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3910292130 八、震后救助与特殊环境下生存方法 (-)功能与用途 地震灾害后受灾者应积极生存,参与救助、提高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二)技术简介 1.地震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1)保持外界联系通畅,可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外界情况; 2)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2.参加救助的方法 1)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攴撑物,防止建筑物进一步倒塌伤人 2)先使伤者暴露头部,清理口鼻內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3)被压者不能自如活动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 4)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 5)当发现存活者当时无法救助时,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救援,同时应给被 埋压人员必要的食物与饮用水。 3.在灾后特殊环境下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2)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喷洒消毒液,防疫灭病 4)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36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八、震后救助与特殊环境下生存方法 (一)功能与用途 地震灾害后受灾者应积极生存,参与救助、提高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二)技术简介 1. 地震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1) 保持外界联系通畅,可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外界情况; 2) 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2. 参加救助的方法 1)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防止建筑物进一步倒塌伤人; 2) 先使伤者暴露头部,清理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3) 被压者不能自如活动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伤害; 4) 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使用门板或硬担架; 5) 当发现存活者当时无法救助时,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救援,同时应给被 埋压人员必要的食物与饮用水。 3.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2)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 喷洒消毒液,防疫灭病; 4)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九、地震中会遇到的特殊危险的防护技术 (-)功能与用途 地震废墟中遇到燃气、火灾毒气泄漏等潜在威胁的处理方法。 (二)技术简介 1)燃气泄露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待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待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 转移。 3)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绕到上风方向;有条 件可带上口罩 4)应远离的危险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37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九、地震中会遇到的特殊危险的防护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地震废墟中遇到燃气、火灾毒气泄漏等潜在威胁的处理方法。 (二)技术简介 1) 燃气泄露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待震后设法转移。 2) 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待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 转移。 3) 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绕到上风方向;有条 件可带上口罩。 4) 应远离的危险场所:如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仓库等。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十、地震灾害现场清理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地震后废墟中掩埋了大批死尸,死尸发岀的气体将直接危害现场工作人员 并产生疾病蔓延。本方法提供了现场清理的方法。 (二)技术简介 现场有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氨、甲烷等强刺激性有毒气体。 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在鼻孔中塞入酒精棉球,向尸体上洒酒精,同时注意以下几 点 1.防尸臭刺激 现场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毒口罩、普通口罩或口罩代用品(毛巾、手绢)上应喷 洒酒精,涂抹牙膏;或者在鼻孔中放入蘸上酒精、香水的棉球 2防尸液污染 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穿高筒防护靴。若没有防护靴时,应 用塑料布包扎前臂、小腿,以防尸液接触皮肤。接触尸体的工作人员应轮流作业 下班时应用来苏水消毒手,晒衣服 3按规定要求对尸体处理做好 1)用消毒车、机动喷雾器或用脸盆喷洒来苏尔溶液、漂白粉、漂白精粉或 酒精等。 2)先用衣物包头,后用棉被包整个躯体,或装入塑料装尸袋扎口 3)用棉被包尸体后,至少捆三道(头、腰、腿),以防尸臭散逸
38 十、地震灾害现场清理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地震后废墟中掩埋了大批死尸,死尸发出的气体将直接危害现场工作人员 并产生疾病蔓延。本方法提供了现场清理的方法。 (二)技术简介 现场有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氨、甲烷等强刺激性有毒气体。 工作人员应戴口罩,在鼻孔中塞入酒精棉球,向尸体上洒酒精,同时注意以下几 点: 1. 防尸臭刺激 现场工作人员应配戴防毒口罩、普通口罩或口罩代用品(毛巾、手绢)上应喷 洒酒精,涂抹牙膏;或者在鼻孔中放入蘸上酒精、香水的棉球 2.防尸液污染 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橡皮手套,穿高筒防护靴。若没有防护靴时,应 用塑料布包扎前臂、小腿,以防尸液接触皮肤。接触尸体的工作人员应轮流作业, 下班时应用来苏水消毒手,晒衣服。 3.按规定要求对尸体处理做好 1) 用消毒车、机动喷雾器或用脸盆喷洒来苏尔溶液、漂白粉、漂白精粉或 酒精等。 2) 先用衣物包头,后用棉被包整个躯体,或装入塑料装尸袋扎口。 3) 用棉被包尸体后,至少捆三道(头、腰、腿),以防尸臭散逸
4)应指定专车专人运送,包裹好后立即运走 4现场应全部用石灰消毒 5.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50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 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內浸泡消毒。双手用 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 或擦澡。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 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第六章特种设备及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地震可能对公共设施、民用设施、工业设施、电网等造成可见的破坏和潜在 的损坏或隐患,其中潜在的损坏或隐患尤为我们所关注,因为潜在的损坏或设施 所处环境状态的变化,都可能成为灾后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隐患。 对于钢结构,潜在的损坏或隐患主要包括:裂纹、结构变形、应力状态的改 变、工业设施保护层的损坏、有害介质的泄漏对钢结构的影响,等等。 因此灾后大量重要公共设施和工业设施需要进行安全性检查和诊断,对钢架 构我们可以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结构分析、探伤、应力检测和分析、物理化学检
39 4) 应指定专车专人运送,包裹好后立即运走。 4.现场应全部用石灰消毒 5. 挖埋尸体人员作业完毕,先在距生活区 50 米左右的消毒站脱下工作服、 围裙和胶靴,由消毒人员消毒除臭,把橡皮手套放入消毒缸内浸泡消毒。双手用 3%来苏液浸泡消毒,再用酒精棉球擦手,最后用清水肥皂洗净,有条件时淋浴 或擦澡。进宿舍后换穿清洁衣服。对运尸车和挖埋尸体工具,要停放在消毒站, 由消毒人员用高浓度漂白粉精、三合二乳剂或除臭剂消毒除臭。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第六章 特种设备及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地震可能对公共设施、民用设施、工业设施、电网等造成可见的破坏和潜在 的损坏或隐患,其中潜在的损坏或隐患尤为我们所关注,因为潜在的损坏或设施 所处环境状态的变化,都可能成为灾后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隐患。 对于钢结构,潜在的损坏或隐患主要包括:裂纹、结构变形、应力状态的改 变、工业设施保护层的损坏、有害介质的泄漏对钢结构的影响,等等。 因此灾后大量重要公共设施和工业设施需要进行安全性检查和诊断,对钢架 构我们可以提供的服务主要有:结构分析、探伤、应力检测和分析、物理化学检
测技术、金属材料结构、钢结构安全性评估,等等。 一、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功能与用途 对公用和重要工业钢结构设施结构受损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以便可以迅速 地安全地恢复生产和投入使用 (二)技术简介 运用现代材料(主要对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应力分 析技术和理化检测技术等对灾后重要设施(如电厂、化工设备、机械装备、压力 容器、管道、塔吊、电梯等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进行针对性检测和综合分析, 确定这些结构材料的受损情况(如裂纹、变形、应力集中、表面损伤、有害介质 污染等)和安全性,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钢铁研究总院,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邮编:100081 联系人:朱衍勇 联系电话:010-6218533813671187199 电子邮箱:zhuyanyong@sina.com 二、水、电、气重要设备断裂失效分析技术 (-)功能与用途
40 测技术、金属材料结构、钢结构安全性评估,等等。 一、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对公用和重要工业钢结构设施结构受损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价,以便可以迅速 地安全地恢复生产和投入使用。 (二)技术简介 运用现代材料(主要对金属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应力分 析技术和理化检测技术等对灾后重要设施(如电厂、化工设备、机械装备、压力 容器、管道、塔吊、电梯等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进行针对性检测和综合分析, 确定这些结构材料的受损情况(如裂纹、变形、应力集中、表面损伤、有害介质 污染等)和安全性,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钢铁研究总院,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76 号, 邮编:100081 联 系 人:朱衍勇 联系电话:010-62185338 13671187199 电子邮箱: zhuyanyong@sina.com 二、水、电、气重要设备断裂失效分析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