:A.徙:调动官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刘安有谋反之心的一项是( )(3 分) ①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②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③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④诸辨士为方略 者,妄作妖言 ⑤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⑥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④是诸辩士为获得金钱而故意编造荒诞的邪说;⑤太子刘迁娶修 成君女为妃并不是为了方便谋反。 10.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虽然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失国早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被孝文 帝封为侯,其中三个儿子后来又被封为王。 B.“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乱军,但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 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所以这两人后来都得到了褒奖。 C.淮南王刘安为人儒雅,喜欢读书弹琴,不喜欢骑马放狗打猎;还暗地里做了 许多好事安抚百姓,因而“仁义”的美名传播于天下
D.刘陵是淮南王心爱的女儿,常常从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钱;但也因为受到宠 爱而专横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A解析:B原文:庐江王刘赐“往来使越”,且“褒之”是对衡山王刘勃 C原文说刘安“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没有“暗地里做了许多好 事”的信息,且“行仁义,天下莫不闻”是他的好友武安侯田蚧的话:D“造成 多人死亡”无根据。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3分) 译 文 (2)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3分) 文 (3)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3分) 译 文 答案:(1)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 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前“以”后“以”“贪”各1分) (2)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以为”“劳 苦”“卑”各1分) (3)假如有一天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即”“晏驾”句意各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帝八年(前 皇上怜悯淮南王,淮南王有儿子四人,年龄都是七、八 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子刘 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厉王的遭遇说:“一尺麻布,尚 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 chong)。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皇上听到后,就叹 息说:“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 的封地吗?”于是徙(xi)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而谥(shi)封 已故淮南王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皇上哀怜淮南厉王 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自惹祸患失国早死,便封立他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刘安 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厉王时封地, 分共享。东城侯刘良此前已死,没有后代
D.刘陵是淮南王心爱的女儿,常常从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钱;但也因为受到宠 爱而专横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A 解析:B 原文:庐江王刘赐“往来使越”,且“褒之”是对衡山王刘勃; C 原文说刘安“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没有“暗地里做了许多好 事”的信息,且“行仁义,天下莫不闻”是他的好友武安侯田蚡的话;D“造成 多人死亡”无根据。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3 分) 译 文: (2)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3 分) 译 文: (3)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3 分) 译 文: 答案:(1)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 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前“以”后“以”“贪”各 1 分) (2)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以为”“劳 苦”“卑”各 1 分) (3)假如有一天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即”“晏驾”句意各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帝八年(前 172),皇上怜悯淮南王,淮南王有儿子四人,年龄都是七、八 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子刘 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 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厉王的遭遇说:“一尺麻布,尚 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chōng)。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皇上听到后,就叹 息说:“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淮南王 的封地吗?”于是徙(xǐ)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而谥(shì)封 已故淮南王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孝文帝十六年(前 164),皇上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皇上哀怜淮南厉王 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自惹祸患失国早死,便封立他的三个儿子:阜陵侯刘安 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厉王时封地, 三分共享。东城侯刘良此前已死,没有后代
孝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淮南王意欲 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 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淮 南王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 以保全。吴国使者来到庐江,庐江王不肯响应,而派人与越国联络。吴国使者往 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坚守城池毫无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153),吴楚叛军已被破败,衡山王入朝,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 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改任衡山王掌管济水以北的地区,以此作 为褒奖。他去世后便赐封为贞王。庐江王的封地邻近越国,屡次派遣使臣与之结 交,因此被北迁为衡山王,统管长江以北地区。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刘安的性情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来安抚 百姓,流播美誉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厉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没有机会。 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与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 田蚧(fn),当时做太尉。田蚧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诉他说:“现今皇上没 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 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金银钱财物品 淮南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有人劝说淮南王道:“先前 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慧星长至满天,天 下兵战应当大兴。”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 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 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 说,阿谀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她聪敏,有口才。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让 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皇上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淮南王 王后名荼(tu),淮南王很宠幸她。王后生太子刘迁,刘迁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 君的女儿做妃子。淮南王策划制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朝中泄 露机密,就和太子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于是淮南 王佯装恼怒太子,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终不亲近她 妃子请求离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太子刘迁和女 儿刘陵受淮南王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之人。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目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牛是以圣人后 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 答案]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目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 【断句译文】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 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
孝景帝三年(前 154),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淮南王意欲 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 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淮 南王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 以保全。吴国使者来到庐江,庐江王不肯响应,而派人与越国联络。吴国使者往 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坚守城池毫无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 153),吴楚叛军已被破败,衡山王入朝,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 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改任衡山王掌管济水以北的地区,以此作 为褒奖。他去世后便赐封为贞王。庐江王的封地邻近越国,屡次派遣使臣与之结 交,因此被北迁为衡山王,统管长江以北地区。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刘安的性情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来安抚 百姓,流播美誉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厉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没有机会。 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 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与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 田蚡(fén),当时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诉他说:“现今皇上没 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 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金银钱财物品。 淮南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 135),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有人劝说淮南王道:“先前 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慧星长至满天,天 下兵战应当大兴。”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一齐 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侯王、 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荒诞的邪 说,阿谀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她聪敏,有口才。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让 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皇上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 126),皇上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淮南王 王后名荼(tú),淮南王很宠幸她。王后生太子刘迁,刘迁娶王皇太后外孙修成 君的女儿做妃子。淮南王策划制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朝中泄 露机密,就和太子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于是淮南 王佯装恼怒太子,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终不亲近她。 妃子请求离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太子刘迁和女 儿刘陵受淮南王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无辜之人。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 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 [答案]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 【断句译文】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 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
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四)【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 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 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阜、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 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 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 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噸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 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 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 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 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 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 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 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 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 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完全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10.【答案】D 【解析】易:改变。《墨子·兼爱》“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改 变”义。A项“一”作“完全”解,可联系《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中的 义同。B项“尚”的意思与《墨子·尚贤》“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中的“尚”义同。C项“劝”义同《荀子·劝学》中的“劝”义同
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 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四)【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李斯论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 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 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 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 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 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 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 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 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 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 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 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 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 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 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一: 完全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 崇尚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 10.【答案】D 【解析】易:改变。《墨子·兼爱》“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改 变”义。A 项“一”作“完全”解,可联系《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中的 “一”,义同。B 项“尚”的意思与《墨子·尚贤》“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中的“尚”义同。C 项“劝”义同《荀子·劝学》中的“劝”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