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1.预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2.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复习与思考】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学习资源】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专题八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学习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阐释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深度阐释我国究法的形成和发展,熟练掌握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课程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学习要求】1.预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2.全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充分认识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复习与思考】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2.建设法治中国。【学习资源】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专题九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习目标】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正确阐释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知晓并践行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具备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成长为具有8
8 【学习要求】 1.预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 【复习与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学习资源】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八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维护宪法权威 【学习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阐释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全面依 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深度阐释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熟练掌握我国宪法的崇高 地位和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与意义。 【学习要求】 1.预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 2.全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3.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充分认识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 的重大意义。 【复习与思考】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2.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资源】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专题九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学习目标】 在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的基础上,正确阐释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知晓 并践行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具备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成长为具有
优秀的法治素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内容】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2.难点: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学习要求】1.预习课程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2.自觉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复习与思考】1.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2.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学习资源】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五、实践教学安排(一)实践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实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知荣明耻,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实现知行统一。(二)实践教学内容1.课堂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讲演会、辩论会、多媒体课件展示、微视频拍摄等。2.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如学雷锋创新风、绿色生活、文明校园等活动。3.视频教学与思考:中国精神、法治思维等。教师在活动中主要起指导作用,教研室制定出实践活动的详细计划,并由任课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9
9 优秀的法治素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内容】 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 【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难点: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习要求】 1.预习课程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2.自觉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复习与思考】 1.法治思维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资源】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五、实践教学安排 (一)实践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 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 素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实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是坚持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 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知荣明耻,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实现知行统一。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堂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讲演会、辩论会、多媒体课件展示、微视频 拍摄等。 2.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如学雷锋创新风、绿色生活、文明校园等活动。 3.视频教学与思考:中国精神、法治思维等。 教师在活动中主要起指导作用,教研室制定出实践活动的详细计划,并由任 课教师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材料
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和课程实践。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完成,如课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课程实践完成情况及效果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考核方式课程目标1:掌握新时代的特点,明确」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念,科学认识人民族复兴的重任和青年的担当,明确学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确立科学高尚的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掌握人人生观:深入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生观、价值观相关理论,运用马克思主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确立坚平时作业义的立场和观点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定的理想信念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生态度,明确衡量人生价值的科学依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据,能够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掌握理想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个人信念的涵义、特征,分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关系,科学分析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坚定票高的理想信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新时代课程实践念,具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能量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做新时代的忠诚能力:掌握中国精神的内涵,掌握爱国爱国者;准确理解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义内涵及其时代要求,自觉弘扬和践的内涵;科学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创新容: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票赋,具深入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有创新创造的自觉性,具备改革创新的大意义;充分认识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培育能力: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担当:科学把握期末考试和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内容,坚定价值观自信,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0%课程目标2:掌握道德的本质、道德的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的科学内功能和作用,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正确处理国家、课堂参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掌握公共生活、富内涵,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公共生活领域的要内容,理解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价值,培道德规范,自觉吸收、弘扬优秀道德成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能力,形成道德课程实践果,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为人民服文化自信:理解并领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务的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自觉学习道实践、贵在坚持,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德模范、进行道德自我修养,形成优良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30%够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自觉引领社期末考试会风尚,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10
10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 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和课程实践。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 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完成,如课程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 度、课程实践完成情况及效果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掌握新时代的特点,明确 民族复兴的重任和青年的担当,明确学 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掌握人 生观、价值观相关理论,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和观点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 生态度,明确衡量人生价值的科学依 据,能够积极实现人生价值;掌握理想 信念的涵义、特征,分析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 关系,科学分析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 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 念,具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能量的 能力;掌握中国精神的内涵,掌握爱国 主义内涵及其时代要求,自觉弘扬和践 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创新 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具 有创新创造的自觉性,具备改革创新的 能力;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 内容,坚定价值观自信,自觉弘扬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理念,科学认识人 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确立科学高尚的 人生观;深入认识和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 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确立坚 定的理想信念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 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把个人 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 斗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 科学内涵,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科学把握新时代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做新时代的忠诚 爱国者;准确理解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内涵;科学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容;深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深入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大意义;充分认识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培育 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命担当;科学把握 和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具体要求。 40% 平时作业 课程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掌握道德的本质、道德的 功能和作用,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 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掌握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公共生活领域的 道德规范,自觉吸收、弘扬优秀道德成 果,认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为人民服 务的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自觉学习道 德模范、进行道德自我修养,形成优良 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 够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自觉引领社 会风尚,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的科学内 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正确处理国家、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 富内涵,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 要内容,理解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的价值,培 养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能力,形成道德 文化自信;理解并领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 实践、贵在坚持,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之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30% 课堂参与 课程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了解我国社特征和运行,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精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神: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章作用:平时作业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确下要内容,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把握容,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义法治道路自信: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重大意义:明确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展,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涵义,分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充分认识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以实课堂参与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法治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宪法权威:正确理解法律权思维,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利与义务及其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觉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观,把握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明确违反法定义路,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分析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行义务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优秀的法治素养期末考试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0%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平时作业(30%)+课程参与(30%)+课程实践(40%)2.平时成绩评定(1)平时作业: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2)课堂参与:由教师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综合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线上或课堂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3)课程实践:由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带着问题进行主题活动和调研,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3.期未成绩评定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包括选择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主要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进行阅卷。11
11 课程目标 3: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特征和运行,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精 神;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 要内容,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 容,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分 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 重大意义;明确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 涵义,分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 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法治 思维,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 觉性,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分析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了解我国社 会主义法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 障作用,深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 正确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 义,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原则,把握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自信;深入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 展,深刻理解我国宪法的崇高地位和基本原则, 充分认识我国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大意义,以实 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宪法权威;正确理解法律权 利与义务及其关系,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利义务 观,把握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明确违反法定义 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 行义务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具有优秀的法治素养 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0% 平时作业 课堂参与 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其中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30%)+ 课程参与(30%)+课程实践(40%) 2.平时成绩评定 (1)平时作业: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2)课堂参与:由教师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 综合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线上或课堂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课程实践:由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带着问题进行主题活动和调研,运 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3.期末成绩评定 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包括选择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主要检测学生 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 细则进行阅卷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课程目标90-1000-5980-8970-7960-69良中优及格不及格能够深刻理解人能够较好地基本能够基本理解能够对基本概未能理解和掌握生观、基本概念和概念和基础知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基础知识;高效完识;能够完成课念和基础知识;有一定理解和知识:完成60%成课堂学习和课堂学习和课后作能够完成70%以掌握;能够完成以下课堂学习和业,作业内容完后作业,作业内容上课堂学习和60%以上课堂学课后作业,作业整,基本能够按课后作业,作业习和课后作业,完整,能按时高效内容不完整,没课程目标1完成课程实践,作时完成课程实内容基本完整,作业内容基本有按时完成课程业与实践成果质践,作业与实践基本能够完成完整,基本能够实践,或没有达量高。成果质量较好。课程实践,作业完成课程实践,到要求。与实践成果质作业与实践成量中等。果质量较差。能参与课堂活动能积极主动参与能参与70%以上能参与60%以参与60%以下课任务,主题较为课堂活动任务,主课堂活动任务,上课堂活动任堂活动任务,主题明确,例证丰明确,例证较为主题基本明确,务,主题基本明题不够明确,例富,分析全面。课丰富,分析全面。例证较为丰富,确,例证较少,证较少,分析不程实践主题明确,课程实践主题明分析较为全面。分析不够全面。全面。课程实践课程目标2内容充实,表达流确,内容较为充课程实践主题课程实践主题主题不明确,或畅,感情真挚。实,表达流畅,较为明确,内容较为明确,内容内容不完整。不够充实,表达感情真挚。较为充实,表达较为流畅,感情不够流畅。真挚。能积极回答问题、能理论联系实能理论联系实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能参与课堂讨论和际,立场观点正际,立场观点正能力一般,立场力较差,立场观线上主题讨论,对确,方法得当,确,方法得当,观点正确,方法点较为正确,方问题的解答准确、回答问题较为积回答问题较为较为得当,回答法不当,回答问积极,立场正全面:能按时独立极;基本能够按问题积极性差;题缺乏积极性;时独立完成作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要求,能确;基本能够独没有按时完成作课程目标3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对作业的立或合作完成或合作完成作业,或对作业的场观点正确,方法解答较准确、全作业要求,对作业要求,对作业解答不准确、不得当。面。业的解答在准的解答在准确完整。思维混乱。确性、完整性上性、完整性上表表现一般。现一般。八、选用教材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编者出版社备注教材名称教材《思想道德与是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法治》编写组12
12 (二)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能够深刻理解人 生观、基本概念和 基础知识;高效完 成课堂学习和课 后作业,作业内容 完整,能按时高效 完成课程实践,作 业与实践成果质 量高。 能够较好地基本 概 念 和 基 础 知 识;能够完成课 堂学习和课后作 业,作业内容完 整,基本能够按 时 完 成 课 程 实 践,作业与实践 成果质量较好。 能够 基本 理解 和掌 握基 本概 念和基础知识; 能够完成 70%以 上课 堂学 习和 课后作业,作业 内容基本完整, 基本 能够 完成 课程实践,作业 与实 践成 果质 量中等。 能够对基本概 念和基础知识 有一定理解和 掌握;能够完成 60%以上课堂学 习和课后作业, 作业内容基本 完整,基本能够 完成课程实践, 作业与实践成 果质量较差。 未能理解和掌握 基本概念和基础 知识;完成 60% 以下课堂学习和 课后作业,作业 内容不完整,没 有按时完成课程 实践,或没有达 到要求。 课程目标 2 能积极主动参与 课堂活动任务,主 题明确,例证丰 富,分析全面。课 程实践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表达流 畅,感情真挚。 能参与课堂活动 任务,主题较为 明确,例证较为 丰富,分析全面。 课程实践主题明 确,内容较为充 实,表达流畅, 感情真挚。 能参与 70%以上 课堂活动任务, 主题基本明确, 例证较为丰富, 分析较为全面。 课程实践 主题 较为明确,内容 较为充实,表达 较为流畅,感情 真挚。 能 参 与 60% 以 上课堂活动任 务,主题基本明 确,例证较少, 分析不够全面。 课程实践主题 较为明确,内容 不够充实,表达 不够流畅。 参与 60%以下课 堂活动任务,主 题不够明确,例 证较少,分析不 全面。课程实践 主题不明确,或 内容不完整。 课程目标 3 能积极回答问题、 参与课堂讨论和 线上主题讨论,对 问题的解答准确、 全面;能按时独立 完成作业要求,能 理论联系实际,立 场观点正确,方法 得当。 能 理 论 联 系 实 际,立场观点正 确,方法得当, 回答问题较为积 极;基本能够按 时独立完成作业 要求,对作业的 解答较准确、全 面。 能理论 联系 实 际,立场观点正 确,方法得当, 回答 问题 较为 积极 ,立 场正 确;基本能够独 立或 合作 完成 作业要求,对作 业的解 答在 准 确性、完整性上 表现一般。 理论联系实际 能力一般,立场 观点正确,方法 较为得当,回答 问题积极性差; 基本能够独立 或合作完成作 业要求,对作业 的解答在准确 性、完整性上表 现一般。 理论联系实际能 力较差,立场观 点较为正确,方 法不当,回答问 题缺乏积极性; 没有按时完成作 业,或对作业的 解答不准确、不 完整。思维混乱。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 教材 备注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 版) 《思想道德与 法治》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3 年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