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i)号提(di)防花蕊(rui)歃(cha)血为盟 B.熟稔(ren)青荇(xing)中( zhong)肯锱(zi)铢必较 整饬(chi)优渥(wo)尺牍(du 无色无臭(xi) D.监(jin)生执拗(ni)觊(j)觎子(jie)然一身 答案:C。(A.“歃”音sha:“歃血为盟”的解释: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 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B.“中肯”的“中”音 zhong “中肯”的解释:指言论正中要害或扼要肯切。D.“监生”的“监”音jiαn:“监生”的 解释: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赝品气概水乳交融 B.萎靡帐篷更叠暴殄天物 C.国粹输赢蛰伏旁证博引 D.惭怍诟病九洲呕心沥血 答案:A(B.更叠-更迭;C.旁证博引一旁征博引;D.九洲-九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 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 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 是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 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 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一一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 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 削去,不刊是说不可更改。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 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比喻处在 未开化状态,也指古代盟誓的一种仪式。)
1 2012 年高考江西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 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答案:C。( A. “歃”音 shà;“歃血为盟”的解释: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 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B.“中肯”的“中”音 zhòng; “中肯”的解释:指言论正中要害或扼要肯切。D.“监生”的“监”音 jiàn;“监生”的 解释: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 答案:A(B. 更叠-更迭;C. 旁证博引-旁征博引;D. 九洲-九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 ....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 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 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 ....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 是不同凡响 ....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 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 下之意就不能是“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 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 削去,不刊是说不可更改。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 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比喻处在 未开化状态,也指古代盟誓的一种仪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一一个房地产商一一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 这种观点。 答案:A。(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属于大的并列, 而“港澳台”之间属于小的并列,小的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 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 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 户行列中来。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 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 由物质条件决定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 的一致好评。 答案: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概念的交叉部分,二者不能并列。B. 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可改为“挑起了…的重担”或“承担……的 任务”。) 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 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 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 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 子伏脱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答案:A。(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是楚狂接舆,而是荷篠丈人,楚 狂接舆是在从孔子车边经过,并且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李白在《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曾写道:“我本楚狂 人,凤歌笑孔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 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 这种观点。 答案:A。(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属于大的并列, 而“港澳台”之间属于小的并列,小的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 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 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 户行列中来。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 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 ,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 由物质条件决定。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 的一致好评。 答案: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概念的交叉部分,二者不能并列。B. 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D.搭配不当,可改为“挑起了……的重担”或“承担……的 任务”。) 6. 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 ,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 ,且在子路面前批 评孔子“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论语》) B. 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 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 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 ,烧 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三国演义》) D. 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 子伏脱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答案:A。(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是楚狂接舆,而是荷蓧丈人,楚 狂接舆是在从孔子车边经过,并且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李白在《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曾写道:“我本楚狂 人,凤歌笑孔丘。”)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 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 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 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 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 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 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 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 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 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 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 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 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 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 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Ⅵ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 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 种互相联系可能夺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 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 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 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 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 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 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指 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7.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 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 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 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 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答案:D。(A.根据原文第二段“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可
3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 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 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 空和寒水的颜色 ,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 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 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 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 5 是红色、数字 6 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 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 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 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 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 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 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 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 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 V4 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 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 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 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 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 中有一位亲属具备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 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 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联觉现 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指 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7.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 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 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 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 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答案:D。(A. 根据原文第二段“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可
以排除A项:B.根据原文第三段“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可 以排除B项:C.原文第三段“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而不是“已经”证 实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 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 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 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 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 能力”,是42%的“联觉者”而不是“亲属”。) 9.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答案:D。(联觉现象在修辞上称为通感或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来完成的。A.以听 觉来写嗅觉。B.以触觉来写嗅觉。C.以视觉来写听觉。D.“江楼月”只是意象,写出 了夫妻二人分离多,难团圆,没有运用通感手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 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 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 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 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 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 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 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 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 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 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4 以排除 A 项;B. 根据原文第三段“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 可 以排除 B 项;C.原文第三段“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而不是“已经”证 实。)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 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 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 42%的人 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 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 能力”,是 42%的“联觉者”而不是“亲属”。) 9.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悼念一棵枫树》) C.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答案:D。(联觉现象在修辞上称为通感或移觉,常常是通过比喻来完成的。A.以听 觉来写嗅觉。B. 以触觉来写嗅觉。C. 以视觉来写听觉。D.“江楼月”只是意象,写出 了夫妻二人分离多,难团圆,没有运用通感手法。)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 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 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 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 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 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 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 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 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 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 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盜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 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 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 2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劳:慰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 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 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还是;第二个表反诘语气,难道。)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只有D项的“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能表现廉洁无私)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5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 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 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 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劳:慰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 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 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还是;第二个表反诘语气,难道。)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只有 D 项的“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能表现廉洁无私)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