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网上查阅“8小时工作制由来”“双减”政策等相关新闻报告,会议视,著作论文频等资料。第四章教学实践【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课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及基本实施状况。2.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3理解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的本质与属性:掌握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掌握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掌握“以人为本”的教育公正观;理解学生的权力与义务。4.了解“五育”的内涵、内容;掌握德育的主要内容;理解主要的德育原则和育方法;了解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及基本途径;熟悉班级体发展阶段:厂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课程内容】1.课程概念、类型与开发(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2.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前世界课程改革趋势3.教学基本内涵、主要作用与基本任务4.教学理论、要素、过程与原则5.教学实施(目标、环节、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6.国内外中小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7.教师职业、角色、权利义务、专业发展8.学生观、权利义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9.班主任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责、班级管理【重点、难点】1.重点: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涵义及相关理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方法】7
7 5.网上查阅“8 小时工作制由来”“双减”政策等相关新闻报告,会议视, 著作论文频等资料。 第四章 教学实践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课程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理解课程开 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及基本实施状况。 2.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观;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 规律;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 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 3.理解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教师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及学生的本质与属性; 掌握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掌握建立与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掌握“以人 为本”的教育公正观;理解学生的权力与义务。 4.了解“五育”的内涵、内容;掌握德育的主要内容;理解主要的德育原 则和育方法;了解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及基本途径;熟悉班级体发展阶段;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 管理的有关知识。 【课程内容】 1.课程概念、类型与开发(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2.21 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当前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3.教学基本内涵、主要作用与基本任务 4.教学理论、要素、过程与原则 5.教学实施(目标、环节、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 6.国内外中小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7.教师职业、角色、权利义务、专业发展 8.学生观、权利义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9.班主任角色与作用、任务与职责、班级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涵 义及相关理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 展;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2.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并采访一些教师“为何从教”“从教感受”“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相处”等话题,便于展开课堂讨论。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课程、教学、师生以及班级管理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新课改”相关资料,运用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比较优秀的公开课运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学习要求】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公开课,观摩并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3.学生可以采访教师,便于了解其职业信念、教育情怀等,加深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复习与思考】1.在开学前,教导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排课表了。在全校教师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此项工作了。有4位教师提出了自已上课的时间要求,如果你是课程安排者,你准备如何完成安排课表这项工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体会课程组织设计的流程性,2.“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认同这种说法吗?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理解这句话?4.如何讲授一门新课?如何撰写教案?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3.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遇到厌学的同学,你如何应对?【学习资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2.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4.周洪宇,教师教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5.[苏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6.[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7.[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8
8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并采访一些教师“为何从教” “从教感受”“如何管理班级”“如何与学生相处”等话题,便于展开课堂讨 论。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课程、教学、师生以及班级管 理等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新课改”相关资料,运 用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比较优秀的公开课, 运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 1.学生应该提前预相应章节内容,便于课堂讨论。 2.学生可以网上搜集公开课,观摩并学习优秀教师的做法。 3.学生可以采访教师,便于了解其职业信念、教育情怀等,加深对教育实 践的认识。 【复习与思考】 1.在开学前,教导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排课表了。在全校教师已经确 定的情况下,就可以开展此项工作了。有 4 位教师提出了自己上课的时间要求, 如果你是课程安排者,你准备如何完成安排课表这项工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体会课程组织设计的流程性。 2.“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理解这句话? 4.如何讲授一门新课?如何撰写教案?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3.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遇到厌学的同学,你如何应对? 【学习资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1 月. 2.李秉德 .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9 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3 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 3 月. 4.周洪宇.教师教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9 月. 5.[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 6 月. 6.[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年 10 月. 7.[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年 3
月.8.网上搜集优秀的公开课,学习并观摩。例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https://basic.smartedu.cn/第五章教育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2.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3.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4.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内容】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类型与目的2.教育科研过程3.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科研的过程2.难点:了解并学会使用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点。2.实践操作:教师选取一些文章并逐一讲解教育研究的流程,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生活,分小组布置任务,并选择其中较优秀者进行课堂展示汇报。【学习要求】学生课下需要查询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谈、调查研究,为日后成为准教师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复习与思考】1.有人认为“教育研究是大学专家的事,中小学教师可以不用进行教育研究。”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2.假如你想研究“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这一主题,尝试写一份研究计划。【学习资源】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9
9 月. 8.网上搜集优秀的公开课,学习并观摩。例如: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https://basic.smartedu.cn/ 第五章 教育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师教育科研的意义; 2.了解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3.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 4.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课程内容】 1.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类型与目的 2.教育科研过程 3.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科研的过程 2.难点:了解并学会使用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研究的相关知识点。 2.实践操作:教师选取一些文章并逐一讲解教育研究的流程,结合学生的 兴趣与生活,分小组布置任务,并选择其中较优秀者进行课堂展示汇报。 【学习要求】 学生课下需要查询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谈、调查研究,为日后成为准教 师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习与思考】 1.有人认为“教育研究是大学专家的事,中小学教师可以不用进行教育研 究。”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2.假如你想研究“大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这一主题,尝试写一份研究计划。 【学习资源】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 10 月.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年 3 月.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 3 月.
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5.[美]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6.英1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五、实践教学安排1.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观察、思考、分析、解释和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育反思能力及实践能力。2.通过布置实践类题目的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以下4项:课堂汇报、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和活动展示。其中,平时作业包括:搜集相关教育案例并汇报;以学校生活为题材进行作品设计,作品的形式不限,包括小说、诗歌、话剧、小品、歌曲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考核方式1.学科概述课程目标1:坚持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平时作业1、2.基础理论观点与方法,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3.教育目的与制度课堂汇报、基本规律,自觉运用教育学原理观察、思考现实问4.教育实践工作期末考试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5.教育研究阶段性测课程自标2:了解当前国内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尤试、平时作其是课堂教育方面的问题,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策1.教育实践工作略、教育评价等知识,形成一定教育实践技能,为业2、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期末考试10
10 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 年 8 月. 5.[美]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2 月. 6.[英]普林.教育研究的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五、实践教学安排 1.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自 觉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去观察、思考、分析、解释和 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育反思能力及实践能力。 2.通过布置实践类题目的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以下 4 项:课堂汇报、阶段性测试、平 时作业和活动展示。 其中,平时作业包括:搜集相关教育案例并汇报;以学校生活为题材进行 作品设计,作品的形式不限,包括小说、诗歌、话剧、小品、歌曲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坚持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与方法,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 基本规律,自觉运用教育学原理观察、思考现实问 题,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学科概述 2.基础理论 3.教育目的与制度 4.教育实践工作 5.教育研究 平时作业1、 课堂汇报、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了解当前国内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尤 其是课堂教育方面的问题,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策 略、教育评价等知识,形成一定教育实践技能,为 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教育实践工作 阶段性测 试、平时作 业2、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考核方式课程目标3:学习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树活动展示、立科学的小学教育观,掌握和领会班级管理工作艺1.教育目的与制度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育人意识和期末考试教育改革意识。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考核环节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20%课堂汇报(20%)20%阶段性测试(20%)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30%)20%平时作业(40%)20%活动展示(20%)20%期末成绩终结性考核闭卷/开卷考试100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70%)分目标达成度=Z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课程达成度总达成度=Z分目标达成度*权重(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评分标准序号评价项目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堂汇报不太课堂认真汇报,课堂汇报较认课堂汇报较认认真,被提问积极发言,认真真,发言较积真,被提问时课堂汇报不认课堂汇报1时发言不流参与讨论,能主极,参与讨论较能流畅发言,真,不参与。畅,能参与部动思考、提问。认真。能参与讨论。分讨论。11
11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3:学习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树 立科学的小学教育观,掌握和领会班级管理工作艺 术,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育人意识和 教育改革意识。 1.教育目的与制度 活动展示、 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二)课程目标考核占比与达成度计算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过程性考核 平时成绩 (30%) 课堂汇报(20%) 20% 阶段性测试(20%) 20% 平时作业(40%) 20% 20% 活动展示(20%) 20% 终结性考核 期末成绩 (70%) 闭卷/开卷考试 100 分,各课程目标根据考核实际情况而定 课程达成度 分目标达成度=∑各考核环节样本总均分/总分*权重 总达成度=∑分目标达成度*权重 (三)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 序号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汇报 课堂认真汇报, 积极发言,认真 参与讨论,能主 动思考、提问。 课堂汇报较认 真,发言较积 极,参与讨论较 认真。 课堂汇报较认 真,被提问时 能流畅发言, 能参与讨论。 课堂汇报不太 认真,被提问 时发言不流 畅,能参与部 分讨论。 课堂汇报不认 真,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