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安支撑的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排目标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课堂讲授2第七章明清时期教育1/2/3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课堂讲授、课堂12第八章近现代时期教育1/2/3检测与巩固总结合计32(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学科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史的起源,明确中国教育史的对象、内容,廓清教育史的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教育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课程内容】1.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演进2.学习教育史对个人及社会意义3.当前教育史研究的困境【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演进2.难点:当前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困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视频的展示,讲解中国教育史的概况。【学习要求】1.学生应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2.学生应在课后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复习与思考】培根在《论学问》中讲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谈一谈初步接触和学习《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的感受。【学习资源】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4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17
17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 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 排 第七章 明清时期教育 课程目标 1/2/3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 2 第八章 近现代时期教育 课程目标 1/2/3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课堂 检测与巩固总结 12 合计 32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学科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史的起源,明确中国教育史的对象、内容,廓清教育史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中国教育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程内容】 1.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演进 2.学习教育史对个人及社会意义 3.当前教育史研究的困境 【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演进 2.难点:当前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困难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视频的展示,讲解中国教育史的概况。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2.学生应在课后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 【复习与思考】 培根在《论学问》中讲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 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谈一谈初步接触和学 习《中国教育史》这门课程的感受。 【学习资源】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4 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 7 月.
2.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3.网络资源:《中国教育史》公开课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2723#teachTeam第二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起源及学校教育的产生和条件2.理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原因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解春秋未期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意义4.掌握和了解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掌握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墨子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形成原因,比较理解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异同,理解荀子关于教师的思想,掌握《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5.理解中国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1.中国教育的起源;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2.夏、商的教育;西周的教育3.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4.齐国稷下学宫性质、特点与历史意义5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6.道家、法家的教育思想、《大学》《中》《学记》《乐记》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孔子、孟子、荀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难点:中国教育的起源: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的比较;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比较【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搜集和整理孔子、孟子、荀子和墨18
18 2.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4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 月. 3.网络资源:《中国教育史》公开课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2723#teachTeam 第二章 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起源及学校教育的产生和条件 2.理解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含义及原因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理解春秋末期私学产生的原因和意 义 4.掌握和了解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掌握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理解墨子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形成原因,比较理解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理论基础 的异同,理解荀子关于教师的思想,掌握《学记》的教育教学思想。 5.理解中国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 【课程内容】 1.中国教育的起源;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2.夏、商的教育;西周的教育 3.春秋时期的教育变革、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 4.齐国稷下学宫性质、特点与历史意义 5.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6.道家、法家的教育思想、《大学》《中庸》《学记》《乐记》的教育思 想 【重点、难点】 1.重点: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孔子、孟子、荀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学 记》中的教育思想 2.难点:中国教育的起源;儒家和墨家教育思想的比较;孟子、荀子教育 思想的比较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与 教育思想等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搜集和整理孔子、孟子、荀子和墨
子等人的生平,挑选并分享这些教育家在读书、求学与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故事,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汇报。【学习要求】课前预习相应章节,课前搜集“困于陈蔡”“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等故事,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并完成相应章节练习。【复习与思考】1.官学和私学有什么不同?私学产生有何历史意义?2.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4.如何认识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5.简要对比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张瑞璀.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4.梅汝莉等.中国教育通史1:先秦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5.高时良译注。学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6.吕友仁,李正辉.周礼:国学经典: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7.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11月.8.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6月。9.张觉.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学习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确立过程2.理解汉代文教政策3.掌握董仲舒教育思想19
19 子等人的生平,挑选并分享这些教育家在读书、求学与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课堂上集中展示汇报。 【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相应章节,课前搜集“困于陈蔡”“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 等故事,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并完 成相应章节练习。 【复习与思考】 1.官学和私学有什么不同?私学产生有何历史意义? 2.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 4.如何认识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5.简要对比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张瑞璠.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4.梅汝莉等.中国教育通史 1:先秦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年 8 月. 5.高时良译注.学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3 月. 6.吕友仁,李正辉.周礼:国学经典.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年 1 月. 7.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 11 月. 8.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 6 月. 9.张觉.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8 月.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确立过程 2.理解汉代文教政策 3.掌握董仲舒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1.秦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2.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3.汉朝学校教育系统、经学教育的特点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5.王充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2.难点: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董仲舒、王充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秦汉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等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董仲舒、王充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董仲舒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王充的学习观有何独到之处。【复习与思考】1.以吏为师的制度由来2.董仲舒的教育思想3.王充的教育思想4.鸿都门学的产生以及它存在的意义【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周桂.秦汉思想史:秦汉思想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4.方铭.期待与堕落一一秦汉文人心态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20
20 【课程内容】 1.秦的教育政策及其措施 2.汉朝的文化教育政策 3.汉朝学校教育系统、经学教育的特点 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5.王充的教育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2.难点: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搜集董仲舒、王充 的相关故事,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秦汉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 想等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董仲舒、王充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董 仲舒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王充的学习观有何独到之处。 【复习与思考】 1.以吏为师的制度由来 2.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3.王充的教育思想 4.鸿都门学的产生以及它存在的意义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周桂钿.秦汉思想史:秦汉思想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年 1 月. 4.方铭.期待与堕落——秦汉文人心态史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学习目标】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2.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基本特征3.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课程内容】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2.魏晋玄学教育思想3.傅玄的教育思想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颜之推的教育思想2.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的特点【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魏普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等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傅玄、颜之推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傅玄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颜之推的儿童教育观有何独到之处。【复习与思考】1.社会动荡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2.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3.颜之推的教育思想【学习资源】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7月,4.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21年10月.21
2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 2.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基本特征 3.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课程内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教育 2.魏晋玄学教育思想 3.傅玄的教育思想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2.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与 教育思想等相关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傅玄、颜之推相关资料,在学习相关内容后,讨论傅 玄教育思想的特点是什么,颜之推的儿童教育观有何独到之处。 【复习与思考】 1.社会动荡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2.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内容 3.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学习资源】 1.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1 月.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年 7 月. 3.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北京:中华书局,2019 年 7 月. 4.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2021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