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3.1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一定的现实问题。4.1专业教学:熟悉课程标准与教材,具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学业评价、课外辅导等完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专长于主教学科,并能担任兼修学科的教学工作。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所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教学科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支撑的课程目标2第一章学科概述课程目标1自主学习、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课程目标1第二章基础理论6例分析及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课程目标1//36例分析及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第四章教育实践工作课程目标1/2例分析及小组讨论、课堂10检测与巩固总结课程目标12第五章教育研究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合计262
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3.1 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运用相 关理论分析一定的现实问题。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教学能力 4.1 专业教学:熟悉课程标准与教材,具备综合运用 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学业评价、课外辅导等完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专长于 主教学科,并能担任兼修学科的教学工作。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 6.1 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所 教学科对小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 的教育。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第一章 学科概述 课程目标 1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 2 第二章 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 1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 例分析及小组讨论 6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课程目标 1//3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 例分析及小组讨论 6 第四章 教育实践工作 课程目标 1/2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 例分析及小组讨论、课堂 检测与巩固总结 10 第五章 教育研究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实践操作 2 合计 26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学科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现状,能够说出教育学历史上的代表人物、著作与主要学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2.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明确所选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3.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学会在实际教育作中灵活运用。【课程内容】1.教育学及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学校教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3.教育学产生、发展历程与趋势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在教育学科体系当中的定位。2.难点: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访问一些中小学教师,分析教育理论知识在其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实践中的价值。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视频的展示,讲解教育学的学科历史、发展概况。【学习要求】1.学生应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位喜爱的教育家,简述他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2.学生应在课后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复习与思考】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这种观点对吗?你是如何看待的?2.“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不学教育学一样能做个好老师。”这种观点对吗?你是如何看待的?3
3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学科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现状,能够说出教育学历史上的代 表人物、著作与主要学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2.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明确所选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 地位。 3.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学会在实际教育作中灵 活运用。 【课程内容】 1.教育学及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学校教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3.教育学产生、发展历程与趋势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在教育学科体系当中的定位。 2.难点: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访问一些中小学教师,分析教育理论知识在其专业成长中的 地位和作用,总结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实践中的价值。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视频的展示,讲解教育学的学科历史、发展 概况。 【学习要求】 1.学生应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位喜爱的教育家,简述他的生平及 其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学生应在课后复习并完成课后作业。 【复习与思考】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这种观点对吗?你是如何 看待的? 2.“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不学教育学一样能做个好老师。” 这种观点对吗?你是如何看待的?
【学习资源】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9月.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章基础理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2.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能识别不同案例所体现的教育,社会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3.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课程内容】1.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要素与形态。2.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观点,并学会分析案例: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2.难点: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能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给出日常生活中家长育儿方面的误区或不良做法等案例,学生小组讨论并应用所学知识讨论、汇报。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4
4 【学习资源】 1.《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9 月. 2.冯建军.教育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 10 月.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7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年 6 月. 4.柳海民.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 8 月. 5.扈中平.现代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11 月. 6.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 月. 第二章 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 2.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能识别不同案例所体现的教育- 社会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3.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掌握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 值及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课程内容】 1.教育的基本内涵、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要素与形态。 2.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在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发 展的条件。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观点, 并学会分析案例;了解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难点: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观点,并能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搜集相应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社会与人 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师给出日常生活中家长育儿方面的误区或不良 做法等案例,学生小组讨论并应用所学知识讨论、汇报。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1.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日本禁放《南京大屠杀》、科举制的演变史、素质教育高峰论坛等相关影相材料,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汇报、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并完成相应章节练习。2.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阅读并学习王道俊等主编的《教育学》、叶澜主编的《教育概论》等资料,加强并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验。【复习与思考】1.“升学压力过大”是因为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太小,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看待当前社会教育内卷的现象?2.如何看待“中科大少年班”这一现象?它是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6所试点高校陆续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有何区别?【学习资源】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5.麦克·扬.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6.网上搜集“强基计划”等相关历史与新闻资料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学习目标】1.能清楚地表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自的的变化,正确表述新时期的教育自的及其精神实质。2.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明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学制改革的问题,【课程内容】1.教育目的内涵、结构与理论基础5
5 【学习要求】 1. 课前预习课程相应章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日本禁放《南京大 屠杀》、科举制的演变史、素质教育高峰论坛等相关影相材料,结合学生课前 搜集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汇报、讨论,课后梳理总结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 并完成相应章节练习。 2.学生应在课后自主阅读并学习王道俊等主编的《教育学》、叶澜主编的 《教育概论》等资料,加强并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经 验。 【复习与思考】 1.“升学压力过大”是因为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太小,还是因为人们的价值取 向?如何看待当前社会教育内卷的现象? 2.如何看待“中科大少年班”这一现象?它是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与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36 所试点高校陆续发布 2021 年“强基计划”有何区别? 【学习资源】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 5 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8 年 12 月.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1 月. 4.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 6 月. 5.麦克·扬.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新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6.网上搜集“强基计划”等相关历史与新闻资料.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学习目标】 1.能清楚地表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质的规定性,理解教育目的的类型及 其功能;结合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变化,正确表述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 精神实质。 2.识记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明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 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学制改革的问题。 【课程内容】 1.教育目的内涵、结构与理论基础
2.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与基本要求3.学校形成与发展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5.国内外学制改革现状与趋势【重点、难点】1.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依据,能够据此对当前的教育现象进行评价分析。2.理解并认识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学制变革的历史脉络、主要特征与经验教训。【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PPT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等相关知识点。3.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搜集8小时工作制由来相关资料,围绕“为何工人要积极争取8小时工作制”“这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何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学习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并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与质量,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性。同时,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合理安排分工,共享信息,共同搜集、整理和综合多元信息。【复习与思考】1.“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是平民教育。”这种观点对吗?你如何看待?2.“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褒贬不一。有些认为耽误孩子的学生,对以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认为,可以减轻家长焦虑,孩子也学的开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习资源】1.[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4月.2.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一一关于人的问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3.顾明远,张东娇.中国学制百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6
6 2.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与基本要求 3.学校形成与发展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5.国内外学制改革现状与趋势 【重点、难点】 1.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依据,能够据此对当前的教育现象进行 评价分析。 2.理解并认识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以来学制变革的历史脉络、主要特征与经 验教训。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并按照教师要求的内容搜集相关资 料,以便于课堂讨论与汇报。 2.课堂讲授:教师结合 PPT 及多媒体,讲解教育目的与学校教育制度等相 关知识点。 3.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搜集 8 小时工作制由来相关资料, 围绕“为何工人要积极争取 8 小时工作制”“这和人的全面发展有何关系”等 问题进行讨论。 4.课堂检测及巩固总结:完成相应章节练习题,梳理总结重要知识点。 【学习要求】 学生要学会自主查阅资料,并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与质量,保证课堂讨论 的高效性。同时,要学会与小组成员合作,合理安排分工,共享信息,共同搜 集、整理和综合多元信息。 【复习与思考】 1.“应试教育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是平民教育。”这种观点对吗?你如 何看待? 2.“双减”政策颁布后,家长褒贬不一。有些认为耽误孩子的学生,对以 后发展有很大影响;有些认为,可以减轻家长焦虑,孩子也学的开心等等。你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学习资源】 1. [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3 年 4 月. 2.夏正江.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关于人的问题.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2 年 4 月. 3.顾明远,张东娇.中国学制百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年 12 月. 4.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