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髙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九 古代诗词鉴赏 1.【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1.(1)(4分)“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分),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 象写照(1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1分),暗含作者 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从关键字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及揭示 的主题入手,也可从表达技巧入手分析。“瘦”形容鸿雁,鸿雁都奔波瘦了,含 蓄地写出了作者奔波劳碌的情形。“微”有微小、细微的意思,“鸟乌微”说明 它离作者视线远,更显作者的孤独 (2)(4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首联直言多年来 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 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2分)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标题“走郊外”来 看,这首诗写诗人的奔波之苦;从标题“示友”来看,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就 应当有离别之苦的意思。再从前两联来看,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 【赏析】首联,诗人写自己多年来依旧难以实现心中理想,表现诗人内心壮志难 酬的苦闷。颔联,表现出诗人没有功成名就,却仍要奔波的无奈之情。颈联,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地如此广阔而我却如此渺小。诗人夸大天地境界,以 巨大的悲凉之景反衬自己的渺小孤单。在夸大的环境之下犹显自己渺小这表达诗 人因前途渺茫而悲叹愁苦的心情。尾联,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体现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2014 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九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九 古代诗词鉴赏 1.【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 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 1.(1)(4 分)“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 分),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 象写照(1 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1 分),暗含作者 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从关键字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及揭示 的主题入手,也可从表达技巧入手分析。“瘦”形容鸿雁,鸿雁都奔波瘦了,含 蓄地写出了作者奔波劳碌的情形。“微”有微小、细微的意思,“鸟乌微”说明 它离作者视线远,更显作者的孤独。 (2)(4 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2 分)。首联直言多年来 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 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标题“走郊外”来 看,这首诗写诗人的奔波之苦;从标题“示友”来看,这首诗是写给友人的,就 应当有离别之苦的意思。再从前两联来看,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 【赏析】首联,诗人写自己多年来依旧难以实现心中理想,表现诗人内心壮志难 酬的苦闷。颔联,表现出诗人没有功成名就,却仍要奔波的无奈之情。颈联,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天地如此广阔而我却如此渺小。诗人夸大天地境界,以 巨大的悲凉之景反衬自己的渺小孤单。在夸大的环境之下犹显自己渺小这表达诗 人因前途渺茫而悲叹愁苦的心情。尾联,诗人写自己客居他乡,体现诗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2.【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 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2.(8分)(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 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 际。(4分,画线处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要求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限定了 范围,但一定要先通读全诗,弄懂大意后再作答。颔联的“连”和“近”突出洞 庭湖春涨后的浩瀚无边,是夸张手法;颈联写猿“苦”雁“难”,从侧面突出其 浩瀚无边。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 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 们的怨愤。(4分,画线处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査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问要准确理解关 键词“堪”(能)“华堂”(豪华的大厅)“张”(张挂)的含义。第二问,前 四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美景,第五六句却说感到“苦”“难”,结合最后两句的 内容来看,诗人有对贵人们的怨愤之情:从诗题“题岳阳楼”和注释①来看,诗 人外放做官,从第二句中的“独”来看,这里也有羁旅漂泊之苦 【诗歌赏析】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首句中“漫漫”一词给人造成 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三、四句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二步的具 体描绘。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 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使读者对泂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同时这句
2.【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 梦泽:云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 分) 答: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答: 2.(8 分)(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 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 际。(4 分,画线处各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要求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限定了 范围,但一定要先通读全诗,弄懂大意后再作答。颔联的“连”和“近”突出洞 庭湖春涨后的浩瀚无边,是夸张手法;颈联写猿“苦”雁“难”,从侧面突出其 浩瀚无边。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 人们赏玩;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 们的怨愤。(4 分,画线处各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问要准确理解关 键词“堪”(能)“华堂”(豪华的大厅)“张”(张挂)的含义。第二问,前 四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美景,第五六句却说感到“苦”“难”,结合最后两句的 内容来看,诗人有对贵人们的怨愤之情;从诗题“题岳阳楼”和注释①来看,诗 人外放做官,从第二句中的“独”来看,这里也有羁旅漂泊之苦。 【诗歌赏析】 作品的前四句中有三句描绘了洞庭湖的宏伟阔大。首句中“漫漫”一词给人造成 一种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印象。三、四句对洞庭湖的广阔浩瀚作了进二步的具 体描绘。洞庭春涨,既远连云梦,傍晚夕阳返照水面之处,又距长安不远,如此 夸张洞庭湖壮阔的晚景,使读者对洞庭湖之宏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同时这句
话又暗用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诗人看见夕阳返照之处,不 由得想起了长安,想到自己由江州赶赴岳州,和长安又近了一步。所以这句诗表 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 之情。五、六句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 照应。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 可见,诗的第二句中的“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 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所以他看到夕阳返照之处,很自然地就 想到了长安,听到猿啼,看到雁飞就感到世事的艰难。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 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 城的痛苦。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 犬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 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3.【2014·眉山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青玉案 欧阳修 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 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 据,惟有归来是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4分) 答 3.(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上片叹春日之迟 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1分)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 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读懂词意的基础上, 抓住词中直接体现词人情感的词语,如上片写春光流逝之景,表达伤春之叹;下 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几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2)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 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 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 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
话又暗用晋明帝(司马绍) “日远长安近”的典故。诗人看见夕阳返照之处,不 由得想起了长安,想到自己由江州赶赴岳州,和长安又近了一步。所以这句诗表 层意思是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洞庭晚景的壮阔,深层却寄寓着作者对京城的眷恋 之情。五、六句用“猿啼”、“雁渡”抒发天涯沦落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 照应。试思水阔天长,大雁且飞渡不过,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人又何以轻易跨越? 可见,诗的第二句中的“独”既是实写,说他一个人登楼远眺,同时也虚写他常 年贬官在外,远离京城,饱尝孤独之感。所以他看到夕阳返照之处,很自然地就 想到了长安,听到猿啼,看到雁飞就感到世事的艰难。这几句都是见景生情,情 寓景中,前后照应,既描绘了洞庭的阔大不凡,又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眷念京 城的痛苦。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障,张挂在豪奢的 犬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或许可以使他们稍稍懂得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 风波之苦。从而含蓄地抒发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3.【2014·眉山一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青玉案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 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 据,惟有归来是。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赏析。(4 分) 答: 3.(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 分)上片叹春日之迟 暮,春光不能留驻,引出个人的伤感。(1 分)下片通过叙述在长安“买花载酒” 想起在家乡桃李,直抒胸臆,强化思乡和思亲之情。(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读懂词意的基础上, 抓住词中直接体现词人情感的词语,如上片写春光流逝之景,表达伤春之叹;下 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几句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2)寓情于景,以“绿暗红嫣”暗示春已到头,转眼就将是红衰翠减,流露出 了几分伤感之情;对比,将“长安买花”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突出对家 乡与家人的深情与爱重;直抒胸臆,用“有个人憔悴”直接表达了春日远去,时 光流逝,青春年华不在的伤感之情,“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三句
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满分,其 他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属于典型 的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下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是直抒胸臆:下片的长安 买花与家乡的桃李形成了对比。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乡词。上片写赏花伤春。“一年”二句交待“春事”已过三分之 二,“绿喑红嫣”,讲暮春尚余可心乐事之景,暗寓了“夕阳无限好”之意。“绿 杨”二句以镜头推进的方式,穿庭院,开帘幕,再映出一个憔悴之人。是谁呢? 联系下片“相思难表”来看,显然是词人的爱妻。这几句是词人赏花伤春而联想 到如花爱妻的红颜憔悴,遂引发下片之怀人思归。“买花”二句,将“长安买花 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显示出对家乡爱妻的深情与爱重。“不枉”句,讲 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感伤的泪水,词人没有像一些词家怨天尤物,责备春风惹恨, 花草添愁,而是朴厚、坦诚地讲:“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最后词人表示而今 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 仕途迁延的厌倦。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情思由近及远,构思新巧。 4.【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 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 菱三亩。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1)【答案】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 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 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 【解析】本题两个要求。(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找出意象不难体悟出其 中“清冷”与“开阔”之意境。(2)对艺术特点的鉴赏,可从三个方面想: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本题从表达方式中的写景角度分析
直接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4 分,每点 2 分,任答两点满分,其 他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属于典型 的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下片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是直抒胸臆;下片的长安 买花与家乡的桃李形成了对比。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乡词。上片写赏花伤春。“一年”二句交待“春事”已过三分之 二,“绿喑红嫣”,讲暮春尚余可心乐事之景,暗寓了“夕阳无限好”之意。“绿 杨”二句以镜头推进的方式,穿庭院,开帘幕,再映出一个憔悴之人。是谁呢? 联系下片“相思难表”来看,显然是词人的爱妻。这几句是词人赏花伤春而联想 到如花爱妻的红颜憔悴,遂引发下片之怀人思归。“买花”二句,将“长安买花” 与“家山桃李”对照、比较,显示出对家乡爱妻的深情与爱重。“不枉”句,讲 不要错怪春风吹落了感伤的泪水,词人没有像一些词家怨天尤物,责备春风惹恨, 花草添愁,而是朴厚、坦诚地讲:“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最后词人表示而今 唯有归返家乡最好,趁桃李芳华,享受团圆美满,以慰藉孤独、寂寞,流露出对 仕途迁延的厌倦。全词语言浑成,感情真挚,情思由近及远,构思新巧。 4.【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 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 菱三亩。 (1)上片用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答: (2)本词体现出的作者心情是矛盾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1)【答案】上片用“秋空”“江渚”“漠漠孤云”“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冷 清开阔的意境。作者采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先写视觉所见的“秋空”“江 渚”“漠漠孤云”,接着写听觉,并由“雁声”引出作者的联想 【解析】本题两个要求。(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找出意象不难体悟出其 中“清冷”与“开阔”之意境。(2)对艺术特点的鉴赏,可从三个方面想:修 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本题从表达方式中的写景角度分析
(2)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 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 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 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 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可从意象、意境、形象入手分析。 应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来体会 【诗歌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上片以写 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蒙的云 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 的,并带着些静默与冷清。作者只轻轻地把它描写成“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髙之事和周围环境,并描写视觉中景物,化用了王 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诗句。“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是写 听觉,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联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 雁只“数”声,“数”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观的孤独意象的两相契合。杜陵,在长 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地,这里用杜陵指代长安。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 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壮心空万里,人谁 许!”空有从军万里的壮怀,而无人相许,申明“回首”句的含意,这里的描写 从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 过片时用了“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黄阁、紫枢,指代宰相 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第三句说不怕这种职位无人可当,意即用不着 自己怀抱壮志与准备担当大任。这三句词,说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会 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壮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将相也能够担负恢复祖国统一大业 的重任吗?不!这只不过是诗人愤激的反语罢了。“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这里说的是现在再三思付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 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 隐之计,所以最后出现一个江南水乡的图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优美的自然景物, 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 这是陆游的一首要用归隐的办法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词作,情景结合,作 者的心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看似闲淡,但其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5.【2014·吉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答
(2)下片前两句说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去担当大任,后两句又说再三思忖只有 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实际上这是积极的理想 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所以前两句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 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后两句也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 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体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可从意象、意境、形象入手分析。 应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来体会。 【诗歌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上片以写 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蒙的云 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 的,并带着些静默与冷清。作者只轻轻地把它描写成“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围环境,并描写视觉中景物,化用了王 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诗句。“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是写 听觉,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联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 雁只“数”声,“数”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观的孤独意象的两相契合。杜陵,在长 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地,这里用杜陵指代长安。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 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壮心空万里,人谁 许!”空有从军万里的壮怀,而无人相许,申明“回首”句的含意,这里的描写 从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 过片时用了“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黄阁、紫枢,指代宰相 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第三句说不怕这种职位无人可当,意即用不着 自己怀抱壮志与准备担当大任。这三句词,说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会 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壮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将相也能够担负恢复祖国统一大业 的重任吗?不!这只不过是诗人愤激的反语罢了。“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这里说的是现在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 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 隐之计,所以最后出现一个江南水乡的图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优美的自然景物, 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 了。 这是陆游的一首要用归隐的办法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词作,情景结合,作 者的心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看似闲淡,但其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5.【2014·吉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 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