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主要参考书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7.《中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于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8.中宣部、司法部编选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十、课程学习建议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完成练习。13
13 九、主要参考书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 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9 年版。 7.《中共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2 年版。 8.中宣部、司法部编选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法律出版社,1994 年 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民 出版社,2011 年版。 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 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十、课程学习建议 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课资源进行学习并完成练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课程名称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1课程编码适用专业231610002A全校各专业(除思政)无先修课程修读学期第2学期口选修课程类别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凸必修2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实践学时0)32学时(理论学时32,执笔人朱东方审核人王淑琴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是大学生国史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课程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认知基本规律,教育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课程始终贯彻的主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以“四个选择”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实现中国梦。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学习中国近现代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脉络。14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1 课程编码 231610002A 适用专业 全校各专业(除思政)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第 2 学期 课程类别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32 学时(理论学时 32,实践学时 0) 执笔人 朱东方 审核人 王淑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是大学生国史党史教 育的重要阵地。课程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依据 大学生认知基本规律,教育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课程始终贯彻的主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以“四个选择”为出发 点和基本目标: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 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引导学生思考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内涵,培植既 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民族文化心理特质,在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实现中国梦。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学习中国近现代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再到今天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使学生全面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了解近 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脉络
课程目标2: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思维能力。课程目标3: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使其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新师范毕业要求支撑新工科毕业要求支撑新文科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毕业要求1:品德修养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安排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3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2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辛亥革命的成与败2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课程目标1、2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4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课程目标1、3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2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课程目标2、3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4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课程目标2、3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42课程目标2、3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合计3215
15 课程目标 2: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运用 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进而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3: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 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历史意识,使其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背 景和发展趋势。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成 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新师范毕业要求 支撑新工科毕业要求 支撑新文科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2:教育情怀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毕业要求 12:终身学习 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6: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 8:职业规范 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 安排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3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3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课程目标 1、2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4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课程目标 1、3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 课程目标 2、3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4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课程目标 2、3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4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课程目标 2、3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2 合计 32
(二)课程内容第一专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目标】1.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2.准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3.正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4.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课程内容】1.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2.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3.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4.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重点、难点】1.重点: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2.难点: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学习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2.通过学习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有力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复习与思考】1.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2.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期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3.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中如何坚持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学习资源】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16
16 (二)课程内容 第一专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目标】 1. 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2. 准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3. 正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4.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课程内容】 1.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2.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3. 如何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4. 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重点、难点】 1. 重点: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如何认识中国 近现代史的分期。 2. 难点:如何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学习并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2. 通过学习树立并坚持科学的历史观,有力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 【复习与思考】 1.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 2. 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期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地位? 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中如何坚持唯物史观、 大历史观、 正确党史观? 【学习资源】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21 年版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 社 2021 年版
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斗争历程,认识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4.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认识民族觉醒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意义。【课程内容】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4.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重点、难点】1.重点: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2.难点: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学习要求】1.围绕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光荣历史,把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2.科学分析和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了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3.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及其意义。【复习与思考】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4.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学习资源】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2.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1963年9月)17
17 第二专题 近代中国的磨难与抗争 【学习目标】 1. 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 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方式,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 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3.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斗争历程,认识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4.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历程,认识民族觉醒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 意义。 【课程内容】 1.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 2.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 反抗外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4.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难点】 1. 重点: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 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 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 2. 难点: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式、案例式、讨论式等 【学习要求】 1. 围绕近代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光荣历史,把握近代中国人 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2. 科学分析和总结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了解历次反侵 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3. 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及其意义。 【复习与思考】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3.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4.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学习资源】 1.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 年 12 月) 2. 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1963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