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抗日战争的中流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重点、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2难点: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认识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实行的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的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2.认识中华民族在遭遇危机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3.在充分肯定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抗战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蒋介石集团在抗战中的表现,尊重历史事实,力求客观公正。4.在全民族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5.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以及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复习与思考】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4.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学习资源】1:毛泽东:《论持久战》(第111-118节)(1938年5月)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三)(1945年4月24日)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3日)第九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3
23 4.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1. 重点: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 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2. 难点: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与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认识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实行的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的空前严重的 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2. 认识中华民族在遭遇危机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建立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3. 在充分肯定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抗战的同时,一分为二地评价蒋介石集 团在抗战中的表现,尊重历史事实,力求客观公正。 4. 在全民族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夺取抗战最 后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5. 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以及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复习与思考】 1.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 用? 4.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学习资源】 1. 毛泽东:《论持久战》(第 111-118 节)(1938 年 5 月) 2.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三)(1945 年 4 月 24 日) 3.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5 周年座 谈会上的讲话》(2020 年 9 月 3 日) 第九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学习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认识第二条战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3.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已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课程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2.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重点、难点】1.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2.难点: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过程。2.对国民党失败和中国革命胜利过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和把握。3.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最终推翻国民党政权,以及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4.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复习与思考】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学习资源】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3.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24
24 2. 认识第二条战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3.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 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课程内容】 1.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2. 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4.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重点、难点】 1. 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广大人 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 及其伟大意义。 2. 难点:重庆谈判和 1946 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 溃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过程。 2. 对国民党失败和中国革命胜利过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和把握。 3. 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全国人民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最终推翻国民 党政权,以及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 备。 4. 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 【复习与思考】 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 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学习资源】 1.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年 6 月 30 日)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 年 9 月 29 日) 3.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70 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0日)第十专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学习目标】1.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及其经验教训;3.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课程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3.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重点、难点】1.重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2.难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困难和考验面前,有条不紊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2.认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必然性以及内容。重点介绍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途径。3.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4.学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复习与思考】1.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你是如何认识其中的经验教训的?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形成的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25
25 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 年 9 月 20 日) 第十专题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学习目标】 1.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3. 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 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课程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3. 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5. 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重点、难点】 1. 重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 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及其成就。 2. 难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困难和考验面前,有条不紊地领导全国各族人 民进行巩固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 2. 认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背景、必然性以及内容。重点介绍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途径。 3. 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 4. 学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复习与思考】 1. 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2.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你是如何认识其中的 经验教训的? 3.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如何弘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形成 的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学习资源】1.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2.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第十一专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学习目标】1.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背景和原因;2.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3.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课程内容】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4.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难点: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2.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复习与思考】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创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发展的?【学习资源】26
26 【学习资源】 1.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 年 9 月 21 日) 2.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 25 日) 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 2 月 27 日) 4.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 年 12 月 26 日) 第十一专题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学习目标】 1. 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3. 认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课程内容】 1.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 4.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点、难点】 1. 重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2. 难点: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开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 断取得新胜利。 2. 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复习与思考】 1. 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创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发展的? 【学习资源】
1.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第十二专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学习目标】1.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新时代的内涵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进入新时代的意义;2.理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课程内容】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点、难点】1.重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明确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2.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明晰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深刻理解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27
27 1.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 年 12 月 13 日) 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 年 7 月 1 日) 3.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 年 12 月 18 日) 4.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 年 12 月 18 日) 第十二专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学习目标】 1. 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新时代的内涵与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2. 理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 【课程内容】 1.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 3.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重点、难点】 1. 重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明确习近平同志 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地位的确立。 2. 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明晰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深刻理解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 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