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 技术手册 科学技术部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
- 1 - 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 技 术 手 册 科学技术部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
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等地方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国务院 组织全国力量竭尽全力抗震救灾。科技救灾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后重建 的重要支撑手段。围绕灾后受损房屋安全质量评估,饮用水安全、危险化学品、 不明危险物、疫病疫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测试技术需求,科技部紧急行动,组织国家应急分析测试平台相关单位,一批国 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地方分析测试中心,整理了若干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知 识供抗震救灾有关方面参考。 第一部分抗震救灾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 第二部分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第三部分水质安全、微生物、危险气体泄漏等快速检测技术 第四部分苯、氯、氨等危险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部分地震灾后重大疫情的预警与防治技术 第六部分特种设备及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第七部分灾后空气和建筑物废墟中粉尘和石棉排放监测与防控 第八部分公路快速修复检测技术 第九部分应急测试分析机构和专家库 关于“食品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分析技术资 源库,生物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金属材料应急分析和安全预警技术资源” 的相关技术资料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国应急分析网(网址:ww.ceas. org. cn)查 询。 中国应急分析网还拥有应急分析测试机构和专家库,应急分析测试标准及方 法库,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库,应急分析图谱库,相关法律法规库,以及200多种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及详细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期望相关的分析测试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对灾区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 有效支持
- 2 - 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等地方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国务院 组织全国力量竭尽全力抗震救灾。科技救灾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后重建 的重要支撑手段。围绕灾后受损房屋安全质量评估,饮用水安全、危险化学品、 不明危险物、疫病疫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测试技术需求,科技部紧急行动,组织国家应急分析测试平台相关单位,一批国 家级分析测试中心、地方分析测试中心,整理了若干检测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知 识供抗震救灾有关方面参考。 第一部分 抗震救灾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 第二部分 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第三部分 水质安全、微生物、危险气体泄漏等快速检测技术 第四部分 苯、氯、氨等危险化学品泄露应急处理措施 第五部分 地震灾后重大疫情的预警与防治技术 第六部分 特种设备及钢结构设施的损伤性检测和评价技术 第七部分 灾后空气和建筑物废墟中粉尘和石棉排放监测与防控 第八部分 公路快速修复检测技术 第九部分 应急测试分析机构和专家库 关于“食品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分析技术资 源库,生物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金属材料应急分析和安全预警技术资源” 的相关技术资料详细内容,可登陆中国应急分析网(网址:www.ceas.org.cn)查 询。 中国应急分析网还拥有应急分析测试机构和专家库,应急分析测试标准及方 法库,重大安全事故案例库,应急分析图谱库,相关法律法规库,以及 200 多种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及详细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期望相关的分析测试的知识和技术能够对灾区的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 有效支持
第一部分抗震救灾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 功能与用途 为科学评价灾情,灾后重建提供监测、检测服务 、技术简介 2007年11月,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开通了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 该网络包括由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西 南、西北、东北、华中七个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平台,拥有质谱、核磁 色谱、材料试验机等各类可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1.3万台,总价值100 多亿元。可为受损房屋安全质量评估,饮用水安全、危险化学品、不明危险物 疫病疫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等提供重要的仪器 设备检测服务。 技术来源 该网络以互联网为依托,可在如下网站上查询并预约所需仪器设备 1.西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由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组成) 网址http://swsiss.cduedu.cn 2.环渤海大型科学仪器装备信息展示服务系统(由北京、天津、河北、内蒙 古、山东、山西组成) 网址http://www.hbh-kytj.com 3.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组成) 网址http://www.csjpt.cn 4.泛珠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由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组成 网址http://www.ppsin.cn 5.东北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由吉林、黑龙江、辽宁组成) 网址http://www.dbi.com.cn 6.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由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组成) 网址http://www.hsis.org.cn 7.西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组成) 网址http://www.xbdy.org 8.全国大型科学仪器门户(总门户) 网址http://www.scilink.cn
- 3 - 第一部分 抗震救灾仪器设备检测支撑系统 一、功能与用途 为科学评价灾情,灾后重建提供监测、检测服务。 二、技术简介 2007 年 11 月,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开通了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 该网络包括由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西 南、西北、东北、华中七个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平台,拥有质谱、核磁、 色谱、材料试验机等各类可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 1.3 万台,总价值 100 多亿元。可为受损房屋安全质量评估,饮用水安全、危险化学品、不明危险物、 疫病疫情、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等提供重要的仪器 设备检测服务。 三、技术来源 该网络以互联网为依托,可在如下网站上查询并预约所需仪器设备。 1. 西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由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组成) 网址:http://swsiss.cdu.edu.cn 2.环渤海大型科学仪器装备信息展示服务系统(由北京、天津、河北、内蒙 古、山东、山西组成) 网址:http://www.hbh-kytj.com/ 3.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组成) 网址:http://www.csjpt.cn 4.泛珠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由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组成) 网址:http://www.ppsin.cn 5.东北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由吉林、黑龙江、辽宁组成) 网址:http://www.dbi.com.cn 6.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由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组成) 网址:http://www.hsis.org.cn 7.西北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组成) 网址:http://www.xbdy.org 8.全国大型科学仪器门户(总门户) 网址:http://www.scilink.cn
第二部分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快速评估汶川震灾地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确定灾民是否可以进入受 定程度损坏的建筑物内居住,以缓解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困难处境。 (二)技术简介 该项技术主要由抗震专家或结构专家,根据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并借助简单 的测量工具,对震区建筑物的安全性做出快速评估。 根据住宅与城乡建设部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已经组织了一支快速评估 小组,并正在起草快速评估技术的指导文件,随时准备奔赴灾区。 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对建设行业质量监督系统的结构工程质量监督检验鉴定 人员进行快速评估技术的培训,以应对大范围灾后建筑物快速评估的急需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号 邮编:100013 联系人:李丛笑 联系电话:010-64517909 e-mail:licongxiao@cabr.com.cn 、地震灾害后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分析 (一)功能与用途 对地震灾害后建筑结构件的失效分析,可以快速有效地了解灾害后建筑材料 的性能状况,有效及时地进行后期保养、更新处理。 (二)技术简介 针对我国建筑上大量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汇总有关地震灾害后建筑 材料各方面性能的检测技术,从源头上对地震灾害后建筑物设施质量状况进行监 控,有利于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对材料的结构进行检测,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
- 4 - 第二部分 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一、震灾地区建筑结构安全性快速评估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快速评估汶川震灾地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确定灾民是否可以进入受 到一定程度损坏的建筑物内居住,以缓解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困难处境。 (二)技术简介 该项技术主要由抗震专家或结构专家,根据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并借助简单 的测量工具,对震区建筑物的安全性做出快速评估。 根据住宅与城乡建设部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已经组织了一支快速评估 小组,并正在起草快速评估技术的指导文件,随时准备奔赴灾区。 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对建设行业质量监督系统的结构工程质量监督检验鉴定 人员进行快速评估技术的培训,以应对大范围灾后建筑物快速评估的急需。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 30 号 邮编:100013 联系人:李丛笑 联系电话:010-64517909 e-mail: licongxiao@cabr.com.cn 二、地震灾害后建筑材料的可靠性分析 (一)功能与用途 对地震灾害后建筑结构件的失效分析,可以快速有效地了解灾害后建筑材料 的性能状况,有效及时地进行后期保养、更新处理。 (二)技术简介 针对我国建筑上大量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汇总有关地震灾害后建筑 材料各方面性能的检测技术,从源头上对地震灾害后建筑物设施质量状况进行监 控,有利于提出有效防护措施。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对材料的结构进行检测,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
2.规范材料产品的检测工作程序。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邮编:100089 联系人:周素红高原 联系电话:010-88417670
- 5 - 2.规范材料产品的检测工作程序。 (三)技术来源 单位名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27 号,邮编:100089 联 系 人:周素红 高原 联系电话:010-8841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