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消除过分紧张情绪,而且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人一般需6~8 小时,学龄儿童则8~10小时。对感冒、发热、过度疲乏者,应注意休息,要 劳逸结合 ④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与平衡,特别是每天蛋白 质的摄入量要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维护的需要。饥饿、营养不良,与睡眠不足、 过度疲劳一样,都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明显下降 ⑤在老年人、有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容易发生肺炎者, 可予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一次,以减少本菌所致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的发病。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迸行预防接 种 ⑥一旦岀现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 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 人。须加强休息和多饮热开水,可以服用解热、止咳、化痰等药物,必要时在医 生指导下选择和使用对感染病原菌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 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31 ③消除过分紧张情绪,而且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人一般需 6~8 小时,学龄儿童则 8~10 小时。对感冒、发热、过度疲乏者,应注意休息,要 劳逸结合。 ④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与平衡,特别是每天蛋白 质的摄入量要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维护的需要。饥饿、营养不良,与睡眠不足、 过度疲劳一样,都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明显下降。 ⑤在老年人、有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容易发生肺炎者, 可予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一次,以减少本菌所致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的发病。 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 种。 ⑥一旦出现发热、咽喉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 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 人。须加强休息和多饮热开水,可以服用解热、止咳、化痰等药物,必要时在医 生指导下选择和使用对感染病原菌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 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六、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防治技术 )功能与用途 主要为疫区人群易发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防止经接触 传播的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二)技术简介 1.主要病症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 伤,而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湿疹、皮肤真菌感 染、浸渍性皮炎以及红眼病等人与人接触传播的疾病也易在震后灾区流行。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是指接触受病原体污染土壤引起的疾病。病原体污染土壤 后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定时间,并在适当条件下接触后引起疾病如蛔虫、鞭虫、钩 虫等蠕虫病,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某些芽胞 菌如破伤风杄菌等。部分人畜共患病也可经土壤传染给人,如钩端螺旋体病,炭 疽、Q热、土拉伦斯菌病等。土壤中的病原体可经多种方式感染人体,如手被土 壤污染后,再经口感染(如蛔虫、肠道传染病菌),由皮肤直接侵入(如钩虫丝 状蚴),经破损皮肤侵入(如破伤风杄菌)等。此外,灾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由于卫生条件差人与人接触后、受到蚊虫叮咬或过长时间裸露皮肤在强光下时, 有可能引起感染性湿疹、皮肤真菌感染、浸渍性皮炎,手、足、殷癣等皮肤病及 红眼病等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3.诊断技术包括:(1)临床诊断:易感人群的特点,疾病的潜伏期,典型 的临床症状;(2)实验室诊断技术:病毒PCR检测技术复合PCR体系的建立 3
32 六、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防治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为疫区人群易发经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防止经接触 传播的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二)技术简介 1. 主要病症: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易造成人员外 伤,而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湿疹、皮肤真菌感 染、浸渍性皮炎以及红眼病等人与人接触传播的疾病也易在震后灾区流行。 经土壤传播的疾病是指接触受病原体污染土壤引起的疾病。病原体污染土壤 后可在土壤中存活一定时间,并在适当条件下接触后引起疾病如蛔虫、鞭虫、钩 虫等蠕虫病,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某些芽胞 菌如破伤风杆菌等。部分人畜共患病也可经土壤传染给人,如钩端螺旋体病,炭 疽、Q 热、土拉伦斯菌病等。土壤中的病原体可经多种方式感染人体,如手被土 壤污染后,再经口感染(如蛔虫、肠道传染病菌),由皮肤直接侵入(如钩虫丝 状蚴),经破损皮肤侵入(如破伤风杆菌)等。此外,灾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由于卫生条件差,人与人接触后、受到蚊虫叮咬或过长时间裸露皮肤在强光下时, 有可能引起感染性湿疹、皮肤真菌感染、浸渍性皮炎,手、足、股癣等皮肤病及 红眼病等。 2.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3. 诊断技术包括:(1)临床诊断:易感人群的特点,疾病的潜伏期,典型 的临床症状;(2)实验室诊断技术:病毒 PCR 检测技术,复合 PCR 体系的建立
微孔板杂交技术实时荧光PCR技术UCP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未知病毒核酸的 提取及富集方法与核酸筛查技术,SARS冠状病毒蛋白质芯片技术。 4.预防措施 ①首先,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 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 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对于钩端螺旋体病有条件的可接种钩体菌苗, 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 ②管理好猪、狗等动物的排泄物,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 后再施用 ③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灾害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 度较高的地方 ④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 ⑤对于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首先窗体顶端 对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健康人不要使用患者的毛巾、面盆、手绢 等;其次,医者每检查一位红眼病人,或给患者点眼后,都要用5%来苏液洗手 消毒。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33 微孔板杂交技术,实时荧光 PCR 技术,UCP 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未知病毒核酸的 提取及富集方法与核酸筛查技术,SARS 冠状病毒蛋白质芯片技术。 4. 预防措施: ①首先,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 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 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对于钩端螺旋体病,有条件的可接种钩体菌苗, 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 ②管理好猪、狗等动物的排泄物,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 后再施用。 ③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灾害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 度较高的地方。 ④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 ⑤对于红眼病,即急性结膜炎,首先窗体顶端 对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健康人不要使用患者的毛巾、面盆、手绢 等;其次,医者每检查一位红眼病人,或给患者点眼后,都要用 5%来苏液洗手 消毒。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 联系电话:13910292130
七.食源性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 (-)功能与用途 主要为疫区人群食源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防止食源性传染性 疾病的暴发与流行。 (二)技术简介 1主要病症: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 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 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 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 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地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必定存在发生食源性 疾病的潜在危险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 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 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 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2.主要症状: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 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 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 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3.诊断技术包括:(1)临床诊断:易感人群的特点,疾病的潜伏期,典型
34 七. 食源性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主要为疫区人群食源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防止食源性传染性 疾病的暴发与流行。 (二)技术简介 1.主要病症: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 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 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 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 最突出的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致病因素,使 人体患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地震后房屋倒塌,使食品、粮食受潮霉变、腐败变质,必定存在发生食源性 疾病的潜在危险。 食源性疾患可以有病原,也可有不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但是,这类疾患有 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通过进食行为而发病,这就为预防这类疾病提供了一个有 效的途径:加强食品卫生监 督管理,倡导合理营养,控制食品污染,提高食品 卫生质量,可有效地预防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2. 主要症状: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 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 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 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3. 诊断技术包括:(1)临床诊断:易感人群的特点,疾病的潜伏期,典型
的临床症状;(2)实验室诊断技术:病毒PCR检测技术复合PCR体系的建立 微孔板杂交技术实时荧光PCR技术UCP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未知病毒核酸的 提取及富集方法与核酸筛查技术。 4.预防措施 ①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 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 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 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 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 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 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③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 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 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 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凊况选接自来 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 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邮编:100850 联系人:杨根锁
35 的临床症状;(2)实验室诊断技术:病毒 PCR 检测技术,复合 PCR 体系的建立 微孔板杂交技术,实时荧光 PCR 技术,UCP 标记免疫层析技术,未知病毒核酸的 提取及富集方法与核酸筛查技术。 4. 预防措施: ①灾区不能吃的食品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 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 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 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 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 4h 的熟食等。 ②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 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 30%)的粮食的 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 或用 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 24 小时,使霉变率降到 4%左右再食用。 ③搞好饮水安全工作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 井栏、井盖及井周围 30m 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 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 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 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 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邮编:100850 联 系 人:杨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