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与库存 (一)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从需求放大现象中我们看到,供应链的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 看,供应链上的库存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库存,一种是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库存存在的 客观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但是库存另一方面也同时 产生和掩盖管理中的问题 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两种:(1)衔接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of Interface)。企业之间 (或部门之间)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这种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合作性上 为了消除衔接不确定性,需要增加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性。(2)另一种不确定性是运作不确定性 Uncertaintyof Operation)。系统运行不稳定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所致,控制失效是组织 管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根源。为了消除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增加组织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供应者不确定性,生产者不确定性,顾客不确定性。不同的原 因造成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供应商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订货量的不确定性等。供应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供应 商的生产系统发生故障延迟生产,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延迟,意外的交通事故导致的运输延迟等等。 生产者不确定性主要缘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造成生产者 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库存的原因也表现在其对需求的处理方式上。生产计划是一种根据当前的生产系统的 状态和未来情况做出的对生产过程的模拟,用计划的形式表达模拟的结果,用计划来驱动生产的管理方 法。但是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计划并不能精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和预测生产环境的改变,不 可避免地造成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差。生产控制的有效措施能够对生产的偏差给以一定的修补,但是生产 控制必须建立在对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上,使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转化为生产控制的有效信 顾客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的偏差,购买力的波动,从众心理和个性特征等。通常的需求预测的 方法都有一定的模式或假设条件,假设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或表现一定的规律特征,但是任何需求预 测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无法确切地预测需求的波动和顾客心理性反应,在供应链中,不同的节 点企业相互之间的需求预测的偏差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及信息的扭曲 本质上讲,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不管其来源出自哪方面,根本上讲是3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需求 预测水平造成的不确定性。预测水平与预测时间的长度有关,预测时间长,预测精度则差,另外还有预测 的方法对预测的影响。(2)决策信息的可获得性、透明性、可靠性。信息的准确性对预测同样造成影 响,下游企业与顾客接触的机会多,可获的有用信息多;远离顾客需求,信息可获性和准确性差,因而预 测的可靠性差。(3)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决策人心理的影响。需求计划的取舍与修订,对信息的要 求与共享,无不反映个人的心理偏女 (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 我们来分析供应链运行中的两种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库存的影响:衔接不确定性与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 1.衔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传统的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普遍存在,集中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独立信息体系(信息孤岛)现象。为了竞 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 是贸易上的短时性合作,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 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虽然企业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都有信息的交流与沟 通,但这远远不够。企业的信息交流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而非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信息共享程度差是传统 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供应链中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即上游供应链企业依据下游供应链企业的需求信息做生产或供应的决 策。在集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共享顾客的需求信息,信息不再是线性的传递过程而 是网络的传递过程和多信息源的反馈过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的企业合作模式,以及跨组织的信息 系统为供应链的各个合作企业提供了共同的需求信息,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有了 确定的需求信息,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可以减少为了吸收需求波动而设立的库存,使生产计划更加精 确、可行。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合作性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或供应链联盟可为企业提供综合的、稳定的供应 信息,无论上游企业能否按期交货,下游企业都能预先得到相关信息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企业无需过 多设立库存 2.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链联盟或供应链协作体而得以消减,同样,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消除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以改善时,企业的内部生产 管理也大大得以改善。因为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因素减少时,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就能摆脱这种不确
三、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与库存 (一)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从需求放大现象中我们看到,供应链的库存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很密切的关系。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 看,供应链上的库存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库存,一种是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库存存在的 客观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但是库存另一方面也同时 产生和掩盖管理中的问题。 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两种:(1)衔接不确定性(Uncertainty of Interface)。企业之间 (或部门之间)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这种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合作性上, 为了消除衔接不确定性,需要增加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性。(2)另一种不确定性是运作不确定性 (Uncertaintyof Operation)。系统运行不稳定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所致,控制失效是组织 管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根源。为了消除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增加组织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供应者不确定性,生产者不确定性,顾客不确定性。不同的原 因造成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供应商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订货量的不确定性等。供应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供应 商的生产系统发生故障延迟生产,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延迟,意外的交通事故导致的运输延迟等等。 生产者不确定性主要缘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造成生产者 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库存的原因也表现在其对需求的处理方式上。生产计划是一种根据当前的生产系统的 状态和未来情况做出的对生产过程的模拟,用计划的形式表达模拟的结果,用计划来驱动生产的管理方 法。但是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使生产计划并不能精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和预测生产环境的改变,不 可避免地造成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差。生产控制的有效措施能够对生产的偏差给以一定的修补,但是生产 控制必须建立在对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处理上,使信息及时、准确、快速地转化为生产控制的有效信 息。 顾客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的偏差,购买力的波动,从众心理和个性特征等。通常的需求预测的 方法都有一定的模式或假设条件,假设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或表现一定的规律特征,但是任何需求预 测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无法确切地预测需求的波动和顾客心理性反应,在供应链中,不同的节 点企业相互之间的需求预测的偏差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及信息的扭曲。 本质上讲,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不管其来源出自哪方面,根本上讲是 3 个方面原因造成的:(1)需求 预测水平造成的不确定性。预测水平与预测时间的长度有关,预测时间长,预测精度则差,另外还有预测 的方法对预测的影响。(2)决策信息的可获得性、透明性、可靠性。信息的准确性对预测同样造成影 响,下游企业与顾客接触的机会多,可获的有用信息多;远离顾客需求,信息可获性和准确性差,因而预 测的可靠性差。(3)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决策人心理的影响。需求计划的取舍与修订,对信息的要 求与共享,无不反映个人的心理偏好。 (二)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库存的关系 我们来分析供应链运行中的两种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库存的影响:衔接不确定性与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 响。 1. 衔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传统的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普遍存在,集中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独立信息体系(信息孤岛)现象。为了竞 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 是贸易上的短时性合作,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 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虽然企业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都有信息的交流与沟 通,但这远远不够。企业的信息交流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而非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信息共享程度差是传统 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供应链中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即上游供应链企业依据下游供应链企业的需求信息做生产或供应的决 策。在集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共享顾客的需求信息,信息不再是线性的传递过程而 是网络的传递过程和多信息源的反馈过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的企业合作模式,以及跨组织的信息 系统为供应链的各个合作企业提供了共同的需求信息,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有了 确定的需求信息,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可以减少为了吸收需求波动而设立的库存,使生产计划更加精 确、可行。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合作性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或供应链联盟可为企业提供综合的、稳定的供应 信息,无论上游企业能否按期交货,下游企业都能预先得到相关信息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企业无需过 多设立库存。 2. 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链联盟或供应链协作体而得以消减,同样, 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消除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以改善时,企业的内部生产 管理也大大得以改善。因为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因素减少时,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就能摆脱这种不确
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生产系统的控制达到实时、准确,也只有在供应链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得对生产系 统有效控制的有利条件,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库存现象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供应商或分销商的信息是生产决策的外生变量,因而其无法预见到外在需 求或供应的变化信息,至少是延迟的信息:同时,库存管理的策略也是考虑独立的库存点而不是采用共享 的信息,因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生产系统形成网络时,不确定性就象瘟疫一样在 生产网络中传播,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希望拥有库存来应付生产系统内外的不测变化,因为无法预测不确 定性的大小和影响程度,人们只好按照保守的方法设立库存来对付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形下,为了维护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企业也常常维持一定的库存,以提高服务水 平。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高服务水平必然带来高库存水平。 四、协调库存管理与零库存管理 前面我们分析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为了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需要增加企业之间的 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和可靠性、实时性。所有 这些,需要企业之间的协调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供应链企业的无缝连接,消除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 象。下一节将从供应链集成的演变过程,探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作者:马士华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差别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适应 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本节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 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Ⅷ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 化等 一、ⅦI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批 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 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 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满 足这一要求。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w),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 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一)WMI的基本思想 传统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所以需要库存, 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的。例如,一个供应商用库存来 应付不可预测的或某一用户不稳定的(这里的用户不是指最终用户,而是分销商或批发商)需求,用户也设 立库存来应付不稳定的内部需求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虽然供应链中每一个组织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 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供应 链的各个不同组织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导致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 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而发生需求扭曲。ⅧM库存管理系统就能够突破传统的条 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 VMI是一种很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关于WMI的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w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 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 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关于MI也有其他的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该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零 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M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 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
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生产系统的控制达到实时、准确,也只有在供应链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得对生产系 统有效控制的有利条件,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库存现象。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供应商或分销商的信息是生产决策的外生变量,因而其无法预见到外在需 求或供应的变化信息,至少是延迟的信息;同时,库存管理的策略也是考虑独立的库存点而不是采用共享 的信息,因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生产系统形成网络时,不确定性就象瘟疫一样在 生产网络中传播,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希望拥有库存来应付生产系统内外的不测变化,因为无法预测不确 定性的大小和影响程度,人们只好按照保守的方法设立库存来对付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形下,为了维护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企业也常常维持一定的库存,以提高服务水 平。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高服务水平必然带来高库存水平。 四、协调库存管理与零库存管理 前面我们分析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为了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需要增加企业之间的 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和可靠性、实时性。所有 这些,需要企业之间的协调。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供应链企业的无缝连接,消除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 象。下一节将从供应链集成的演变过程,探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作者: 马士华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差别以及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适应 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变,本节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 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括 VMI 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 化等。 一、VMI 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批 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控制策略不 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 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满 足这一要求。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 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一)VMI 的基本思想 传统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所以需要库存, 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的。例如,一个供应商用库存来 应付不可预测的或某一用户不稳定的(这里的用户不是指最终用户,而是分销商或批发商)需求,用户也设 立库存来应付不稳定的内部需求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虽然供应链中每一个组织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 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取,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供应 链的各个不同组织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导致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 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而发生需求扭曲。VMI 库存管理系统就能够突破传统的条 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 作。 VMI 是一种很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关于 VMI 的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VMI 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 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 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关于 VMI 也有其他的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该策略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零 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VMI 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 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