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 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 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 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 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 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 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髙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 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 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 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原、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 新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
— 1 —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 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 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 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 2016 年启动的重点 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 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 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 化、建筑信息化等 7 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 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 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 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
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硏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代核心 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 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裝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支术支 撑 本专项执行撇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 原则,2016年度已经在基础漖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7个方面,针对 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长江流域供暧空调系统、藏 区等西部滈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建筑室內环境既有公共建筑髙高 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硏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 内容安排部署21个项目。2017年度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6 个方面,针刘地堿绿色建筑技术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空气质 量控制、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工业化健 筑部品与构配件、建筑工业化建造、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等内容安排 20项任务。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对
— 2 — 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 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 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 2016 年至 2020 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 原则,2016 年度已经在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 7 个方面,针对 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长江流域供暖空调系统、藏 区等西部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供暖、建筑室内环境、既有公共建筑高 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 内容安排部署 21 个项目。2017 年度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 6 个方面,针对地域绿色建筑技术与模式、近零能耗建筑、室内空气质 量控制、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固体废弃物建材资源化、工业化建 筑部品与构配件、建筑工业化建造、新型建筑智能化系统等内容安排 20 项任务。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3-4 年。对
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经费、单位 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例不低于2:1。指南各方 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1项,若同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 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绎优再继 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 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参与单位数不超 过30个。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 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1.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1.1建筑全性能仿真平台内核开发 研究内容:硏究建筑采光、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与建筑能耗 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建筑中人员位移与动作的定量模拟模型与室内 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机电系统能耗计算中建筑
— 3 — 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 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 2:1。指南各方 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 1 项,若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 评审结果相近,可以择优同时支持 2 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再继 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 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 10 个,参与单位数不超 过 30 个。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 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1. 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1.1 建筑全性能仿真平台内核开发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采光、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与建筑能耗 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建筑中人员位移与动作的定量模拟模型与室内 空气品质和建筑能耗的逐时耦合计算;研究机电系统能耗计算中建筑
围护结构负荷计算与短时间步长自动控制系统的耦合计算;开发具有 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采光、建筑热过程、空气流动、室内空 气品质、机电系统和建筑能耗联合仿真平台内核;开发开放式全性能 仿真平台内核通用接口,实现内核与不同商业软件的集成应用 考梭指标:开发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的建筑采光. 建筑热过程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机电系统和建筑能耗联合仿 真平台内核。建立我国健建筑中人员位移与动作的随机定量模拟模型 并在不少于10个住宅和5个公共建筑案例中与全年实测人的行为位移 与动作进行对比,统计值误差不大于5%;仿真平台内核通过 ASHRAE-140国际建筑耗模拟软件对比标徴的检验;对仿真平台内 核在不同气候区不少于3座公共建筑中与全年实测能耗数据进行详细 校验,统计值误差不大于3%,瞬时值误差不大于15%。在不少于3套 商业软件中实现仿真平台的集成应用。 12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
— 4 — 围护结构负荷计算与短时间步长自动控制系统的耦合计算;开发具有 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采光、建筑热过程、空气流动、室内空 气品质、机电系统和建筑能耗联合仿真平台内核;开发开放式全性能 仿真平台内核通用接口,实现内核与不同商业软件的集成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源的建筑采光、 建筑热过程、空气流动、室内空气品质、机电系统和建筑能耗联合仿 真平台内核。建立我国建筑中人员位移与动作的随机定量模拟模型, 并在不少于10个住宅和5个公共建筑案例中与全年实测人的行为位移 与动作进行对比,统计值误差不大于5%;仿真平台内核通过 ASHRAE-140国际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比标准的检验;对仿真平台内 核在不同气候区不少于3座公共建筑中与全年实测能耗数据进行详细 校验,统计值误差不大于3%,瞬时值误差不大于15%。在不少于3套 商业软件中实现仿真平台的集成应用。 1.2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全寿命周期内气候适用性优先为导向,以节能减排 为目标,研究地域气候参数与公共建筑形体与空间设计的耦合关系; 研究典型气候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硏究多主体、全专业的绿 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技术平台与运行模式,建立适应地域气候的典型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 考桉指标:研究建立与典型气候区相适应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数 据库和分析工具不少于6套;形成适应不同气候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 计新方法和建造技术体系不少于4种;完成多主体全专业协同酩合 的绿色公共建筑协同设计平台;在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 展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示范工程的能耗比 《民用建筑能耗标隹》同气候区同类建錟能耗的目标值低10%,可再 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有关说明:建筑设计企业牵头申报 13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绿色建筑糢式与技术体系
— 5 — 研究内容:以全寿命周期内气候适用性优先为导向,以节能减排 为目标,研究地域气候参数与公共建筑形体与空间设计的耦合关系; 研究典型气候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研究多主体、全专业的绿 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技术平台与运行模式,建立适应地域气候的典型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的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研究建立与典型气候区相适应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数 据库和分析工具不少于 6 套;形成适应不同气候区的绿色公共建筑设 计新方法和建造技术体系不少于 4 种;完成多主体、全专业协同配合 的绿色公共建筑协同设计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 展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工程示范不少于 5 项,示范工程的能耗比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目标值低 10%,可再 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 10%。 有关说明:建筑设计企业牵头申报。 1.3 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