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水平面内挂接的几种情况 ①正牵引一一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且平行于前进方向(图2)。 在正牵引情况下拖拉机上没有偏转力矩的作用,犁侧板上压力适中,摩擦力也不大, 是较为理想的牵引挂接情况。 ②斜牵引一一牵引线动力中心与前进方向呈一夹角(图2b)。 对拖拉机的影响:R一一同正牵引情况: R一一是轮胎或履带受侧向力: 对犁的影响:左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右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减小, 摩擦力减小。 ③偏牵引一一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平行(图2c)。 对拖拉机的影响:犁的合成阻力对拖拉机产生一偏转力矩,可能使拖拉机自行向右偏 跑。对犁的影响:同正牵引情况,较为理想。 ④偏斜牵引一一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有一偏角(图2)。 对拖拉机的影响:轮胎或履带承受土壤的侧向反力,但小于斜牵引情况。拖拉机可能 跑偏但也小于斜牵引情况。 对犁的影响:与斜牵引时情况相同,但程度较小。 (7)入土力矩:犁的自重G和土壤对犁体反力Rx及犁侧板摩擦力Fx的合力R对虚牵 引点π1之力矩:M=RL(如图3)。 PRx a)正牵引 b)斜牵引 c)偏牵引 d)偏斜章引 图2悬挂型的挂接分类 一般来说,入土力矩大有利于入土而且耕深稳定性较好。 (8)拖拉机后轮增重:如图3所示,牵引力P对后轮的增重△w有利于拖拉机牵引力 的发挥,并可减轻犁的合成阻力,但前轮减载量△s如超过一定限度,将使操向不稳。 后轮增重△w=(Px×p,)/L 前轮增重△s=(Px×pz)/L 6 R 7次 7$w不
6 (6)在水平面内挂接的几种情况 ①正牵引——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且平行于前进方向(图 2a)。 在正牵引情况下拖拉机上没有偏转力矩的作用,犁侧板上压力适中,摩擦力也不大, 是较为理想的牵引挂接情况。 ②斜牵引——牵引线动力中心与前进方向呈一夹角(图 2b)。 对拖拉机的影响:RX——同正牵引情况; RY——是轮胎或履带受侧向力; 对犁的影响:左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右斜牵引时犁侧板压力减小, 摩擦力减小。 ③偏牵引——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平行(图 2c)。 对拖拉机的影响:犁的合成阻力对拖拉机产生一偏转力矩,可能使拖拉机自行向右偏 跑。对犁的影响:同正牵引情况,较为理想。 ④偏斜牵引——牵引线不过动力中心并与前进方向有一偏角(图 2d)。 对拖拉机的影响:轮胎或履带承受土壤的侧向反力,但小于斜牵引情况。拖拉机可能 跑偏但也小于斜牵引情况。 对犁的影响:与斜牵引时情况相同,但程度较小。 (7)入土力矩:犁的自重 G 和土壤对犁体反力 RZX 及犁侧板摩擦力 FX 的合力 R1 对虚牵 引点π1 之力矩:M=R1L(如图 3)。 一般来说,入土力矩大有利于入土而且耕深稳定性较好。 (8)拖拉机后轮增重:如图 3 所示,牵引力 PZX 对后轮的增重△w 有利于拖拉机牵引力 的发挥,并可减轻犁的合成阻力,但前轮减载量△s 如超过一定限度,将使操向不稳。 后轮增重△w=(PZX×ρ1)/L 前轮增重△s=(PZX×ρ2)/L
2.悬挂犁的挂接与调整 (1)轮距调整:为使机组尽可能在正牵引情况下工作,挂接前应首先检查并调整拖拉机 的轮距。使轮距(B)等于或接近犁的总幅宽(B)加半个犁体幅宽(b/2)再加上一个轮胎 宽度(E)和两个间隙(28),即B=B+b/2+E+28。 (2)挂犁:即选择好上下拉杆的挂接孔位。 1)对采用高度调节的拖拉机(如东方红一28/75,铁牛一55)挂犁一般可根据以下口 诀:锐铧土松靠两端,铧钝土硬靠中间。 两端一一上悬挂点挂上孔和下悬挂点挂下孔: 中间一一上悬挂点挂下孔和下悬挂点挂上孔。 挂两端位置时,虚牵引点后移和上移,故拖拉机后轮增重大而犁的入土力矩减小,有 利于拖拉机牵引力的发挥,提高效率。挂中间位置时则相反。 2)对采用力位调节的拖拉机(如东风-50,东方红-40,丰收-35等),挂犁时应尽量选 择靠中间的悬挂孔位,使犁有较大的入土力矩,以利于入土。 (3)耕深调整:对于采用高度调节的机组,通过调节限深轮的上下位置来调整犁耕深浅。 而对于采用力位调节的机组,可通过拖拉机上的液压操纵手柄进行调节。 (4)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使犁架前后水平。若犁架前低后高则伸长上拉杆:反 之,则缩短上拉杆。调整左右吊杆的长度,可使犁架左右水平,一般情况下,只调右吊杆 的长度。 (⑤)耕宽调整:即保证第一铧耕宽符合设计要求。调整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偏转犁尖法:口诀如下:变耕宽,偏铧尖,偏右窄,偏左宽。 为减少耕宽而使铧尖右偏的方法: A.耕宽调节器的装置:缩短耕宽调节器上悬挂点的伸出长度。 B.曲轴式悬挂轴:转动悬挂轴,是左轴销后移。 ②横向移轴法: 可通过横移悬挂轴(曲轴式悬挂轴)或耕宽调节器来调整耕宽。 减小耕宽: A.宽调节器装置:耕宽调节器左移。 B.曲轴式悬挂轴:悬挂轴相对犁向未耕地平移,即左移悬挂轴。 >
7 2.悬挂犁的挂接与调整 (1)轮距调整:为使机组尽可能在正牵引情况下工作,挂接前应首先检查并调整拖拉机 的轮距。使轮距(BT)等于或接近犁的总幅宽(B)加半个犁体幅宽(b/2)再加上一个轮胎 宽度(E)和两个间隙(2δ),即 BT=B+b/2+E+2δ。 (2)挂犁:即选择好上下拉杆的挂接孔位 。 1)对采用高度调节的拖拉机(如东方红—28/75,铁牛—55)挂犁一般可根据以下口 诀:锐铧土松靠两端,铧钝土硬靠中间。 两端——上悬挂点挂上孔和下悬挂点挂下孔; 中间——上悬挂点挂下孔和下悬挂点挂上孔。 挂两端位置时,虚牵引点后移和上移,故拖拉机后轮增重大而犁的入土力矩减小,有 利于拖拉机牵引力的发挥,提高效率。挂中间位置时则相反。 2)对采用力位调节的拖拉机(如东风-50,东方红-40,丰收-35 等),挂犁时应尽量选 择靠中间的悬挂孔位,使犁有较大的入土力矩,以利于入土。 (3)耕深调整:对于采用高度调节的机组,通过调节限深轮的上下位置来调整犁耕深浅。 而对于采用力位调节的机组,可通过拖拉机上的液压操纵手柄进行调节。 (4)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使犁架前后水平。若犁架前低后高则伸长上拉杆;反 之,则缩短上拉杆。调整左右吊杆的长度,可使犁架左右水平,一般情况下,只调右吊杆 的长度。 (5)耕宽调整:即保证第一铧耕宽符合设计要求。调整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偏转犁尖法:口诀如下:变耕宽,偏铧尖,偏右窄,偏左宽。 为减少耕宽而使铧尖右偏的方法: A.耕宽调节器的装置:缩短耕宽调节器上悬挂点的伸出长度。 B.曲轴式悬挂轴:转动悬挂轴,是左轴销后移。 ②横向移轴法: 可通过横移悬挂轴(曲轴式悬挂轴)或耕宽调节器来调整耕宽。 减小耕宽: A.宽调节器装置:耕宽调节器左移。 B.曲轴式悬挂轴:悬挂轴相对犁向未耕地平移,即左移悬挂轴
增大耕宽时方法与以上介绍相反。 (6)偏牵引调整:通过改变虚牵引点的位置,使牵引线通过或接近拖拉机动力中心,以 克服或减小偏牵引现象。调整方法: A.耕宽调节器装置:机车右偏转,右移左下点,然后再缩短。 B.曲轴式悬挂轴:机车右偏头,右移悬挂轴,然后轴旋转,后移左销点。 (⑦)正位调整:为了改变犁偏斜前进的状态而进行的调整成为正位调整。调整方法: A.调整牵引线方向。B.增大犁侧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⑧)拖拉机负荷调整:可通过增减犁体在斜梁上的距离(即改变重耕量)进行调整,使 拖拉机满负荷作业。 (9)限位链的调整:当机组作业时,限位链应松放,升犁后犁与拖拉机的轮胎或护板不 得相碰撞。 五、实习报告 1.犁难入土的原因是什么? 2.拖拉机配带1L-330和1LQ-525悬挂犁耕作中,当机车向右偏跑时应如何调整? 实验三旋耕机和圆盘耙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构造、特点及性能。 2.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使用、调整。 二、现有设备 微耕机1BJX-20片悬挂中耙 PY-3.4型24片圆盘耙 三、观察与分析 1.观察圆盘耙的总体构造、各部名称、作用。 2.了解24片圆盘耙的角度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 3.1BX-20片悬挂中耙在悬挂点两侧左右为什么不对称? 4.分析影响粑片入土深度、碎土性能、地表不平度的因素。 5.观察微耕机的总体构造。 6.旋耕机的耕深调节、碎土性能调节、水平调节和提升高度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四、旋耕机 (一)概述 1.旋耕机耕作的特点 f
8 增大耕宽时方法与以上介绍相反。 (6)偏牵引调整:通过改变虚牵引点的位置,使牵引线通过或接近拖拉机动力中心,以 克服或减小偏牵引现象。调整方法: A.耕宽调节器装置:机车右偏转,右移左下点,然后再缩短。 B.曲轴式悬挂轴:机车右偏头,右移悬挂轴,然后轴旋转,后移左销点。 (7)正位调整:为了改变犁偏斜前进的状态而进行的调整成为正位调整。调整方法: A.调整牵引线方向。B.增大犁侧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8)拖拉机负荷调整:可通过增减犁体在斜梁上的距离(即改变重耕量)进行调整,使 拖拉机满负荷作业。 (9)限位链的调整:当机组作业时,限位链应松放,升犁后犁与拖拉机的轮胎或护板不 得相碰撞。 五、实习报告 1.犁难入土的原因是什么? 2.拖拉机配带 1L-330 和 1LQ-525 悬挂犁耕作中,当机车向右偏跑时应如何调整? 实验三 旋耕机和圆盘耙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构造、特点及性能。 2.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使用、调整。 二、现有设备 微耕机 1BJX-20 片悬挂中耙 PY-3.4 型 24 片圆盘耙 三、观察与分析 1.观察圆盘耙的总体构造、各部名称、作用。 2.了解 24 片圆盘耙的角度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 3.1BJX-20 片悬挂中耙在悬挂点两侧左右为什么不对称? 4.分析影响耙片入土深度、碎土性能、地表不平度的因素。 5.观察微耕机的总体构造。 6.旋耕机的耕深调节、碎土性能调节、水平调节和提升高度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四、旋耕机 (一)概述 1.旋耕机耕作的特点
(1)旋耕后表土松碎平坦,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 (2)旋耕一次作业可达一般机具耕、耙、平整多次作业的效果,既节约了动力,提 高工效,又抢了时间。 (3)旋耕作业时,其本身产生一个推动机组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可大大改善拖拉机 的牵引性能。 目前的旋耕机耕深较浅,翻土和覆盖质量较差,动力消耗较大。 2.旋耕刀片的类型和特点(自学) (二)旋耕机 1.主要技术规格 2.主要结构及动力传动 3.使用要点 (1)刀片的安装方法切忌刀片反装:若反装后刀背先入土,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机件。 ①平作时:从整个刀轴看,左右弯刀交错安装,即在同一截面上安装一左一右两把弯 刀,以保证耕后地表平整。 ②旋耕一一开沟联合作业时:第一截面装右弯刀,第二一一第12截面全装左弯刀, 第13一一23截面全装右弯刀,第24截面装左弯刀。 ③旋耕一一填沟联合作业时:左截面全装右弯刀,右截面全装左弯刀。 (2)安装万向节时需注意两点 ①配不同的拖拉机时需装不同长度的方轴(表2)。以保证旋耕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 与方套及夹叉不顶死,且有足够的配合长度。 表2: 拖拉机型号 方轴长度(mm) 317 246 400 ②中间两个夹叉开口需在同一平面内,否则会产生响声或振动,容易引起机件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及速度选择 ①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节拖拉机的右吊杆的长短,使刀轴与地面水平,从而保证左 右耕深一致。 ②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上拉杆的长短,使旋耕机工作达要求耕深是万向节与第一 轴近于水平,保证万向节及整个机组在有利条件下工作。 ③耕深调整:与具有力、为调节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位调节手柄在不 同位置的定位调整耕深。与具有分置式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活塞杆上定位 卡箍的不同位置调整耕深。 ④旋耕机提升高度的调整:因工作时万向节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夹角不大 于30°,故地头转弯时只提升刀尖至离地15-20厘米即可,如过沟埂或运输需再提高时应 9
9 (1)旋耕后表土松碎平坦,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 (2)旋耕一次作业可达一般机具耕、耙、平整多次作业的效果,既节约了动力,提 高工效,又抢了时间。 (3)旋耕作业时,其本身产生一个推动机组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可大大改善拖拉机 的牵引性能。 目前的旋耕机耕深较浅,翻土和覆盖质量较差,动力消耗较大。 2.旋耕刀片的类型和特点(自学) (二)旋耕机 1.主要技术规格 2.主要结构及动力传动 3.使用要点 (1)刀片的安装方法切忌刀片反装;若反装后刀背先入土,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机件。 ①平作时:从整个刀轴看,左右弯刀交错安装,即在同一截面上安装一左一右两把弯 刀,以保证耕后地表平整。 ②旋耕——开沟联合作业时:第一截面装右弯刀,第二——第 12 截面全装左弯刀, 第 13——23 截面全装右弯刀,第 24 截面装左弯刀。 ③旋耕——填沟联合作业时:左截面全装右弯刀,右截面全装左弯刀。 (2)安装万向节时需注意两点 ①配不同的拖拉机时需装不同长度的方轴(表 2)。以保证旋耕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 与方套及夹叉不顶死,且有足够的配合长度。 表 2: 拖拉机型号 方轴长度(mm) 317 246 400 ②中间两个夹叉开口需在同一平面内,否则会产生响声或振动,容易引起机件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及速度选择 ①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节拖拉机的右吊杆的长短,使刀轴与地面水平,从而保证左 右耕深一致。 ②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上拉杆的长短,使旋耕机工作达要求耕深是万向节与第一 轴近于水平,保证万向节及整个机组在有利条件下工作。 ③耕深调整:与具有力、为调节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位调节手柄在不 同位置的定位调整耕深。与具有分置式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活塞杆上定位 卡箍的不同位置调整耕深。 ④旋耕机提升高度的调整:因工作时万向节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夹角不大 于 30°,故地头转弯时只提升刀尖至离地 15-20 厘米即可,如过沟埂或运输需再提高时应
切断动力。为防意外事故发生,工作时应在位调节手柄上用螺钉拧紧限位。 ⑤速度选择: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用于旱耕和比阻大的土壤时选低速,于水耕、 耙耕和比阻小的土壤时则选用较高的速度。 机组前进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时为2-5km/h,耙地时为5-7km/h。刀轴转速 的低速为198、199、204r/min:高速为265、269、275r/min。 五、圆盘耙 1.用途:(自学) 2.分类:(自学) 3.构造 (1)耙组:方轴、耙片、间管、轴承和轴承支板、耙组横梁、刮土板等。 (2)耙架:分为铰接耙架和刚性耙架。 (3)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 (4④)偏角调节机构:分为丝杠式、齿板式、油压式、插销式、压板式、手杆式等。 4.二十片悬挂中耙 该耙是左侧偏置耙,属北方圆盘耙系列产品之一。此耙与50-55(60)马力轮式拖拉 机配套,三点悬挂,适于较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和轻、中壤土以耙代耕。在已耕地最大耙 深为14厘米。 (1)主要构造 ①悬挂架:矩形钢管焊接的整体刚性耙架。 ②耙组:前列采用缺口耙片:后列采用圆盘耙片。耙片直径560毫米,厚度为4毫米。 ③偏角调节机构:压板式偏角调节机构。 (2)主要调整 ①耙深调整 A.调节片角:前后列耙片偏角均可在0-23°内无极调整。常用偏角有刻线标志,调 节时将耙升起,松开压板螺旋并稍送转轴压板螺栓,推耙组横梁使其绕轴旋转,以横梁前 侧面对准耙架侧面刻线,刻线向后偏角增大。一般情况,前耙组比后耙小一刻度,即前耙 组最大偏角20°,后耙组偏角23°,偏角大则耙深增加。 B.改变悬挂孔位,增大耙深靠中间,减小耙深靠两端。 C.用力调节时由拖拉机的液压升降操纵杆的位置不同调整耙深。 ②水平调整:纵向水平调整上拉杆的长度。横向水平调整右吊杆的长度。 ③沟底不平度的调整:调整前、后耙组的相对横向位置,以保证在不同土壤上作业时 地表和沟底平整。 ④偏置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作业的要求,需要调节偏置量。当在果园作业时,需调 10
10 切断动力。为防意外事故发生,工作时应在位调节手柄上用螺钉拧紧限位。 ⑤速度选择: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用于旱耕和比阻大的土壤时选低速,于水耕、 耙耕和比阻小的土壤时则选用较高的速度。 机组前进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时为 2-5km/h,耙地时为 5-7km/h。刀轴转速 的低速为 198、199、204r/min;高速为 265、269、275r/min。 五、圆盘耙 1.用途:(自学) 2.分类:(自学) 3.构造 ⑴耙组:方轴、耙片、间管、轴承和轴承支板、耙组横梁、刮土板等。 ⑵耙架:分为铰接耙架和刚性耙架。 ⑶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 ⑷偏角调节机构:分为丝杠式、齿板式、油压式、插销式、压板式、手杆式等。 4.二十片悬挂中耙 该耙是左侧偏置耙,属北方圆盘耙系列产品之一。此耙与 50-55(60)马力轮式拖拉 机配套,三点悬挂,适于较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和轻、中壤土以耙代耕。在已耕地最大耙 深为 14 厘米。 ⑴主要构造 ①悬挂架:矩形钢管焊接的整体刚性耙架。 ②耙组:前列采用缺口耙片;后列采用圆盘耙片。耙片直径 560 毫米,厚度为 4 毫米。 ③偏角调节机构:压板式偏角调节机构。 ⑵主要调整 ①耙深调整 A.调节片角:前后列耙片偏角均可在 0-23°内无极调整。常用偏角有刻线标志,调 节时将耙升起,松开压板螺旋并稍送转轴压板螺栓,推耙组横梁使其绕轴旋转,以横梁前 侧面对准耙架侧面刻线,刻线向后偏角增大。一般情况,前耙组比后耙小一刻度,即前耙 组最大偏角 20°,后耙组偏角 23°,偏角大则耙深增加。 B.改变悬挂孔位,增大耙深靠中间,减小耙深靠两端。 C.用力调节时由拖拉机的液压升降操纵杆的位置不同调整耙深。 ②水平调整:纵向水平调整上拉杆的长度。横向水平调整右吊杆的长度。 ③沟底不平度的调整:调整前、后耙组的相对横向位置,以保证在不同土壤上作业时 地表和沟底平整。 ④偏置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作业的要求,需要调节偏置量。当在果园作业时,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