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上饶县中学童洁琼审题人:祝金仙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ruo)大 贿赂() 金规矩(ju)撒(sha)手人寰 B.解剖(pou) 叱(ch)骂孙悟(wu)空繁文缛(ru)节 C.感触(chu) 租赁(in) 体(ti)己话咄咄(du6)逼人 昭(zhao)示模(mu)糊皱(zhou)眉头湛(zhan)湛青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蜷缩 起承转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涉贤惠 终南捷径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C.匿迹惶惑 温文而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鞭笞琐链 陈陈相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时说,中美双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和发 展好合作伙伴关系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 ②越来越多的民众渐渐习惯于通过屏幕进行社会交往,一些传统的、面对面的文化礼仪 逐渐淡化, 退出了历史舞台 ③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 而人物设置更是 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 倡 A.树立甚至天马行空 B.竖立甚至 天花乱坠 C.树立并且天花乱坠 D竖立 并且 天马行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江西旅游去年持续加大宣传,有效拓展客源,“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B.校车事故频发,我们已不能仅停留在悲伤、痛心上了,但要迅速打造保证校车绝对 安全的保护伞。 C.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气象专家们的分歧很大,出现了地球“继续变暖”和“进入小 冰河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D.郭敬明在新书《小时代20虚铜时代》中, Prada毛衣、Laⅶin西服、Dior礼服、 Adamo 电脑……满目都是名牌,书中人物除了住在国内,简直就是国外“贵族的翻版。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50年前马克思宣布了“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真是茫茫然,吓得手 忙脚乱 ①1983年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当时的西德曾专门发行832万枚铸有马克思头像的 硬币,其中35万枚专供收藏。 ②这个世界完整地保存了这座房子,还在它的旁边开辟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③150年后,当我站在特利尔这座小房子里时,西方人已经不怕马克思了,这窗户外面 就是资本主义世界。 ④联邦政府国务秘书就此事在议会答辩说:“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在西方虽有争论,但他
2012 年江西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上饶县中学 童洁琼 审题人:祝金仙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偌.(ruò)大 贿赂.(lù) 金规矩.(ju) 撒.(shā)手人寰 B.解剖.(pōu) 叱.(chì)骂 孙悟.(wǔ)空 繁文缛.(rù)节 C.感触.(chù) 租赁.(lìn) 体.(tī)己话 咄咄.(duō)逼人 D.昭.(zhāo)示 模.(mú)糊 皱.(zhòu)眉头 湛.(zhàn)湛青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蔼 蜷缩 起承转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跋涉 贤惠 终南捷径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C.匿迹 惶惑 温文而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D.鞭笞 琐链 陈陈相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时说,中美双方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和发 展好合作伙伴关系,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典范。 ②越来越多的民众渐渐习惯于通过屏幕进行社会交往,一些传统的、面对面的文化礼仪 逐渐淡化, 退出了历史舞台; ③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 而人物设置更是 ,对历史文化不尊重,过于随意,这种创作主张不足以提 倡。 A. 树立 甚至 天马行空 B. 竖立 甚至 天花乱坠 C. 树立 并且 天花乱坠 D.竖立 并且 天马行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江西旅游去年持续加大宣传,有效拓展客源,“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B.校车事故频发,我们已不能仅停留在悲伤、痛心上了,但要迅速打造保证校车绝对 安全的保护伞。 C.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气象专家们的分歧很大,出现了地球“继续变暖”和“进入小 冰河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 D.郭敬明在新书《小时代 2.0 虚铜时代》中,Prada 毛衣、Lavin 西服、Dior 礼服、Adamo 电脑……满目都是名牌,书中人物除了住在国内,简直就是国外“贵族”的翻版。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50 年前马克思宣布了“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欧洲一切反动势力真是茫茫然,吓得手 忙脚乱。 。 ①1983 年马克思逝世 100 周年时,当时的西德曾专门发行 832 万枚铸有马克思头像的 硬币,其中 35 万枚专供收藏。 ②这个世界完整地保存了这座房子,还在它的旁边开辟了马克思纪念图书馆。 ③150 年后,当我站在特利尔这座小房子里时,西方人已经不怕马克思了,这窗户外面 就是资本主义世界。 ④联邦政府国务秘书就此事在议会答辩说:“马克思的政治观点在西方虽有争论,但他
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 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经过了那个“神圣的围剿”后,现在已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并 认真地从中汲取着养分 ⑥而在此前,西德马克上只铸历届总统的头像。 A.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①⑥④ C.①⑥③②⑤④ D.③①⑤⑥②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遇见一队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犯人,他一一询问了他们被关押的原因, 同情他们的遭遇,杀散了押送人,把犯人全放了。堂吉诃德要其中的一个犯人把他行的善事 报告给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犯人们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把他痛打了一顿。(《堂吉诃德》) B.“一个天生的多拉,比全世界什么东西都好。”大卫在设法培养多拉的理智失败后 他感受到他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并不快活。于是他决定尽他最大的努力,在不改变多拉天性 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亲自来改善家里的情况。(《大卫考波菲尔》) C.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 了花招。他们先是闹“捉鬼风波”,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之灾”,害死了瑞珏:他 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 时大闹分家。(《家》) D.关羽退守麦城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断然拒绝。麦城孤城难守,救兵不至, 关羽弃麦城欲投西川,路遇孙杈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平。孙 权虽斩了关羽首级,但也厚葬了他。(《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 胡翼青 英国曼彻斯特的贝里区政府最近购买了22台iPad来武装19辆垃圾车和3辆急转备用 垃圾车。此举一出,在当下全民紧缩开支的英国招来一片指责。一些英国人认为,给垃圾做 统计和汇总”用笔和纸就足够了,购买电子产品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袋子。也有些人却 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从长远来看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这场讨论从一个侧 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 与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入侵”书写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 重要革命。这场革命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播电视的强势崛起为标志。目前,这 场革命已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掌上媒体传输迅捷、信息海量、互连互通,它们不但掌控 着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还打通了不同介质之间的阻隔和藩篱: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的 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受统一起来,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在任何现实时空中通过屏幕 打开另一个空间。 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就能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和快速传递,诸多技术优势使得电子文 化产品势不可挡地普及、蔓延开来,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纸媒是否将消 亡的争议声此起彼伏,“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的方式赢得青睐,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启迪了更 多智慧窗口。电子文化以技术激发潜能,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然而,这一切似乎不能简单地和进步划上等号。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曾预言书写文 化的入侵将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确,随着书写文化的普及,像荷马一样的行吟 诗人渐行渐远。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要向人类索取一些可贵的东西。一些人患上 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一些人开始被“电子化″,思维 方式趋向于电子文化产品的线性思维:还有很多人习惯了电子文化的“表达”和“接收”、“复 制″和“粘贴,渐渐疏远了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的书写文化特有的“沉淀”与“思索” 更重要的是,电子文化在将人的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
无疑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 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幽灵经过了那个“神圣的围剿”后,现在已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并 认真地从中汲取着养分。 ⑥而在此前,西德马克上只铸历届总统的头像。 A. ①⑥③⑤④② B.③②⑤①⑥④ C. ①⑥③②⑤④ D. ③①⑤⑥②④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遇见一队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犯人,他一一询问了他们被关押的原因, 同情他们的遭遇,杀散了押送人,把犯人全放了。堂吉诃德要其中的一个犯人把他行的善事 报告给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犯人们不但没有听从,反而把他痛打了一顿。(《堂吉诃德》) B.“一个天生的多拉,比全世界什么东西都好。”大卫在设法培养多拉的理智失败后, 他感受到他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并不快活。于是他决定尽他最大的努力,在不改变多拉天性 的情况下,不声不响地亲自来改善家里的情况。(《大卫·考波菲尔》) C.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 了花招。他们先是闹“捉鬼风波”,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之灾”,害死了瑞珏;他 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 时大闹分家。(《家》) D.关羽退守麦城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断然拒绝。麦城孤城难守,救兵不至, 关羽弃麦城欲投西川,路遇孙权伏兵,被马忠所擒,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平。孙 权虽斩了关羽首级,但也厚葬了他。(《三国演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 胡翼青 英国曼彻斯特的贝里区政府最近购买了 22 台 iPad 来武装 19 辆垃圾车和 3 辆急转备用 垃圾车。此举一出,在当下全民紧缩开支的英国招来一片指责。一些英国人认为,给垃圾做 “统计和汇总”用笔和纸就足够了,购买电子产品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袋子。也有些人却 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从长远来看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这场讨论从一个侧 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 与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入侵”书写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 重要革命。这场革命发生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播电视的强势崛起为标志。目前,这 场革命已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掌上媒体传输迅捷、信息海量、互连互通,它们不但掌控 着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还打通了不同介质之间的阻隔和藩篱: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的 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受统一起来,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在任何现实时空中通过屏幕 打开另一个空间。 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就能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和快速传递,诸多技术优势使得电子文 化产品势不可挡地普及、蔓延开来,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纸媒是否将消 亡的争议声此起彼伏,“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的方式赢得青睐,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启迪了更 多智慧窗口。电子文化以技术激发潜能,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然而,这一切似乎不能简单地和进步划上等号。2000 多年前,苏格拉底曾预言书写文 化的入侵将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确,随着书写文化的普及,像荷马一样的行吟 诗人渐行渐远。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要向人类索取一些可贵的东西。一些人患上 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一些人开始被“电子化”,思维 方式趋向于电子文化产品的线性思维;还有很多人习惯了电子文化的“表达”和“接收”、“复 制”和“粘贴”,渐渐疏远了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的书写文化特有的“沉淀”与“思索”。 更重要的是,电子文化在将人的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
纳入到管辖范围。在出差途中批阅电子文件,在候机间隙阅读电子报纸,在堵车的时候发条 微博等等。当一切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当一切的“时间潜能”被紧张而急 迫地激发出来,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 产品掌握着世界,实际上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 所掌控 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在书写文化蓬勃发展时 口头文化并没有彻底消亡。同样,书写文化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生存空间。前一种文化被后 种文化部分替代或覆盖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必定会伴随着阵痛和质疑。与其称之 为“文化入侵”,不如描述为相互影响下的“文化传承”更为贴切。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 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11月02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英国人对贝里区政府购买电子产品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的讨论是一场关于纸媒是 否将消亡的争议。 B.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并第一次将人的交 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受统一起来。 C.电子文化通过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真 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D.现代人用“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的线性思维取代了“沉淀”与“思索 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B.电子文化将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人们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 起来 C.书写文化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因其特有的“沉淀”与“思索”,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 D.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传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 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来丰富文化生活 9.下列对“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只有口头文化才是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保证。 B.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致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 C.电子文化将“碎片时间”和“时间潜能”充分运用和激发的同时,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 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 D.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人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等也 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 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 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 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纳入到管辖范围。在出差途中批阅电子文件,在候机间隙阅读电子报纸,在堵车的时候发条 微博等等。当一切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当一切的“时间潜能”被紧张而急 迫地激发出来,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 产品掌握着世界,实际上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 所掌控。 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在书写文化蓬勃发展时, 口头文化并没有彻底消亡。同样,书写文化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生存空间。前一种文化被后一 种文化部分替代或覆盖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必定会伴随着阵痛和质疑。与其称之 为“文化入侵”,不如描述为相互影响下的“文化传承”更为贴切。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 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 年 11 月 02 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英国人对贝里区政府购买电子产品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的讨论是一场关于纸媒是 否将消亡的争议。 B. 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并第一次将人的交 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受统一起来。 C. 电子文化通过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真 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D. 现代人用“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的线性思维取代了“沉淀”与“思索”。 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B. 电子文化将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人们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 起来。 C. 书写文化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因其特有的“沉淀”与“思索”,不可能被超越和替代。 D. 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等文化形态相互传承,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 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来丰富文化生活。 9.下列对“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口头文化才是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保证。 B. 由于对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致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 C. 电子文化将“碎片时间”和“时间潜能”充分运用和激发的同时,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 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 D. 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人的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等也 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 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 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 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 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 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 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 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质评诸书领是板新迥思意表觉无頁年兆 此葸开怎。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 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 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 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 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 鼎革:指明清易代。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指示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顾:回头看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遣返 D.读书著述为务 ,追求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颜渊为叹圣/为父死,无所恨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斧斤以时如山林 C.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D.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组是 ①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④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④ ①③⑥ C.②③④ ④⑤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断句和翻译。(12分) (1)用“尸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波浪线部分断句。(4分) 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 生面 (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①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4分) 译文: ②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4分)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 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 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 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 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 读 先 生 所 评 诸 书 领 异 标 新 迥 出 意 表 觉 千 百 年 来 至 此 始 开 生 面 。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 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 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 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 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 鼎革:指明清易代。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示:指示 B. 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顾:回头看。 C. 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遣返 D. 读书著述为务. 务,追求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在颜渊为.叹圣/子为.父死,无所恨 B.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斧斤以.时如山林 C.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D. 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金圣叹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一组是 ①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④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⑤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⑥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第 II 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断句和翻译。(12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划波浪线部分断句。(4 分) 予 读 先 生 所 评 诸 书 领 异 标 新 迥 出 意 表 觉 千 百 年 来至 此 始 开 生 面 (2)翻译下面的句子。(8 分) ①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4 分) 译文: ②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4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敏°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 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风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敲(q),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答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 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8分) (1)鹿门月照开烟树, 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4)垆边人似月 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 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他懒得给屋顶上的马口铁皮钉钉子,只在上面压了几块大石头。 到刮大风,屋顶就像散了架似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可怕声,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 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 我喜欢那些木头—一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 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一天我对波普说:“我想做点东西。” “你想做什么呢?”他说 我一下子还真想不出到底要什么。 “这不,"波普说,“你也在想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啦。 最后我决定做一个鸡蛋架 你做这东西给谁?"波普问。 妈妈。 他笑了笑。“你想她会用这东西?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 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 分) 答: (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 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15.古诗文填空。(8 分) (1)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奈保尔①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 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他懒得给屋顶上的马口铁皮钉钉子,只在上面压了几块大石头。 一到刮大风,屋顶就像散了架似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可怕声,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 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 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 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一天我对波普说:“我想做点东西。” “你想做什么呢?”他说。 我一下子还真想不出到底要什么。 “这不,”波普说,“你也在想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啦。” 最后我决定做一个鸡蛋架。 “你做这东西给谁?”波普问。 “妈妈。” 他笑了笑。“你想她会用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