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 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迂;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 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 之?”余日:“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徐以成文徐:缓缓 B.乘高而望之乘:凭借 C.而不克以为泉克:能够。 D.白天竺谢讲事谢:辞去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③④ 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 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 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 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 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四、(23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5分) 译文: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5分) 译文: 三.(9分,每小题3分) 8C(乘:登上) 9D(①不是评论龙井②是说龙井有名) 10.C(“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说“载誉天下”(满载荣誉)就过分,天下错) 四.(23分) 1l.(1)(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 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 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 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纡徐以成文 徐:缓缓。 B.乘高而望之 乘:凭借。 C.而不克以为泉 克:能够。 D.白天竺谢讲事 谢:辞去。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 ②龙井其尤者也 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刻意宣扬其品德。 描写部分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诗意和美感。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 太出色,使人们无法再注意它们附近还有没有泉水了。 C.作者介绍了不在钱塘江和西湖旁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 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人们深信 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载誉天下。 四、(23 分) 1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5 分) 译文: (2)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5 分) 译文: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8. C(乘:登上) 9. D (①不是评论龙井 ②是说龙井有名) 10. C (“大闻于时”是当时很有名,说“载誉天下”(满载荣誉)就过分,天下错) 四.(23 分) 11. ⑴(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
里。(则1分,辄1分,应1分,省略的“世上”或“人们”1分,之1分。共5分) (2)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去 1分,两个定语后置句各1分,皆1分,取道1分。共5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 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 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 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 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 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 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 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 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 自禁的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 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钱塘江和西湖, 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美丽,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 (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 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 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 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要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 和要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 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
里。(则 1 分,辄 1 分,应 1 分,省略的“世上”或“人们”1 分,之 1 分。共 5 分) ⑵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和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去 1 分,两个定语后置句各 1 分,皆 1 分,取道 1 分。共 5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 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 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 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这祷告就总会应验,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实荷花 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缓缓地形成一片片水波纹,阴晴天气, 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 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浙江地 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两次,猛烈拍击江岸并迅速远上,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 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 自禁的害怕。所以两岸的山多被海浪威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 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钱塘江和西湖, 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美丽,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 (弱化)它的灵气。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源头越 深,喷发的就越远。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 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 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要去钱塘办事的山里人, 和要去寿圣院的游客,都从龙井经过。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 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安抚人们所说的龙。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
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 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 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 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 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2009届河北省清河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书博鸡者事(节选)(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 之,闻其至,笑日:“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 知使者意慊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 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 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 前摔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 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 豪民第门,摔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 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都感到惊异。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 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 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 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 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2009 届河北省清河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17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书博鸡者事 (节选)(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 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 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 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 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 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 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 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 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 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