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冈底斯山一怒山 (2)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一秦岭 (3)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外流区和内流区 外流河: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印度洋水系 分界线:注意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相似 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我国河川径流特点:河流众多河川径流量达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山地背 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 全国划分五个不同带 I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径流深大于900m。 Ⅱ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900mm。 Ⅲ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径流深50~200m。 V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径流深10~50m。 V缺水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径流深不足10mm。 2.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 A分布规律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b.在同一地区内,迎风坡高于背风 坡 B.五个径流地带 (2)径流时程分布 A.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a.变差系数由东南往西北增大 b.极端值:最大-华北平原,>1.3最小-一新疆伊型犁河流域,<0.1 B.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C.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1)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2)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 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外流区和内流区 外流河:太平洋水系 北冰洋水系 印度洋水系 分界线:注意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相似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我国河川径流特点 :河流众多 河川径流量达 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陆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山地背 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 全国划分五个不同带: Ⅰ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 1 600 mm, 径流深大于 900 mm。 Ⅱ多水带:年降水量 800~1 600 mm,径流深 200~900 mm。 Ⅲ过渡带:年降水量 400~800 mm, 径流深 50~200 mm。 Ⅳ少水带:年降水量 200~400 mm, 径流深 10~50 mm。 Ⅴ缺水带:年降水量小于 200 mm, 径流深不足 10 mm。 2.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 A 分布规律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 b.在同一地区内,迎风坡高于背风 坡 B.五个径流地带 (2)径流时程分布 A.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a.变差系数由东南往西北增大 b.极端值:最大-华北平原,>1.3 最小-新疆伊犁河流域,<0.1 B.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a.多数河流夏涨冬枯 b.河川动态类型 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沉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涩 期轻流量集中程度等方面。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其次是地 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二、沼泽类型及其分布 泥炭沼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 潜育沼泽: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旱平原地区、东北沼泽区 (三江平原)、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若尔盖高原)、东部平原和沿海沼 泽区 山岳冰川 1.类型 1)大陆型冰川2)海洋型冰川 2.分布 ()大陆型冰川分布较广,集中于雪线以上地区 (②)海洋型冰川只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脉等山区 3.融冰径流 冰川融水径流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2% 地下水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平原一一盆地地下水)分布于有巨厚疏松沉积物的构造盆 地 2.岩溶裂隙溶洞水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3.基岩裂隙水分布于侵入岩分布区 4.冻土孔隙裂隙水分布于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地下水富集区, 三。形成黄金水道的原因 1.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江阔水深,是优越的天然航道: 2干支流流经盆地,平原区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 3主要流经亚热带,江水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4流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区,客货运量大
a.多数河流夏涨冬枯 b.河川动态类型 我国河川径流季节分配很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汛期出现的季节、延续时间、汛 期径流量集中程度等方面。影响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补给条件,其次是地 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二、沼泽类型及其分布 泥炭沼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和西北高山地区 潜育沼泽: 东部广大平原和滨海地区,蒙、新内陆干旱平原地区、东北沼泽区 (三江平原) 、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若尔盖高原)、东部平原和沿海沼 泽区 山岳冰川 1.类型 1)大陆型冰川 2)海洋型冰川 2.分布 (1)大陆型冰川分布较广,集中于雪线以上地区 (2)海洋型冰川只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及横断山脉等山区 3.融冰径流 冰川融水径流约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 2% 地下水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平原——盆地地下水)分布于有巨厚疏松沉积物的构造盆 地 2.岩溶裂隙溶洞水 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3.基岩裂隙水 分布于侵入岩分布区 4.冻土孔隙裂隙水 分布于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地下水富集区, 三.形成黄金水道的原因 1.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江阔水深,是优越的天然航道; 2 干支流流经盆地,平原区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 3 主要流经亚热带,江水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4 流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区,客货运量大
南水北调工程各线方案的评价: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划案 有京杭运河可以 背藏高原地势高于西 可自流供水。水质车 用,工程量很小,可 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好 调水量大。 水质好。线路短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 缺低,需抽水北送,水 很大。占用农田多 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质差。调水供给范 迁移人口多。 供水,地势复杂,挖隧 围小 桐工程量大。 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 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 地区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地面。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东线) ()长江径流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③)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④)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 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⑤)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 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 生活
南水北调工程各线方案的评价: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划案 评 价 优 点 有京杭运河可以利 用,工程量很小,可 调水量大。 可自流供水。水质较 好。 青 藏 高 原地 势 高于 西 北、华北,可自流供水, 水质好。线路短 缺 点 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 低,需抽水北送,水 质差。 调水供给范 围小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 很大。占用农田多, 迁移人口多。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西 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供水,地势复杂,挖隧 洞工程量大。 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 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 地区 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地面。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东线) (1)长江径流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 淤塞 。 (3)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 低平 .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 壤容易发生 盐碱化 。 (5)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 工业 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 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 生活
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国家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 后用水”的原则 水资源的区域分布a东西差异明显b南北不平衡c地下水分布不平衡 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评估a水资源总量不算太少,但人均、亩均少b水资源时空 分布不均c控水工程不足,供水能力较低 我因海岸类型,成因、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电 典型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地势险峻、坡陡水 辽东半岛 基岩海岸 建港口、旅游 (侵蚀型) 伸入海的边缘 深、海岸曲折 山东半岛 由砾石、沙子堆积 堆积物颗粒较粗, 砂质海岸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 而成 海滩宽阔平坦 (堆积型) 堆积物颗粒较细,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 淤泥质海岸 海岸宽度大,坡度 泥沉积而成 滩涂养殖 珠三角海岸 (堆积型) 小,海岸线平直 热带、亚热带较低抵抗风浪,生物多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 广东、广西 红树林海岸 纬度的海岸低注地 样性保护和湿地保 合的海岸 海南岛沿岸 (生物作用型) 护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 保护海岸。抵抗海 珊瑚礁海岸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泌物堆积而成 浪侵袭 南沙群岛 (生物作用型)
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国家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 后用水”的原则 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a 东西差异明显 b 南北不平衡 c 地下水分布不平衡 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评估 a 水资源总量不算太少,但人均、亩均少 b 水资源时空 分布不均 c 控水工程不足,供水能力较低 我国海岸类型,成因、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典型 基岩海岸 (侵蚀型)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 伸入海的边缘 地势险峻、坡陡水 深、海岸曲折 建港口、旅游 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 砂质海岸 (堆积型) 由砾石、沙子堆积 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粗, 海滩宽阔平坦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 岸 淤泥质海岸 (堆积型)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 泥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 海岸宽度大,坡度 小,海岸线平直 滩涂养殖 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海岸 (生物作用型)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 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较低 纬度的海岸低洼地 带 抵抗风浪,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湿地保 护 广东、广西、 海南岛沿岸 珊瑚礁海岸 (生物作用型)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 泌物堆积而成 热带基岩海岸边缘 保护海岸。抵抗海 浪侵袭 南沙群岛
我国岛屿的类型,成因,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 由基岩构成,原为大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动植物类型 大陆基 大陆岛 陆的一部分。 及自然景观均与附近大陆相似。 岩海岸 河口与 由大陆河流和沿岸 岛面较平坦,四周岸边常有沙堤 近岸海 流所搬运的泥沙堆 冲击岛 分布 域 积而成 由海底火山喷发物 低潮时有些岛屿可以相连,岛上 质堆积而成 台湾的 海火山岛 常有地震发生 四周 由珊瑚虫的骨核构 南海热 珊瑚岛 地势低,面积小 带海域 土壤形成因素 每种成图过程中都蕴含着地形、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图因素的综合作用 1.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和物质的淋溶过程。 2)气候影响次生粘士矿物的形成 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4)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 2.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成土过程中最活
我国岛屿的类型,成因,特点 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 大陆岛 由基岩构成,原为大 陆的一部分。 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动植物类型 及自然景观均与附近大陆相似。 大陆基 岩海岸 冲击岛 由大陆河流和沿岸 流所搬运的泥沙堆 积而成 岛面较平坦,四周岸边常有沙堤 分布 河口与 近岸海 域 海 洋 岛 火山岛 由海底火山喷发物 质堆积而成 低潮时有些岛屿可以相连,岛上 常有地震发生 台湾的 四周 珊瑚岛 由珊瑚虫的骨骸构 成 地势低,面积小 南海热 带海域 土壤形成因素 每种成图过程中都蕴含着地形、气候、母质、植被等成图因素的综合作用 1.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支配着成土过程的水、热条件。 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和物质的淋溶过程。 2)气候影响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 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4)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 2.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成土过程中最活