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A.淡黄B.淡绿C.银灰D.红色《化工安全与环保》考试题2、在气瓶安全使用要点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为避免浪费,每次应尽量将气瓶内气体用完总分题号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第一题B.在平地上较长距离移动气瓶,可以置于地面滚动前进得分C专瓶专用,不措自更改气瓶钢印和颜色标记D.关闭瓶阀时,可以用长柄螺纹扳手加紧,以防泄漏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3、关于引起锅炉事故的原因,分析不当的是()1、爆炸A.省煤器损坏会造成锅炉缺水而被迫停炉B,煤灰渣熔点低、燃烧设计不当易产生锅炉结渣2、冷却灭火法C锅炉发生水击事件时,管道常囤受压骤减而被破坏D.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燃气锅炉上3、疲劳腐蚀4、()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A·数安B-数毫安C·数百毫安D·数十毫安4.双相触电5、从防止触电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的安全措施。A·电磁场伤害B·间接接触电击C-静电电击D·直接接触电击5、化学灼伤6、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的主要措施。A雷电侵人波B·直击雷C·反击D·二次放电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7、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以按()考虑。A-800~1000QB.100~500kQC.50~100ΩD.1~5MQ1、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8、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者属于高灵敏度型。1
1 山东理工大学 《化工安全与环保》考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爆炸 2、 冷却灭火法 3、 疲劳腐蚀 4、 双相触电 5、 化学灼伤 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氢气瓶的规定涂色为( ) A.淡黄 B.淡绿 C.银灰 D.红色 2、在气瓶安全使用要点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为避免浪费,每次应尽量将气瓶内气体用完 B.在平地上较长距离移动气瓶,可以置于地面滚动前进 C.专瓶专用,不擅自更改气瓶钢印和颜色标记 D.关闭瓶阀时,可以用长柄螺纹扳手加紧,以防泄漏 3、关于引起锅炉事故的原因,分析不当的是( ) A.省煤器损坏会造成锅炉缺水而被迫停炉 B.煤灰渣熔点低、燃烧设计不当易产生锅炉结渣 C.锅炉发生水击事件时,管道常囤受压骤减而被破坏 D.尾部烟道二次燃烧主要发生在燃气锅炉上 4、( )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 A·数安 B·数毫安 C·数百毫安 D·数十毫安 5、从防止触电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 )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 B·间接接触电击 C·静电电击 D·直接接触电击 6、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 )的主要措施。 A 雷电侵人波 B·直击雷 C·反击 D·二次放电 7、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以按( )考虑 。 A·800~1000Ω B.l00~500kΩ C.50~100Ω D.l~5MΩ 8、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 )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题 号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总分 得 分
A-30mA~IA B-30mA及以下C.IA以上D-IA以下A·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B·球形储罐9、同种物质受热燃烧,最易进行的状态是:()C·中压据玻璃压力容器D·移动式压力容器A-棍合相B·液相C·固相D.气相三、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10、以下不会引发火灾事故的是()共20分)A·冲击摩擦B电磁辐射C·静电火花D高温表面11、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时,严禁入内以免造成室息事故1.按制造方法分类,气瓶可分为:()A-18B.21C.30D.15A、钢质无缝气瓶B、钢质有缝气瓶12、有关置换作业说法正确的是()C、钢制焊接气瓶D、缠绕玻璃纤维气瓶A·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人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2.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都应进行置换。A.防止人身触电事故B.防止中断供电B·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置换可直接使用空气进行C.减少线路损耗D.防止漏电火灾事故C由于检修设备,固不便使用注水排气法。3.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D-设备置换后,应尽快进入内部进行检修。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熄灭期13、工作压力为5MPa的压力容器属于()4.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过程申,不得进行的操作是()。A·高压容器B·中压容器色低压容器D·安全监察范围之外A.歪拉斜吊B.汽车起重机带载行驶14、用锅炉一般()进行一次外部检验,()进行一次内部检验C.物件上站人起吊D.吊载移动时,打铃警示()进行一次水压试验。5.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的原A·每年、每两年、每六年B·每两年、每年、每六年因是()。C·每六年、每两年、每年D.每两年、每六年、每年A.防止混入其他气体B.防止混入杂质15、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的是()。C:防止压力过低D.防正压力过高2
2 A·30mA~lA B·30mA 及以下 C.lA 以上 D·lA 以下 9、同种物质受热燃烧,最易进行的状态是: ( ) A·棍合相 B·液相 C·固相 D·气相 10、以下不会引发火灾事故的是( ) A·冲击摩擦 B·电磁辐射 C·静电火花 D·高温表面 11、作业场所氧含量低于( )时,严禁入内以免造成窒息事故。 A·18 B.21 C.30 D.15 12、有关置换作业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证检修动火和进人设备内作业安全,在检修范围内的所有设 备和管线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都应进行置换。 B·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置换可直接使用空气进行 C·由于检修设备,固不便使用注水排气法。 D·设备置换后,应尽快迸入内部进行检修。 13、工作压力为 5MPa 的压力容器属于( )。 A·高压容器 B·中压容器 色 低压容器 D·安全监察范围之外 14、用锅炉一般( )进行一次外部检验,( )进行一次内部检验, ( )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A·每年、每两年、每六年 B·每两年、每年、每六年 C·每六年、每两年、每年 D.每两年、每六年、每年 15、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的是( )。 A·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B·球形储罐 C·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D·移动式压力容器 三、多选题(每题 2 分,漏选得 1 分,不选或错选得 0 分, 共 20 分) 1.按制造方法分类,气瓶可分为:( ) A、钢质无缝气瓶 B、钢质有缝气瓶 C、钢制焊接气瓶 D、缠绕玻璃纤维气瓶 2.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 A.防止人身触电事故 B.防止中断供电 C.减少线路损耗 D.防止漏电火灾事故 3.建筑物火灾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 )。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熄灭期 4.起重机进行起重作业过程申,不得进行的操作是( )。 A.歪拉斜吊 B.汽车起重机带载行驶 C.物件上站人起吊 D.吊载移动时,打铃警示 5.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不低于 0.05MPa 的剩余压力的原 因是( )。 A.防止混入其他气体 B.防止混入杂质 C.防止压力过低 D.防止压力过高
6.危险化学品受到()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环境2、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为分解爆炸性气体,它们不需与爆炸性气污染事故的发生。体混合就能发生爆炸。()A.摩擦、撞击和震动B.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3、黄磷须浸入水中贮存。()C.遇水受潮4、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D.遇性能相抵触物品7.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有()热值。()A.设置检修指挥部B.制定检修方案5、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上限为75.6%,所以,氢气含量低于4.0%C.检修前进行安全教育D.检修前检查或高于75.6%的混合物就不会有爆炸危险。()8.下列各项中属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停车后的安全处理主要步骤的6、iaIⅡIAT5表示ⅡI类A级T5组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有。7、高级醇的毒性小于低级醇(除甲醇)的毒性。()A.隔绝B.试压C.吹扫D.置换8、如果破裂容器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那么这是由9.为利于安全技术监察和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于疲劳破坏所致。()力容器划分为3类。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的是()。9、在通电电流不大、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电流会造成人体心室颤A.高压容器B.中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动而导致死亡。()C.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D.容积大于5m3的低温液体储存容器10、动火作业进行顺利时,监护人可偶尔暂时离开现场。()10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是射线检测,检测中应防止射线的辐射伤害。11、六级以上大风、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所有的露射线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采用的三大技术是()。天高处作业。()A吸收防护B.时间防护C.距离防护D.屏蔽防护12、化学灼伤的症状与病情和热力灼伤大致相同,故急救处理方法也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相似。()1、冷冻液化气体属于泄放型危险源。()13、安全措施主要包括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控制事故损失扩大的措施。()3
3 6.危险化学品受到( )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环境 污染事故的发生。 A.摩擦、撞击和震动 B.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 C.遇水受潮 D.遇性能相抵触物品 7.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有( ) A.设置检修指挥部 B.制定检修方案 C.检修前进行安全教育 D.检修前检查 8.下列各项中属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停车后的安全处理主要步骤的 有 ()。 A.隔绝 B.试压 C.吹扫 D.置换 9.为利于安全技术监察和管理,《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 力容器划分为 3 类。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的是( )。 A.高压容器 B.中压容器 (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C.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D.容积大于 5m3 的低温液体储存容器 10.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是射线检测,检测中应防止射线的辐射伤害。 射线的安全防护主要是采用的三大技术是( )。 A.吸收防护 B.时间防护 C.距离防护 D.屏蔽防护 四、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冷冻液化气体属于泄放型危险源。( ) 2、乙炔、乙烯、环氧乙烷等为分解爆炸性气体,它们不需与爆炸性气 体混合就能发生爆炸。( ) 3、黄磷须浸入水中贮存。( ) 4、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 热值。( ) 5、氢气的爆炸极限为 4.0%,上限为 75.6%,所以,氢气含量低于 4.0% 或高于 75.6%的混合物就不会有爆炸危险。( ) 6、iaⅡAT5 表示Ⅱ类 A 级 T5 组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 7、高级醇的毒性小于低级醇(除甲醇)的毒性。( ) 8、如果破裂容器具有明显的形状改变和较大的塑性变形,那么这是由 于疲劳破坏所致。( ) 9、在通电电流不大、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电流会造成人体心室颤 动而导致死亡。( ) 10、动火作业进行顺利时,监护人可偶尔暂时离开现场。( ) 11、六级以上大风、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所有的露 天高处作业。( ) 12、化学灼伤的症状与病情和热力灼伤大致相同,故急救处理方法也 相似。( ) 13、安全措施主要包括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控制事故损失扩大的措 施。( )
14、当系统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其逸散能若作用于人体就是伤害事故。()2、何谓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15、当同时具备引起伤害的能量和可能遭受伤害的对象(人或物)时潜在的危险就必然会发展成事故。()16、灰色系统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的系统。()17、二个完全无序、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系统是简单系统。()18、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侯,同时计划、布置、检查、3、压力容器的定期检查包括哪几部分内容?总结、评比安全工作。()19、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可以真实地量化危险。()20、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操作过程或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过程的风险评价。()4、工业噪声应如何控制?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卤代烷灭火剂的工作原理。六、案例分析题(10分)根据以下事故概况及经过,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
4 14、当系统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其逸散能若作用于人体就是伤害 事故。( ) 15、当同时具备引起伤害的能量和可能遭受伤害的对象(人或物)时, 潜在的危险就必然会发展成事故。( ) 16、灰色系统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的系统。( ) 17、一个完全无序、处于热力学平衡的系统是简单系统。( ) 18、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 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侯,同时计划、布置、检查、 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 19、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可以真实地量化危险。( ) 20、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 产易燃、可燃物质的操作过程或用于潜在危险物质库存量较小的工艺 过程的风险评价。( )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简述卤代烷灭火剂的工作原理。 2、 何谓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3、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查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4、 工业噪声应如何控制? 六、案例分析题(10 分) 根据以下事故概况及经过,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事故经过紧急现场抢教终因伤势过重于8时25分死亡。2001年1月28日0时30分,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陈某、菊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查。5时30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7时40分,陈某、尹某、王某3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时45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台(距二楼楼面高差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挂在过滤机导轨上。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教。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双脚在导轨(固定设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主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5
5 事故经过: 2001 年 1 月 28 日 0 时 30 分,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 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陈某、秦 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 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巡 查。 5 时 30 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7 时 40 分,陈某、尹某、王某 3 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 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 时 45 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 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 台(距二楼楼面高差 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 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 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 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 挂在过滤机导轨上。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 救。 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 双脚在导轨(固定设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 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 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王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 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 8 时 25 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