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 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 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 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髙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 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 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 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 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 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 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 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 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 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 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5分) (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惊喜之情:因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温暖和慰藉之情:宁静安详 的烟村给词人带来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思乡之情:词人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 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风楼远、回头谩① 凝睇。”是实写词人的心境,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亲人,路途遥远, 视线难及,凝望又有何用?“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 泪。”是虚写,想象今宵旅宿的种种凄凉场景。词人的思乡之愁,漂泊之苦淋漓 而展现。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分析能力与情感把握。,“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 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 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 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 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
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 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 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 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 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 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 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 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 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 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 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 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 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 昌。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 (5 分) (2)词的下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惊喜之情:因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温暖和慰藉之情:宁静安详 的烟村给词人带来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思乡之情:词人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 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 凝睇。”是实写词人的心境,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眺望家中的亲人,路途遥远, 视线难及,凝望又有何用?“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 泪。”是虚写,想象今宵旅宿的种种凄凉场景。词人的思乡之愁,漂泊之苦淋漓 而展现。 【解析】 (1)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分析能力与情感把握。,“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 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 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 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 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
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 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 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 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 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 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谩”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 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孤馆”“征雁”“残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描写手法:①对比: 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 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闫修辞手法(1)用典一一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 古诗文。(2)借代—一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3)比喻一一形象生动,寄托 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 生活或社会图景。(4)双关—一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谐音双关,含 蓄,富有情趣。B语意双关。(5)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 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6)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 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 点或某种情感。(8)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9)反语,讽刺。(0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 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 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写 作手法一—“虚实相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 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 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3)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型的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 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 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 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 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 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谩”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 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孤馆”“ 征雁”“ 残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对诗词的分析,着重表达技巧: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 A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 借景(物)抒情 C 情景交融。㈡描写手法:①对比: 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 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㈢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 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 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 生活或社会图景。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A 谐音双关,含 蓄,富有情趣。B 语意双关。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 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 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 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 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 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如该题中考核写 作手法——“虚实相生,”。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有一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句是 “ , ”。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 时就不太分明,流露 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 ? ”。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 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 是“ , ”。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3)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型的题目,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