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预测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鷹、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一一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2012 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预测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 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 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 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 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 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 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 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 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 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 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 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 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 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 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 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 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 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 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 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 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 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 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 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 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 “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 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 “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 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 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髙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 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 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 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 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 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 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 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 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 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 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 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 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 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 固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 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 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 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 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 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 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 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 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 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 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成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 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 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 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 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 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 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 书·孔奋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弥:满。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感:感谢。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 见:被。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甄:表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3 分)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②躬率妻子,同 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奋谢之而 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⑥上病去官, 守约乡间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 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 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 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 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 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 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秽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 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答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 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 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 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 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5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大珠小珠落玉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开 (杜牧《过华清宫》)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答: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六幺令 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 李纲①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 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 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 均未被采纳。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8.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 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9.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 写到这一形象的用意。(5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大珠小珠落玉 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开。 , 。 (杜牧《过华清宫》)
(3) ,不以己悲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 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 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伯我 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 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 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 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套鞋上花这 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 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 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 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
(3) ,不以己悲; ,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一只套鞋 (前苏联)左琴科 电车实在太拥挤了,而且你不能乱动,如果你不听劝告,非要在那狭小的空间里 展示你的活泼,那你一定保不住你的套鞋。 当然,只是一只套鞋,很多人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如果你的套鞋在两分钟内就没了,你一定不会装作若无其事的。 我再清楚不过了,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但等到下车的时候,结果却 是:两只套鞋已经分居了。所有的衣物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它应在的地方,惟伯我 右脚上的那只套鞋不见了。 车已经载着那只套鞋飞驰而去了…… 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等着吧:下班后我一定 把它找回来。 下班了,这成了我的头号大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希望从他那里得 到些有用的信息。 他的话让我心里踏实多了。他说: “嗯!是在电车上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就不保险啦。 丢在电车上,找到的希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 就能领回失物,他们专负责这种事。” “噢,谢天谢地,”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是全新的。” 很快,我就找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回来。”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请描述一下您的套鞋吧。” “套鞋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说,“鞋号是十二号。” “十二号的鞋,我们这里可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再细细地说一下吧。 “特点嘛,也很普通,那是绿颜色的,鞋的两旁有白色条纹。”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说得再详细点好吗?” “那是一只全新的套鞋,连鞋油都没来得及上。” “请您稍等。” 瞧,她手里的确拿着我的套鞋。 我当时真是激动极了。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工作人员竞在一只套鞋上花这 么大的功夫。 “谢谢,”我说,“朋友,真不知如何感谢您的帮助,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快 给我吧,我好穿上。谢谢你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我仍不能确定这套鞋的真正主人。” “我何必去骗一只套鞋呢?” “我们丝毫不怀疑这一点。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现在不能给您。请 您开个证明来,证明您确实是丢了套鞋。让居委会再开个证明确保一下吧!这样 才符合我们的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