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掌握隋唐时期的教育演变,特别是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关系2.了解隋唐时期官学教育的体系、特点3.掌握韩愈的教育思想【课程内容】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2.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3.隋唐时期的科举制4.隋唐时期的中日教育交流5.韩愈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隋唐时期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2.难点: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韩愈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隋唐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韩愈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韩愈《师说》一文蕴含着哪些教育思想,有什么教育意义。【复习与思考】1.隋唐的教育制度的发展2.科举制度的产生原因、内容、过程及意义3.韩愈的关于教师方面的贡献【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22
22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的教育演变,特别是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关系 2.了解隋唐时期官学教育的体系、特点 3.掌握韩愈的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 1.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 2.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 3.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4.隋唐时期的中日教育交流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隋唐时期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2.难点: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韩愈的相关故 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隋唐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韩愈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韩愈《师 说》一文蕴含着哪些教育思想,有什么教育意义。 【复习与思考】 1.隋唐的教育制度的发展 2.科举制度的产生原因、内容、过程及意义 3.韩愈的关于教师方面的贡献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吴宗国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 月.
4.侯力.科举制度与唐代社会.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3月.5.康震.康震讲韩愈.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教育的总体变化2.掌握宋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3.了解辽金元的文教政策与官学制度4.理解书院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5.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课程内容】1.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辽、金、元的教育3.宋代的书院4.宋元蒙学5.王安石的教育思想6.朱熹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重点:宋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阶段的论述;“朱子读书法”的精要难点:理学的产生及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朱熹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宋元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朱熹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朱子读书法”对我们当下的学习有什么教育意义。【复习与思考】1.宋代的教育政策的变化2.理学产生的根基、对世界的理解及意义23
23 4.侯力.科举制度与唐代社会.长沙:岳麓书社,1998 年 3 月. 5.康震. 康震讲韩愈.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 1 月.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教育的总体变化 2.掌握宋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 3.了解辽金元的文教政策与官学制度 4.理解书院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 5.理解朱熹的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 1.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2.辽、金、元的教育 3.宋代的书院 4.宋元蒙学 5.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6.朱熹的教育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宋代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阶 段的论述;“朱子读书法”的精要 难点:理学的产生及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朱熹的相关故 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宋元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朱熹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朱子读 书法”对我们当下的学习有什么教育意义。 【复习与思考】 1.宋代的教育政策的变化 2.理学产生的根基、对世界的理解及意义
3.朱熹的教育思想4.宋代三次兴学的内容5.蒙养教材的编撰经验6.书院的教育学意义【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4.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5.陈荣捷.朱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第七章明清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掌握封建社会末期教育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它的颓废空疏2.了解明清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的演变过程3.了解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概况,理解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掌握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课程内容】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2.明清时期的官学制度3.明代时期的书院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7.颜元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重点: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难点:实学思潮的出现与发展;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王守仁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4
24 3.朱熹的教育思想 4.宋代三次兴学的内容 5.蒙养教材的编撰经验 6.书院的教育学意义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1 月. 4.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年 11 月. 5.陈荣捷.朱熹.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年 7 月.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掌握封建社会末期教育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它的颓废空疏 2.了解明清的文教政策和官学制度的演变过程 3.了解理学在明代的演变概况,理解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掌 握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 1.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 2.明清时期的官学制度 3.明代时期的书院 4.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6.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7.颜元的教育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 难点:实学思潮的出现与发展;王守仁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王守仁的相关 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明清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王守仁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的育儿观有什么教育意义。【复习与思考】1.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的变迁是什么,为什么科举制会制约教育的发展?2.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3.胡瑷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哪些创造?【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秦家懿.王阳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4,余文武,于阳明教育思想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5.吴洪成,罗佳玉,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9月,第八章近现代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掌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教育政策。了解封建教育为什么维持不下去,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2.掌握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发展变化,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教育方针的用意,及其对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理解。3.掌握百日维新的教育内容,掌握康梁的教育思想;进而理解传统儒家与现代儒家的区别,特别是康梁为什么用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改革。4.掌握辛亥革命的教育变迁,蔡元培等人对教育改革所做的贡献。5.掌握五四时期教育思潮的多端与演进。尤其是平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分化、勤工俭学运动的意义、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内容。6.对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家,如黄炎培、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等,25
25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明清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王守仁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王守仁 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的育儿观有什么教育意义。 【复习与思考】 1.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的变迁是什么,为什么科举制会制约教育的发展? 2.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3.胡瑗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哪些创造?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秦家懿.王阳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年 1 月. 4.余文武.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2 月. 5.吴洪成,罗佳玉,颜元实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 年 9 月. 第八章 近现代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掌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教育政策。了 解封建教育为什么维持不下去,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掌握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的发展变化,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教育 方针的用意,及其对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理解。 3.掌握百日维新的教育内容,掌握康梁的教育思想;进而理解传统儒家与 现代儒家的区别,特别是康梁为什么用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改革。 4.掌握辛亥革命的教育变迁,蔡元培等人对教育改革所做的贡献。 5.掌握五四时期教育思潮的多端与演进。尤其是平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分化、 勤工俭学运动的意义、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内容。 6.对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教育家,如黄炎培、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等
要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1.鸦片战争时期改革派的教育主张、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情况:地主阶级改革派魏源、龚自珍的教育思想。2.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发展情况,张之洞的《劝学篇》及其“中体西用”的教育指导方针。3.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教育家的教育主张和教育实践:清未“新政”的主要内容:癸卵学制的颁布、癸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学部的成立。4.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王子癸丑学制的主要特点;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史上学制的演变。5.国民党统治区的文教政策;乡村教育运动和教学改革实验;黄炎培、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的主要教育思想。6.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教训。【重点、难点】1.重点:封建教育的衰败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洋务的教育改革;“中体西用”的演变及张之洞的《劝学篇》:民国时期初年的教育方针;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黄炎培、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思想;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和确立;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2.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教会学校;“中体西用”的内涵与意义;卯学制的性质:20年代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王戌学制的特点【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近现代时期教育家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近现代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近现代时期教育家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实践与改革有什么意义。【复习与思考】1.太平天国的教育制度。26
26 要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课程内容】 1.鸦片战争时期改革派的教育主张、太平天国时期的教育情况;地主阶级 改革派魏源、龚自珍的教育思想。 2.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发展情况,张之洞的《劝学篇》及其“中体西用” 的教育指导方针。 3.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教育家的教育主张和教育 实践;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癸卯学制的颁布、癸卯学制的颁布与实施、 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学部的成立。 4.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壬子癸丑学制的主要特点;蔡元培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实践;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20 世纪 20 年代的教育 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中国近代史上学制的演变。 5.国民党统治区的文教政策;乡村教育运动和教学改革实验;黄炎培、杨 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的主要教育思想。 6.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1.重点:封建教育的衰败和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洋务的教育改革;“中 体西用”的演变及张之洞的《劝学篇》;民国时期初年的教育方针;蔡元培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黄炎培、杨贤江、陶行知、陈鹤琴等人的教育思想;新 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和确立;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2.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教会学校;“中体西用”的内涵与意义;癸卯学 制的性质;20 年代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壬戌学制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近现代时期教 育家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近现代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思 想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近现代时期教育家的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 讨论他们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实践与改革有什么意义。 【复习与思考】 1.太平天国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